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瀉是指排便次數(shù)增多,糞便稀薄,甚至瀉出水樣物,且腹瀉持續(xù)或反復超過2個月者。在急性發(fā)作期,有時需要暫時禁食,飲食宜以量少清淡、稀軟易吸收、少渣少油為原則。泄瀉停止后,宜服食如蛋羹、肉末、菜泥、軟飯等,切忌油膩肥厚及粗硬生冷等難以消化之品。慢性腹瀉患者可經(jīng)常選用下列食物煮粥,如薤白、蔥、大蒜等。蘋果等可去核,連皮切細煮爛食用;山藥、蓮子、芡實、菱肉、藕、百合等亦可煮食,或磨粉蒸食。在食療防治慢性腹瀉中,馬齒莧、烏梅、茶葉、薏苡仁、蘋果、橄欖、生姜、大棗等,在不同病期階段均可適量應用。
臨床常用的兼便靈驗又美味可口的茶劑、飲劑、湯劑驗方如下。
1.馬齒莧飲
【原料】 鮮馬齒莧60克。
【制作】 將馬齒莧洗凈去根,切碎入沙鍋,加水500~1 000毫升,煮成飲。
【用法】 早晚服食。
【功效】 清熱化濕。適用于各種慢性腹瀉急性發(fā)作。
2.地錦草飲
【原料】 新鮮地錦草200克(干品100克),紅糖20克。
【制作】 將新鮮地錦草洗凈,切碎,放入沙鍋中,加水浸泡片刻,煎煮30分鐘,用潔凈紗布濾汁去渣,取濾汁,趁熱調(diào)入紅糖拌勻即成。
【用法】 早晚分服。
【功效】 清熱化濕,清腸解毒。適用于各種慢性腹瀉急性發(fā)作。
3.薏苡仁汁
【原料】 薏苡仁30克,炮姜6克,白術15克。
【制作】 以上3物,入鍋煮20分鐘,去渣取汁。
【用法】 早晚服食。
【功效】 健脾暖中。適用于各種慢性腹瀉。
4.芡實蓮子飲
【原料】 蓮子、芡實、山藥、薏苡仁各50克。
【制作】 將以上4味同入鍋中煮成稠飲。
【用法】 早晚分服。
【功效】 補益脾胃。適用于各種慢性腹瀉。
5.大蒜茯苓飲
【原料】 蒜頭30克,茯苓20克。
【制作】 將蒜頭掰瓣去外皮,切碎,搗爛如泥糊。茯苓洗凈,曬干或烘干,研成極細末入鍋,加水,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煨煮成稠飲,飲將成時加蒜頭泥糊攪拌均勻即成。
【用法】 早晚分服。
【功效】 清腸殺菌,健脾利濕。適用于各種慢性腹瀉。
6.藿香苡仁飲
【原料】 藿香15克,薏苡仁30克。
【制作】 將藿香曬干或晾干,研成極細末與薏苡仁一同入鍋,加適量水煮成稠飲,繼續(xù)用小火煨煮片刻即成。
【用法】 早晚分服。
【功效】 祛暑清熱化濕。適用于各種慢性腹瀉,尤其適宜夏季飲用。
7.黨參大棗茶
【原料】 黨參30克,大棗10枚。
【制作】 將黨參、大棗洗凈,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煎煮30分鐘,取汁即成。
【用法】 代茶飲用。
【功效】 大補元氣,健脾助運。適用于各種慢性腹瀉。
8.白術健脾茶
【原料】 炒白術20克,山藥30克,龍眼肉15克。
【制作】 將炒白術、山藥、龍眼肉同煮30分鐘,取汁即成。
【用法】 代茶飲用。
【功效】 健脾益氣,和中止瀉。適用于各種慢性腹瀉。
9.白術鱸魚湯
【原料】 白術60克,鱸魚500克,陳皮10克,胡椒粉、精鹽、麻油各適量。
【制作】 將鱸魚洗凈,切成塊。白術、陳皮洗凈,與鱸魚一起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煮沸后小火煲1小時,加精鹽、胡椒粉調(diào)味,淋入麻油即成。
【用法】 當湯佐餐。
【功效】 健脾養(yǎng)胃,理氣止瀉。適用于各種慢性腹瀉。
10.黃芪山藥飲
【原料】 黃芪30克,山藥20克,蓮子30克,薏苡仁40克,大棗6枚。
【制作】 將上物洗凈,同入沙鍋,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至蓮子酥爛,成稠飲狀即成。
【用法】 上下午分服。
【功效】 補益脾胃。適用于各種慢性腹瀉。
11.豬腰子肉蓯蓉湯
【原料】 豬腰子1對,肉蓯蓉10克,補骨脂10克,麻油、精鹽各適量。
【制作】 將豬腰子去掉筋膜臊腺,切塊劃細花,與其余兩物加水適量,煎煮半小時,再放鹽、煮10分鐘,淋上麻油即成。
【用法】 當菜佐餐,吃腰花喝湯,當日吃完。
【功效】 補腎壯陽。適用于各種慢性腹瀉。(季昌群、謝英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