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對韻(下)
名主有花叫茉雅
為你朗讀
102 分鐘
39 人贊同了該文章
下卷
一 先
(一)
寒對暑,日對年,蹴踘(cù jū)對秋千。丹山對碧水,淡雨對覃(tán)煙。歌宛轉,貌嬋娟,雪鼓對云箋。荒蘆棲(qī)南雁,疏柳噪秋蟬。洗耳尚逢高士笑,折腰肯受小兒憐。郭泰泛舟,折角半垂梅子雨;山濤騎馬,接籬倒(dào)看杏花天。
【注釋】
【蹴踘】中國古代民間甚至國家軍隊間廣泛流行的一種技能和體育運動,是今天足球的起源。從出土文物及其它歷史文獻方面看,黃帝時代就已經(jīng)有這項運動了,《戰(zhàn)國策》和《史記》均對蹴鞠有較為詳細的記載。
【秋千】傳統(tǒng)體育游戲。一種說法是春秋時齊桓公自北方山戎(又稱北戎,匈奴的一支)傳入,另一種說法是,本為漢武帝時宮中之戲,作千秋,為祝壽之辭,后倒讀為“秋千”。北宋歐陽修《蝶戀花》詞:“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入秋千去。”
【丹山對碧水】即“丹山碧水”,又名“千佛巖”,位于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qū)思坡鄉(xiāng)鄧銀村地界,是一塊巨大的紅色獨立巖石,高約百米。壁上有很多造像,傳說造像者同樂山大佛為兩師徒,師傅造樂山大佛,徒弟則造千佛巖(即丹山碧水)。北宋嘉佑年間,蘇軾順江而下,乘著酒興,望著丹山巖下的岷江碧水,感慨萬千,揮毫題下“丹山碧水”四個字。明代徐霞客也曾寫道:“丹山碧水之景,實為壯哉!”
【覃煙】深長悠遠的煙霧。
【嬋娟】形容姿態(tài)曼妙優(yōu)雅,也代指美女,或指月亮。唐代孟郊《嬋娟篇》:“花嬋娟,泛春泉。竹嬋娟,籠曉煙。”北宋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p>
【雪鼓】(注1)雪中的鼓,疑似形容雪落鼓上的聲音。(注2)有版本作“雪賦”。南北朝宋時謝惠連曾作《雪賦》。
【云箋】(注1)有云狀花紋的紙。(注2)唐代韋陟(zhì)用五采箋寫信,由他人代筆,自己簽名。由于他寫的“陟”字象五朵云,因而后來人們稱書信為“五云箋”或“云箋”。
【洗耳尚逢高士笑】典出東漢蔡邕《琴操·河間雜歌·箕山操》。許由聽到堯要讓位給自己而感到耳朵受到了污染,因此跑到水邊洗耳。樊堅更以許由洗耳的水為穢濁,不愿讓牛在其下游飲水。此故事的東漢皇甫謐(mì)版則將樊堅改為了巢父。后世遂以“許由洗耳、巢由洗耳、洗耳”等表示以接觸塵俗的東西為恥辱,心性曠達于物外。
【折腰肯受小兒憐】不愿為微薄俸祿卑躬屈膝的諂媚奉迎,比喻人品清高淡泊。?!稌x書·陶潛傳》:“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我不能為五斗米的薪俸,而向這種鄉(xiāng)里小兒折腰)!”于是辭官歸鄉(xiāng)。
【郭泰泛舟,折角半垂梅子雨】見上卷“十一真(二)之郭泰雨中巾”。
【山濤騎馬,接籬倒看杏花天】山濤,應為山簡。見上卷“十二文(一)之白接”。
(二)
輕對重,肥對堅,碧玉對青錢。郊寒對島瘦,酒圣對詩仙。依玉樹,步金蓮,鑿井對耕田。杜甫清宵立,邊韶白晝眠。豪飲客吞波底月,酣游人醉水中天。斗(dòu)草青郊,幾行(háng)寶馬嘶金勒(lè);看(kàn)花紫陌,千里香車擁翠鈿(tián)。
【注釋】
【肥對堅】典出“乘堅策肥”,意為坐牢固的車、駕肥壯的馬,形容生活奢華。源自西漢晁錯《論貴粟疏》:“千里敖游,冠蓋相望,乘堅策肥,履絲曳(yè)縞?!狈剩悍蜀R。堅:堅車。
【碧玉】成語“小家碧玉”的主角,姓劉,西晉汝南王司馬義的妾。孫婥(chuò)應司馬義之請,作有《碧玉歌》兩首。其一:“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感郎千金意,慚無傾城色。”后以“小家碧玉”稱小戶人家的美貌少女。
【青錢】唐代小說家張鷟(zhuó),號“青錢學士”。他初登進士第,即被當時著名文人蹇味道嘆為“天下無雙”。此后,張鷟參加“下筆成章”、“才高位下”、“詞標文苑”等八科考試,每次都列入甲等。再后,他參加四次書判考選,所擬的判辭都被評為第一名。當時有名的文章高手、水部員外郎員半千稱他有如成色最好的青銅錢,萬選萬中, 他因此在士林中贏得了“青錢學士”的雅稱。這個雅號日后成為才學高超、屢試屢中者的代稱。
【郊寒島瘦】又作“島瘦郊寒”,形容唐代著名詩人孟郊和賈島的詩風。“寒”指清寒枯槁,“瘦”指孤峭瘦硬,兩者含義相似。郊、島之詩風格清奇悲凄,講究苦吟推敲,錘字煉句,往往給人以寒瘦窘迫之感,故有此稱。
【酒圣對詩仙】酒圣:多指杜康,相傳他是周朝時釀酒術的發(fā)明者,亦被稱作“酒祖”;另一說指西晉劉伶,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頌》。詩仙:唐代大詩人李白。
【玉樹】神話傳說中的仙樹,也指用珍寶制作的樹,或是槐樹的別稱。宋代時金國元好問《幽蘭》詩:“鈞天帝居清且夷,瑤林玉樹生光輝?!庇駱渑R風:多形容男子像玉樹一樣風度瀟灑,秀美多姿。
【金蓮】南北朝齊時東昏侯蕭寶卷寵愛潘妃,令人“鑿金為蓮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金蓮也’”。后遂用“金蓮、金蓮步、步步金蓮”等形容美人的小腳。
【鑿井】典出“丁公鑿井”,出自《呂氏春秋·察傳》:春秋戰(zhàn)國時宋國一個姓丁的人因為家中無井,所以就在自家院中打了一口井,他覺得這樣一來,洗滌和取水就不需要專用一個人了,等于是得到了一個人的幫助。有人聽到這話后就以訛傳訛,說丁家打井得到了一個人。后來就以此比喻以訛傳訛,或主觀主義憑空解釋,把事情搞得顛倒悖謬。
【耕田】典出“虞舜耕田”。舜小的時候,父母不喜歡他,弟弟也常常欺負他。但舜認為父親、母親、弟弟的種種行為,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所以不能夠得到爺娘的喜歡。舜帝這樣的孝順行為,終于感動了上天。有一次,在歷山耕田時,大象幫著他耕,飛鳥幫著他耘。堯皇帝知道了,就把兩個女兒嫁給他,后來還把皇帝位子讓給了他。
【杜甫清宵立】語出唐代杜甫《恨別》:“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鼻逑呵屐o的夜晚。
【邊韶白晝眠】邊韶:東漢人,字孝先,喜晝眠,以文學知名,教授弟子數(shù)百人。曾因白天睡覺被弟子嘲笑:“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p>
【豪飲客吞波底月,酣游人醉水中天】形容酒客的豪飲之態(tài)。蘇東坡《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與余同是識翁人,唯有西湖波底月?!逼渲械摹拔獭敝浮白砦獭睔W陽修。
【斗草青郊,幾行寶馬嘶金勒】據(jù)說宋徽宗趙佶曾畫過一幅名為“金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的畫,并將之贈送給名妓李師師。此句似自該畫的前半句轉化而來。斗草:是古代流行在女孩子中的一種游戲,又稱“斗百草”,其最初的源起已無處可尋,最早見于文獻是在南北朝梁時宗懔(lǐn)的《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jié)。荊楚人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鼻嘟迹褐复禾斓慕家啊=鹄眨航痫椀膸Ы揽诘鸟R絡頭,也借指坐騎或騎馬的人。
【看花紫陌,千里香車擁翠鈿】此句似出自唐代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弊夏埃壕┏墙纪獾牡缆贰O丬嚕河孟隳咀龅能?,泛指華美的車或轎。翠鈿:用翠玉制成的首飾。
(三)
吟對詠,授對傳,樂(lè)矣對凄然。風鵬對雪雁,董杏對周蓮。春九十,歲三千,鐘鼓對管弦。入山逢宰相,無事即神仙。霞映武陵桃淡淡,煙荒隋堤柳綿綿。七碗月團,啜(chuò)罷清風生腋下;三杯云液,飲馀(yú)紅雨暈腮邊。
【樂矣】語出唐代許宣平詩(詩名無存):“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p>
【凄然】凄涼悲傷的樣子?!肚f子·大宗師》:“凄然似秋,煖(xuān)然似春?!?/p>
【風鵬】出自莊子《逍遙游》,比喻得時勢有作為的人。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有“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之句。
【雪雁】為鴨科、雁屬的鳥類,古稱“白雁”。此處“雪雁”,也可解釋為“雪中雁”,出自唐代邊塞詩人高適詩:“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p>
【董杏】相傳三國時吳國人董奉隱居廬山,為人治病不收錢,僅要求重病治愈者,植杏樹五株,輕者一株,數(shù)年后得杏樹十余萬株,蔚然成林。根據(jù)這個傳說,人們用“杏林”稱頌醫(yī)生,也代指醫(yī)學界;用“杏林春暖”、“杏林春滿”、“譽滿杏林”等來贊揚醫(yī)生的高明醫(yī)術和高尚醫(yī)德。
【周蓮】周敦頤好蓮,著有《愛蓮說》。周敦頤:北宋理學家,宋明理學的開山鼻祖,人稱“周子”。
【春九十】立春后九十天,深春也。
【歲三千】比喻壽命很長?!稘h武帝內(nèi)傳》記載:王母娘娘來見漢武帝,賜他蟠桃4枚。漢武帝吃了桃留下桃核備種,王母娘娘說,這桃三千年才結果,下界土壤缺乏養(yǎng)分,不會結果的。武帝手下有位東方朔,王母看到他,說,這小子,到天上偷過三次仙桃了(“王母蟠桃,三千歲一熟,此兒已三偷之矣”)。
【山中相】南北朝時梁國道士陶宏景隱居茅山中(在今江蘇南京附近),梁武帝每有軍國大事,都要征求他的意見,他身在方外,卻儼然是朝政決策人物,所以當時人們都稱他為“山中宰相”。
【霞映武陵桃淡淡】典出陶淵明《桃花源記》:“武陵人捕魚為業(yè)?!?/p>
【煙荒隋堤柳綿綿】見“上卷八齊(二)之隋堤基址,迷樓蹤跡亦全迷?!?/p>
【七碗月團,啜罷清風生腋下】出自唐代詩人盧仝的七言古詩《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痹聢F:團茶的一種。
【三杯云液,飲馀紅雨暈腮邊】云液:古代揚州名酒,亦泛指美酒。唐代白居易《對酒閑吟贈同老者》:“云液灑六腑,陽和生四肢?!奔t雨:紅色的雨,落在紅花上的雨,多用來比喻落花、女子落淚、鮮血濺灑。
(四)
中對外,后對先,樹下對花前。玉柱對金屋,疊嶂對平川。孫子策,祖生鞭,盛席對華筵(yán)。解醉知茶力,消愁識酒權。絲剪芰(jì)荷開東沼,錦妝鳧(fú)雁泛溫泉。帝女銜石,海中遺魄為精衛(wèi);蜀王叫月,枝上游魂化杜鵑。
【注釋】
【玉柱】石柱的美稱,亦指代琴、瑟、箏等弦樂器。也是筷子的美稱,山藥和饅頭的別名。
【金屋】出自成語“金屋藏嬌”。漢武帝幼時說如果能娶到表姐陳阿嬌做妻子,會造一個金屋子給她住。后指納妾。
【孫子策】孫子:即孫武,字長卿,齊國樂安(今山東廣饒)人,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后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其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圣典”,置于《武經(jīng)七書》之首,并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范之書。
【祖生鞭】西晉名將劉琨與祖逖(tì)是朋友(都是成語“聞雞起舞”的主人公),劉琨曾經(jīng)給親友寫信說:“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肿嫔任嶂?。”意思是說:“我每日枕戈待旦,立志剿滅逆賊,常常擔心祖逖趕到了我前面?!焙笏煊谩白驽驯蕖泵銊钊伺M取。祖生:祖逖,西晉名將。
【盛席、華筵】均指盛大的宴席。
【絲剪芰荷開東沼】宋代傳奇小說《大業(yè)拾遺記》載,隋煬帝筑西苑,宮樹秋冬凋殘,乃以絲綢剪成荷花,裝飾在冰凍的池塘內(nèi)。
【錦妝鳧雁泛溫泉】五代十國時文學家王仁裕的筆記小說《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唐玄宗擴建華清宮湯池,規(guī)模宏麗,湯池內(nèi)以玉蓮為噴泉,又縫錦繡為鳧雁,放于水中,自己乘小舟從中游嬉,極盡奢欲。
【帝女銜石,海中遺魄為精衛(wèi)】即成語“精衛(wèi)填?!?。太陽神炎帝的女兒——女娃,駕著一只小船,在東海游玩,不幸被海上惡浪把小船打翻,女娃淹死了。女娃死后,她的靈魂就變成了一只小鳥,這只小鳥就叫“精衛(wèi)”。為了不讓大海再奪去其他無辜的生命,精衛(wèi)每天銜石填海,發(fā)誓把大海填平。精衛(wèi)填海的事驚動了天神,水神共工很佩服精衛(wèi)的精神,于是就降下洪水,把高原上的泥沙沖進大海,把海水都攪黃了。于是,人們把東海北部發(fā)黃的海域叫做“黃海”。
【蜀王叫月,枝上游魂化杜鵑】相傳東周時蜀王杜宇,號望帝,失國而死,其魄化為杜鵑,日夜悲啼,淚盡繼以血,哀鳴而終。后以“杜鵑啼血”比喻哀傷至極。另一傳說:杜宇是“從天而降”的,他的妻子則是從井中出來的。他的最大功績是“教民務農(nóng)”,以致他“仙去”后化為杜鵑鳥,每到春天來臨便啼叫不止,甚至啼出血來,催民春耕春種。唐代李商隱《錦瑟》詩中有“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之句。
二 簫
(一)
琴對管,斧對瓢(piáo),水怪對花妖。秋聲對春色,白縑(jiān)對紅綃(xiāo)。臣五代,事三朝(cháo),斗(dǒu)柄對弓腰。醉客歌金縷,佳人品玉簫。風定落花閑不掃,霜馀殘葉濕難燒。千載興周,尚父一竿投渭水;百年霸越,錢王萬弩射江潮。
【注釋】
【花妖】(注1)花的精怪。傳說世界上存在著一種生物,它們有著人類的姿態(tài),還有著超越人類美輪美奐的容貌,最為出眾的是花妖們身上擁有著與生具來的潛在香氣。明代唐寅《花月吟效連珠體》之六:“風動花枝探月影,天開月鏡照花妖。”(注2)多指異于常態(tài)的奇花。花妖指的是花反季節(jié)開放,被認為是天降異像,有花妖作祟,預示著主人家要有災禍。其實,形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氣候異常,也可能是種植環(huán)境造成的。
【秋聲】北宋歐陽修著有《秋聲賦》。
【春色】春天的景色,相關詩文眾多,如南宋葉紹翁《游園不值》詩:“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p>
【縑】細致的絲絹。
【綃】用生絲織成的絲織品。
【臣五代】馮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縣東北)人。他生活在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最頻繁的五代十國時期,為臣不過三十一年,為相二十余載,卻經(jīng)歷了四朝(唐、晉、漢、周)、十帝(唐莊宗、明宗、閔帝、末帝、晉高祖、出帝、漢高祖、隱帝、周太祖、周世宗以及遼太祖耶律德光)。在中國歷代的宰相中,馮道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不倒翁”。
【事三朝】沈約:字休文,南北朝史學家、文學家,歷仕宋、齊、梁三朝。沈約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但作品除《宋書》外,多已遺失。
【斗柄】即“北斗柄”。北斗七星,第一至第四星像“斗”,第五至第七星像“柄”。斗柄:指北斗七星中第五至第七星——玉衡、開陽、搖光三星。戰(zhàn)國時諸子百家之一的楚國人冠子在《冠子·環(huán)流篇》中寫道:“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p>
【弓腰】向后彎腰及地如弓形。
【醉客歌金縷】金縷:曲調(diào)《金縷曲》、《金縷衣》的簡稱。宋代張元干《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詞:“舉大白,聽《金縷》。”舉大白:舉起大杯喝酒。
【玉簫】玉制的簫,也是簫的美稱。
【千載興周,尚父一竿投渭水】尚父:呂尚,字子牙,東海人。本姓姜,其先封于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西周初賢臣,年老隱居在渭水垂釣,周文王出獵,遇于渭水之陽,相談甚歡,被周文王聘請為太師,輔佐武王滅殷,被周武王尊為“尚父”。
【百年霸越,錢王萬弩射江潮】傳說五代十國時吳越王錢镠(liú),在江中做鐵檻抵擋潮水,未成而潮至,錢镠命萬弩射之,潮水果然退去。他還下令:“筑土一升者,賞錢一升?!边@就是今天“錢塘(江)”的來歷。
(二)
榮對悴(cuì),夕對朝(zhāo),露(lù)地對云霄。商彝(yí)對周鼎,殷濩(hù)對虞韶。樊素口,小蠻腰,六詔對三苗。朝(cháo)天車奕奕(yì),出塞馬蕭蕭。公子幽蘭重(chóng)泛舸,王孫芳草正聯(lián)鑣(biāo)。潘岳高懷,曾向秋天吟蟋蟀;王維清興(xìng),嘗于雪夜畫芭蕉。
【注釋】
【悴】憂傷﹑窮困﹑瘦弱狀。
【露地】(注1)佛教語,比喻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煩惱俱盡,處于沒有覆蔽的地方。(注2)建筑術語,合院建筑中,耳房、廂房、山墻和院墻所組成的窄小空間稱為“露地”。
【云霄】天際,高空,泛指高遠、深厚,也比喻極高的地位。
【商彝對周鼎】出自成語“商彝周鼎”,泛指極其珍貴的古董。彝、鼎: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禮器。明代沈榜《宛署雜記·古墨齋》:“得其片言只字,自令曠心怡神,非必商彝周鼎之為寶也?!?/p>
【殷濩】相傳為商代時的樂曲名稱。
【虞韶】相傳為虞舜時的樂曲名稱。
【樊素、小蠻】唐朝詩人白居易的家姬和舞伎,托白居易之名,聞名遐邇。有詩云:“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家姬:半婢半妾。
【六詔】唐初西南部六個大的少數(shù)民族部落。
【三苗】傳說中黃帝至堯舜禹時代的古族名,又叫“苗民”、“有苗”,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和鄱陽湖之間。
【朝天車奕奕】朝天:朝見天子。奕奕:精神煥發(fā)的樣子。
【出塞馬蕭蕭】蕭蕭:冷落,沒有生氣的樣子。
【公子幽蘭重泛舸】此句意指湘夫人在水上泛舟尋找、思念湘君。東周戰(zhàn)國時,屈原在《楚辭·九歌》之一《湘夫人》中寫道:“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贝颂幑又浮跋娣蛉恕?,在古代,貴族稱公族,貴族子女不分性別,都可稱“公子”。湘夫人:堯的女兒即舜帝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姐妹倆。
【王孫芳草正聯(lián)鑣】語出唐代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中:“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蓖鯇O:泛指貴族子弟。聯(lián)鑣:并馬而行。
【潘岳高懷,曾向秋天吟蟋蟀】潘岳作《秋興賦》,其中有“熠(yì)耀粲(càn)于階闥(tà)兮,蟋蟀鳴乎軒屏?!迸嗽兰磁税玻娚暇怼笆暮ǘ┲幽匣M憶潘安”。
【王維清興,嘗于雪夜畫芭蕉】唐代詩人、畫家王維有一幅畫《袁安臥雪圖》,又稱作《雪中芭蕉》,是中國繪畫史上最大的一幅畫,也是中國繪畫史里爭論極多的一幅畫:王維在大雪里畫了一株翠綠的芭蕉。大雪是北方寒地才有的,芭蕉則又是南方熱帶的植物,“一棵芭蕉如何能在大雪里不死呢?”這就是歷來畫論所爭執(zhí)的重心。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引用唐代畫家張彥遠的話說:“王維畫物,不問四時,桃杏蓉蓮,同畫一景?!?/p>
(三)
耕對讀,牧對樵,琥珀對瓊瑤。兔毫對鴻爪(zhǎo),桂楫對蘭橈(ráo)。魚潛藻,鹿藏蕉,水遠對山遙。湘靈能鼓瑟,嬴(yíng)女解吹簫。雪點寒梅橫小院,風吹弱柳覆平橋。月牖通宵,絳(jiàng)蠟罷時光不減;風簾當晝,雕(diāo)盤停后篆(zhuàn)難消。
【注釋】
【琥珀】琥珀,中國古代稱為“瑿(yī)”或“遺玉”,傳說是老虎的魂魄,所以又稱為“虎魄”。琥珀自古就被視為珍貴的寶物,因為琥珀來自松樹脂,而松樹在中國又象征長壽。有的琥珀不必點火燃燒,只需稍加撫摩,即可釋出迷人的松香氣息,具有安神定性的功效,被廣泛做成宗教器物。唐代李白《客中行》:“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瓊瑤】美麗的玉石。《詩經(jīng)·衛(wèi)風·木瓜》:“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p>
【兔毫】毛筆的一種,用兔毛制成,后泛指筆。
【鴻爪】出自蘇東坡《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北扔魍碌暮圹E。
【桂楫、蘭橈】楫、橈:劃船的槳。形容劃船工具精美名貴。
【魚潛藻】語出唐代詩人白居易《玩松竹》二首之一:“棲鳳安于梧,潛魚樂于藻?!濒~兒樂於在水藻下生活,比喻樂安天命的處世態(tài)度。
【鹿藏蕉】典出成語“蕉鹿之夢”。春秋時,鄭國的一個樵夫打死一只鹿,怕被別人看見,就把它藏在坑中,蓋上蕉葉,后來他去取鹿時,忘了所藏的地方,于是就以為是一場夢。后以“蕉鹿之夢”比喻把真事看作夢幻。
【湘靈】(注1)古代傳說中的湘水之神,善鼓瑟。《楚辭·遠游》:“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彼未榕d祖補注:“此湘靈乃湘水之神,非湘夫人也。”(注2)傳說中的湘水之神即湘夫人——堯的女兒、舜帝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姐妹倆。相傳她二人因哀痛舜帝之死,自溺于湘江,化為湘水之神。
【嬴女解吹簫】指傳說中的秦穆公女弄玉。秦,嬴姓,故稱秦女為嬴女。見上卷“一東(三)之鳳翔臺上,紫簫吹斷美人風”。
【雪點寒梅橫小院,風吹弱柳覆平橋】
【月牖通宵,絳蠟罷時光不減】月光透窗,即使紅燭滅掉,室內(nèi)仍然光亮。唐代張九齡《望月懷遠》:“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痹码唬涸孪碌拇皯簟?/p>
【風簾當晝,雕盤停后篆難消】風簾遮掩門戶擋住了日光,盡管雕盤中的薰香不再點燃,室內(nèi)的香氣也很難消失。雕盤:刻繪花紋的盤子,精美的盤子,此處意為盛放著熏香的精美盤子,代指熏香。篆:指裊裊上升的香煙好象篆字一樣。
三 肴(yáo)
(一)
詩對禮,卦對爻(yáo),燕引對鶯調(diào)(tiáo)。晨鐘對暮鼓,野饌(zhuàn)對山肴(yáo)。雉方乳,鵲始巢,猛虎對神獒。疏星浮荇(xìng)葉,皓月上松梢。為邦自古推瑚璉,從政于今愧斗筲(dǒu shāo)。管鮑相知,能交忘形膠漆友;藺廉有隙,終為刎頸死生交。
【注釋】
【卦】是古代用來占卜的工具,它是象征自然現(xiàn)象和人事變化的一套符號。
【爻】八卦上的橫線,長的全線稱為“陽爻”,斷開的兩段線稱為“陰爻”。
【燕引對鶯調(diào)】語出南宋辛棄疾《滿江紅》:“乳燕引雛飛無力,流鶯喚友嬌聲怯?!?/p>
【晨鐘對暮鼓】見“上卷二冬(二)之暮鼓對晨鐘”。
【雉方乳】典出“魯恭三異”,泛指施行德政,源自南北朝宋時范曄編撰的《后漢書》卷二十五《卓魯魏劉列傳·魯恭》。東漢魯恭為中牟令,著重以道德風尚感化人,很有政績,蝗不入境。河南尹袁安聽說后,派人前去考察。路見野雞伏于桑樹下,兒童不捕,驚問兒童何故,兒童答曰:雉方將雛(兒童說:“野雞在孵小雞,不要傷害它”)。袁安知道后評價說:“蝗不人境,化及禽獸,豎子有仁心。三異也?!?/p>
【鵲始巢】月令,一般在農(nóng)歷二月底,喜鵲此時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筑巢。
【瑚璉】瑚璉:宗廟里用來盛黍稷(shǔ jì)的禮器,比喻治國的才能?!墩撜Z·公冶長》:“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迸杭慈?。
【斗筲】斗筲:指斗與筲,斗容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些微、微小,才識器量狹小?!墩撜Z·子路》:“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斗:舊時計量單位,一斗約十五千克,但不同的朝代,標準不同。
【管鮑相知,能交忘形膠漆友】典出成語“管鮑之交”,形容好朋友之間彼此了解、信任的關系,源自西漢劉向整理的《列子·力命》,管仲嘗嘆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管仲和鮑叔牙(別名“鮑叔”)兩人都是春秋初期的賢臣良將,他們小時候常一起游山玩水,交情深厚。后來管仲和鮑叔牙分別給齊國的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當老師,為了爭奪王位,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展開了激烈的爭斗,鮑叔牙和管仲也各隨其主。公子小白最終奪得了君位,人們稱之為齊桓公,管仲則成了囚犯。鮑叔牙得知管仲被囚,就對齊桓公說,管仲是個非常有才干的人,他忠實于自己的主人,這并沒有什么罪過,如果桓公能夠重用他,一定能夠成就霸業(yè)。齊桓公采納了鮑叔牙的建議,拜管仲為相國,位居鮑叔牙之上。管仲輔佐齊桓公,最后終于成就了齊國的霸業(yè)。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
【膠漆】典出成語“膠漆之交”、“陳雷膠漆”,比喻彼此友情極為深厚,源自南北朝宋時范曄編撰的《后漢書·獨行列傳》。東漢陳重和雷義,兩人為至交密友,都是品德高尚、舍己為人的君子,當時人們稱頌道:“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蹦z和漆,是兩種最具黏性的東西。
【藺廉有隙,終為刎頸死生交】戰(zhàn)國時趙國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包括“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將相和”,比喻可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刎頸:割斷脖子。
(二)
歌對舞,笑對嘲,耳語對神交。焉(yān)烏對亥(hài)豕,獺(tǎ)髓對鸞膠。宜久敬,莫輕拋,一氣對同胞。祭遵甘布被,張祿念綈(tí)袍?;◤斤L來逢客訪,柴扉月到有僧敲。夜雨園中,一顆不凋王子柰(nài);秋風江上,三重(chóng)曾卷杜公茅。
【注釋】
【神交】指精神上的交往,因慕名而在不知不覺中把對方當朋友。明代徐復祚(zuò)《投梭記·哭友》:“神交憶昔許相同,死別生離一夢中?!?/p>
【焉烏對亥豕】典出“烏焉成馬”和“魯魚亥豕”。“烏、焉、馬”三字字形相近,幾經(jīng)傳抄而寫錯;把“魯”字錯成“魚”字,把“亥”字錯成“豕”字;均指書籍在撰寫或刻印過程中的文字錯誤,現(xiàn)多指書寫錯誤,或不經(jīng)意間犯的錯誤。《呂氏春秋·察傳》:“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p>
【獺髓】獺:水獺。相傳水獺的骨髓與玉屑、琥珀屑相和,可作滅疤痕的貴重藥物。元代張可久《一枝花·牽掛》套曲:“貓眼嵌雙轉軸烏金戒指,獺髓調(diào)百和香紫蠟胭脂?!?/p>
【鸞膠】出自神話志怪小說《海內(nèi)十洲記》,是古代傳說中用鳳凰嘴和麒麟角熬制的一種膠,能把斷掉的弓弦或琴弦粘在一起,完好如初。后來人們便把“鸞膠續(xù)弦”暗喻男人喪妻后再娶。
【祭遵甘布被】祭遵:東漢名將。祭遵為人清廉,他得到的賞賜都分給了部下,不治產(chǎn)業(yè),自己一生甘心蓋布被、穿皮褲,成語“克己奉公”即是在贊揚他。
【張祿念綈袍】典出“綈袍之義”,比喻不忘舊日的交情,源自西漢司馬遷《史記·范雎(suī)蔡澤列傳》。綈袍:厚絲織品制成的袍子。張祿:戰(zhàn)國時秦國名相范雎化名,范睢是魏國人,曾遭須賈迫害。后來,范睢當了秦國的相國,改名張祿。有一次須賈出使秦國,范雎扮作窮人去見他,須賈見狀就送了他一件綈袍,等到發(fā)現(xiàn)他是秦相時嚇得一再謝罪。范雎覺得須賈還有念舊之情,就沒有殺他。
【花徑風來逢客訪】語出唐代杜甫的《客至》詩:“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柴扉月到有僧敲】語出唐代賈島《李凝幽居》:“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這也是典故“推敲”的由來?!巴魄谩保寒敃r賈島在去拜訪朋友的路上用“推”還是用“敲”猶豫不決,結果沖撞了時任高官韓愈的儀仗。韓愈問他是怎么回事,賈島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詩念給韓愈。韓愈聽了,對賈島說:“我看還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靜拜訪友人,敲門代表你是一個有禮貌的人!而且一個'敲’字,使夜靜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再說,讀起來也響亮些”。“推敲”從此也就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常用詞,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復琢磨,反復斟酌。
【夜雨園中,一顆不凋王子柰】《二十四孝》記載:晉朝人王祥至孝,他自幼喪母,繼母不慈,極盡刁難之事,命王祥在雨中保護園中奈果,掉落則用鞭子打他。王祥抱樹大哭,感動上天,柰一顆不落。柰:蘋果的一種。
【秋風江上,三重曾卷杜公茅】語出唐代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三)
衙對舍(shè),廩(lǐn)對庖(páo),玉磬(qìng)對金鐃(náo)。竹林對梅嶺,起鳳對騰蛟。鮫(jiāo)綃帳,獸錦袍,露(lù)果對風梢。揚州輸橘柚,荊土貢菁(jīng)茅。斷蛇埋地稱孫叔,渡蟻作橋識宋郊。好夢難成,蛩響階前偏唧唧(jī);良朋遠到,雞聲窗外正嘐嘐(jiāo)。
【注釋】
【衙】舊時官署之稱。
【舍】居住的房子。
【廩】糧倉。
【庖】廚房。
【玉磬】古代石制樂器名。清代戴震《樂器考》:“鳴球、玉磬,同謂石磬,古人於石之美者,多以玉名?!?/p>
【金鐃】金鐃又稱“鐃”,古代漢族軍樂器名。
【竹林】魏末晉初,山濤、阮籍、嵇康、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莊之學,輕視禮法,規(guī)避塵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縱情清談,稱為“竹林七賢”。
【梅嶺】即大庾嶺,因多梅又稱梅嶺,“庾嶺寒梅”為當?shù)丶丫爸弧K未幸挥⒅?今廣東英德市)司寇,父女都鐘情梅花。司寇任期結束后攜女過梅嶺,見嶺上梅花衰敗不堪,十分惋惜,當即捐俸補植三十株于道旁,并題詩于寺壁:“湞江今日掌刑回,上得梅山不見梅。輟俸買栽三十樹,清香留與雪中開?!碧扑螘r期,不少因罪貶謫嶺南的文人志士,因嶺梅感發(fā)而吟詠,留下了許多動人佳句。
【起鳳對騰蛟】宛如蛟龍騰躍、鳳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語出唐代王勃《滕王閣序》:“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
【鮫綃】傳說中鮫人所織的綃,亦借指薄絹、輕紗。南北朝梁時任昉《述異記》卷上:“南海出鮫綃紗,泉室潛織,一名龍紗。其價百馀金,以為服,入水不濡?!眰髡f南海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常出賣綃,眼能泣珠。
【獸錦】織有獸形圖案的錦緞,戰(zhàn)國、兩漢、魏晉南北朝以及隋唐出土的絲織物中較常見。
【露果】露水中的果子。
【風梢】風中的樹梢。
【揚州輸橘柚,荊土貢菁茅】《尚書·禹貢》記載,揚州的橘柚、荊土的菁茅,都是古時地方貢品。荊土:今湖北一帶。菁茅:香草名,茅的一種,古代祭祀時用以調(diào)酒。
【斷蛇埋地稱孫叔】孫叔敖:春秋楚國人,楚莊王時為楚國令尹,以賢能聞名于世。相傳孫叔敖少年時,曾遇兩頭蛇,時俗認為見此蛇者必死,他想:要死只我一人,不要再叫旁人看見。于是,他斬殺了這蛇,埋入山丘,其品德為族人贊佩。孫叔敖是古代為官清正廉潔的典范,他在任令尹期間,三上三下,升遷和恢復職位時不沾沾自喜;失去權勢時不悔恨不嘆息。作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他輕車簡從,吃穿簡樸,成為《呂氏春秋》等書中記載的圣人。
【渡蟻作橋識宋郊】典出“宋郊渡蟻”,源自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五:“毛寶放龜懸大印,宋郊渡蟻占高魁?!北扔鞫嘧錾剖拢瑫玫胶玫膱蟠?。北宋宋郊下雨時,見螞蟻巢穴被暴雨沖擊,于是用竹子編了一個竹橋搭救了螞蟻,后來神仙就讓他中了狀元。
【好夢難成】在睡眠時,要想做個好夢也是不輕而易舉的,比喻美好的幻想難以變成現(xiàn)實。北宋聶勝瓊《鷓鴣天·寄李之問》:“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蛩響】蛩的叫聲。蛩:蝗蟲的別名,俗稱“蚱蜢”。另有傳說中的異獸,古書中也指蟋蟀。
【唧唧】形容蟲鳴聲。
【良朋遠到】語出《論語·學而》:“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嘐嘐】雞鳴聲。可引申為:形容言語夸張、言行不一致。
四 豪
(一)
茭(jiāo)對茨(cí),荻(dí)對蒿(hāo),山麓對江皋(gāo)。鶯簧對蝶板,麥浪對松濤。騏驥(qí jì)足,鳳凰毛,美譽對嘉褒(bāo)。文人窺蠹(dù)簡,學士書兔毫。馬援南征載薏苡(yì yǐ),張騫西使進葡萄。辯口懸河,萬語千言常亹亹(wěi);詞源倒峽,連篇累牘自滔滔。
【注釋】
【茭】喂食家畜的干草。
【茨】蒺藜的舊稱。
【荻】俗稱荻草、荻子、霸土劍,巴茅, 巴茅根等, 是一種多用途草類,多年生草本水陸兩生植物。
【蒿】一種植物,引申為野草的意思。
【山麓】山坡與周圍平地相接的部分,這一地形的轉折線常常是一個過渡的地帶。
【江皋】江岸,江邊地。
【鶯簧】本意為黃鶯的鳴聲,以其聲如笙簧奏樂,因稱“鶯簧”?;?樂器里用金屬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發(fā)聲薄片。
【蝶板】蝴蝶的翅膀。
【騏驥足】駿馬的腳,比喻杰出的才華或人。
【鳳凰毛】形容少有、罕見。南北朝宋時謝超宗善文,時人曰:超宗殊有鳳毛。
【蠹簡】被蟲蛀壞的書,泛指破舊書籍。南宋陸游《掩扉》詩:“一編蠹簡從吾好,又見西窗掛夕暉?!?/p>
【學士】古代在國學讀書的學生。
【馬援南征載薏苡】南征交趾(今越南北部)時,馬援常吃一種叫薏苡的植物果實。由于當?shù)氐霓曹庸麑嵈T大,馬援班師回京時,就拉了滿滿一車,準備用來做種子。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今陜西省興平市竇馬村)人,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拜伏波將軍,世稱“馬伏波”。馬援名言包括“馬革裹尸”、“畫虎不成反類犬”等。薏苡:植物名,有健脾利濕、清熱排膿、美容養(yǎng)顏功能,能治療風濕等病癥,是中國傳統(tǒng)的食品資源之一,可做成粥、飯、各種面食供人們食用,對老弱病者更為適宜。
【張騫西使進葡萄】張騫:字子文,西漢成固(今陜西省城固縣)人。武帝時以軍功封“博望侯”,后拜中郎將,出使游牧民族烏孫,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使?jié)h朝能與中亞交流,并打通了前往西域的南北兩條通路,這就是“絲綢之路”。葡萄就是在那時由張騫引進中原的,經(jīng)絲綢之路引進的還包括黃瓜、菠菜、核桃、胡蘿卜、苜蓿等。
【辯口懸河,萬語千言常亹亹】晉朝讀書人郭象,他談起話來引經(jīng)據(jù)典,頭頭是道,人們對他很敬佩,評論他的談話好像“懸河瀉水,注而不竭”。唐代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愿借辯口如懸河?!眮悂悾哼B續(xù)而不倦怠。
【詞源倒峽,連篇累牘自滔滔】語出唐代杜甫《醉歌行》中的:“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意思是說文思浩瀚如三峽之水,書法氣勢縱橫獨掃千軍。這是杜甫對堂侄杜勤的稱贊。牘:古代用以書寫文字的木片,如:簡牘。
(二)
梅對杏,李對桃,棫(yù)樸對旌旄(jīng máo)。酒仙對詩史,德澤對恩膏。懸一榻,夢三刀,拙逸對貴勞。玉堂花燭繞,金殿月輪高。孤山看鶴盤云下,蜀道聞猿向月號。萬事從人,有花有酒應自樂;百年皆客,一丘一壑盡吾豪。
【注釋】
【棫樸】《棫樸》是《詩經(jīng)·大雅·文王之什》的第四篇,是贊美周王的作品。但贊美的究竟是哪一位,卻沒有具體所指,只是因為詩中提到“周王壽考”,而傳說周文王活了九十七歲,所以歷來認為非文王莫屬。
【旌旄】用來指揮軍隊的旗幟。
【酒仙對詩史】“酒仙”通常指西晉劉伶,他作過《酒德頌》。“詩史”一般指唐代杜甫,從他的詩中可以了解當時的歷史情景,因此有“詩史”之稱。清代楊倫評價杜甫:“上憫國難,下痛民窮,隨意立題,盡脫去前人窠臼(kē jiù)。”
【懸一榻】典出“陳蕃(fān)下榻”,南北朝宋時范曄編撰的《后漢書·徐稚傳》。東漢陳蕃任豫章(今江西省北部,南昌古稱“豫章”)太守時,在郡府不接待賓客,卻特為徐稚設一張榻,徐稚離去時就把榻懸掛起來。后遂用“下榻、解榻、掛榻”等表示對賢才的器重或對賓客的禮遇。陳蕃:東漢末名臣,為政有方、剛直不阿,對漢末士大夫崇尚氣節(jié)之風影響很大。榻:古時狹長而低的床。
【夢三刀】典出“夢刀”。西晉大將王浚(jùn),一次在夢中看見臥室屋梁上掛著兩把刀,一會兒又增加了一把。醒后,他請人釋夢。釋夢者說,三把刀是“州”字(篆書),本為兩把,又加一把,是“益”的意思,大概是你要被派往益州(包括今四川、重慶及陜西南部、云南西北部)做官了。過不幾天,王浚果然被委為益州刺史。此后,“夢刀”一詞就成了地方官升遷的典故。
【金殿月輪高】語出唐代王昌齡《春宮曲》:“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殿前月輪高?!?/p>
【孤山看鶴盤云下】宋代詩人林逋隱居杭州孤山時,植梅養(yǎng)鶴,清高自適。后以此比喻隱逸的生活和恬然自適的清高。
【蜀道聞猿向月號】古時蜀道以其艱險峻峭難行著稱于世,并有猿群聚集。南北朝梁時簡文帝蕭綱《蜀道難二首》中有“笛聲下復高,猿啼斷還續(xù)”之句,唐代李白有《蜀道難》詩。蜀道:進入四川的道路。
【萬事從人,有花有酒應自樂】疑似出自北宋朱敦儒《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自歌自舞自開懷,且喜無拘無礙?!?/p>
(三)
臺對省(shěng),署對曹,分袂對同袍。鳴琴對擊劍,返轍對回艚(cáo)。良借箸(zhù),操提刀,香茗對醇醪(láo)。滴泉歸海大,簣(kuì)土積山高。石室客來煎雀舌,畫堂賓至飲羊羔。被謫賈生,湘水凄涼吟鵬鳥;遭讒屈子,江潭憔悴著離騷。
【注釋】
【臺、省、署、曹】都是古時官府機構的名稱。
【分袂】古時把離別稱作“分袂”。袂:袖子。唐代李白《廣陵送別》詩:“興罷各分袂,何須慘別顏!”
【同袍】同穿一件衣服,典出“與子同袍”,原指軍隊戰(zhàn)士之間相親相愛,又有“袍澤”一稱,今泛指好朋友,源自《詩經(jīng)·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迸郏褐袊糯藗兇┰谕膺叺拈L衣。澤:內(nèi)衣。
【鳴琴】典出“鳴琴而治”,源自《呂氏春秋·察賢》:“宓(fú)子賤治單父(shàn fù),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币馑际清底淤v治理單父,每天在堂上靜坐彈琴,就治理得很好。后世多用“鳴琴而治”指以禮樂教化人民,或稱頌官吏善于管理。宓子賤:孔子學生,七十二賢人之一,春秋末魯國人,有才智,仁愛,孔子贊其為君子。單父:單父縣,今山東菏澤單縣。
【返轍】按照車轍往回走。西晉阮籍由于當時政治昏暗,心情苦悶,常酒醉后乘車出游,遇到絕路就痛哭而回。
【回艚】艚:船。東晉王徽之(字子猷)曾在雪夜乘船去訪問他的老朋友戴逵,走到半路,忽然命令船只返回。人問其故,他說自己是“乘興而來,興盡而返”。
【良借箸】秦朝末年,謀士酈食其勸劉邦立六國后代來共伐楚國,后張良至,劉邦正要用飯,張良拿起筷子為劉邦解說形勢。
【操提刀】典出“床頭捉刀”,源自南北朝宋時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傳說三國時,曹操要接見匈奴的使者,他自己認為相貌不好看,不能用威儀震服匈奴,于是讓崔琰(東漢末名士)裝扮成魏王,曹操自己裝扮成衛(wèi)士,提刀立旁。朝見后,曹操讓人問使者對魏王的印象,匈奴使者評價說:“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曹操聽后,恐怕此人回到匈奴后會對自己不利,就派人追去,殺掉了這個使者。
【香茗】香茶。
【醇醪】味道醇厚的美酒。
【石室】古代藏書之處或檔案存放之處。南北朝梁時劉勰《文心雕龍·史傳》:“閱石室,啟金匱,抽裂帛,檢殘竹,欲其博練於稽古也。”
【雀舌】茶名,因形狀小巧似雀舌而得名,其香氣極獨特濃郁,是以嫩芽焙制的上等茶。唐代劉禹錫《病中一二禪客見問因以謝之》詩:“添爐烹雀舌,灑水浄龍須?!?/p>
【畫堂】泛指華麗的堂舍。唐代崔顥《王家少婦》詩:“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畫堂?!?/p>
【羊羔】酒名。元代宋伯仁《酒小史》:“汾州乾和酒,山西羊羔酒?!?/p>
【被謫賈生,湘水凄涼吟鵬鳥】賈生:即賈誼,見“上卷十二文(二)之漢闕陳書,侃侃忠言推賈誼”。賈誼是楚辭到漢賦之間重要的辭賦家,渡湘水曾作《吊屈原賦》以抒發(fā)被貶哀怨;在做長沙王太傅時,見鸮(xiāo)鳥飛入屋內(nèi),以為不祥,作《鵩(fú)鳥賦》。
【遭讒屈子,江潭憔悴著離騷】屈子:即屈原,戰(zhàn)國時楚國人,政治家、詩人,“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被楚懷王流放,在此期間寫出了偉大的《離騷》。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1953年在芬蘭赫爾辛基頒布的四位世界文化名人除了中國的屈原外,還有波蘭的天文學家、日心說創(chuàng)始人哥白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人文主義作家之一弗朗索瓦·拉伯雷,以及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詩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亞。
五 歌
(一)
微對巨,少對多,直干對平柯。蜂媒對蝶使,雨笠對煙蓑。眉淡掃,面微酡(tuó),妙舞對清歌。輕衫裁夏葛,薄袂剪春羅。將相兼行唐李靖,霸王雜用漢蕭何。月本陰精,豈有羿妻曾竊藥;星為夜宿(xiù),浪傳(chuán)織女漫投梭。
【注釋】
【直干】筆直的樹干。
【平柯】橫向生長的樹枝。
【蜂媒對蝶使】即“蜂媒蝶使”,因蜂、蝶常在花間飛舞,使花粉四處傳播,故用以比喻男女雙方居間撮合或傳遞書信的人。語出北宋周邦彥《六丑·薔薇謝后作》詞:“多情為誰追惜?但蜂媒蝶使,時叩窗槅(gé)?!?/p>
【面微酡】酒后臉上泛紅的容貌。
【夏葛】夏天的衣服。
【春羅】絲織品的一種。唐代李賀《神仙曲》中有“春羅書字邀王母,共宴紅樓最深處”之句。
【將相兼行唐李靖】李靖:唐代開國名將,文武雙全,位兼將相,封衛(wèi)國公。后人錄其論兵語為《李衛(wèi)公問對》,后世小說戲曲中將李靖與虬髯客、紅拂女合稱為“風塵三俠”。
【霸王雜用漢蕭何】蕭何:漢高祖劉邦謀士,佐高祖定天下,后為丞相。霸王雜用:“王道”和“霸道”同時使用,儒家稱“王者施之以德,霸者施之以法,暴者施之以刑?!?/p>
【月本陰精,豈有羿妻曾竊藥】月本是陰氣的精華,哪里有嫦娥偷吃仙藥飛升的事呢?古代神話傳說,有窮國國君后羿因射落危害人間的九個太陽,西王母贈其長生藥,其妻嫦娥竊之服用后飛升到月宮。
【星為夜宿,浪傳織女漫投梭】世傳牛郎織女隔天河以梭相投,這種說法也是荒誕虛無的事。夜宿:夜間的星宿。浪傳:胡傳,亂傳。
(二)
慈對善,虐對苛,縹緲對婆娑(pó suō)。長楊對細柳,嫩蕊對寒莎(suō)。追風馬,挽日戈,玉液對金波。紫詔銜丹鳳,黃庭換白鵝。畫閣江城梅作調(diào),蘭舟野渡竹為歌。門外雪飛,錯認空中飄柳絮;巖邊瀑響,誤疑天半落銀河。
【注釋】
【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的樣子,形容空虛渺茫。
【婆娑】盤旋舞動的樣子。
【長楊】漢宮名。原秦時舊宮,漢時重加修飾,為秦、漢時游獵的地方,內(nèi)有垂楊綿亙數(shù)畝,故稱為“長楊宮”,故址在今陜西西安周至縣東南。
【細柳】地名,在今陜西咸陽市西南,西漢周亞夫曾屯軍細柳。見“上卷八齊(三)之按轡徐行,細柳功成勞主敬”。
【嫩蕊】含苞欲放的花。
【寒莎】秋天的莎草。
【追風馬】相傳周朝時周穆王有八匹駿馬,其中一匹名叫“追風”。
【挽日戈】典出“魯陽揮戈”,比喻力挽危局,源自西漢劉安及其門客編撰的《淮南子》卷六《覽冥訓》。傳說商末周初武王伐紂時,一次大戰(zhàn)正酣但天色已晚,而武王的部下魯陽公仍不肯罷休,于是他對著太陽大吼一聲、用戈一揮,“日為之反三舍”(太陽因此倒退90里),雙方繼續(xù)大戰(zhàn)。
【玉液】古人服食的、用玉屑調(diào)成的藥酒,也代指美酒。
【金波】太陽照在水面上的粼粼波光。
【紫詔銜丹鳳】古代皇帝的詔書。古人書信用泥封口,泥上蓋印,而皇帝詔書則用紫泥,稱為“紫泥詔”或“紫詔”,常以龍鳳為圖飾。
【黃庭換白鵝】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喜歡山陰道士養(yǎng)的鵝,于是為道士抄寫了一卷《黃庭經(jīng)》,做為交換。
【畫閣江城梅作調(diào)】出自唐代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之句。梅作調(diào):指《梅花落(lào)》,是古代笛子曲中的代表作品。
【蘭舟野渡竹為歌】蘭舟:蘭木制造的船,這是文學作品中常用的對船的美稱。野渡:荒落之處或村野的渡口。竹為歌:應指曲調(diào)《竹枝詞》。
【門外雪飛,錯認空中飄柳絮】東晉時,天飄大雪,謝安問子侄們:“白雪紛紛何所似?”侄子謝朗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敝杜x道韞曰:“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大為贊賞。
【巖邊瀑響,誤疑天半落銀河】語出唐代李白《觀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p>
(三)
松對竹,荇(xìng)對荷,薜(bì)荔對藤蘿。梯云對步月,樵唱對漁歌。升鼎雉,聽經(jīng)鵝,北海對東坡。吳郎哀廢宅,邵子樂行窩。麗水良金皆待冶,昆山美玉總須磨。雨過皇州,琉璃色燦華清瓦;風來帝苑,荷芰(jì)香飄太液波。
【注釋】
【梯云】登梯入云,多形容登山。李白有詩:“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步月】月下散步。杜甫《恨別》詩:“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
【升鼎雉】典出“雊(gòu)雉升鼎”。商時,高宗祭成湯,野雉飛登祭鼎而鳴,古代認為是變異之兆。
【聽經(jīng)鵝】(注1)佛教傳說,僧人志違所養(yǎng)之鵝,能聽經(jīng)說法。(注2)明朝萬歷初年,侍中鐘復秀、徐遵壽二人都住在京城,有別院凈室數(shù)間,二人常一起持誦金剛經(jīng)。鐘家飼養(yǎng)了兩只白鵝,每當他們誦經(jīng)念佛時,白鵝都昂起了頭,好像在聽經(jīng)的樣子,行為舉止都跟隨著木魚聲。
【北海】即“孔北?!?,東漢末名士孔融。因其曾在北海國(今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西部)為相,人稱“孔北?!薄?/p>
【東坡】即北宋著名詞人蘇東坡。
【吳郎哀廢宅】唐代詩人吳融曾寫《廢宅》詩一首:“風飄碧瓦雨摧垣,卻有鄰人與鎖門。幾樹好花閑白晝,滿庭荒草易黃昏。放魚池涸蛙爭聚,棲燕梁空雀自喧。不獨凄涼眼前事,咸陽一火便成原?!?/p>
【邵子樂行窩】北宋哲學家邵雍,日子窮苦、一無所有,但卻總是一副自得其樂的樣子。當時的前宰相富弼、司馬光等退居洛陽,敬重邵雍,為邵雍置辦了接近都市的帶園地的住宅。從此邵雍過上了自給自足的生活,并為自宅起名為“安樂窩”,自號為“安樂先生”。
【麗水良金皆待冶】即使是麗水出的金子,品質很好,也需要冶煉。麗水:是長江的一段,在今浙江省,以出黃金而聞名。
【昆山美玉總須磨】即使是昆山出的美玉,要想成材,也需要雕琢。昆山:即昆侖山,以多出美玉著稱。
【皇州】京城。
【華清瓦】華清宮上的瓦,代指“華清宮”。華清宮始建于唐初,鼎盛于唐玄宗時,他幾乎每年十月都要到此游幸。
【帝苑】皇家園林。
【太液波】代指太液池。漢武帝時曾在長安修建太液池,是一種皇家池園,之后唐、元、明、清幾朝也都在京城修建了太液池。
(四)
籠對檻,巢對窩,及第對登科。冰清對玉潤,地利對人和。韓擒虎,榮駕鵝,青女對素娥。破頭朱泚(cǐ)笏,折齒謝鯤梭。留客酒杯應恨少,動人詩句不須多。綠野凝煙,但聽村前雙牧笛;滄江積雪,惟看灘上一漁蓑。
【注釋】
【及第對登科】科舉考試能夠脫穎而出,是人生的一件大喜事,通常要舉辦傳統(tǒng)祭儀——登科及第禮,主要內(nèi)容包括感謝師恩和勉勵后進。及第:科舉考試中選,因榜上題名有甲乙次第,故名。登科:也稱“登第”,科舉考中進士。
【冰清對玉潤】典出“冰清玉潤”,源自南北朝宋時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劉孝標注引《衛(wèi)玠(jiè)別傳》:“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潤之望?!币馑际钦f,西晉時,樂廣、衛(wèi)玠翁婿倆操行潔白,后常以此比喻人的品格高潔。衛(wèi)玠:字叔寶,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北)人,西晉玄學家,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韓擒虎】隋朝開國名將,平滅南北朝陳國,俘陳后主,受封上柱國大將軍。
【榮駕鵝】即春秋時魯國大夫成伯。公元前544年,魯襄公由于宋國大兵壓境,逃往楚國,不敢返回。國不可無君,于是,上大夫榮駕鵝親到楚國將魯襄公找回。
【青女】傳說中掌管霜雪的女神。南北朝梁時蕭統(tǒng)《銅博山香爐賦》:“於時青女司寒,紅光翳景。”
【素娥】即嫦娥。
【破頭朱泚笏】唐德宗時,京師兵變,德宗出逃,太尉朱泚欲竊位,司農(nóng)卿段秀實執(zhí)象笏擊破其頭,卒遭所害。文天祥《正氣歌》:“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即用此典故。笏:古代大臣朝見君主時所執(zhí)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制成。如:玉笏﹑象笏。
【折齒謝鯤梭】典出“投梭折齒”,比喻女子反抗男子的調(diào)戲,源自《晉書·謝鯤傳》:“鄰家高氏女有美色,鯤嘗挑之,女投梭,折其兩齒?!敝x鯤調(diào)戲鄰家女孩,被女孩投梭打斷了兩個牙齒。當別人以此事嘲笑他時,謝鯤還很高傲的大聲呼叫:“這還不影響我高歌?!敝x鯤:西晉名士,“放浪形骸”、“一丘一壑”、“不忘國事”都出自他的事跡。
【綠野凝煙,但聽村前雙牧笛】疑似出自“前村牧笛響悠然,吹破斜陽四野煙”,即“前村牧笛”,是古時“蜀州八景”之一。蜀州:今四川省崇州市。
【滄江積雪,惟看灘上一漁蓑】語出唐代柳宗元《江雪》詩:“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p>
六 麻
(一)
清對濁,美對嘉,鄙吝對矜夸?;殞α?,屋角對檐(yán)牙。志和宅,博望槎(chá),秋實對春華。乾爐烹白雪,坤鼎煉丹砂。深宵望冷沙場月,邊塞聽殘野戍笳。滿院松風,鐘聲隱隱為僧舍;半窗花月,錫影依依是道家。
【注釋】
【鄙吝】庸俗,鄙俗,形容心胸狹窄。唐代高適《苦雨寄房四昆季》詩:“擕手流風在,開襟鄙吝祛?!?/p>
【矜夸】驕傲自夸。
【花須對柳眼】花須:花蕊伸展如須。柳眼:柳葉形如眉眼。唐代李商隱《二月二日》:“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檐牙】房頂檐際翹出如牙的部分。唐代杜牧《阿房宮賦》:“廊腰縵回,檐牙高啄。”
【志和宅】唐代詩人張志和辭官后歸隱田園,茶圣陸羽等問張志和與何人往來,答曰:“太虛作室而共居,夜月為燈以同照。與四海諸公未嘗離別,何有往來?” 因稱其家為“志和宅”。太虛:天空。
【博望槎】典出“張騫乘槎”,源自西晉張華《博物志》。張騫:西漢著名外交家,封博望侯。槎:木筏。傳說漢武帝派張騫去尋黃河源頭,張騫乘槎溯水而上,經(jīng)過很長一段時間,到達一座人煙稠密的集鎮(zhèn)。他走進一戶人家,見女主人正在織布,其丈夫牽牛飲水。張騫問:“這是什么地方呢?”男主人指著牛正飲的河流說:“這是天河。”女主人把支撐織機的一塊石頭送給張騫,張騫帶回后,被見多識廣的東方朔認出,說這是天上織女織機下的填石。后世用“張騫乘槎”來比喻出使遠行。
【乾爐烹白雪,坤鼎煉丹砂】乾爐、坤鼎:道家器具。烹白雪:用雪水煮茶。丹砂:即朱砂,色深紅,古代道教用以化汞煉丹,中醫(yī)作藥用,也可制作顏料。
【沙場】古代稱戰(zhàn)場為沙場,也有校場的意思。
【錫影依依是道家】錫:和尚所用錫杖的簡稱。道家:有道高僧。
(二)
雷對電,霧對霞,蟻陣對蜂衙。寄梅對懷橘,釀酒對烹茶。宜男草,益母花,楊柳對蒹葭(jiān ji?。0嗉мo帝輦(niǎn),蔡琰(yǎn)泣胡笳(ji?。N栝扛铇乔f尺,竹籬茅舍兩三家。珊枕半床,月明時夢飛塞外;銀箏一奏,花落處人在天涯。
【注釋】
【蟻陣、蜂衙】螞蟻排陣而戰(zhàn),引申為爭強斗勝;蜂早晚定時聚集,如下屬參謁長官于衙中,故稱為“蜂衙”。
【寄梅】典出陸凱《贈范曄》詩曰:“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标憚P、范曄為好友,范曄在長安(今陜西西安),陸凱自江南寄了一枝梅花給他。(注1)陸凱、范曄為三國時人,《三國志》中有《陸凱傳》,目前多采用此說。(注2)范曄就是《后漢書》作者,是南北朝宋時人,陸凱也是當時的一個人,此說待考證。
【懷橘】典出“陸績懷橘”或“懷橘遺(wèi)親”,源自西晉陳壽《三國志》。三國時吳國人陸績,六歲時拜見袁術,袁術以橘款待,陸績懷藏三枚。陸績臨走彎腰告辭時,橘子掉在地上,袁術笑著說:“陸績,你來別人家做客,懷里怎么還藏著橘子?”陸績跪在地上,回答道:“是橘甘,欲懷而遺母(橘子很甜,我想留給母親吃)?!痹g說:“陸績這么小就知道孝敬,長大后一定成才。”袁術深感陸績的與眾不同,后來經(jīng)常跟別人稱贊他。
【宜男草】萱草的別名。古代迷信,認為孕婦佩之則生男。南北朝梁時元帝《宜男草詩》:“可愛宜男草,垂采映倡家,何時如此葉,結實復含花。”
【益母花】益母草花,中藥名。具有養(yǎng)血,活血,利水之功效,民間用作婦女補血劑。
【楊柳】即柳樹?!对娊?jīng)·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痹诠糯娫~中,“楊柳”多代表送別時的情思纏綿。
【蒹葭】蒹和葭都是價值低賤的水草,因而比喻微賤,亦常用作謙詞?!对娊?jīng)·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北局冈谒厬涯罟嗜?,后以“蒹葭”泛指思念異地友人。
【班姬辭帝輦】典出“班姬辭輦”,源自東漢班固《漢書·外戚傳下》。班姬:即班婕妤(jié yú),名班恬,與著名的趙飛燕同為西漢成帝劉驁(áo)妃子。漢成帝為了能夠時刻與班婕妤形影不離,特別命人制作了一輛較大的輦車,可當成帝命她同車出游時,她卻對成帝說:“賞評古代留下的圖畫,圣賢之君,都是大臣在旁邊陪同,亡國之君才與嬖(bì)幸的妃子一起就坐。如果今天要我與你同車進出,豈不和亡國之君一樣了嗎?”漢成帝一細想,班婕妤說的很有道理,于是長嘆了一口氣,同輦出游的愿望只好作罷。
【蔡琰泣胡笳】蔡琰:即蔡文姬,東漢陳留人,蔡邕之女,有才思,解音律。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并生育了兩個兒子。曹操統(tǒng)一北方后,用重金將蔡琰贖回。胡笳:即《胡笳十八拍(pō)》,為蔡琰代表作之一,是一篇長達一千二百九十七字的騷體敘事詩,是中國樂府名詩、古琴名曲。相傳蔡琰以胡笳音色融入古琴中而作成,有“大胡笳”、“小胡笳”等39種不同的版本,傳世最廣的是明朝萬歷年間孫丕顯《琴適》中的記載,根據(jù)該譜,《胡笳十八拍》是由18首歌曲組合的琴歌。
【珊枕半床,月明時夢飛塞外】以珊瑚制作或裝飾的枕頭。五代十國時南唐后主李煜詞《更漏子》:“珊枕膩,錦衾寒,覺來更漏殘?!比? 指長城以外的地方。
【銀箏一奏,花落處人在天涯】似語出唐代王維《秋夜曲》:“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便y箏:用銀裝飾的箏或用銀字表示音調(diào)高低的箏。
(三)
圓對缺,正對斜,笑語對咨嗟(jiē)。沈腰對潘鬢,孟筍對盧茶。百舌鳥,兩頭蛇,帝里對仙家。堯仁敷(fū)率土,舜德被(pī)流沙。橋上授書曾納履,壁間題句已籠紗。遠塞迢迢,露磧(qì)風沙何可極;長沙渺渺,雪濤煙浪信無涯。
【注釋】
【沈腰】沈約:字文休,南北朝史學家、文學家,腰瘦,后以“沈腰”作為腰圍瘦減的代稱。
【潘鬢】西晉美男潘岳三十二歲即出現(xiàn)白發(fā),后以此比喻時光易逝而無成就,或感嘆未老先衰?;蜃鳌鞍最^潘令”、“潘鬢成霜”、“潘安白發(fā)”、“河陽衰鬢”、“安仁鬢秋”等。
【孟筍】典出《二十四孝》“孟宗哭筍”。孟宗母病中喜吃筍,因時節(jié)正值冬季無筍可取,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不一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shù)莖嫩筍,孟宗大喜,采回做湯,母親喝了后竟然病愈。孟宗:三國時吳國司空,著名孝子。
【盧茶】盧同(約795-835),號玉川子,唐代詩人。盧同詩風浪漫,好茶成癖,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傳唱千年而不衰。
【百舌鳥】即反舌鳥,學名烏鶇(dōng)。春始鳴,至五月止。“能辨反其舌,變易其聲,以效百鳥之鳴,故謂百舌?!碧拼娙送蹙S有《聽百舌鳥》、劉禹錫有《百舌吟》等詩作。
【兩頭蛇】蛇的一種,但它并非長了兩個頭,而是頭尾長得極像,便于自我保護。兩頭蛇,被古人視為不祥之物。史書上,春秋時楚國大臣孫叔敖為避免其他人再看到“不祥”的兩頭蛇,殺死之后趕緊把它埋了。
【帝里】猶言帝鄉(xiāng),天帝所居之所。
【仙家】仙人所住之處。
【堯仁敷率土,舜德被流沙】這兩句是對堯舜的稱頌。敷:遍布。率土:即“率土之濱”,所有的地方。流沙:古人指中國以西極遠、偏僻的地區(qū)。
【橋上授書曾納履】典出“圯(yí)上敬履”,源自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張良遇黃石公于橋上,黃石公故意讓張良為他撿鞋、穿鞋,張良恭恭敬敬地做了。黃石公說:“孺子可教也?!辈鹘o張良一部《太公兵法》,使張良成為了劉邦的大謀士。
【壁間題句已籠紗】唐代宰相王播,少時父母雙亡,借住揚州惠昭寺木蘭院,頗受冷遇甚至刁難。當時寺院規(guī)定敲鐘后開飯,可有一天,時間過了很久鐘聲才響,但當餓過頭的王播沖到開飯?zhí)幍臅r候,卻發(fā)現(xiàn)飯已經(jīng)吃完了,而寺院中人的臉上充滿了幸災樂禍。深感屈辱的王播在寺院墻壁上憤然題詩一首,然后毅然離去。過了二十多年,王播顯貴后重游舊地,見自己昔日在該寺壁上所題詩句,僧人們已用碧紗籠罩,感慨萬千的王播寫下了著名的詩作:“上堂已散各西東,慚愧阇(dū)梨飯后鐘。三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p>
(四)
疏對密,樸對華,義鶻(gǔ)對慈鴉。鶴群對雁陣,白苧(zhù)對黃麻。讀三到,吟八叉,肅靜對喧嘩。圍棋兼把釣,沉李并浮瓜。羽客片時能煮石,狐禪千劫似蒸沙。黨尉粗豪,金帳籠香斟美酒;陶生清逸,銀鐺(chēng)融雪啜團茶。
【注釋】
【義鶻】唐代詩人杜甫有詩作《義鶻行》。詩中寫一條兇惡的白蛇爬到蒼鷹的巢中,吞食雛鷹。雄鷹從外面歸來,目睹此狀,懷著巨大的悲痛,轉身飛入天空,不一會帶來一只義鶻。義鶻以非凡的魄力,迅猛的搏擊,消滅了那條惡蛇,為蒼鷹報仇雪恨。鶻:古書上說的一種鳥,短尾,青黑色,有時被視為“真”鷹。
【慈鴉】語出“慈烏反哺(bǔ)”。慈鴉:即慈烏,烏鴉的一種,相傳烏雛長大,銜食哺其母,比喻子女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明代高啟《送黃僧母入道》詩:“江夏千年有故家,至今喬木哺慈鴉?!?/p>
【白苧】白色的苧麻、苧衣(苧麻布制成的衣服),比喻粗布衣,也是詞牌名,南宋高僧釋居簡有詩作《白苧歌》。
【黃麻】一年生草本韌皮纖維作物。黃麻纖維具有吸濕性能好、散失水分快等特點,主要用于紡織麻袋、粗麻布。唐代的敕書,就使用黃麻紙。
【讀三到】讀書有三到:口到、眼到、心到。
【八叉】即溫八叉——晚唐時期詩人、詞人溫庭筠,字飛卿。他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次考試,八次叉手而成八韻,所以有“溫八叉”之稱。
【圍棋兼把釣】語出唐代溫庭筠《送襄州李中丞赴從事》詩:“把釣看棋高興盡,焚香起草宦情疎?!卑厌灒捍贯?。
【沉李并浮瓜】出自成語“沉李浮瓜”,意為吃在冷水里浸過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三國時魏國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淝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羽客片時能煮石】羽客:道士。相傳唐代全椒縣(今安徽滁州全椒縣)城西山中有個道士,渴飲山泉,饑餐山石。他把白山石清洗干凈,放入爐中用泉水煮后食用。久而久之,人們稱其為“白石道人”。唐代詩人韋應物任滁州刺史時,曾寫了《寄全椒山中道士》,中有“澗底來荊薪,歸來煮白石”之句。
【狐禪千劫似蒸沙】佛經(jīng)云:“狐禪如蒸沙,千劫不能成飯?!币馑际钦f,狐禪毫無意義,就像蒸沙土永遠也不能成飯一樣,修不成正果,后用以比喻不可能的事情。狐禪:即“野狐禪”,泛指各種歪門邪道。劫:佛教中的時間概念,是指地球的一次從產(chǎn)生到消亡的過程,每個大劫包含四個中劫,每個中劫包含20個小劫,每小劫為15,998,000年。
【黨尉粗豪,金帳籠香斟美酒;陶生清逸,銀鐺融雪啜團茶】北宋初,翰林學士陶轂(gǔ)得到了太尉黨進的家姬,偶然一次烹雪煮茶,陶曰:“黨家有此味否?”姬曰:“彼但知坐銷金帳里,共飲羊羔美酒,淺斟低唱而已?!毙稳萘它h進的豪奢與陶轂的風雅。
七 陽
(一)
臺對閣,沼對塘,朝雨對夕陽。游人對隱士,謝女對秋娘。三寸舌,九回腸,玉液對瓊漿。秦皇照膽鏡,徐肇(zhào)返魂香。青萍夜嘯芙蓉匣,黃卷時攤(tān)薜(bì)荔床。元亨利貞,天地一機成化育;仁義禮智,圣賢千古立綱常。
【注釋】
【謝女】東晉女詩人謝道韞。見下卷“五歌(二)之門外雪飛,錯認空中飄柳絮”。
【秋娘】唐代金陵人,原為鎮(zhèn)海節(jié)度使李锜(qí)之妾。李锜謀叛被殺后入宮,善詩詞及唱《金縷衣》曲,受唐憲宗寵愛,后賜歸鄉(xiāng),窮老無依,因此古代以杜秋娘泛指年老色衰的婦女。
【三寸舌】通常以“三寸不爛之舌”比喻能言善辯?!洞呵铩ぞ暋罚骸吧嘣诳?,長三寸,像'豐玉衡’(北斗星)。”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
【九回腸】形容回環(huán)往復的憂思。典出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報任安書》:“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p>
【秦皇照膽鏡】傳說秦始皇在咸陽宮中藏了一面鏡子,可以照見人的五臟六腑,發(fā)現(xiàn)有人膽張心動,就意味著要暗害他,當即殺掉。
【徐肇返魂香】徐肇遇蘇德音,授以返魂香,燃之,能起上世忘魂。該典故來源多書無注,有待查證。徐肇:見上卷“七虞(二)”之“上巳”。返魂香:傳說中的一種能夠起死回生的藥物。西漢東方朔在《海內(nèi)十洲記》中寫道:“斯靈物也,香氣聞數(shù)百里,死者在地,聞香氣乃卻活,不復亡也。”
【青萍夜嘯芙蓉匣】青萍:三國以前傳說的名劍,與干將、莫邪等寶劍齊名。據(jù)傳,青萍劍能切金玉斷毛發(fā),犀利無比,并有“青萍劍法”,創(chuàng)始人傳說是江西龍虎山天師老法師潘真道人。芙蓉匣: 表面繪著芙蓉的劍匣。
【黃卷時攤薜荔床】黃卷:即書籍,古人用辛味、苦味之物染紙以防蠹,紙色黃,故稱“黃卷”。薜荔床:薜荔藤編的床。
【元亨利貞,天地一機成化育】“元亨利貞”天地有此四德,于是化生了萬物。元亨利貞:是《周易·乾卦》中的一句:“乾,元亨利貞?!惫湃苏J為代表了乾卦的四種基本性質,往往引申為四季、四德等等,在自然,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在人事上,分別代表“仁、禮、義、智”。但近代通過對甲骨文和其它出土文獻的進一步研究,學術界基本認定此四字中的“貞”就是“占卜”,因此此四字被重新解釋為“元亨,利貞”,是“大吉,吉占”的意思?;航袒B(yǎng)育。
【仁義禮智,圣賢千古立綱?!咳柿x禮智:儒家的倫理思想,語出《孟子·公孫丑章句》:“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綱常:即“三綱五?!?,是儒家倫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最早源于孔子,西漢董仲舒首次明確提出。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二)
紅對白,綠對黃,晝永對更(gēng)長。龍飛對鳳舞,錦纜對牙檣(qiáng)。云弁(biàn)使,雪衣娘,故國對他鄉(xiāng)。雄文能徙(xǐ)鱷,艷曲為(wèi)求凰。九日高峰驚落帽,暮春曲(qū)水喜流觴(shāng)。僧占名山,云繞茂林藏古殿;客棲(qī)勝地,風飄落葉響空廊。
【注釋】
【晝永對更長】晝永:白晝漫長。更:夜晚。
【錦纜】錦制的纜繩,精美的纜繩。南北朝陳時張正見《公無渡河》詩:“金堤分錦纜,白馬渡蓮舟?!?/p>
【牙檣】一說桅桿頂端尖銳如牙,故名。另一說是象牙裝飾的桅桿,后為桅桿的美稱,也借指舟船。北宋曾鞏《送雙漸之漢陽》詩:“何年南狩牙檣出?六月西來雪浪浮。”
【云弁使】蜻蜓。
【雪衣娘】白鸚鵡。
【雄文能徙鱷】即《鱷魚文》,源自《昌黎先生集》。唐代,韓愈被貶為潮州(今廣東省潮州市)刺史,當時潮州常有鱷魚為害,于是韓愈親設祭壇,作《鱷魚文》,限鱷魚七日離開。此后,果然再沒發(fā)生過鱷魚傷人的事件。
【艷曲為求凰】西漢時,成都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司馬相如作《鳳求凰》之曲追求她。
【九日高峰驚落帽】典出“孟嘉落帽”,源自唐代房玄齡等人合著《晉書》卷九十八《桓溫列傳·孟嘉》,多用以贊揚人的氣度寬宏、風流倜儻、瀟灑儒雅。東晉時,孟嘉九九重陽日隨征西大將軍桓溫游覽龍山(今江西省九江市龍山景區(qū)),在登高賞菊、宴飲歡暢時,帽子被風吹落而不自覺。后孟嘉如廁離位,桓溫命孫盛作文嘲弄并把文章和帽子一起放在孟嘉的座位上,嘉歸來見文,從容應答,其文甚美,“四座嗟嘆”。九日:九九重陽日。
【暮春曲水喜流觴】典出“曲水流觴”,源自王羲之《蘭亭詩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王羲之偕親朋謝安、孫綽等42人,在蘭亭修禊后,舉行了飲酒賦詩的“曲水流觴”活動,引為千古佳話。
【僧占名山,云繞茂林藏古殿】語出明代《增廣賢文》中“世間好語書說盡,天下名山僧占多”。
【風飄落葉響空廊】語出南宋陸游《驛壁偶題》:“斜陽穿破廄,落葉滿空廊?!?/p>
(三)
衰對壯,弱對強,艷飾對新妝。御龍對司馬,破竹對穿楊。讀班馬,識求羊,水色對山光。仙棋藏綠橘,客枕夢黃梁。池草入詩因有夢,海棠帶恨為(wèi)無香。風起畫堂,簾箔(bó)影翻青荇沼;月斜金井,轆轤(lù lu)聲度碧梧墻。
【注釋】
【御龍】傳說中的氏族。舜時有一個叫董父的人,擅養(yǎng)龍,舜聽說此事后,非常高興,當即賜董父姓“豢龍”。夏朝有一個劉累,先跟豢龍氏學習養(yǎng)龍,后盡心盡力地為夏王孔甲養(yǎng)龍,孔甲見其技藝精良,就賜他為“御龍氏”。
【司馬】源于西周,以官職為姓。相傳帝少昊開始設置司馬一職,為天下軍事長官,周代稱為夏官大司馬。周宣王時程伯休父任司馬一職,曾在征伐的戰(zhàn)斗中立過很大的功勞。程伯休父的子孫世續(xù)其職,子孫稱“司馬氏”。
【破竹】刀劈竹子,喻循勢而下,順利無阻,有成語“勢如破竹”。唐代柳宗元《賀誅淄青逆賊李師道狀》:“破竹寧比其發(fā)機,走丸未喻於乘勝?!?/p>
【穿楊】典出“百步穿楊”,源自《戰(zhàn)國策·西周策》:“楚有養(yǎng)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fā)百中?!币馑际巧浼苡谶h處命中楊柳的葉子,極言射技之精,泛指技藝高超。
【班馬】西漢班固作《漢書》,司馬遷作《史記》。
【求羊】即求仲、羊仲,見上卷“六魚(三)之三徑風光”。
【仙棋藏綠橘】典出“橘中戲”,源自北宋李昉等12人編撰的《太平廣記》。傳說古代有戶人家在園子里種了很多柑橘樹。這一年,還不到結果時節(jié),忽然間冒出了三個綠色橘子,個個都有一只斗那么大,誰見了都吃驚不己。主人就命令仆人摘下來,使勁撥開皮,天啊!里面不是橘瓤,竟然是兩個老頭對坐著在下棋!大家恭恭敬敬地請老人出來,可是兩個老頭笑著說:“唉,下盤棋都不得安寧?!焙鋈灰魂囷L,橘子和仙人都消失了。
【客枕夢黃梁】(注1)唐代沈既濟小說《枕中記》講了一個傳奇故事:有一個叫盧生的窮書生進京趕考,在邯鄲一家旅店里遇見一個老道士。盧生向老道士說起自己的家世,不住地唉聲嘆氣,怨恨自己的命運不好。道士聽了,便取出一個青瓷枕頭來說:“你枕著它睡一覺吧,它會使你心滿意足的?!边@時候,店里正煮看小米飯。盧生聽老道士這一說,等不到飯熟,就連忙接過枕頭睡下。剛剛合上眼,他就夢見自已考試高中、當了官、立了戰(zhàn)功,過上了榮華富貴的生活,娶了一個聰明美麗的妻子,之后又當了丞相,生活過得很幸福??墒且挥X醒來,發(fā)現(xiàn)這只不過是一場美夢而己,連米飯還沒熟呢。(注2)《枕中記》后被改編成元雜劇《邯鄲道省悟黃粱夢》。神仙漢鐘離(姓鐘離,名權,漢朝人),唐朝時途遇海州刺史呂讓之子呂紹先,欲攜其出家,呂紹先很猶豫。于是,漢鐘離在旅店中煮黃梁飯時,使呂紹先昏昏睡去,一夢五十年,從狀元及第、步步高升、權勢顯赫,到偶被重罪、一身孑然,辛苦憔悴。呂紹先醒時,見黃粱飯尚未熟。漢鐘離笑云:“黃梁猶未熟,一夢到華胥。”呂紹先從此出家,改名呂巖,字洞賓,即呂洞賓。
【池草入詩因有夢】東晉詩人謝靈運(別名謝客、謝康樂),非常賞識族弟謝惠連。《謝氏家錄》云:“康樂每對惠連,輒得佳語。后在永嘉西堂,思詩竟日不就。寤寐間忽見惠連,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嘗云:'此語有神助,非我語也?!庇兰挝魈靡惨虼吮环Q為“夢草堂”。
【海棠帶恨為無香】彭淵材,北宋人,其侄惠洪在《冷齋夜話》中稱淵材生平有五恨事:“一恨魚多骨,二恨橘多酸,三恨菜性淡,四恨海棠無香,五恨曾子固不能詩?!痹庸蹋杭丛枺彼握渭?、文學家。
【青荇沼】青草池塘。
【月斜金井,轆轤聲度碧梧墻】語出五代十國時南唐后主李煜《采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秋涼?!苯鹁壕畽谏嫌械耧椀木?。轆轤:利用滑輪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用具。周邦彥《蝶戀花》:“月皎驚烏棲不定,更漏將殘,轆轤牽金井?!?/p>
(四)
臣對子,帝對王,日月對風霜。烏臺對紫府,雪牖對云房。香山社,晝錦堂,蔀(bù)屋對巖廊。芬椒(jiāo)涂內(nèi)壁,文杏飾高梁。貧女幸分東壁影,幽心高臥北窗涼。繡閣探春,麗日半籠青鏡色;水亭醉夏,薰風常透碧筒香。
【注釋】
【烏臺】指的是御史臺,漢代時御史臺外柏樹很多,有很多烏鴉,所以人稱御史臺為“烏臺”,也戲指御史們都是烏鴉嘴。
【紫府】道家術語。有兩種說法:一是傳說中神仙住的地方,二是指人身體內(nèi)有一小宇宙,為內(nèi)在修仙之道的竅門。
【雪牖】典出“孫康映雪”,源自唐代歐陽詢主編的《藝文類聚》,比喻讀書非??炭唷x代孫康因為家貧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他覺得非??上?,白白地浪費光陰。一天外面下起了很大的雪,半夜夢醒,見一絲亮光從窗縫里鉆進來,原來是大雪映出來的,他起身對著亮光看起書來。經(jīng)過刻苦努力,孫康終于成為飽學之士,最后官拜御史大夫。
【云房】僧、道或隱者所居之室。唐代劉得仁《山中尋道人不巡》:“石路特來尋道者,云房空見有仙經(jīng)。”
【香山社】即“香火社”。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白居易把自己在洛陽12年所寫的八百首詩,編為十卷,取名《白氏洛中集》,放在(河南)洛陽香山寺藏經(jīng)堂內(nèi)。白居易因常住寺內(nèi),自號“香山居士”,和胡果、吉皎、鄭據(jù)、劉真、盧負、張渾、李元爽、僧如滿等結為“香山九老公”,取名“香火社”。
【晝錦堂】宋代三朝名相韓琦的故宅,位于河南省安陽縣城東南隅,乃韓琦拜相后返鄉(xiāng)重建。韓琦并據(jù)《漢書·項籍傳》“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錦夜行”之句,反其意而用之,故名“晝錦堂”,歐陽修曾為之作有名的《晝錦堂記》。
【蔀屋】以草席覆蓋的屋頂。
【芬椒涂內(nèi)壁】即“椒房”,本是西漢未央宮皇后所居殿名,亦稱“椒室”。因使用花椒樹的花朵所制成的粉末粉刷墻壁而得名,取其香暖多子之義。
【文杏飾高梁】語出西漢司馬相如《長門賦》:“飾文杏以為梁”。文杏:即“銀杏”,俗稱“白果樹”。其木質紋理堅密﹐是建筑和手工業(yè)的高級用材,古詩詞中常用以指代文杏做的木梁,后以“杏梁”指建筑華美。
【貧女幸分東壁影】典出成語“東壁余輝”。西漢劉向《列女傳》載:傳說齊國有一個女子叫徐吾,家境貧寒。每天夜里,她與鄰女們聚在一間大屋子里紡線績麻,而照明的蠟燭則由每個女子從家里帶來。徐吾帶來的蠟燭最少,有一個姓李的女子很不高興,便對其他人說:“徐吾帶的蠟燭不夠,以后不要她來和我們一起干活了?!毙煳崧犃朔洲q道:“我每天來得最早,休息得最遲,天天打掃好房間鋪好席子等你們來,坐的時候也自覺地坐在下面。這都是因為我窮,自知帶的蠟燭太少。何況,屋子內(nèi)多我一個人,燭光不會暗淡一點;少我一個人,燭光也不會明亮一些,而我只需借著照在東墻上的余光,就可以每天干自己的活。請你們不要吝惜那一點余光,讓我蒙受大家的同情與恩惠吧。”見徐吾說得很有道理,而且她也的確讓人同情,其他女子都不再有異議。后人用“東壁余輝”的典故形容希望沾點別人的光,使自己得到幫助和照應。
【幽心高臥北窗涼】典出成語“北窗高臥”。陶淵明隱居時,夏日臨北窗高臥,涼風徐至,閑逸自得,儼如遠古的高人。李白《戲贈鄭溧陽》中有“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之句。
【青鏡】青銅鏡。唐李嶠《梅》詩:“妝面回青鏡,歌塵起畫梁?!?/p>
【碧筒香】碧筒:即“碧筒杯”,由宋代鄭愨(què)命名。采摘剛剛冒出水面的新鮮荷葉,卷攏如盞并盛酒,將葉心捅破使之與葉莖相通,然后從莖管中吸酒,人飲蓮莖,酒流入口中,稱“碧筒飲”。唐代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一書中記載:在古代,濟南大明湖的荷花盛開之際,一些官吏、文人,常到湖邊避暑并如此飲酒,“酒味雜蓮香,香冷勝于水”。這種飲酒方式被唐宋文士傳為美談。
八 庚
(一)
形對貌,色對聲,夏邑對周京。江云對澗樹,玉磬對銀箏。人老老,我卿卿,曉燕對春鶯。玄霜舂玉杵(chǔ),白露貯(zhù)金莖(jīng)。賈(gǔ)客君山秋弄笛,仙人緱(gōu)嶺夜吹笙。帝業(yè)獨興,盡道漢高能用將;父書空讀,誰言趙括善知兵。
【注釋】
【夏邑】即夏邑縣,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是夏朝中期的主要都城,也是孔子祖籍之地。
【周京】即西周都城鎬(gǎo)京,在今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西北。東周遷至洛邑,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
【老老】以敬老之道侍奉老人。《禮記·大學》:“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p>
【卿卿】夫妻間的愛稱。南北朝宋時劉義慶《世說新語·惑溺》記載:安豐侯王戎的妻子常常稱王戎為卿。王戎說:“妻子稱丈夫為卿,在禮節(jié)上算做不敬重,以后不要再這樣稱呼了?!逼拮诱f:“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卿卿”的第一個“卿”字為動詞,謂以表示親昵;第二個“卿”字為代詞,猶言你。
【玄霜舂玉杵】典出“玄霜搗盡”,形容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執(zhí)著精神,源自唐代裴铏所作小說《傳奇·裴航》。裴航是唐朝的一個秀才。一次坐船時,他向同船的美貌女子樊夫人用詩歌表達了傾慕之意。樊夫人回詩:“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清?!迸岷讲唤馄湟?。某天,裴航路經(jīng)藍橋驛,向路邊一位老婆婆要水喝,老婆婆讓孫女云英給他倒了一杯水,裴航看到姿容絕世的云英,便想娶她為妻。老婆婆于是要求裴航用玉杵將一粒玄霜靈丹搗一百日后給她服下,以求長壽。裴航答應了老婆婆的要求,并定下百日之限。之后,裴航費盡周折終于在虢州(今河南靈寶縣)一個藥鋪傾其所有買下了玉杵,然后回到藍橋,日夜搗藥。月宮中的玉兔被裴航的堅貞所感動,每天都來悄悄幫他搗藥,老婆婆也受到感動,終于答應了婚嫁之事。迎親之日,樊夫人也來了,原來她是云英的姐姐。樊夫人在船上的回詩,就是在向他暗示這段姻緣。此后,裴航和云英生活和美,最終雙雙成仙升天。這個故事也常被叫做“藍橋搗藥”,“云英”則被當作意中人的代名詞。玄霜:傳說中的仙藥。
【白露貯金莖】史載漢武帝曾作銅柱,上有銅仙人擎玉盤,承接夜露,據(jù)說以此露和藥,飲之可長生。唐代杜甫《秋興八首·其五》:“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比龂鴷r魏明帝亦作承露莖,高十一丈。金莖:即銅柱。
【賈客君山秋弄笛】典出成語“君山老父”。唐代谷神子的傳奇小說《博異志·呂鄉(xiāng)筠》記載,商人呂鄉(xiāng)筠,善于吹笛,春夜泊舟洞庭湖君山側,飲酒吹笛于月下。忽一老父泛舟至,與之共飲暢談,并出懷袖間笛吹奏。曲未終,而君山鳥獸叫噪,月色昏昧,舟人大恐。老父于是飲酒數(shù)杯,鼓棹而去。
【仙人緱嶺夜吹笙】相傳周靈王太子晉,好吹笙,喜歡吹鳳凰鳴叫的聲音。有一次,他在河南的伊水和洛水游玩時,遇見仙人浮丘公,就跟仙人上了嵩山。幾十年后的七月七日,太子晉在緱山(在今河南偃師市)上乘白鶴升天,遠近可見。
【帝業(yè)獨興,盡道漢高能用將】典出成語“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源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漢高祖劉邦曾經(jīng)問韓信:“你覺得我可以帶兵多少?”韓信:“最多十萬?!眲顔枺骸澳悄隳??”韓信說:“越多越好!”劉邦笑著說:“你帶兵多多益善,怎么會被我逮住呢?”韓信說:“我是帶兵的,主公是帶將的。”
【父書空讀,誰言趙括善知兵】典出成語“紙上談兵”,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zhàn)中,只知道生搬硬套兵書,卻不知道根據(jù)實際情況應變,結果被秦軍打得大敗。
(二)
功對業(yè),性對情,月上對云行。乘龍對附驥(fù jì),閬苑(làng yuàn)對蓬瀛(péng yíng)。春秋筆,月旦評,東作對西成。隋珠光照乘(shèng),和璧價連城。三箭三人唐將勇,一琴一鶴趙公清。漢帝求賢,詔訪嚴灘逢故舊;宋廷優(yōu)老,年尊洛社重耆(qí)英。
【注釋】
【月上】佛教傳說毘(pí)摩羅詰(jié)之女,生時身上出妙光明勝于月照,因名“月上”,又說是月光童子之妹,也用作女兒的美稱。唐代白居易《病中看經(jīng)贈諸道侶》詩:“何煩更請僧為侶,月上新歸伴病翁?!?/p>
【云行】形容隨從出行者之多。西漢桓寬《鹽鐵論·刺權》:“貴人之家,云行於涂,轂擊於道。”明代李東陽《立春日車駕詣南郊》詩:“云行復道龍隨輦,霧散仙壇日滿臺。”
【乘龍】出自“乘龍快婿”。傳說春秋時秦穆公的女兒弄玉與夫婿蕭史跨鳳乘龍雙雙飛升而去,后人稱蕭史為“乘龍快婿”。見“上卷一東(三)之鳳翔臺上,紫簫吹斷美人風”。
【附驥】蚊蠅附在好馬的尾巴上,可以遠行千里,用來比喻依附名人而出名。也說“附驥尾”,一般用作謙詞。西漢司馬遷《史記》卷六十一《伯夷列傳》:“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p>
【閬苑】也稱“閬風苑”、“閬風之苑”,傳說中在昆侖山之巔,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詩詞中常用來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有時也代指帝王宮苑。唐代李商隱《九成宮》詩:“十二層城閬苑西,平時避暑拂虹霓。云隨夏后雙龍尾,風逐周王八駿蹄?!?/p>
【蓬瀛】即蓬萊和瀛洲,神山名,相傳為仙人所居之處,亦泛指仙境。明代唐順之《送王侍讀赴南都》詩:“此去周南異留滯,看君到處即蓬瀛?!?/p>
【春秋筆】即“春秋筆法”,源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按呵锕P法”是孔子首創(chuàng)的描述寫法,稱“微言大義”、使亂臣賊子懼,在敘事時暗含褒貶,委婉的表達作者的傾向。筆:意為書寫記錄。
【月旦評】東漢末年,由汝南郡人許劭兄弟主持的對當代人物或詩文字畫等品評、褒貶的一項活動,常在每月初一發(fā)表,故稱“月旦評”?!霸碌┰u”影響深遠,例如許劭曾評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鼻宕咨腥巍短一ㄉ取ば拊?“舌唇才動,也成月旦春秋?!?/p>
【東作對西成】指春種秋熟。東作:春耕。西成:秋收。明代沈榜《宛署雜記·宣諭》:“慨自唐虞成周之際,爰宅四時,東作西成,歲月時日,水火土谷,歷世不易。”
【隋珠光照乘,和璧價連城】典出成語“隋珠和璧”,即“隋侯之珠”與“和氏之璧”,同稱稀世之寶,后泛指珍寶。隋珠:相傳春秋時隋侯出行,遇大蛇斷于路中,隋侯命人給蛇敷藥包扎,蛇乃能走。后蛇銜徑寸之珠報償隋侯,因稱“隋侯珠”,亦曰“隋珠”等。光照乘:把這種寶珠掛在車上可以照亮前后。和璧:即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玉,被奉為“無價之寶”的“天下所共傳之寶”。關于和氏璧的最早記載,見于《韓非子》、《新序》等書。傳說在春秋時期,楚國的卞和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見楚厲王,厲王查看后認為不過是一塊石頭,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璞玉去見武王,武王又砍下了卞和的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淚干流血。文王得知后派人查問并剖開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于是命名為“和氏璧”。
【三箭三人唐將勇】典出“三箭定天山”。五代十國時后晉國劉昫(xù)等編撰的《舊唐書》卷八十三《薛仁貴列傳》記載:唐高宗時薛仁貴赴天山平亂,九姓突厥派出三個最驍勇的將士前來挑戰(zhàn),薛仁貴躍馬張弓,連射三箭,三將應聲落馬而死,九姓突厥十萬大軍頓時潰敗,九姓突厥也被薛仁貴的勇猛所懾服,歸順大唐。薛仁貴大獲全勝,軍中響起了“將軍三箭定天山,戰(zhàn)士長歌入漢關”的歌聲。
【一琴一鶴趙公清】出自成語“一琴一鶴”。北宋“鐵面御史”趙汴赴成都做官,隨身攜帶的東西僅有一張琴和一只鶴。形容行裝簡少,也比喻為官清廉。
【漢帝求賢,詔訪嚴灘逢故舊】漢光武帝劉秀與嚴子陵是朋友,當上皇帝之后把嚴子陵請到宮中談論舊事,晚上還與嚴子陵同榻而臥。嚴子陵在睡夢中把腳擱到他的肚皮上,他也毫不介意。不料此事被侯霸知道了,他便在第二天叫太史官上奏,說是昨夜客星犯帝座甚急,想以此引起光武帝對嚴子陵的猜忌。劉秀聽了卻哈哈大笑,說:“這是我和子陵同睡啊,沒事!”
【宋廷優(yōu)老,年尊洛社重耆英】北宋文彥博、富弼諸人,集年老士大夫共13人﹐聚會作樂﹐當時謂之“洛陽耆英會”,后亦以“耆英會”指年高有德者的集會。耆英:為高年碩德者之稱。
(三)
昏對旦,晦對明,久雨對新晴。蓼(liǎo)灣對花港,竹友對梅兄。黃石叟,丹丘生,犬吠對雞鳴。暮山云外斷,新水月中平。半榻清風宜午夢,一犁好雨趁春耕。王旦登庸,誤我十年遲作相;劉蕡(fén)不第,愧他多士早成名。
【注釋】
【黃石叟】即張良所遇黃石公,見“下卷六麻(三)之橋上授書曾納履”。
【丹丘生】(注1)道教傳說中的仙人,古詩文、道教文獻以及茶圣陸羽多次提到。丹丘:神話中的神仙之地,晝夜長明。(注2)也有說丹丘生實有其人,是唐代李白的好友,所以《將進酒》中有“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敝?。
【暮山云外斷,新水月中平】天到暮時,云靄飄浮流蕩,云外更遠處的山巒被攔腰遮住,如同被隔斷一樣。清澈的湖水,在月下平靜如抹。
【王旦登庸,誤我十年遲作相】王旦:北宋著名宰相,以識人善任著稱。王欽若:王旦繼任者,今江西新余人。元代脫脫、阿魯圖等編撰的《宋史·王旦傳》記載,宋真宗曾想提拔王欽若為宰相,王旦即以“祖宗朝未有南人當國者”為由阻撓(“不用南人為相”、“南人不得坐吾此堂”是宋太祖趙匡胤的遺訓)。王旦死后,王欽若繼任宰相,他于是發(fā)牢騷說:“為王公遲我十年作宰相!”登庸:指選拔任用、登帝位和科舉考試應考中選的意思。
【劉蕡不第,愧他多士早成名】劉賁:幽州昌平人(今北京昌平),唐代進士。見“上卷十二文(二)之唐廷對策,巖巖直諫有劉蕡”。
九 青
(一)
庚對甲,巳(sì)對丁,魏闕對彤庭。梅妻對鶴子,珠箔(bó)對銀屏。鴛浴沼(zhǎo),鷺飛?。╰īng),鴻雁對鹡鴒(jí líng)。人間壽者相,天上老人星。八月好(hǎo)修攀桂斧,三春須系(jì)護花鈴。江閣憑臨,一水凈連天際碧;石欄閑倚,群山秀向雨馀青。
【注釋】
【魏闕】古代宮門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稱。魏:古代宮門上的樓臺。闕: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吧碓诮?,心存魏闕”,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
【彤庭】漢代宮廷因以朱漆涂飾,故稱“彤庭”,后也泛指皇宮。東漢班固《西都賦》:“於是玄墀扣砌,玉階彤庭。”
【梅妻鶴子】北宋詞人林逋隱居于杭州西湖孤山,植梅養(yǎng)鶴以為伴,逍遙自在。因其無妻無子,故稱為“梅妻鶴子”。
【鹡鸰】動物名,鳥綱雀形目鳴禽類。
【人間壽者相】長壽者的骨相、相貌。
【天上老人星】老人星即“壽星”,中國神話中的長壽之神,為福、祿、壽三星之一,又稱“南極老人星”。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在長安附近杜縣(今陜西西安市雁塔區(qū)曲江鄉(xiāng))建壽星祠,后壽星演變成仙人名稱。
【八月好修攀桂斧】神話傳說,吳剛因學仙有過,被罰持斧砍月中桂樹。桂樹高五百尺,一斧砍下,桂樹傷口會自動愈合,所以吳剛要永遠砍下去。舊時以科舉登第為“攀桂”,考試一般定在八月,稱“秋闈”。
【三春須系護花鈴】五代十國時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花上金鈴》記載:唐玄宗時,寧王叫人在后花園里用紅絲扣上金鈴,系在花枝上,把鳥雀嚇走,稱為“惜花金鈴”。
(二)
危對亂,泰對寧,納陛對趨庭。金盤對玉箸,泛梗對浮萍。群玉圃(pǔ),眾芳亭,舊典對新型。騎牛閑讀史,牧豕自橫經(jīng)。秋首田中禾穎重,春馀園內(nèi)菜花馨。旅次凄涼,塞月江風皆慘淡;筵(yán)前歡笑,燕(yān)歌趙舞獨娉婷。
【注釋】
【納陛】語出“升階納陛”。中國古代的建筑,都是在一個高出地面的臺基之上,所以堂前有階,要進入堂屋必須升階,故古人有“升堂”之稱。升階是一階階登上去,納陛也是用腳蹬著一步步走上前。階和陛都是臺階的意思,普通的臺階就叫“階”,帝王宮殿的臺階就叫“陛”,“陛”另外的意思就是對帝王的敬稱,或指朝見、辭別帝王。
【趨庭】承受父親教誨的代稱。典出《論語注疏·季氏》:“(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滨帲嚎鬃又硬~。
【金盤玉箸】指皇帝賜予臣下食物時的器皿。唐代杜甫《野人送朱櫻》:“金盤玉筋無消息,此日嘗新任轉蓬?!苯鸨P:黃金制成的盤子。玉箸:玉制的筷子,也作筷子的美稱。
【泛梗、浮萍】浮動在水面的樹梗和萍草,比喻飄蕩無根。
【群玉圃】即“瑤圃”,產(chǎn)玉的園圃,傳說在西王母居住的群玉山中。語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九章·涉江》:“駕青虬兮驂白螭,吾與重華游兮瑤之圃?!?/p>
【舊典】舊時的制度、法則,古老的書籍。
【騎牛閑讀史】隋唐時期群雄之一的李密,少年時每日專心讀書做學問。有一天,李密正騎在一頭黃牛上,邊走邊看《漢書》,當時的丞相楊素恰好路過,看見后非常詫異,于里派人把李密請到家中。一談之下,大為欣賞,從此李密成為楊素家中的??汀:髞?,李密成了瓦崗軍的領袖。
【牧豕自橫經(jīng)】西漢公孫宏,少貧,為人放豬,勤于學,常邊放豬邊讀經(jīng)書。五十歲后,做了丞相。
【秋首田中禾穎重】秋首:初秋。禾穎:帶芒的谷穗。
【春馀園內(nèi)菜花馨】春馀:春末。馨:散布很遠的香氣。
【旅次凄涼,塞月江風皆慘淡】旅次:旅途中短暫停留,小住的地方。
【燕歌趙舞】古燕趙人善歌舞,泛指美妙的歌舞。語出唐代盧照鄰《長安古意》詩:“羅襦寶帶為君解,燕歌趙舞為君開?!?/p>
十 蒸
(一)
蘋對蓼(liǎo),莆(pú)對菱,雁弋(yì)對魚罾(zēng)。齊紈(wán)對魯綺(qǐ),蜀錦對吳綾。星漸沒(mò),日初升,九聘對三征。蕭何曾作吏,賈島昔為僧。賢人視履循規(guī)矩,大匠揮斤校(jiào)準繩。野渡春風,人喜乘(chéng)潮移酒舫;江天暮雨,客愁隔岸對漁燈。
【注釋】
【雁弋】一種尾上帶繩子的射雁用的箭。
【魚罾】四邊有支架的方形魚網(wǎng)。罾:魚網(wǎng)。
【齊紈、魯綺】古代齊國和魯國出產(chǎn)的白色絹,后亦泛指名貴的絲織品。
【蜀錦、吳綾】古代四川生產(chǎn)的彩錦和吳郡(大約在今浙江紹興一帶)出產(chǎn)的綾,泛指各種精美的絲織品。
【九聘對三征】聘、征:都是官府聘請的意思。九、三:多數(shù)情況下是言其多,而非實數(shù)。九聘:多次聘請。出典未詳。三征:朝廷三次征召。《后漢書.楊倫傳》:“倫前后三征,皆以直諫不合?!?/p>
【蕭何曾作吏】蕭何年輕時曾任沛縣(今江蘇沛縣)功曹,就是縣里的獄吏,后輔佐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論功第一,封酇(zàn)侯。
【賈島昔為僧】唐代詩人賈島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jù)說在長安(今陜西西安)的時候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賈島做詩發(fā)牢騷,被韓愈發(fā)現(xiàn)其才華,并成為“苦吟詩人”。后受教于韓愈,并還俗參加科舉,但屢試不中。賈島詩風和孟郊相近,世稱為“郊寒島瘦”。
【賢人視履循規(guī)矩】《爾雅·釋言》:“履,禮也?!币暵募础耙暥Y”,“履”又有履行、實踐之意。循:遵循。
【大匠揮斤校準繩】典出成語“郢(yǐng)匠揮斤”,是《莊子·徐無鬼》中的故事。楚國郢都有個人干活時,鼻尖粘了白土,于是他跑去請一個名字叫石的匠人替他削掉。石匠人揮動一把大斧,如風般呼呼作響,把那一滴白土完全削去,但郢人的鼻子沒有絲毫損傷,而郢人也安定站立,面不改色。后人以此比喻純熟、高超的技藝。斤:斧子一類的工具。
【江天暮雨,客愁隔岸對漁燈】語出唐代張繼《楓橋夜泊》:“葉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p>
(二)
談對吐,謂對稱,冉閔(rǎnmǐn)對顏曾。侯嬴對伯嚭(pǐ),祖逖(tì)對孫登。拋白纻(zhù),宴紅綾,勝友對良朋。爭名如逐鹿,謀利似趨蠅。仁杰姨慚周不仕,王陵母識漢方興。句寫窮愁,浣(huàn)花寄跡傳(chuán)工部;詩吟變亂,凝碧傷心嘆右丞。
【注釋】
【冉、閔、顏、曾】孔子弟子冉求(亦稱冉有)、閔子騫、顏回、曾參。
【侯嬴】春秋戰(zhàn)國時魏國人,他年老時,信陵君慕名前往拜訪,并親自執(zhí)轡御車,迎為上客。公元前257年,秦攻趙,圍邯鄲(今河北邯鄲),趙國請求魏國救援。魏王命將軍晉鄙領兵十萬救趙,但中途停兵不進。侯嬴獻計竊得兵符,使信陵君奪權代將,救趙國擊退秦國。事后,侯嬴因自感對魏君不忠,自刎而死。
【伯嚭】春秋戰(zhàn)國時楚國人,逃難至吳國,得到吳王夫差寵信,屢有升遷,直至宰輔。伯嚭為人,好大喜功,貪財好色,為一己私利而不顧國家安危。在吳越之爭中,先為越國所利用,后為越王勾踐所誅,罪名是“不忠于其君,而外受重賂,與己比周(與越國勾結)也”。
【祖逖】東晉名將,曾以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的身份進行北伐,數(shù)年間收復大片土地,封鎮(zhèn)西將軍。后因勢力強盛,受到朝廷的忌憚,祖逖最終憂憤而死。與其相關典故包括“聞雞起舞”、“中流擊楫”等。
【孫登】西晉初隱士,有典故“孫登嘯”。唐代房玄齡等人合著的《晉書》卷四十九《阮籍列傳》記載:“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在一次登山中遇到孫登,并聽到了他的長嘯,其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后人常以“孫登嘯”來形容游逸山林﹑長嘯放情。
【白纻】用白苧麻織成的衣服,即“白纻襕(lán)衫”,是唐代舉子之服,這里講的是唐代裴思謙的故事。裴思謙:被稱為“中國歷史上臉皮最厚的狀元”、“唯一向主考官要狀元的考生”。唐文宗時,裴思謙巴結上了朝廷權臣,于是在科考中威逼考官評其為狀元并最終如愿。裴思謙中狀元后,小人得志,賦詩自夸,還做了十幾張大紅名片,氣盛一時。王元之有詩云:“利市襕衫拋白纻,風流名字寫紅箋?!?/p>
【宴紅綾】紅綾:即“紅綾餅”,唐代御膳以紅綾餅為重。在唐代,進士及第后,皇帝照例要在曲江舉行盛大的宴會,以示鼓勵。唐昭宗光化年間,裴格等二十八人得中進士,皇帝賜宴曲江,命御廚燒紅綾餅二十八枚賜之,“紅綾餅”成為殊榮的象征。
【勝友】極其要好的良友、益友。唐代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中有“十旬休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之句。
【逐鹿】指群雄并起,爭奪天下。逐:追趕。鹿:指所要圍捕的對象,常比喻帝位、政權。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p>
【趨蠅】追逐蒼蠅,比喻貪圖微小的利潤。古有“蠅頭微利”的說法,意思是說非常不值得。北宋蘇東坡《滿江紅》詞云:“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
【仁杰姨慚周不仕】仁杰:即唐代狄仁杰,是武則天的宰相。狄仁杰的姨盧氏有子,狄仁杰想封他個官,他姨卻說:“姨止一子,不欲令事后周女主?!币馑际钦f,我只有這么一個兒子,我不想讓他去為武則天賣命。狄仁杰聽了,羞愧離開。周:武則天的國號。
【王陵母識漢方興】秦朝末年楚漢相爭時,王陵在為劉邦做事。項羽為了拉攏王陵,把其母接至營中,禮遇有加。但王陵的母親認定劉邦必勝,于是自刎而死,以堅定兒子為劉邦做事的決心。事后,項羽大怒,將王陵之母烹煮,王陵于是一心為漢。
【句寫窮愁,浣花寄跡傳工部】浣花:即成都西郊浣花溪旁之浣花村草堂,唐代杜甫晚年流落四川,居住在此。工部:杜甫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人稱“杜工部”。杜甫還曾任左拾遺,因此也被稱為“杜拾遺”。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 見“下卷四豪(二)之酒仙對詩史”。
【詩吟變亂,凝碧傷心嘆右丞】凝碧:即“凝碧池”,唐代洛陽皇家池塘。右丞:唐代王維官至尚書右丞,人稱“王右丞”。安祿山之亂時,王維曾因感傷而作《凝碧池》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落葉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
十一 尤
(一)
榮對辱,喜對憂,繾綣(qiǎn quǎn)對綢繆(chóu móu)。吳娃對越女,野馬對沙鷗。茶解渴,酒消愁,白眼對蒼頭。馬遷修史記,孔子作春秋。莘(shēn)野耕夫閑舉耜(sì),渭濱漁父晚垂鉤。龍馬游河,羲(xī)帝因圖而畫卦;神龜出洛,禹王取法以明疇(chóu)。
【注釋】
【繾綣】牢結,不離散,或形容感情深厚、難舍難分,也表示事物的美好姿態(tài)?!对娊?jīng)·大雅·民勞》:“無縱詭隨,以謹繾綣?!?/p>
【綢繆】緊密纏縛,纏綿,情意深厚。《詩經(jīng)·唐風·綢繆》:“綢繆束薪,三星在天?!?/p>
【吳娃對越女】吳越之地的美麗少女。古代,吳越之地多出美女,著名的如西施。
【白眼】典出“青白眼”。傳說,西晉阮籍能作“青白眼”:兩眼正視,露出虹膜,則為“青眼”,以看他尊敬的人;兩眼斜視,露出眼白,則為“白眼”,以看他不喜歡的人。后來,人們便用“青眼、垂青”表示對人的尊重或喜愛,用“白眼”表示對人的輕視或憎惡。
【蒼頭】見“上卷七虞(二)之蒼頭犀角帶”。
【馬遷修史記】西漢司馬遷寫《史記》。
【孔子作春秋】孔子寫了《春秋》。
【莘野耕夫閑舉耜】語出《孟子·萬章上》:“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莘野耕夫:即伊尹。莘野:有莘之野,“有莘”是古國名,一說在今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境內(nèi),另一說在今河南省開封市境內(nèi),還有一說是在今山東省菏澤市曹縣境內(nèi)。耜:翻土所用的農(nóng)具。伊尹:名伊,為商朝初年著名丞相、政治家,是“中華廚祖”,中原菜系創(chuàng)始人;據(jù)說,中醫(yī)的湯藥也是他發(fā)明的。傳說伊尹是奴隸出身,被有莘國君的庖人(即廚師)收養(yǎng),耕于莘野,因后被商湯封官為尹(相當于宰相),故以“伊尹”之名傳世。
【渭濱漁父晚垂鉤】渭濱漁父:即姜尚姜子牙。見“下卷二蕭(一)之千載興周,尚父一竿投渭水”。
【龍馬游河,羲帝因圖而畫卦】羲帝:古代一位皇帝。教民佃漁畜牧,始畫八卦,造書契。見“上卷六魚(二)之洛龜河馬”。
【神龜出洛,禹王取法以明疇】傳說,夏禹曾參照洛水神龜獻出的寶書即《洛書》,制定了治國的基本法則。
(二)
冠對履(lǚ),舄(xì)對裘,院小對庭幽。面墻對膝(xī)地,錯智對良籌。孤嶂(zhàng)聳(sǒng),大江流,芳澤對園丘?;ㄌ秮碓匠鴰Z(yǔ)起吳謳(ōu)。鶯懶燕忙三月雨,蛩(qióng)摧蟬退一天秋。鐘子聽琴,荒徑入林山寂寂;謫(zhé)仙捉月,洪濤接岸水悠悠(yōu)。
【注釋】
【舄】鞋子。
【面墻】面對墻壁而立。(注1)比喻思路閉塞、見識淺薄?!渡袝ぶ芄佟罚骸安粚W墻面,蒞事惟煩?!保ㄗ?)靜心修養(yǎng)。唐代唐彥謙《送樊琯司業(yè)歸朝》詩:“駟馬終題柱,諸生悉面墻?!?/p>
【膝地】兩膝著地,坐在地上。古人坐姿以膝著地,屁股坐在小腿之上。唐代黃滔《丈六金身碑》:“檀信及門而膝地,童耋遍城而掌膠?!?/p>
【錯智】西漢文帝時,晁(cháo)錯多智,深得太子劉啟(即漢景帝)的喜愛和信任,被太子家譽為“智囊”。
【良籌】良即張良,漢高祖劉邦的謀士,后世敬其謀略出眾,人稱“謀圣”。劉邦評價他說:“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p>
【芳澤】開滿花草的湖澤,也代指女性。
【園丘】也作“圜丘”,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類似圓形土壇。
【花潭來越唱,柳嶼起吳謳】越唱、吳謳,指的是吳越當?shù)氐拿窀?,在今江蘇、浙江一帶。
【鐘子聽琴,荒徑入林山寂寂】鐘子:即鐘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戰(zhàn)國時代楚國(今湖北武漢漢陽)人。相傳鐘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沖擔、拿板斧的樵夫。歷史上記載伯牙探親回國時,在漢江邊鼓琴,鐘子期正巧遇見,感嘆說:“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因興趣相投,兩人就成了至交。鐘子期死后,伯牙認為世上已無知音,終生不再鼓琴。伯牙:春秋戰(zhàn)國時代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故事流傳后,民間有俗語“子期遇伯牙,千古傳知音。”明代,馮夢龍在編撰《警世通言》時,收錄了這個故事,但他把 “子期遇伯牙,千古傳知音”誤聽為“子期俞伯牙,千古傳知音”,于是編出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伯牙”遂以訛傳訛成了“俞伯牙”。
【謫仙捉月,洪濤接岸水悠悠】謫仙:被貶至民間的神仙,一般特指唐代李白,李白號“謫仙人”。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入長安,詩人賀知章見了,稱為“謫仙人”,推薦給了唐玄宗。民間傳說,李白特別喜愛明月,在采石磯,一次酒醉,看到江心倒映的月影,就前去撲捉,結果溺水而死。
(三)
魚對鳥,鹡(jī)對鳩(jiū),翠館對紅樓。七賢對三友,愛日對悲秋?;㈩惞罚伻缗?,列辟(liè pì)對諸侯。陳唱臨春樂,隋(suí)歌清夜游??罩惺聵I(yè)麒麟(qí lín)閣,地下文章鸚鵡(yīng wǔ)洲。曠(kuàng)野平原,獵士馬蹄輕似箭;斜風細雨,牧(mù)童牛背穩(wěn)如舟。
【注釋】
【翠館、紅樓】都指妓院。
【七賢】即“竹林七賢”,三國末西晉初,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因此被稱為“竹林七賢”。
【三友】即“歲寒三友”,指松、竹、梅,因這三種植物在寒冬時節(jié)仍可保持頑強的生命力故得此名,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語出南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記》:“即其居累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修篁為歲寒友?!?/p>
【愛日】珍惜時日?!秴问洗呵铩ど限r(nóng)》:“敬時愛日,至老不休?!?/p>
【悲秋】為蕭瑟秋景而傷感。語出《楚辭·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p>
【虎類狗】典出“畫虎類狗”,源自南北朝宋時范曄編撰的《后漢書·馬援傳》。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對后輩十分嚴格,他寫《誡兄子嚴敦書》給侄子馬嚴和馬敦,信中說:我的兩個朋友,龍伯高為人敦厚謹慎,出言皆善,謙和節(jié)儉,清廉無私,希望你們學他。杜季良為人豪俠好義,與各色人等皆有交往,他的父親去世,數(shù)郡都有朋友來吊唁,我欽佩他但不愿意你們學他。學習龍伯高不到家,還是一個謹慎勤勉的人,就像雕刻鴻鵠不成可以像一只鶩(wù,鴨子),學習杜季良不到家,就可能墮落成為天下人恥笑的輕薄兒,所謂畫虎不成反像犬了。后遂以“畫虎類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亦作“畫虎成狗”或作“畫虎類犬”。
【蟻如?!總髡f東晉殷浩病中產(chǎn)生幻覺,見床上螞蟻像牛一樣。
【列辟】指諸侯、歷代君主,也指公卿諸官。西漢司馬相如《封禪文》:“歷選列辟,以迄於秦?!?/p>
【諸侯】古代中央政權所分封的各國國君的統(tǒng)稱。
【陳唱臨春樂】陳后主陳叔寶,南北朝陳時最后一位皇帝,在位時大建宮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與妃嬪及文臣游宴、制作艷詞,《臨春樂》、《玉樹后庭花》等皆為有名的亡國之音。隋軍南下時,陳后主自恃長江天險,不以為然,終被隋軍所俘。
【隋歌清夜游】傳說隋煬帝夏夜宴游,放螢火蟲照明,歌清夜之曲;冬日則剪彩絹為花,點綴于枝條。
【空中事業(yè)麒麟閣】麒麟閣:漢武帝建于未央宮之中,因漢武帝元狩年間打獵獲得麒麟而命名,主要用于收藏歷代記載資料和秘密歷史文件。漢宣帝時,畫十一名功臣圖像供奉于麒麟閣以示紀念和表彰。空中事業(yè):有高遠、虛無之意。
【地下文章鸚鵡洲】鸚鵡洲:原在武漢市武昌城外江中,相傳東漢末年,禰衡在黃祖的長子黃射大會賓客時,即席揮筆寫就一篇“鏘鏘戛(jiá)金玉,句句欲飛鳴”的《鸚鵡賦》,“鸚鵡洲”因此而得名。后禰衡被黃祖忌才殺害,亦葬于洲上。地下文章:是說人已死去文章傳世。
【曠野平原,獵士馬蹄輕似箭】語出唐代王維《觀獵》:“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十二 侵
(一)
歌對曲,嘯對吟,往古對來今。山頭對水面,遠浦(pǔ)對遙岑(cén)。勤三上,惜寸陰,茂樹對平林。卞(biàn)和三獻玉,楊震四知金。青皇風暖催芳草,白帝城高急暮砧(zhēn)。繡虎雕龍,才子窗前揮彩筆;描鸞刺鳳,佳人簾下度金針。
【注釋】
【遠浦】浦:水邊或河流入海的地區(qū)。宋代詩人釋寶曇曾作《題壽居仁遠浦歸帆》、元代馬致遠曾作《壽陽曲·遠浦歸帆》。
【遙岑】遠處陡峭的小山崖。唐代韓愈、孟郊《城南聯(lián)句》:“遙岑出寸碧,遠目增雙明。”
【勤三上】勤奮讀書的人,有三上之功:枕上、途上、廁上。語出《歐陽文忠公文集·歸田錄》,錢思公對謝希深說:“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睔W陽文忠公:歐陽修死后謚號為“文忠”,故名。錢思公:即錢惟演,北宋詩人。謝希深:即謝絳,北宋文學家。
【惜寸陰】珍惜短暫的光陰。西晉“竹林七賢”之一的向秀在《思舊賦》中有“托運遇于領會兮,寄馀命于寸陰”之句。
【卞和三獻玉】見“下卷八庚(二)之和璧價連城”。
【楊震四知金】典出“暮夜卻金”,源自南北朝宋時范曄編撰的《后漢書·楊震傳》。楊震:東漢名臣。楊震任太守時,曾受過他舉薦之恩的昌邑縣(在今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縣令王密,乘夜給他送來十斤黃金,并說深夜無人知曉。楊震回答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王密羞愧而去。
【青皇風暖催芳草】語出唐代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中“春風吹又生”之句。青皇:即青帝,是中國古代傳說中五帝之一、古代帝王及宗廟所祭祀的主要對象之一,掌管天下的東方,亦稱“蒼帝”、“木帝”。青皇在五行中對應木,季節(jié)中對應春天,五色中則對應青色。
【白帝城高急暮砧】語出唐代杜甫《秋興八首·其一》中“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節(jié)縣東白帝山,原名“子陽城”,東漢初公孫述據(jù)此筑城,自稱為“白帝”,故以為名。三國時蜀漢劉備伐吳,為陸遜所敗,退居此城后病死于城西永安宮。
【繡虎雕龍,才子窗前揮彩筆】繡虎雕龍:比喻文章的辭藻華麗。繡虎:曹植有奇才,七步成詩,人稱“繡虎”;繡,謂其詞華美;虎,謂才氣雄杰。雕龍:比喻文辭博大恢弘﹐不同凡響。南北朝梁時劉勰作《文心雕龍》五十篇,論古今文體。彩筆:即“五色筆”,見“上卷四支(一)之五色筆”。
【描鸞刺鳳,佳人簾下度金針】描鸞刺鳳:指精美的刺繡。東晉王嘉志怪小說《拾遺記·魏》中記載:三國魏文帝曹丕有寵姬名薛夜來,刺繡工夫了得,“于深帷之內(nèi),不用燈燭之光,縫制立成,宮中號為針神”。
(二)
登對眺,涉對臨,瑞雪對甘霖。主歡對民樂,交淺對言深。恥三戰(zhàn),樂七擒,顧曲對知音。大車行檻檻(kǎn),駟馬驟骎骎(qīn)。紫電青虹騰劍氣,高山流水識琴心。屈子懷君,極浦吟風悲澤畔;王郎憶友,扁舟臥雪訪山陰。
【注釋】
【瑞雪】應時而下且雪量適中的雪,民諺有“瑞雪兆豐年”之說。
【甘霖】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久旱逢甘霖,他鄉(xiāng)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交淺對言深】即成語“交淺言深”,意思是,跟交情淺的人談心里話,指言談有失分寸?!逗鬂h書·崔骃(yīn)傳》:“骃聞,交淺而言深者,愚也?!?/p>
【恥三戰(zhàn)】傳說春秋時期魯國將軍曹沫與齊國作戰(zhàn),三戰(zhàn)皆敗,魯莊公被迫割讓給齊國一大片土地。但在兩國締結盟約的儀式上,曹沫手持匕首脅迫齊桓公退還了魯國割讓給齊國的全部領土。
【樂七擒】典出“七擒孟獲”,源自西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shù)夭柯涫最I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
【顧曲】典出“曲有誤,周郎顧”,源自西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周瑜傳》。周瑜精通音樂,即使酒過三巡有了醉意,聽到別人奏曲有誤,也必能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后一定會過去提示,于是有了“曲有誤,周郎顧”的說法。
【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的朋友。典出鐘子期、俞伯牙故事,見“下卷十一尤(二)之鐘子聽琴,荒徑入林山寂寂”。
【大車行檻檻】大車:泛指牲口拉的兩輪或四輪車,也特指大夫所乘之車。語出《詩經(jīng)·王風·大車》:“大車檻檻,毳(cuì)衣如菼(tǎn)?!?/p>
【駟馬驟骎骎】語出《詩經(jīng)·小雅·四牡》:“駕彼四駱,載驟骎骎?!瘪嗰R:古時顯貴所乘馬車多為一車四馬。骎骎:形容馬跑得很快的樣子。
【紫電青虹騰劍氣】紫電:古代名劍,為三國時吳國孫權所有。青虹:古代名劍,為三國時曹操所有,據(jù)說削鐵如泥、鋒利無比。
【高山流水識琴心】見“下卷十一尤(二)之鐘子聽琴,荒徑入林山寂寂”。
【屈子懷君,極浦吟風悲澤畔】見“下卷四豪(三)之遭讒屈子,江潭憔悴著離騷”。
【王郎憶友,扁舟臥雪訪山陰】見“下卷四豪(三)之回艚”。
十三 覃(tán)
(一)
宮對闕,座對龕(kān),水北對天南。蜃(shèn)樓對蟻郡,偉論對高談。遴(lín)杞(qǐ)梓(zǐ),樹楩(pián)楠,得一對函三。八寶珊瑚枕,雙珠玳瑁簪。蕭王待士心惟赤,盧相欺君面獨藍。賈島詩狂,手擬敲門行處想;張顛草圣,頭能濡(rú)墨寫時酣。
【注釋】
【龕】供奉神、佛像或祖先牌位的石室或櫥柜。
【水北】水的北邊,古時說法水北為陽。北宋歐陽修有詩《晚過水北》:“寒川消積雪,凍浦漸通流。日暮人歸盡,沙禽上釣舟?!?/p>
【天南】即嶺南(今廣東),亦泛指南方。唐代戴叔倫《屯田詞》:“艱辛歷盡誰得知,望斷天南淚如雨?!?/p>
【蜃樓】即“海市蜃樓”,是一種因地球上物體反射的光經(jīng)大氣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虛像,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蜃:中國神話傳說的一種海怪,形似大牡蠣(一說是水龍)。傳說中的“蜃”能吐氣成樓臺形狀,所以古人也稱海市蜃樓為“蜃景”。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天官書》:“海旁蜄(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云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北彼挝膶W家蘇東坡曾作《登州海市》詩。
【蟻郡】典出成語“南柯一夢”,形容一場大夢,或一場空歡喜,也常用以比喻浮生無常。唐代李公佐所著傳奇小說《南柯太守傳》,描寫了書生淳于棼(fén)一天在一株古槐樹下醉倒,接著夢見自己變成了大槐國國王的駙馬,任“南柯太守”二十年,榮耀一時。醒來后發(fā)現(xiàn)睡在螞蟻窩之上,所謂“槐安國”和“南柯郡”竟都是蟻穴。
【遴杞梓】遴:挑選。杞梓:兩種好木材,古時用來比喻優(yōu)秀的人才。唐代房玄齡等人合著的《晉書·陸機陸云傳評》:“觀夫陸機、陸云,實荊衡之杞梓?!?/p>
【樹楩楠】培養(yǎng)人才。樹:種植。楩楠:黃楩木與楠木,皆大材、棟梁之材。唐代農(nóng)學家、文學家陸龜蒙《京口與友生話別》詩中有“宗溟雖甽澮(quǎn kuaì),成廈必楩柟”之句。
【得一】即得道。語出春秋時老子《道德經(jīng)》:“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痹凇兜赖陆?jīng)》里,老子經(jīng)常以“一”來代稱“道”。
【函三】包含天﹑地﹑人三氣。語出東漢班固《漢書·律歷志上》:“太極元氣,函三為一。極,中也。元,始也?!?/p>
【八寶珊瑚枕】八寶: 景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珊瑚枕: 指以珊瑚制作或裝飾的枕頭。
【雙珠玳瑁簪】語出漢樂府《有所思》:“何用問遺君?雙珠瑇瑁簪,用玉紹繚之?!?瑇瑁(dài mào):即玳瑁,是一種龜類動物,其甲殼光滑而多文采,可制裝飾品。簪:古人用以連接發(fā)髻和冠的首飾。雙珠:在發(fā)簪兩端各懸一顆珍珠。
【蕭王待士心惟赤】典出成語“推心置腹”,意為把赤誠的心交給人家,比喻真心待人。源自南北朝宋時范曄所著《后漢書·光武帝紀》記載:“蕭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蕭王:漢光武帝劉秀初封蕭王。赤心:赤誠之心,忠心。
【盧相欺君面獨藍】盧相:唐代奸相盧杞,貌藍,人稱“藍面鬼”。盧杞為人陰險狡詐,居相位期間,忌賢妒能,先后陷害楊炎、顏真卿,排斥宰相張鎰等。又征收房屋“間架稅”、“除陌稅”,天下怨聲載道。
【賈島詩狂,手擬敲門行處想】見“下卷三肴(二)之柴扉月到有僧敲”。
【張顛草圣,頭能濡墨寫時酣】張顛:即有“草圣”之稱的唐代書法家張旭,字伯高,生卒年不詳,以草書最為知名,與李白歌詩、裴旻(mín)劍舞并稱“三絕”。頭能濡墨:相傳張旭大醉后往往呼喊狂走,有時甚至以頭沾墨,揮灑落筆,故世稱為“張顛”、“書顛”。
(二)
聞對見,解對諳(ān),三橘對雙柑。黃童對白叟,靜女對奇男。秋七七,徑三三,海色對山嵐(lán)。鸞聲何噦噦(huì),虎視正眈眈。儀封疆吏知尼父,函谷關人識老聃(dān)。江相歸池,止水自盟真是止;吳公作宰,貪泉雖飲亦何貪。
【注釋】
【三橘】見下卷“六麻(二)之懷橘”。
【雙柑】典出“雙柑斗(dǒu)酒”,后用以比喻春日雅游。晉代著名琴家戴颙(yóng),在一個春日,拿著二蜜柑和一斗酒出門,有人問他去哪里,他回答說:“往聽黃鸝聲。此俗耳針砭(biān),詩腸鼓吹,汝知之乎?”俗耳針砭:成語,指醫(yī)治庸俗的聽覺而使之高雅。詩腸鼓吹:成語,特指聽到黃鸝鳴聲,可以引起詩興。
【黃童、白叟】黃發(fā)兒童,白發(fā)老人,泛指老人與孩子。唐代韓愈《元和圣德》詩:“黃童白叟,踴躍歡呀?!?/p>
【靜女】《詩經(jīng)·邶(bèi)風》有《靜女》一詩,是一首愛情詩。
【秋七七】七七:姓殷,傳說中的人物。北宋李昉等12人編撰的《太平廣記》卷五十二《神仙五十二》記載,殷七七能在秋天讓春花之一的杜鵑花盛開。因此,“七七”也代指杜鵑花。
【徑三三】被稱為“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詩人楊萬里,曾作《三三徑》:“三徑初開自蔣卿,再開三徑是淵明。誠齋奄有三三徑,一徑花開一徑行?!逼湫蛑姓f:“東園新開九徑,江梅、海棠、桃、李、橘、杏、紅梅、碧桃、芙蓉九種花木,各植一徑,命曰三三徑?!?/p>
【鸞聲何噦噦】語出《詩經(jīng)·小雅·鴻雁之什》中的《庭燎》:“君子至止,鸞聲噦噦。”意思是早朝時諸侯大臣們陸續(xù)來到,旗上鑾鈴叮咚齊鳴。鸞:也作“鑾(luán)”,鈴。噦:鈴聲。
【虎視正眈眈】像老虎要捕食那樣注視著,形容貪婪地盯著,隨時準備掠奪 。語出《周易·頤》:“虎視眈眈,其欲逐逐。”
【儀封疆吏知尼父】典出“儀封仰圣”??鬃拥搅诵l(wèi)國儀封,地方長官來見孔子,這人出來后對孔子的弟子們說:“你們不要為流亡而苦惱,天下無道已經(jīng)很久了,孔夫子是上天派來喚醒大眾的?!眱x封:今河南蘭考縣東部。疆吏:守衛(wèi)邊疆的官吏,泛指地方鎮(zhèn)守一方的高官。尼父:即孔子,“父”是古時對男子的尊稱。
【函谷關人識老聃】典出“紫氣東來”、“老子出關”。傳說春秋時,函谷關總兵尹喜擅察天文,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日出東方,紫氣東來”,高興地說:一定有圣人經(jīng)過此地。結果,老子騎青牛而至。老子在函谷關住了幾天,離開時交給尹喜一部著作,就是傳承后世的《道德經(jīng)》。函谷關:今河南靈寶縣東北。老聃:老子名李聃。
【江相歸池,止水自盟真是止】江相:南宋末名臣江萬里。江萬里告老還鄉(xiāng)后,在自家屋后挖了一個水池,名“止水池”,借物明志,表示將于此以身許國。元軍破城后,江萬里率全家及左右隨從相繼從容投水而死,一時尸積如疊。南宋朝野為之震動,“余朝大夫其所識與不識者,聞之莫不傷心流淚”。南宋名臣文天祥有祭文云:“星折臺衡地,斯文去矣休。湖光與天遠,屈注滄江流?!?/p>
【吳公作宰,貪泉雖飲亦何貪】唐代房玄齡等人合著的《晉書》卷九十《良吏傳·吳隱之傳》載,東晉吳隱之清廉,他到廣州當刺史,州城附近有泉名“貪泉”(在今廣東省從化市),人們說,誰飲此水都會起貪心。吳隱之故意飲了貪泉水,并作詩一首說:“古人云此水,一歃(shà)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眳请[之上任后,操守卻更加廉潔。
十四 鹽
(一)
寬對猛,冷對炎,清直對尊嚴。云頭對雨腳,鶴發(fā)對龍髯(rán)。風臺諫,肅堂廉,保泰對鳴謙。五湖歸范蠡(lǐ),三徑隱陶潛(qián)。一劍成功堪佩印,百錢滿卦便垂簾。濁酒停杯,容我半酣愁際飲;好花傍座,看他微笑悟時拈(niān)。
【注釋】
【寬對猛】語出“寬猛相濟”,指統(tǒng)治手段要寬容和嚴厲互相彌補?!蹲髠鳌ふ压辍罚骸罢拕t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p>
【清直】清廉正直?!稌x書·應詹傳》:“清直之風既澆,糟粃之俗猶在。”
【云頭】云端,高空。明代儒學大師、抗倭英雄唐順之《隋司徒毘(pí)陵陳侯像贊》:“其身則亡,義氣炳然,云頭墜矢,圣所不言。”
【雨腳】密集落地的雨點。唐代詩人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有“雨腳如麻未斷絕”之句。
【鶴發(fā)】頭發(fā)白如鶴羽,指老人。唐代錢起《省中對雪寄元判官拾遺昆季》詩:“瓊枝應比凈,鶴發(fā)敢爭先?!?/p>
【龍髯】龍之須,也泛指帝王之須。西漢司馬遷《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p>
【風臺諫】風:即諷,諷諫,勸告。臺:官署、臺省。諫:諫臣。古時諫官所居官署稱“諷臺”。
【肅堂廉】肅堂:即官署、公堂。廉:廉正。
【保泰】保持美好、平安。
【鳴謙】態(tài)度謙恭。南北朝梁時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至公以奉上,鳴謙以接下?!?/p>
【五湖歸范蠡】見“六魚(三)之五湖煙景,青山綠水在樵漁”。
【三徑隱陶潛】見“六魚(三)之三徑風光”。
【一劍成功堪佩印】見“上卷十二文(二)之六國說成蘇子貴”。
【百錢滿卦便垂簾】西漢末,嚴君平隱居成都,以給人算命為生,每日得百錢,即閉戶垂簾而教授《老子》。嚴君平:名嚴遵,西漢道家學者、思想家,中國(或許是世界)最早的民辦學校創(chuàng)始人。
【濁酒停杯,容我半酣愁際飲】化自唐代杜甫《登高》詩中“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之句。
【好花傍座,看他微笑悟時拈】語出佛教故事“拈花一笑”,即佛祖拈花,迦葉微笑。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對禪理有了透徹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領神會、心意相通。宋代高僧釋普濟《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中講:佛祖給眾弟子講授佛法,佛祖拈花,眾弟子不解,唯獨迦葉會心一笑,佛祖說迦葉已明佛法。
(二)
連對斷,減對添,淡泊對安恬(tián)?;仡^對極目,水底對山尖。腰裊裊,手纖纖(xiān),鳳卜對鸞占。開田多種粟,煮海盡成鹽。居同九世張公藝,恩給(jǐ)千人范仲淹。簫弄鳳來,秦女有緣能跨羽;鼎成龍去,軒臣無計得攀髯。
【注釋】
【淡泊】對于名利淡漠,不看重。三國時曹植《蟬賦》有“實淡泊而寡欲兮”之句。
【安恬】安然恬靜不追求名利。南宋詞人葛立方《韻語陽秋》卷九:“先文康公嘗有詩云:'平生趣操號安恬,退亦怡然進不貪。’”
【極目】充滿視野;用盡目力遠望。東漢王粲《登樓賦》:“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p>
【腰裊裊】裊裊:輕盈纖美、搖曳飄動的樣子,多用來形容女子體態(tài)輕盈。北宋詞人秦觀《阮郎歸》有“宮腰裊裊翠鬟松,夜堂深處逢”之句。
【手纖纖】形容女孩的手指細而長。南北朝梁時蕭統(tǒng)選編《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p>
【鳳卜對鸞占】鳳是傳說中的祥瑞之鳥,鸞也屬鳳一類。鳳卜、鸞占都是宜嫁娶的吉祥之卦。見“上卷五微(二)之采鳳飛”。
【煮海盡成鹽】鹽是人類生存中不可缺少的。早期的鹽,多是來自大海的海鹽,是支起大鍋用柴火煮熬出來的。中國“煮海為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000余年前的夏朝,漢魏以前的歷史書上也多有“煮海為鹽”的記載,山東省即有“鹽宗夙沙氏煮海成鹽”的傳說。
【居同九世張公藝】典出“九世同居”,九代人居住在一起不分家。北宋宋祁、歐陽修等合撰的《新唐書·孝友傳序》記載,唐高宗去泰山行封禪大禮,路過鄆(yùn)州(今山東菏澤一帶)時,聽說張公藝一家九世同居,于是親自前往探訪。見到張公藝,開口便請教一大家子擠在一塊過日子而相安無事的訣竅。老翁讓人送上紙筆,寫了一百多個“忍”字。高宗感慨無比,竟激動得流下了淚水。
【恩給千人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名臣,《岳陽樓記》是其傳世名篇。范仲淹晚年時成立范氏義莊,并出資購買良田千畝,讓其弟找賢人經(jīng)營,收入全部交給范氏義莊,對范氏遠祖的后代子孫義贈口糧,并資助婚喪嫁娶等用度。
【簫弄鳳來,秦女有緣能跨羽】見上卷“一東(三)之鳳翔臺上,紫簫吹斷美人風”。
【鼎成龍去,軒臣無計得攀髯】語出“龍髯不可攀”。傳說黃帝鑄鼎成功之日,有黃龍從天而降接走黃帝。這時,許多臣子也想攀附龍須上天,但沒能成功。見下卷“十四鹽(一)之龍髯”。
(三)
人對己,愛對嫌,舉止對觀瞻(zhān)。四知對三語,義正對辭嚴。勤雪案,課風檐(yán),漏箭對書箋(jiān)。文繁歸獺祭,體艷別香奩(lián)。昨夜題詩更一字,早春來燕卷重簾。詩以史名,愁里悲歌懷杜甫(fǔ);筆經(jīng)人索,夢中顯晦(huì)老江淹。
【注釋】
【舉止】指人的姿態(tài)和風度。南北朝宋時范曄在《后漢書·馮異傳》中有“觀其言語舉止,非庸人也”之句。
【觀瞻】具體的景象和景象給人的印象,引申為體統(tǒng)。明代吳炳《療妒羹·禮畫》:“做官的自家尊重,豈可失了觀瞻。”
【四知】見“下卷十二侵(一)之楊震四知金”。
【三語】典出“三語掾(yuàn)”,源自南北朝宋時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阮修因三個字而被任命官員,后用“三語掾”等對官員進行贊美。西晉時,太尉王夷甫(即王衍)見到阮修,問他老子和莊子之道與孔圣人的儒教有什么不同,阮修回答說“將無同”,意思是“差不多”。太尉對阮修的回答很贊賞,于是任命他為掾屬(類似助理),當時的人便把他叫作“三語掾”。
【義正、辭嚴】理由正當充足,措詞嚴正有力。宋代張孝祥《明守趙敷文》:“歐公書豈惟翰墨之妙,而辭嚴義正,千載之下,見者興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賜也哉!”
【勤雪案】典出“雪案螢窗”,即“孫康映雪”,見“下卷七陽(四)之雪牖”。
【課風檐】在不能遮風的屋檐下學習,形容學習條件的艱苦。唐代李商隱《二月二日》詩:“新灘莫悟游人意,更作風檐雨夜聲。”
【漏箭】古代計時工具——漏壺上記時用的箭狀竹簽,上有刻度。清代納蘭性德《菩薩蠻·早春》詞:“曉寒瘦著西南月,丁丁漏箭馀香咽?!?/p>
【書箋】即書信。
【文繁歸獺祭】獺祭:獺是一種兩棲動物,喜歡吃魚,經(jīng)常將所捕到的魚排列在岸上,在古代中國人的眼里,這情形很象是陳列祭祀的供品,故稱“獺祭”,又叫作“獺祭魚”,最早出現(xiàn)于《禮記·月令》:“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焙笫蓝嘤脕肀扔鲗懳恼铝_列典故、堆砌辭藻。南宋吳炯《五總志》:“唐李商隱為文,多檢閱書史,鱗次堆集左右,時謂為獺祭魚。”
【體艷別香奩】晚唐詩人韓偓(wò),被尊為“一代詩宗”。為官初期,春風得意,好作艷詩,創(chuàng)“香奩體”,即一種專以婦女身邊瑣事為題材、多綺羅脂粉之語的詩歌體裁,又稱“艷體”。
【昨夜題詩更一字】唐末詩僧齊己在下了一夜大雪的早上,發(fā)現(xiàn)有幾枝梅花已經(jīng)開了,于是作《早梅》詩,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之句。他的詩友鄭谷看后改為“昨夜'一’枝開”,時人稱“一字師”。
【早春來燕卷重簾】早春:初春。卷重簾:卷起一層層簾幕。
【詩以史名,愁里悲歌懷杜甫】唐代杜甫感痛時事,發(fā)之于詩,人稱“詩史”。見“下卷四豪(二)之酒仙對詩史”。
【筆經(jīng)人索,夢中顯晦老江淹】見“上卷四支(一)之五色筆”。
十五 咸
(一)
栽對植,剃(tì)對芟(shān),二伯對三監(jiān)。朝臣對國老,職事對官銜。鹿麌麌(yǔ),兔毚毚(chán),啟牘(dú)對開緘(jiān)。綠楊鶯睍睆(xiàn huǎn),紅杏燕呢喃。半籬白酒娛陶令,一枕黃粱度呂巖。九夏炎飆(biāo),長日風亭留客騎(jì);三冬寒冽,漫天雪浪駐征帆。
【注釋】
【剃、芟】除草。
【二伯】指西周初分別主管東方和西方諸侯的兩位重臣周公和召公。《孔叢子·居衛(wèi)》:“古之帝王,中分天下,使二公治之,謂之二伯?!?/p>
【三監(jiān)】周武王滅商后,封商王紂之子武庚于商都朝(zhāo)歌(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朝歌鎮(zhèn)),并將武庚的王畿分為衛(wèi) 、鄘(yōng)、邶3個封區(qū),分別由武王弟管叔、蔡叔、霍叔去統(tǒng)治,以監(jiān)視武庚,總稱“三監(jiān)”。
【朝臣】朝廷的大臣。
【國老】國老有三個解釋:一是指告老退職的大臣,二是指掌管教化的官職,三是特指朝廷重臣。
【鹿麌麌】麌麌:群聚的樣子。《詩經(jīng)·小雅·吉日》:“獸之所同,麀(yōu)鹿麌麌?!?/p>
【兔毚毚】毚:兔跳動的樣子?!对娊?jīng)·小雅·巧言》:“躍躍毚兔,遇犬獲之。”
【啟牘】啟牘是書啟尺牘的合稱,在此泛指書信手札。啟:開啟,打開。牘:古代用以書寫文字的木片,代指書籍、書信。
【開緘】拆開書信等。唐代李白《久別離》詩:“況有錦字書,開緘使人嗟?!?/p>
【綠楊鶯睍睆】睍睆:明亮美好的樣子?!对娊?jīng)·邶風·凱風》:“睍睆黃鳥,載好其音?!?/p>
【半籬白酒娛陶令】典出“白衣送酒”,身穿白衣的人前來送酒,后世用“白衣”泛指送酒的人,也比喻自己所渴望的東西朋友正好送來,遂心所愿。這是南北朝宋時檀道鸞在《續(xù)晉陽秋》中記載的陶淵明的一則故事:一年重陽節(jié),陶淵明在東籬下賞菊,因家貧沒酒,心情煩悶,于是采摘了一大束菊花,坐在屋旁惆悵。就在這時,他看見一個白衣使者向他走來,一問才知此人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來送酒的。陶淵明大喜,立即開壇暢飲,酒酣而詩興起,吟出了名詩《九日閑居》。
【一枕黃粱度呂巖】見“下卷七陽(三)之客枕夢黃梁”。
【九夏炎飆,長日風亭留客騎】九夏:夏季,夏天。唐太宗《賦得夏首啟節(jié)》:“北闕三春晚,南榮九夏初?!遍L日:整日,一整天。風亭: 亭子。騎:一人一馬曰“騎”。
(二)
梧對杞,柏對杉,夏濩(hù)對韶咸。澗瀍(chán)對溱洧(zhēnwěi),鞏洛對崤函(xiáo hán)。藏書洞,避詔巖,脫俗對超凡。賢人羞獻媚,正士嫉工讒。霸越謀臣推少伯,佐唐藩將重渾瑊(húnjiān)。鄴(yè)下狂生,羯鼓三撾(zhuā)羞錦襖;江州司馬,琵琶一曲濕青衫。
【注釋】
【夏濩】即夏及殷的樂舞《大夏》與《大濩》。
【韶咸】即舜和堯的樂舞《簫韶》與《咸池》。
【澗瀍】均為河水名,均流經(jīng)今河南洛陽市境注入洛水。《尚書·洛誥》:“我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p>
【溱洧】《詩經(jīng)·鄭風》篇名,為先秦時代民歌。溱和洧是兩條河的名稱,詩中寫青年男女到河邊春游,相互談笑并贈送香草表達愛慕的情景。
【鞏洛】二古地名的并稱,在今河南洛陽、鞏義(舊稱鞏縣)一帶。北宋梅堯臣《周仲章通判潤州》詩:“昔過京口山,斷崖如鞏洛?!?/p>
【崤函】指崤山與函谷關,兩者都在今天河南省,大致在靈寶市、陜縣一帶,因地勢險要,是中國古代軍事爭奪的焦點之一。東漢張平子《西京賦》:“左有崤函重險,桃林之塞?!?/p>
【藏書洞】即“二酉藏書洞”,見“上卷七虞(三)之歆向秘書窺二酉”。
【避詔巖】西漢初,四皓隱于商山,漢高祖劉邦下詔請他們出山為官,他們不肯,故稱其隱居的巖洞為“避詔巖”。見上卷“八齊(一)之甪里先生,策杖垂紳扶少主”。
【正士嫉工讒】正士:正直的人。工讒:擅長毀謗。
【霸越謀臣推少伯】少伯: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的字。見“六魚(三)之五湖煙景,青山綠水在樵漁”。
【佐唐藩將重渾瑊】渾瑊:唐代名將,匈奴族人,先后隨李光弼(bì)、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還曾在叛軍包圍中力保唐德宗無恙。
【鄴下狂生,羯鼓三撾羞錦襖】鄴:地名,今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西,三國時曹操為魏王,定都于此??裆褐付[(mí)衡。傳說禰衡個性恃才傲物,和孔融交好??兹谥端]禰衡表》,向曹操推薦禰衡,但是禰衡稱病不肯去,曹操于是罰禰衡在鄴下當鼓手。一次宴會上,曹操想要羞辱禰衡,命他擊鼓助興,禰衡于是裸身擊鼓《漁陽三撾》,回敬了身穿錦襖的曹操。羯鼓:樂器名,源自西域,狀似小鼓,兩面蒙皮,均可擊打,或稱為兩杖鼓。三撾:即《漁陽三撾》,傳說中古代的鼓曲名。錦襖:此處代指曹操。
【江州司馬,琵琶一曲濕青衫】語出唐代詩人白居易《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之句。
(三)
袍對笏(hù),履對衫,匹馬對孤帆。琢磨對雕鏤(lòu),刻劃對鐫镵(juān chán)。星北拱,日西銜,卮(zhī)漏對鼎饞。江邊生桂若,海外樹都咸(dōu xián)。但得恢恢存利刃,何須咄咄(duō)達空函。彩鳳知音,樂(yuè)典后夔(kuí)須九奏;金人守口,圣如尼父亦三緘。
【注釋】
【笏】古代大臣朝見君主時所執(zhí)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制成。如:玉笏﹑象笏?!抖Y記·玉藻》:凡有指畫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則書于笏。
【琢磨】本指雕刻打磨玉石,引申為鉆研、思考?!盾髯印ご舐浴罚骸叭酥段膶W也,猶玉之於琢磨也?!?/p>
【鐫镵】雕鑿。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奇謔一·前知事跡》:“得石墓一所,靈座花臺,蓮花燈碗,皆青石為之,鐫鑱絕妙?!?/p>
【星北拱】星:北極星。拱:拱托、環(huán)繞。古人認為群星都圍繞北極星而分布?!墩撜Z·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群星拱之。”
【卮漏】出自成語“卮漏難滿”,滲漏的酒器難于盛滿,多用以比喻權利的外溢。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痘茨献印铮╢àn)論訓》:“今夫溜水足以溢壺榼(kē),而江河不能實漏卮?!?/p>
【鼎饞】鼎:古代烹煮食物之器。饞:貪吃。漢代焦贛著《焦氏易林·需之解》:“染其鼎鼐,舌饞于腹”。
【桂若】桂樹和杜若。
【海外樹都咸】樹:種植。都咸:傳說中生于海外的神木,但南北朝時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有《都咸》篇,亦稱“都咸子”,說它“生南方,樹如李”。
【但得恢恢存利刃】典出“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源自春秋時莊周的《莊子·內(nèi)篇·養(yǎng)生主》,比喻經(jīng)過反復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這是一則寓言,說有一個名叫丁的廚師(即“庖丁”)替梁惠王宰牛,庖丁手、肩、腳、膝所觸的地方,都發(fā)出皮骨相離聲,刀子刺進去時響聲更大,這些聲音沒有不合乎音律的。梁惠王問其原因,庖丁回答說:“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規(guī)律,超過了對于宰牛技術的追求。我剛開始宰牛的時候,看見的是整頭的牛。三年之后,見到的是牛的內(nèi)部肌理筋骨。現(xiàn)在宰牛的時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觸牛的身體就可以了。技術高明的廚工每年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割肉。技術一般的廚工每月?lián)Q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砍骨頭?,F(xiàn)在臣下的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數(shù)千頭,而刀口卻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牛身上的骨節(jié)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卻并不厚,用這樣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節(jié),那么在運轉刀刃時一定寬綽而有余地了。
【何須咄咄達空函】典出成語“竟達空函”,源自唐代房玄齡等所著《晉書·殷浩傳》,意思是最后寄出去的竟是一封空信,比喻做事過分小心反而會出錯。東晉時,桓溫專權,但出于政治上的考慮,想重新起用曾經(jīng)的對頭殷浩,就寫了一封信給他,請他出任尚書令。殷浩接信后喜出望外,馬上就給桓溫寫了一封回信表示接受,寫好后就把信裝入信封里。但是殷浩過于慎重,惟恐措詞不妥,又把信取出,仔細看過。就這樣,再裝進又取出的,連他自己也記不清有幾十次,最后竟把一只空的信封發(fā)了出去?;笢厥盏剿瓦_的空函,以為殷浩高傲無禮,非常惱火,就決定不再起用他。函:盒子,古時用來裝信。
【彩鳳知音,樂典后夔須九奏】典出“鳳凰來儀”,源自《尚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后夔:即夔,傳說是舜的樂官,他奏起樂來,百獸起舞,鳳凰也飛來。九奏:奏樂九曲。
【金人守口,圣如尼父亦三緘】即使圣如孔子,也要像金人那樣守口如瓶,講話謹慎。典出“三緘其口”、“緘默不語”,源自西漢劉向所編雜史小說集《說苑·敬慎》。相傳孔子崇尚周禮,孔子入周太廟,看到臺階右側立著一個銅鑄的人,但嘴上有三道封條,在這個銅人的背面,刻著一行字:“古之慎言人也”。意思是:這是古代一位說話極其慎重的人。這給了孔子極大的震動和啟發(fā),所以孔子在諄諄教誨弟子時,總是十分強調(diào)“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后來人們便以“三緘其口”比喻“慎言”了。三緘:封閉多層。尼父:即孔子。
申請轉載
微信
朋友圈
圖片分享
該文章相關視頻
?1.8 萬播放1:35
成語故事|聞雞起舞——原意為聽到雞啼就起來舞劍,后來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
評論 4
寫下你的評論...
iconicon
柴門
點贊,收藏,學習,辛苦你了
2020-02-25
1
11M
向科學要答案 2021
全網(wǎng)最好的一篇。搜了倆小時。
2020-01-12
1
查看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