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癥狀表現(xiàn):右脅下或上腹部作痛,輕重不一,或陣發(fā)性絞痛難忍,痛引右肩背,或僅有右脅脹痛不舒。常有胸脘滿悶,噯氣,口苦,咽干,惡心,嘔吐,納呆,不發(fā)熱或微熱。舌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滑或弦細(xì)。
偏方1
【組成】 紫蘇梗、木通、陳皮(去白)、炙甘草各30克。
【功效】 行氣消滯。適用于肝膽氣滯型膽石癥兼腹部脹大,小便赤澀,大便不暢者。
【制法】 將上藥研為粗末;每次30克,加水500毫升、生姜3片、大棗1枚、燈心草10根,棄渣留汁100毫升。
【服法】 每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
【療程】 連續(xù)服用10劑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 木通有關(guān)木通、川木通和白木通之分,故本方選用川木通或白木通。孕婦慎用。
【來源】 《太平圣惠方》。
偏方2
【組成】 炒白術(shù)12克,酒白芍、陳皮各10克,防風(fēng)6克。
【功效】 斂陰止痛,理氣健脾。適用于肝郁氣滯型膽石癥伴消化不良者。
【制法】 將上藥加水500毫升,大火煮沸后,小火煎煮30分鐘,去渣取液。
【服法】 每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
【療程】 連續(xù)服用10劑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 無特殊注意事項。
【來源】 《中醫(yī)驗方大全》。(楊繼軍,張?zhí)N,史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