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聽完一部名人傳記,解救你的閱讀焦慮
十點人物志開啟「人物傳記精華領讀」欄目,提煉經典人物傳記精華,帶你欣賞書中核心情節(jié)與內涵,節(jié)省閱讀時間,建立對原書的閱讀興趣。
希望通過這個欄目,為你淬煉名家的思想經驗,獲得改變人生的力量。
每部傳記共有10天領讀,每日更新一期。
?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 宸聲 朗讀
領讀 | 少君
親愛的朋友們,晚上好。今天,我們繼續(xù)閱讀《李嘉誠:我一生的理念》。昨天,我們閱讀了李嘉誠善于識人、用人的故事,他懂得借助他人的力量幫助自己發(fā)展事業(yè)。
那么,作為成功的商界大亨,他在企業(yè)經營中又有怎樣的理念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吧!
立下遠大目標,才有壓力和動力
李嘉誠在剛開始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可以說是一窮二白,無論是資金還是人脈,都無法和同行競爭。但他始終堅持向著既定的目標進發(fā),頑強地帶領公司在磨煉中成長起來。
1971年6月,李嘉誠宣布成立長江地產有限公司,集中大部分資金發(fā)展房地產業(yè)。在會議上,李嘉誠躊躇滿志地提出:要以老牌英資企業(yè)置地公司為奮斗目標,不僅要學習置地的成功經驗,還要力爭超過他們。
香港置地土地有限公司是香港同行業(yè)的領頭軍,全球排名前三,其市場已經涉及亞太14個國家和地區(qū)。與之相比,當時長江地產僅僅擁有35萬平方英尺的地盤物業(yè)。
所以,很多人認為長江地產想超過置地簡直是自不量力。事實上,李嘉誠并非白日做夢,他有著遠大的目標和長遠的眼光,敢聲稱趕超置地,自有他的理由和底氣。
李嘉誠早就摸透了置地的底細,對于置地的成果經驗和有待提高的地方了如指掌。他認為,置地的基地在中區(qū),而中區(qū)物業(yè)已然發(fā)展到極限,寸土尺金。長江資金儲備不足,自然不敢到中區(qū)去拓展,但可以去發(fā)展前景大、地價尚處于低水平的市區(qū)邊緣和新興市鎮(zhèn)。
李嘉誠并沒有因為外界的質疑改變目標。他說,“任何一家大型公司,都是由小做大,從弱做強。我們做任何事都應有一番雄心壯志,立下遠大目標,才有壓力和動力。”
果不其然,長江地產在努力了8年后就已經在樓宇面積上超過了置地,居于香港地產集團第一位。長江的制勝法寶就是規(guī)避了置地的不足,選擇了大量地廣價低的土地進行房屋建設。
到1979年,李嘉誠已經擁有1450萬平方英尺的樓宇和地盤面積,而置地公司是1300萬平方英尺,李嘉誠成為了香港名副其實的地產大王。
在一次會議上,李嘉誠問道:“你們開車進加油站后最想做的是什么?”眾人異口同聲:“加油!”李嘉誠聽后搖搖頭,露出了失望的表情,眾人又開始七嘴八舌地補充道:喝水、休息、吃東西、上洗手間……
李嘉誠告訴大家:“開車進加油站,最想做的應該是早一點離開,朝著目的地繼續(xù)旅程?!彼窍胝f,人做事當然有著無數的具體目的,但他們必須從屬于一個遠大目標。
經營企業(yè),“知止”最重要
每個人都有證明自己的欲望,而對于商人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把生意做大。生意做大不僅證明了自己的能力,給企業(yè)帶來利潤,還會讓人的欲望膨脹。
對于這一點,李嘉誠一直保誠高度警惕。他認為,經營企業(yè),‘知止’最重要。他從12歲開始投身社會,到22歲時已經過了10年非常艱苦的日子,如今已經工作將近70年了。
他在香港看到過有些人成功容易,但是掉下去也非??欤芏嗥髽I(yè)之所以失敗都是因為貪婪。
在生意場上,李嘉誠始終保持頭腦清醒。他認為,做事必須有欲望才會成功,但是欲望應該成為一種適度動力而不能過度膨脹。
從塑料花到地產,再到多元化經營,每走一步,他都提醒自己不可貪心,要穩(wěn)中求勝而不要在冒進中翻船。
他經常跟下屬說:“我們已經連續(xù)三年賺錢了,如果今年還能賺錢,那是因為我們付出了百倍的努力;可是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如果今年不賺錢,大家也要坦然待之。想想前面我們已經賺錢了,這樣心里就踏實了?!?/p>
李嘉誠的話雖然樸實,但卻很符合經濟學規(guī)律。無論哪個行業(yè)經濟曲線都會出現波動。在各大企業(yè)排行榜上,每年都有10%左右的公司會被淘汰,同時也會涌現一批新面孔。
商場如戰(zhàn)場,那些被淘汰的企業(yè)當中,很多是由于盲目擴張造成的。在企業(yè)發(fā)展正興的時候,很多領導者的欲望也會膨脹起來,自信心和實力都被夸大,于是失去理智,見到利益就想要,甚至不惜在實力不夠的情況下要規(guī)模、要效益,最后往往導致資金鏈出問題,鑄成大錯。
在這一點上,李嘉誠就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投資審慎,懂得克制。
經商而不沉迷于商業(yè)活動
“經商而不沉迷于商業(yè)活動?!边@是真正的大智慧,是有著豐富經驗的人自在出入于商界的純熟情感。對于成功的商場人士來說,只有贏利的生意,沒有永遠的生意。
李嘉誠懂得物極必反、盛極必衰。他不會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只籃子里磕到底,因為這樣做風險很大。如果籃子被打翻了,就會一無所有。做企業(yè)也是這個道理,所以李嘉誠倡導多元化經營。
多元化經營的好處是風險可以降低。這個項目賠錢的話,其他項目還可以賺錢,從而避免了因為企業(yè)經營項目單一再加上經營不善而導致全盤皆輸。分散投資,每個市場上都有機會,投資者就可以把握住更多機遇。
在從事了多年制造業(yè)、地產業(yè)之后,從2000年開始,李嘉誠擴展了業(yè)務范圍,不再局限在塑料花和地產業(yè),而是進軍IT業(yè)。
1999年,他成功拋售英國電讀Qrange 49%的股權,獲得了220億美元的高額利潤。李嘉誠“低買高賣”的手法運用得極其嫻熟。他一般選擇在市場低迷時投資購買,過了低迷期就高價拋售,賺的就是這一高一低間的差價。
李嘉誠非常看重企業(yè)家思維,他說企業(yè)家要懂得何事該為,何事不該為,何事可行,何事不可行。2000年上半年,他做出了很多人認為荒唐的事,就是在第三代電話業(yè)務發(fā)展態(tài)勢正好的時候退出了德國、瑞士、波蘭和法國的電話經營競標。
他認為第三代電話業(yè)務雖然發(fā)展不錯,但在商家追捧中,它的競標已經超出了能贏利的范圍,所以選擇退出。
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對的,第三代電話業(yè)務很快進入了低谷。等到大家對該市場不熱捧時,李嘉誠又出人意料地回到這個領域。他以90億美元高價取得了英國和意大利第三代電話的經營權,意圖搶占未來移動電話的市場,這一舉動也促進了第三代電話業(yè)務的良性發(fā)展。
在IT行業(yè),李嘉誠再次打了一個漂亮仗。從最初創(chuàng)業(yè)時生產塑料花開始,到后來挺進房地產業(yè),再到投資IT行業(yè),李嘉誠所經營的行業(yè)已遍及塑料、地產、股票、貨運碼頭、通信、電力等多個領域。
這正是“不把雞蛋放在同一籃子里”投資法則的體現,他沒有局限在某一領域,也證明了他的視野超越了同輩許多企業(yè)家。
結語
今天,我們看到了李嘉誠做生意的技巧和藝術。他有遠大的眼光,善于抓住商機促成企業(yè)發(fā)展,但同時,他在商場上也懂得“知止”。合適的發(fā)展速度是適度的投資,是對行業(yè)情況和企業(yè)自身情況熟知前提下的決策,要規(guī)模,更要發(fā)展。
商場如戰(zhàn)場,“李超人”和他的長實集團能在商海中屹立數十年不倒,有著怎樣的技巧呢?明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他充滿智慧的投資理念。讓我們期待明天的閱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