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說: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啟錄的經(jīng)驗來生活?!}記
知天敬命的基本要求是:尊天重地,贊化天地,道法自然,敬畏生命。
自古以來,東西方對天象和人事的關系就高度重視,這也許與人類最初的認知有關,卻不乏生命的真理。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出自《論語·季氏》,畏者,敬畏也。
天命,即萬事萬物遵循的自然規(guī)律,是超人間的主宰,是人生的最后的決定者,遠遠高出大人、圣人之言之于人生的威嚴。大人與圣人之言屬于現(xiàn)實世界,大人的威嚴在于權(quán)力,圣人的威嚴在于道德。
古羅馬有本穿越千年的不朽之作叫《沉思錄》,作者是古羅馬皇帝馬克·奧勒留,也不斷強調(diào)“知天敬命”的理念。他說,生命的智者,欣然接受命運之神賜予的美好生活,從來不洋洋自得,而是自然享受。人生一定要搞清楚三個問題,宇宙是本性是什么,自我的本性是什么,他們的關系是什么。他不斷強調(diào),凡是與自然相違背的都是邪惡的。
敬畏,有所敬,有所畏。朱熹在《中庸注》中說,“君子之心,長存敬畏”。真正的智者,敬畏天地,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恪守道德,尊重法律,知止何處,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唯有敬畏,方得始終。
陰陽之法,四時之理,升降沉浮,出入開合,無聲無息,主宰世界。自然法則,有三點重要規(guī)律值得人類去好好學習。
其一,大自然從不喧嘩而井然有序;
其二,孕育萬物卻又不居功。
其三,始終如同大風箱,保持虛無。
什么是敬畏天命?通俗的說,就是要放下自己,和命運做朋友。這也蘊涵了東方智慧中妥協(xié)的藝術(shù)。
知天敬命者,從不悲天憫人,也不怨天尤人。因為自然有太多的奧妙還有待人類去破解,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這個社會唯一的確定就是不確定。所以,成熟的人不問過去,智慧的人不問現(xiàn)在,豁達的人不問未來。充滿智慧的人,總能夠自由自在地活在自己的心境之中。
無知者無畏??傆腥藶榉亲鞔酰砸詾槭?,知進不知退,居功以自傲,以為可以瞞天過海,最終身敗名裂。前秦符堅,忘記王猛生前之忠告,不聽群臣之建議,狂妄自大,一意孤行,終在淝水之戰(zhàn)中演繹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悲劇,也給后人留下了精典的反面教材。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span>來這世上走一遭,有幾人能真正地懂你?又有幾人能真正地交心?我們也許不能掌控他人,但應該學會把控自己。
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句話來自《道德經(jīng)》第二十五章,告訴我們要則天法地,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