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有書書友,從今天起我將帶大家共讀雍正這一歷史人物的神秘一生。今天我們一起共讀《雍正十三年》的P004-029:多面帝王,史之爭議。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公元1722年,關(guān)閉七天之久的紫禁城門終于緩緩打開。
這一天,雍正登基大典正在太和殿舉行。雍正即位,表明一個新的時代--雍正王朝開始了。
在此,我先請大家思考幾個問題: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王朝呢?它究竟掩藏了多少秘密?它的主人品行到底如何?接下來我將分三點為大家解讀這個王朝。
首先,歷史誤讀多。言及清代,必提康、乾,仿佛歷史沒有雍正王朝。
康熙、乾隆像是清朝的兩座高山,雍正如同夾在兩座高山間的谷底,常為歷史所忽略。人們普遍認(rèn)為在他統(tǒng)治的十三年僅僅是過渡性的十三年而已,實際上,這與雍正王朝在清代歷史地位非常不符,可以說是誤讀了歷史。
雍正對康熙晚年的積弊進行改革整頓,一掃頹風(fēng),使吏治澄清、統(tǒng)治穩(wěn)定、國庫充盈、人民負擔(dān)減輕。
雍正統(tǒng)治十三年是清朝統(tǒng)治的重要時期,承上啟下,為以后乾隆時期的繁榮盛世打下了基礎(chǔ)。為乾隆朝社會的繁榮奠定了雄厚的基礎(chǔ)。
在位僅十三年,勵精圖治,力求改革,整頓吏治,清理錢糧,攤丁入地,擴大墾田,火耗歸公,以銀養(yǎng)廉,創(chuàng)設(shè)軍機處,革除旗主,平定青海,安定西藏,改土歸流,等等,促進了生產(chǎn)發(fā)展,經(jīng)濟繁榮,國庫充盈,政局穩(wěn)定,邊疆鞏固,統(tǒng)一增強,為乾隆創(chuàng)建“大清全盛之勢”。
其次,對雍正的誤解多。雍正被誤解,主要是他的為人。
在大眾印象中,他是一個殘暴的君主,是個“硬漢皇帝”,其實這只是雍正的一面。他還有非常溫情的一面,在一些大臣的眼中,他也是個暖男皇帝。
雍正特別體恤下屬。陳時夏本是云南元謀人,于雍正四年任江蘇巡撫時,因八十歲老母在云南老家,請假迎養(yǎng)。
雍正特別下旨,命人護送其母至江蘇。由于擔(dān)心陳母年紀(jì)過大,無法承受路途困頓,所以雍正特地囑咐當(dāng)?shù)亻L官,一路可隨時休息,以保老人安康。又下旨賞陳母巡撫封典。
陳母順利抵達蘇州,十九年沒見到母親的陳時夏喜極而泣,感激之情難以言表,給雍正上奏道:“即便臣捐棄身軀,傾盡血誠,也無法報答皇上的恩德于萬一?!币暈橹赫咚?,雍正當(dāng)之,足以。
臺灣總兵藍廷珍因自己名字“珍”字與雍正的名字胤禛的“禛”字同音,請求改名避諱,雍正因其世代駐守臺灣,又剛剛平復(fù)臺灣內(nèi)亂有功,就對他說,朕喜歡你的名字,你世代有功,這名字用不改。
雍正關(guān)心、體貼、包容、提拔官員的事情不是十件八件,也不是幾十件,而有百件之多,這和常人心目中的雍正差別很大。所以我才會說,無論是我們還是歷史都誤讀了雍正。
最后,大眾關(guān)注多。雍正一即位,就成為典型的“話題人物”,而且話題不斷。套用一句較為流行的話來說,他是中國300多個帝王中,“顏值”曝光最高的皇帝。
清末以來,以他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文學(xué)作品,一部接著一部,比如《呂四娘演義》、《血滴子》、《雍正劍俠圖》。前些年的《雍正王朝》,近年熱播的《甄嬛傳》,使得雍正再次成為普通百姓茶余飯后的談資。
說起來雍正之所以受到經(jīng)久不衰的超高關(guān)注度,主要是因為他有太多的負面新聞。
這些負面新聞到了雍正六年,來個“總匯”,這就是曾靜“策反書”中所列出雍正的“失德”: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懷疑誅忠、好諛任妄。好像雍正集中了歷代帝王所有的“毒點”于一身。
歷史上有不少“逆取順守”的皇帝,但卻沒有雍正這樣的“待遇”。
唐太宗通過“玄武門之變”奪得皇位,永樂帝通過“靖難之役”成了帝王,不過他們可都是歷史上少有的明君。
對于雍正,歷史好像不夠慷慨,更多關(guān)注、糾結(jié)他的道德層面,更有的作品把他描寫成“厚黑皇帝”,而忽略或漠視他的作為,更少看到他帶給清朝長久而持續(xù)性的興盛。
不過好在,歷史只是記錄下曾經(jīng)的種種,它并不代表全部,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不曾被揭曉。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走進雍正,看看年少時期的雍正是什么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