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本德宗道章第四》悟讀【1】
【原典】
夫志心篤行之術(shù),長莫長于博謀,
【譯文】
欲使志向堅定,篤實力行,最長遠(yuǎn)的方法莫過于深思多謀。
【悟讀】
君子以德為本,圣人以道為宗。
君子修身,本道宗德。欲使志向堅定,篤實力行,第一須知“博謀”,即深思多謀。
思考,人之異于動物的主要標(biāo)志之一。思考又往往分為三個境界,其一,由境而思;其二,由心而思;其三,由理而思。
“執(zhí)象而求,咫尺天涯”是弘一法師的臨終忠告,強調(diào)了深思多謀,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深思多謀,第一步應(yīng)該是獨立思考,三思后行。
真正的高人,首先善于由內(nèi)而外的挖掘自己的潛能,其次善于守拙不自大,因而往往是孤獨的。
陳寅恪先生一生堅持“自由之思想,獨立之靈魂”,不迎世俗,不媚權(quán)貴,特立獨行,自我修行,“一生負(fù)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道出了他內(nèi)心的孤獨。這種孤獨,是世道喧囂而先生獨靜,是大眾沉醉而先生獨醒。
深思熟慮,第二步應(yīng)該是“善假于物”,所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br>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這是荀子《勸學(xué)》中的名句,強調(diào)的就是善假于物的智慧。真正的高人,深知世界之大,一人智慧之不足,總是善于大量借用他人之力。
漢高祖劉邦,一介草民,市井小人,得以成就帝業(yè),創(chuàng)立大漢,倚靠的就是漢初三杰的智慧;反觀西楚霸王項羽?,剛愎自用,驕傲自大,有范?增之謀而不用,終兵敗烏江。
遙望天空,回望歷史,我們深深感知到自己的渺小。江湖踏浪,善假于物,賢之賢也。
人生之成功,往往離不開三種人:高人之指點,助你明晰方向; 貴人之相助,助你排憂解難; 小人之監(jiān)督,讓你防微杜漸。當(dāng)然,個人之力行,才是走向成功的第一要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