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又名春梅.干枝梅等,系薔薇科.李屬的落葉小喬木。為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空氣流通,濕潤的環(huán)境。也較耐寒,耐瘠薄,耐干旱。冬季需要一定的低溫刺激,才能正常開花。
在黃河下游可地栽也可盆栽,下面主要介紹盆栽梅花的栽培管理。
1.選盆及用土:最好選透水透氣性好的泥瓦盆,也可用紫砂盆。但不要用瓷盆和塑料盆。用土以疏松透氣者為好,可用園田土40%,煤渣30%,腐殖土30%配合應(yīng)用。
2.修剪及換盆:梅花發(fā)枝力強,耐修剪,當年枝條才能形成花芽,故應(yīng)1年修剪1次。在花后或花將謝,葉芽開始萌動時進行,剪除過密枝,病弱枝,每枝留基部2~3個芽眼,其余全部剪去。同時倒盆換土,每2~3年更換盆土1次,先將梅株從盆中叩出,將原土剔除1/3~1/2,剪去腐根,施適量底肥,加已配好的盆土,栽好壓實,澆透水,移至陽光充足處管理。
3.澆水:盆梅澆水應(yīng)掌握有干有濕,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久干枝葉萎蔫時,應(yīng)先澆小水2~3日,使其逐漸恢復(fù)生機,切忌立即澆大水,造成大量落葉,甚至死亡。6月分枝條長至15~20厘米時,花芽開始分化,這時要實行扣水,即對梅株減少澆水量,使其頂梢萎蔫后,再澆小水,這樣連續(xù)2~3次,使頂梢全萎,不再生長,再恢復(fù)正常澆水。此法較難掌握,簡單的辦法是,在枝條長至15~20厘米時,實行打頂,若頂端再長新芽,再將其摘去。只有頂端停止生長,花芽才能生長良好,正常開花。每次均應(yīng)澆陳水,使水溫與盆土溫度基本一致。
4.施肥:除春季剪枝后換盆時施適量底肥外,花后可施稀薄腐熟的豆餅水,或其他腐熟的有機肥,春秋每半月施肥1次,薄肥勤施,忌濃肥。夏秋以施磷鉀肥為主,可用2/1000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澆灌,或噴葉面,每月1~2次,直至開花。
5.控制花期:梅花冬季落葉后,將其移至不結(jié)冰的冷室內(nèi),或放在低溫的陽臺上,注意開窗通風(fēng),使其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低溫刺激。同時加強水肥管理,每日向枝條及花盆周圍噴水,保持空氣濕潤。春節(jié)前1月左右開始升溫,最初使室溫保持在10攝氏度左右,給予充足的陽光,春節(jié)前10天提高室溫至15~20攝氏度,即可使其應(yīng)節(jié)開花。
6.病蟲害防治:在高溫高濕通風(fēng)不良的夏天,可發(fā)生白粉病.煙煤病等,可噴70%甲基托布津粉劑1500倍液,或50%多菌靈粉劑1000倍液防治。常見蟲害為蚜蟲及蜘蛛,可用1/5000敵殺死,或1/1500的甲氰菊脂(滅掃利)噴殺,每周1次,連用2~3次,效果均好。忌用DDV和樂果,以免發(fā)生藥害,造成死亡。
1、加強肥水的管理。入秋后,每7天-10天向盆土內(nèi)施一次有機肥液,以磷肥為主,同時應(yīng)再追施1次-2次0.1%-0.2%的磷酸二氯鉀水溶液,并注意將秋天萌發(fā)的嫩梢剪去,因嫩梢到入冬不能成熟,白白消耗養(yǎng)分,這樣進行及時修剪,可達到催蕾的目的。
2、盆土不可過干過濕。入秋后,對盆栽梅花逐漸節(jié)制澆水,盆栽梅花對水分十分敏感,盆土過濕,易引起過早黃葉、落葉,甚至漚根而死亡。盆土長期過于干旱,也易造成落葉,影響孕蕾開花。因此澆水要見干見濕,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秋涼后,澆水量要逐漸減少,以利枝條充實。
3、適當進行修剪整形。要使盆栽梅花開花多而美,要對其采取疏枝、整形。盆梅側(cè)枝先端長出的條枝,花芽少,要適當剪短,側(cè)枝上的粗壯徒長枝、瘦弱纖細枝、交叉枝、重疊枝,密集枝及枯死枝要全部剪除,到了秋天,將短枝10厘米短截,長枝留5個-6個芽短截,使枝條偏疏,使枝姿優(yōu)美,開花也就多而大。經(jīng)修剪整形后,翌年開花就花繁、花大、花艷了。
盆栽梅花從9月上旬至11月下旬,隨著葉片的同化和根系吸收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回流積累,根系生長出現(xiàn)高潮,此時應(yīng)給根系生長和吸收營養(yǎng)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如經(jīng)常給盆土進行松土、避免盆土過干或過濕,適當施用有機肥等,這樣就有利盆栽梅花的孕蕾、開花。
入秋后,盆栽梅花的病蟲害相對減少,為了減輕噴施農(nóng)藥對葉片的刺激,施藥濃度應(yīng)偏小,噴藥次數(shù)也不必過勤,這樣就可避免落葉和落蕾現(xiàn)象,大風(fēng)也是造成落葉的因素之一,如遇大風(fēng),可把盆端至避風(fēng)向陽處。
梅花又名春梅,屬薔薇科李屬,是落葉喬木,枝繁葉茂,樹姿優(yōu)美,2--3月份梅花盛開,五色繽紛,是城鎮(zhèn)綠化和家庭養(yǎng)花的常用樹種之一。梅花繁殖常以嫁接為主,壓條、扦插也能成活,在雜交培育新品種和培育砧木時,也可采用播種繁殖。
一、嫁接繁殖 嫁接是繁殖梅花最常用的方法,成活率極高。砧木可用桃(毛桃、山桃)、杏和梅的實生苗或桃、杏的根。 1、春季嫁接。早春發(fā)芽前可采取切接、皮下接(砧木較大者),也可用芽接(包括長片小芽腹接)、劈接等。
2、夏季嫁接。在第1次新梢成熟、第2次新梢萌發(fā)前,進行接穗帶葉劈接。劈接適于多品種嫁接或高枝換冠,但必須套袋保濕遮蔭。
3、秋季嫁接。冬季宜采用腹接,最好采用長片小芽全封閉腹接。此法操作簡單,愈合好,成活率高,風(fēng)吹不易折斷。如當年不萌發(fā),翌年春季樹液開始流動時,則在芽眼處輕挑一小孔,芽就能萌發(fā)出來。
4、冬季嫁接。冬季采用根接法效果很好 方法是:在冬季休眠期,將桃、杏或毛桃健壯無病蟲害的新根(直徑1 厘米或更大)小心挖出,盡量保留須根,然后剪成10-15厘米長的小段備用。粗者采用切接和皮下接,細者(直徑1厘米左右)采用劈接,接后栽入背風(fēng)向陽不積水的砂壤土中,覆土埋住綁扎處,澆透水。冬季管理粗放,翌年春季即能萌發(fā)。此法嫁接發(fā)芽早、長勢快。嫁接新株1-2年后開花。
二、扦插育苗 在落葉后的11-12月或早春開花后,截取1年生粗壯枝條(不帶花芽),長10--18 厘米,插入砂壤土苗床,入土部分約為1/2,株行距10厘米×20厘米。插后保持半墑,注意澆水等管理工作。春插者越夏期間須搭蔭棚。
三、壓條繁殖 在2-3月,選生長茁壯的1-3年生長枝,在母株旁挖一深溝,于枝條彎曲處下方淺切3刀,然后覆土,上面壓塊磚,生根后截離母體。高壓可于霉雨季節(jié)在母樹上選適當枝條稍微刻傷,用塑料薄膜包一些混合土,兩頭扎緊,保持溫度。1 個月后檢查,已生根者可在壓條之下截一切口,深達中部,再過20--40天全部切離母體,移到大田培育。
四、播種繁殖 在6-7月份采收果實,攤放后熟,洗出種子晾干。秋季或早春條播,株行距為10厘米×2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