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冷月西陳,來自https://7mx.com)
沒有一點文化,很難讀懂《文化三經(jīng)》,劉老師親自給你講也沒有用。即便有點文化,更難讀懂《文化三經(jīng)》,除了既有認知,更在于實踐,也就是用。
《文化三經(jīng)》的三,一是文,是什么;二是化,升的路徑;三是用,就是舉個栗子。
文化三經(jīng)的創(chuàng)新,在于在大家相對容易理解的感性、理性之外,創(chuàng)新提出了習性,而這個是關(guān)鍵,是基礎(chǔ),也是初始,所以《論語》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王陽明的語錄叫《傳習錄》。
推論的方法,從假設(shè)的人的三個中心開始,腹在空,心在動,腦在用,結(jié)合真真假假的時空關(guān)系,一步一步到人可能到達的高度,真善美,神。
習性,就是自強,好比儒家,目標是君子,自強不息。仁即禮,即綱常秩序。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矣。
理性,就是自然,好比道家,目標是圣人,道法自然。人性天生會順其自然,基因的力量,最理性,一切為了載體活下去,載體即所謂的人,這也是自然的秘密
感性,就是自證,好比佛家,目標是如來,究竟涅槃。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對于常人來說,如果智商不能比人高,那就選擇心地善,溫柔以待,百煉鋼化繞指柔。
感性是流動的過程。習性是堆積的結(jié)果。理性是思考的結(jié)果。
三性同步,感性是內(nèi)部,是心胸,是情緒,是情商,是感覺,是意念,是精神,是大象;理性是外部,是格局,是意識,是思維,是智商,是觀念,是智慧,是騎象人;習性是鏈接,是方法,是動機,是能力,是能量,是規(guī)矩,是藝術(shù),是大象舞動的腳步,可能的方向。
西方現(xiàn)代心理學的核心概念是認知、情感、意志,也可以大約相當于理性、感性、習性,也就是大家掛在嘴邊的格局、心胸、胸懷,其中,“胸懷”等于“格局”加上“心胸”,足見胸懷的重要,也就是習性非常重要。套用俗話:理感為體,習性為用。
從私到公,不僅推導出一個人如何有文有化,也順勢推導出一群人如何提升,一群人可以是企業(yè)、可以是民族、可以是國家,當然,也可以更常見的夫妻、家庭。
文化三經(jīng)出版后,出版社說:“自唐以后唯一稱經(jīng)”,口氣有點大,確是事實。這個事實等你進去才能知道,仿佛探月工程,上去才知道有沒有嫦娥。
一段時間讀《文化三經(jīng)》收獲,感慨萬千,其詞曰:
百流入江,一江春水向東流,浪淘盡,千古風流是人物。
三性升神,大漠孤煙自然直,從此逝,一蓑煙雨任平生。
樂山居主人
2021.12.1·金陵浦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