文炳被這篇文章感動了
本書簡介
本書作者楊絳,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她是著名的中國現(xiàn)代作家、文學研究家錢鐘書的夫人。她精通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一生翻譯并創(chuàng)作書籍甚多,并在93歲高齡出版了散文隨筆《我們仨》,也就是本次我們要分享的書。
這本書一經(jīng)出版便風靡海內(nèi)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作者用簡潔不失雅致且略帶沉重的語言,亦真又亦幻的獨特寫作方式,帶我們又一次回到她的三口之家,和她一起重新走過那段快樂而艱難時相互扶持、相愛與離別時泣血而訴的日子。
今天,我們分享書中三個主要內(nèi)容:一家三口的天倫之樂;思念之極會成傷;你的世界與他人無關(guān)。
一、一家三口的天倫之樂
家是愛的港灣,是心靈休憩的地方。一所房子只有當有了爸爸、媽媽和孩子才可稱為完整的家。
楊絳和丈夫錢鐘書都是學術(shù)大家,他們一生都致力于自己的學術(shù)研究。在我們常人的認知中,書讀多了多會變呆,生活在這樣的知識分子家庭肯定會無趣至極。其實,那是你對他們不了解。
楊絳和錢鐘書夫妻一生生活平淡,但是他們總可以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出趣味來。
比如,兩人在國外時學習做飯,想吃紅燒肉,結(jié)果開大火竟將肉烤干了。當看到房東用文火煮湯,夫妻倆一拍大腿,瞬時頓悟,心想:“原來是這樣”。于是他們家以后所有的肉都用文火煮,吃起來竟然也會有紅燒的味道。他們還在這個基礎(chǔ)上發(fā)明了用剪刀將肉剪成薄片來蘸醬涮著吃,這個發(fā)現(xiàn)更是讓他們樂此不疲地享受煮肉的樂趣。
他們夫妻倆還把飯后遛彎兒稱作是“探險”,彼此分享所見所聞;他們會因為一個法文“bon”的讀音而爭吵, 要請人幫他們做公斷;他們高興了會一起作詩逗樂,遇到困難兩人相互鼓勵一起共勉。
有人說,一個家庭要是覺得冷清了,那就要個孩子吧!
楊絳和錢鐘書的家不但沒有因兩人工作忙碌而失了情趣,更是在女兒錢璦出生后,增添了諸多樂趣。
他們?nèi)齻€人在日程生活中每人都要扮演很多個角色:
爸爸在學術(shù)上是老師、是巨人,在生活中卻和女兒稱兄道弟;媽媽總要把房間打掃得干干凈凈,把毛巾折得有棱有角,可還是會半夜怕鬼怕的要死,要女兒拉著手才敢走夜路。女兒錢璦喜歡和爸爸笑鬧,喜歡把爸爸當寶寶照顧,經(jīng)常扮演起大人活靈活現(xiàn),為了讓爸媽身體好點,還經(jīng)??床俗V學習做菜,哄著他們多吃多喝。
平平淡淡才是真。楊絳一家三口平淡的生活,從她的字字句句卻蹦出了美好和幸福。
他們一家不求名利不求富貴,擁有最溫馨的家庭生活,也忍受過最艱難的社會壓力,他們專注于學術(shù)上的鉆研和追求,甚至還略帶呆板之氣??删褪沁@樣,他們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日子卻讓世人羨慕至極。
二、思念之極會成傷
緣深情總淺,一輩子太短暫。
時間都去哪兒了?相扶相守的人誰喜歡留得一人孤孤單單存活世間。
陪得愈遠,愈怕從此不見。
楊絳在漸漸垂暮之時,一個人弱小的身子奔波在女兒和丈夫之間。因為那時女兒和丈夫都已病入膏肓,生命垂危住在不同的醫(yī)院。
是她一個人用單薄的肩膀扛起了這些苦難,咽下了那些血淚。
書中第二部分“我們仨失散了“這一章,楊絳用泣血的語言,亦幻亦真,恍如夢境般地講述了女兒錢璦的離去,讓她覺得她的心被捅了一下,綻出了一個血泡,像一只只飽含著熱淚的眼睛,淚水一齊流下。
當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心里是個什么滋味?
楊絳手撐在樹上、頭枕在手上,胸中的熱淚直涌上喉頭,想要使勁咽下,卻使得勁太大,滿腔熱淚把胸口掙裂了,只聽得“辟啪“一聲,地上碎片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東西。寒風襲來,直往她胸口的窟窿里灌,她痛不可思,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東西揉成一團往胸口塞,但失血過多,胸口的污雜之物都被沖洗了個干凈。
痛到盡頭無知覺,思念之極會成傷。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面對女兒的離去,楊絳獨自傷心,拾掇好傷口,還得重新去面對另一家醫(yī)院病重的丈夫錢鐘書。
原來父母兒女真得會有心電感應(yīng)。正當楊絳拖著血肉模糊的心和軀體準備給丈夫道出女兒離世的消息時,她的丈夫錢鐘書已經(jīng)在夢中看到女兒錢璦來向他告別。
人老了眼睛都是干枯的,只會心上流淚,錢鐘書眼里卻是灼熱的痛和苦。
妻子老邁,女兒離去,錢鐘書心中不舍、難過、無奈讓他病情愈加嚴重,最終在女兒離去的一年后也舍下妻子楊絳而去。
楊絳說:“三里河寓所,曾是我們的家,因為有我們仨。我們仨失散了,家就沒有了。
是的,家人在,還有夢可以做;家人不在,夢也像沾了泥的楊花,飛不起來。
家人不再,房子也成了客棧。
楊絳說:“現(xiàn)在只留下我一個人思念著我們仨?!?/strong>
三、你的世界與他人無關(guān)
輕輕地她走了,正如她輕輕地來,
她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楊絳在105歲時辭世,結(jié)束了她寧靜淡泊的一生,但她留給我們的那些文學作品,以及她的人生哲學,依然可以成為我們前行的燈塔。
在本書中楊絳說,她和丈夫一輩子都在從事自己想做的事,一輩子都在愛著自己想愛的人。他們和不相識的人保持距離,好像是驕傲了。他們年輕時不諳世故,但是最諳事故、最會做人的同樣也遭非議。
由此,他們兩人也就釋懷了。
楊絳在她的《百歲感言》一文中說過一句讓后世人謙虛謹記的至理名言: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
如今楊絳先生也走完了她的生命之路,她用她的智慧和一生的感悟,依然為我們指引著人生方向。
無論是學習,工作,生活,我們追求的,無非就是讓外界認可自己的價值,從而獲得安全感。然而真正內(nèi)心強大的人都知道,安全感是自己給的,你的世界也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
總結(jié)
總結(jié)一下,今天我們分享的三個內(nèi)容是:一家三口的天倫之樂;思念之極會成傷;你的世界與他人無關(guān)。
手表再貴,時間不變;衣服再多,只為蔽體;車子再好,只能開一部;房子再大,只能睡一床;錢再多,也帶不走;心再大,也只能容納一人而已。
人生在世,浮華若夢。走過才知道:你的世界只與你的父母、伴侶、孩子息息相關(guān)。
五官同感思維導圖:引發(fā)思考
XMind豎屏導圖:內(nèi)容層層剝繭
Tips:今天必讀經(jīng)典《圍城》的分享就這里,如果給你帶來啟發(fā),不妨翻開這本書,開始遇見更好的自己。
思維導圖102本書系列:
點擊在看,發(fā)表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