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武俠[華人界流行文化之一]
武俠
其他百科詞條
華人界流行文化之一
武俠是華人界特有的一種流行文化。武俠文化以各式俠客為主角,以神乎其神的武術(shù)技巧為特點,刻畫宣揚俠客精神。
武俠與儒家和道家在文化上有一定的聯(lián)系。武俠按時間分有古代和民國武俠,按流派分有新、舊以及古仙武俠,武俠作者有19世紀的梁羽生金庸古龍等,當代的以及其他時期的作家。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武俠
主角
俠客
特點
武術(shù)技巧
古代武俠
即使是不提先秦諸子、史記漢書以及志怪、唐宋傳奇、話本、民俗、戲曲之俠義人物和文藝,單就古典明清(尤其是清代以后到近代)俠義、公案文學,著名的有:《水滸全傳》《包龍圖公案》《海剛峰公案》等。
清代后期:《三俠五義》《兒女英雄傳》《施公案》《彭公案》《海公大紅袍》《海公小紅袍》《永慶升平全傳》《綠牡丹》《圣朝鼎盛萬年青》《劉公案》《狄公案》《林公案》《白牡丹》《正德下江南》《英雄大八義》《大宋八義》《小八義》《梁山后代》等俠義公案小說。
民國武俠
民國以后出現(xiàn)的《明清八義》《三俠劍》《雍正劍俠圖》《童林傳》《五女七貞》等等,盡管從年代劃分不屬于“古典文學”,但也都屬于傳統(tǒng)俠義小說,多以曲藝說書形式流行。
到了當代,由于小說、影視、戲曲、曲藝的發(fā)展,傳統(tǒng)武俠文學被改編為評書評話、彈詞等各種形式的作品,不斷豐富發(fā)展,續(xù)書也很多,比如《金刀黃天霸》《白眉大俠》等。
武俠流派
舊派武俠
小李廣花榮之子——花逢春
武俠小說之所以有新、舊兩大派的說法,大抵是由新、舊文學之分而來。故范煙橋著《民國舊派小說史略》特加點明:“舊派”主要是指章回體小說。然而此一界定對于武俠小說而言,并無太大意義;因為凡是長篇武俠小說必分章回,無論其為對偶、孤句或是長短不一的回目,皆不例外。
新派武俠
俠義章回武俠小說進入五十年代中期,由于文革等一系列變動,武俠小說便在內(nèi)陸銷聲匿跡;但在香港卻得到了新的繁榮,形成為今日的新派武俠小說。新派武俠小說,“新”在去掉舊小說的陳腐語言,用新文藝手法去構(gòu)思全書,從外國小說中汲取新穎的表現(xiàn)技巧,把武俠、歷史、言情三者結(jié)合起來,將傳統(tǒng)公案與現(xiàn)代推理揉為一體,使武俠小說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境界。
新派武俠以作品的內(nèi)容所表達的新思想、新觀念及新文學技巧而定。新派武俠誕生客觀上反映了中國作家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文關(guān)懷的思想,因此題材更加廣泛、更加精彩,人物形象也脫離了以往武俠一味求“俠”的風尚,更加貼近讀者,表現(xiàn)了俠骨柔情的精神內(nèi)涵。新派武俠因為其作者生活時代,在情節(jié)安排等方面拋棄了封建思想,也脫離了真實的歷史背景,使作品更像是在一個架空的卻與現(xiàn)實緊密相連的世界。如新派武俠開山之作《龍虎斗京華》,就融入了義和團。在寫作技巧上,新派武俠融入了西方小說的寫作手法,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繼港臺武俠興盛后,大陸慢慢成熟起來了新一代的武俠小說,繼承了新派武俠。
大陸新武俠”有一種短兵相接的味道,香港武俠雖好,但往往體現(xiàn)了一種強烈的民族情懷,這跟它身處是分不開的,大陸則不同,我們自由,獨立、領(lǐng)土廣大,大可淡化這一類的情感,體現(xiàn)出一種成熟自信,有容乃大的氣魄,地緣決定文化。
古仙武俠
古仙武俠的雛形是在民國,在二十一世紀后才誕生成型。古仙指古代神仙,古仙武俠通俗的含義就是有古代神仙的武俠。它是融合古典仙俠與武俠的作品,伴隨著神話色彩與俠義精神。
武俠中的俠,是脫胎于墨家“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而仙俠的俠,通常是傳達著“能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的樸素精神。
俠乃入世,仙為出世,道教陰陽的無情大道(無情指尋求自我的不斷體悟,以達精神的成仙,非沒有感情之意)與武俠江湖的有情眾生,即是矛盾也是循環(huán),象征著太極之道,這也就是為何古仙武俠也屬于正統(tǒng)仙俠流派的原因。如古仙武俠的開創(chuàng)作《靈仙俠世傳》,它融入了玄、道、武思想,俠與仙的主題,創(chuàng)新的風格寫作手法,讓作品的形式不在狹義。
武俠文化
武俠與儒、道
83版《射雕英雄傳》
從遠古時期的部落戰(zhàn)爭,阪泉之戰(zhàn),涿鹿之戰(zhàn),習武就在當時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占據(jù)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周武王《劍銘》中:“帶之以為服,動必行德,行德則興,倍德則崩?!眲t更是強調(diào)“以仁德為武”,至此“武”與“儒”便愈發(fā)不可分了。以后,游俠之風日盛,青少年多以身為游俠為榮,詩人騷客都崇尚書劍飄零、仗劍遠游的生活。這些游俠總是或隱身山林、或略顯神技后便飄然遁去,不知所終,頗具道士之風?!妒酚洠蝹b列傳》更是以史書的形式記載了游俠的瀟灑執(zhí)著,話語間贊譽之意溢滿文筆。
“武俠”從其誕生的第一天起,就一直是屬于平民階層,武俠倫理實際上就是民間社會用以規(guī)范人際關(guān)系的道德標準,是一種“情義倫理”。它不僅和“儒家”思想相結(jié)合,又與“道家”等各種思想相結(jié)合,蘊涵了很深的倫理,包容了極大的范圍,是個不斷再包容的文化。正如劉鶚所言:“儒、釋、道三教,譬如三個鋪面掛了三個招牌,其實都是賣的雜貨,柴米油鹽都是有的,不
武俠
過儒家的鋪子大些,佛、道理的鋪子小些。皆是無所不包的”。早在西漢時期,儒教已經(jīng)過統(tǒng)治者的“獨尊儒術(shù)”成為那時中國唯一的顯學,深深植根于人們的觀念和社會中;佛教(從現(xiàn)有史料上看)于西漢末傳入我國,至南北朝后便逐漸流行,略思便可知,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國立足、得以傳播,必是依附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與中國社會意識形態(tài)相適應(yīng),援儒入佛,設(shè)法通過儒士傳播其教義,才快速流行起來的。其中最典型的要屬東漢牟子的由儒而佛了,據(jù)《牟子》十四章云:“(儒與佛)如金玉不相傷,精魄不相妨”,可兼信,亦可互補。西晉的孫綽在《弘明集?嚕道論》中也曰:“周孔即佛,佛即周孔,蓋內(nèi)外名之耳?!?。
武俠
至于“武”與“俠”結(jié)合的開始,則早在先秦春秋時期,由“士”化分而出,即所謂“文者為儒,武者為俠”。在這一方面,儒家的對立面_法家的創(chuàng)始人韓非子在《韓非子·五蠹》中敘述的很明白:“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話雖有其偏激之處,然卻一語道破了“武俠”與“儒家”同出一源的事實。它們之間互相抗衡,互相影響。然而,分久必合,兩種文化的融合點逐漸擴大。從“武”可以健身看,與“儒家”、“道家”的長生不老,修身養(yǎng)性,就不謀而合。至此,“武”再也不是上古時代單純的用招術(shù)、用兵器互相格斗了。它已經(jīng)成了一種倫理,一種文化,已經(jīng)上升為一種“俠”,一種精神,甚至成為一種民族的象征,一種獨特的集體潛意識的人格崇拜,一種追求人格完美的中華民族的民族情結(jié)。
武俠
如今的社會是越來越競爭激烈、欲海橫流,武俠小說以其古老的倫理重義輕利、重親情講友愛、互助互利的精神,為從古至今的中國人提供了一個從精神上復歸傳統(tǒng)的最便捷的途徑,提供了一個傳統(tǒng)道德上的烏托邦。它發(fā)展到現(xiàn)在已成為中國人的道德樂園,保持了強大持久的生命力。
而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一直以“入世”和“出世”思想為主導,不“入”則“出”,“入”“出”結(jié)合,“武俠”正好可以做到兩者的完美結(jié)合。于是“武俠”在新舊交替的時代便成了幻想救國的出路之一,也成了自古文人的共同喜好。
因而,從某種層面上看中國四大傳統(tǒng)文化可歸為:“武俠”、“儒”、“道”。
武俠作家
梁羽生
梁羽生
梁羽生本名陳文統(tǒng),一九二五年生,廣西蒙山人。嶺南大學經(jīng)濟系畢業(yè),曾任《新晚報》副刊編輯,文史造詣頗深。一九五四年陳氏以”梁羽生“為筆名,初于《新晚報》發(fā)表中篇武俠連載小說《龍虎斗京華》;其所用楔子、回目、筆法無一不舊,甚至部分故事情節(jié)、人物亦明顯套自白羽《十二金錢鏢》。繼寫《草莽龍蛇傳》,亦復如是。然與當時流行的廣派武俠小說相較,卻令人有一新耳目之感--這大概是標榜新派唯一能成立的理由。梁羽生對此并不諱言,自承:白羽的小說寫民初各階層人物,因為作者本人入世極深,寫來細膩,最合懂得人情世故的人看??墒俏沂苌罱?jīng)歷的限制,氣質(zhì)又完全不同;要走正統(tǒng)道路嗎?肯定不成功。于是只好自己摸索,走一條浪漫主義的路了。因有《七劍下天山》之作。《七劍下天山》據(jù)說是梁羽生取材于英國女作家伏尼契《牛虻》中的部分情節(jié),而寫天山派凌未風易蘭珠等男女弟子闖蕩江湖、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全書共三十回,都四十余萬言;由于其楔子所提到的少俠楊云驄出場便死,疑云重重,乃另作《塞外奇?zhèn)b傳》交代,是為前傳;而書中又提及武當大俠卓一航玉羅剎之間的情孽糾纏,曲折離奇,不遑細述,遂再作《白發(fā)魔女傳》以補述前情。于焉這三部小說形成系列作品,而《七劍下天山》(一九五五年)則邁開了梁羽生《浪漫武俠》的第一步。嚴格說來,《七劍下天山》受到“北派五大家”的影響很深,無論是演武、寫情或江湖切口、獨門暗器,在在有脈絡(luò)可尋,甚至還生吞活剝地大段抄襲白羽《十二金錢鏢》。但梁羽生隨機生發(fā)、借力打力,亦有不同前人之處;并由此建立其小說創(chuàng)作基型,兼具三大特色:
開名士派武俠新風
從其處女作《龍虎斗京華》起,每書卷首例置一闕詞以寄慨;至《七劍下天山》則進而以名士派、才子(女)型人物為書中主角。從梁羽生小說即專寫文武全才的英雄兒女,無不愛好詩詞歌賦(有時未免浮濫);卒使書劍交融成一片,成為其作品最大特色。
結(jié)合歷史與武俠而發(fā)思古之幽情
梁羽生首先掌握小說的基本時代背景,再配合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而將歷史上確實存在的人物一一穿插其間,或予以伐毛洗髓、脫胎換骨。如《七劍下天山》寫順治康熙、多鐸、納蘭容若、傅青主、冒浣蓮(委托冒辟疆之女)等等。其事雖非歷史之真,但經(jīng)過文學處理后,卻得“藝術(shù)之真”。從此梁羽生小說即與“歷史武俠”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上起隋唐,下迄明清,形成其作品第二特色。
一貫以“天山派”武學為主流
過去還珠樓主曾撰有《天山飛俠》一書,但高處不勝寒,未曾創(chuàng)立天山派。而自梁羽生《七劍下天山》起,如《塞外奇?zhèn)b傳》《江湖三女俠》《冰魄寒光劍》《冰川天女傳》《云海玉弓緣》《冰河洗劍錄》等系列作品,無不以“天山派”武學為正宗、主流而貫穿全書。這種獨沽一味的寫法,實為武俠小說所僅見,由是形成其作品第三特色。雖然如此,但《七劍下天山》仍不足以稱新派,只能說是開創(chuàng)了名士派或詩情畫意派武俠小說;因為作者所用的文字、筆法、章回、素材以及思想、觀念。從形式到內(nèi)容都是“傳統(tǒng)式”的;與舊中國北派五大家血脈相通,沒有太大區(qū)別。相形之下,《塞外奇?zhèn)b傳》取材于蒙古民歌中女英雄飛紅巾的傳說,以作者自制的哈薩克民歌開場;仿朱貞木文白夾雜、不規(guī)則之小說回目,運用新文藝筆調(diào)寫楊云驄、飛紅巾、納蘭明慧的三角戀愛故事,反而不落俗套,清新可喜。
梁羽生一共創(chuàng)作了三十五部武俠小說,自認《萍蹤俠影錄》《女帝奇英傳》及《云海玉弓緣》三書是平生代表作。
《萍蹤俠影錄》以明朝土木堡之變?yōu)闀r代背景,寫忠臣于謙孤軍抵抗蒙古的悲??;并穿插張士誠后裔張丹楓與宦門俠女云蕾之間的愛恨沖突。全書氣勢浩瀚,布局奇巧;特別是成功地塑造了名士派大俠張丹楓這個角色,藉由張丹楓個人俠士性格的自然發(fā)展,而徹底扭轉(zhuǎn)了一家一姓爭奪帝位的觀念。作者將張丹楓這種面臨民族大義與累世深仇非此即彼的心理掙扎,刻劃得淋漓盡致;終而使其生命情操升華、凈化,完善了“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典型。
《女帝奇英傳》以唐代武后則天)臨朝為時代背景,寫宗室李逸為興復唐室,落拓江湖,廣交天下豪杰,而與才女上官婉兒、英雌武玄霜所交織的愛怨情仇故事。作者曲曲描述上官婉兒對武后由恨生敬、內(nèi)掌詔命的過程;大膽為歷史翻案,肯定武則天的施政“有益于國家百姓”,在傳統(tǒng)觀念上又是一項突破!而寫李逸置身宮廷斗爭、異族入侵的交相凌逼中,何去何從?亦超越了前人的格局與成就。此書以輕快的比劍對白開場,而以李逸身死收場,益發(fā)動人心魂。
《云海玉弓緣》以放蕩不羈、亦正亦邪的金世遺為主角,描寫他周旋在俠女谷之華與魔女厲勝男之間的愛情大悲劇。本書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惟最成功之處卻是作者運用近代心理學的手法,來刻劃金世遺那種憤世嫉俗的特殊精神狀態(tài),因此在金世遺身上有約翰?克里斯朵夫的影子;而厲勝男不顧一切地追求愛情自由,亦活脫是卡門的化身。金世遺一心癡想名門正派出身的谷之華,卻在魔女厲勝男臨死前的一剎那才覺悟:原來自己真正深愛的人是厲而不是谷。正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之極限!無疑具有高度文學價值。
總之,梁羽生不論是寫張丹楓、李逸、金世遺或其他小說主要人物,都充分現(xiàn)出中宵看劍樓主所題名句:“亦狂亦俠真名士,能哭能歌邁俗流。洵可稱之為名士派武俠先驅(qū)而無愧。雖然他向西天取經(jīng)較白羽晚了十七年,但卻能自出機杼,更上層樓;以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的歷史背景與人物帶動武俠小說的巨輪前進,在劍氣簫心中洋溢著一片歷史感,而將歷史武俠小說推向另一個高峰。
金庸
金庸
金庸本名查良鏞,一九二四年生,浙江海寧人。早年曾先后于中央政校、東吳大學研讀法律;歷任《東南日報》記者、《大公報》編譯、《新晚報》編輯以及長城電影公司編劇、導演。一九五九年查氏在香港創(chuàng)辦《明報》,獲得讀者廣大歡迎,卻是與他寫武俠小說馳譽中外分不開的。
一九五五年查良鏞以金庸為筆名,繼梁羽生之后,在《新晚報》發(fā)表武俠連載小說《書劍恩仇錄》。他巧妙地運用民間流傳清帝乾隆疑系海寧陳世倌(曾任文淵閣大學士)后人的說法,又杜撰出“紅花會”(反清復明組織)總舵主陳家洛,作為乾隆的同胞兄弟。于是小說即在這樣兩極沖突、滿漢對立的野史布局下展開;再穿插了陳家洛與霍青桐、香香公主之間的悲歡離合,極盡波譎云詭之能事?!稌鴦Χ鞒痄洝罚ㄐ掳娓拿?/span>書劍江山》),共二十回,都六十萬言;雖然僅只是金庸的武俠處女作,但文采斐然、對白傳神;處理群戲場面,繁而不亂。啼聲初試,即一鳴驚人!與梁羽生同時創(chuàng)作的《七劍下天山》比較,二人均善于結(jié)合歷史傳說而虛構(gòu)人物故事;而金庸運筆不測,尤饒奇趣!其小說聲口之佳,直逼白羽,且骎骎然有后來居上之勢。
如果說《書劍》是金庸邁向成功的一小步,則越過虛實相映成悲、反諷農(nóng)民起義的《碧血劍》(一九五六年),挾著史詩般大格局、大氣魄的《射雕英雄傳》(一九五七年)即一躍而登武俠小說的頂峰,不作第二人想!《射雕》是南宋末年天下大亂為歷史背景,描寫長春子丘處機為保全忠良義士遺孤郭靖楊康(暗嵌“靖康之恥”),而與江南七怪打賭傳藝所引發(fā)的一連串可歌可泣的故事。作者布局絕妙,以種種陰錯陽差,安排郭靖自幼即隨母遠居大漠,刻苦自勵,始終不忘家恨國仇;而楊康則隨母進入金國趙王府,認賊作父,安享榮華富貴--這分明是脫胎自元代紀君祥趙氏孤兒大報仇》的戲劇架構(gòu),卻更有出奇的變化與發(fā)展。而就丘處機與江南七怪的所作所為來看,其一諾千金、不顧死生的精神,恰好構(gòu)成一幅俠氣崢嶸的《八義圖》;便知作者寓意所在,用心良苦!
誠然,以通俗文學所要求的可讀性與趣味性而言,《射雕英雄傳》除若干情節(jié)未能自圓其說外,無疑具備了一切成功的條件--其故事之曲折離奇、人物之多種多樣、武功之出神入化乃至寫情之真摯自然,均為同輩作家所不及;即或偶有敗筆,亦瑕不言而喻。在這部罕見的鉅著中,金庸將歷史、武俠、冒險、傳奇、兵法、戰(zhàn)陣與中國固有忠孝節(jié)義觀念共冶于一爐;信筆揮灑,已至隨心所欲的地步。全書浩然正氣,躍然紙上,民族大義融貫了每一章節(jié)。是故,金庸乃以《射雕》一書而成不世之名,建立了他在當代武俠小說界的權(quán)威地位。雖然他自己并不滿意這部“開宗立派”之作。七十年代初曾大事修改,增刪為今傳之四十回新版本,都百余萬言,頗失原味--但持平而論,此后他力求自我突破、創(chuàng)新的武俠名著,盡管各有聲華驚海宇,然以通俗文學所要表達的生命意義、價值及其整體規(guī)模、氣象來看,均不逮《射雕》之博大精深。
《神雕俠侶》寫至情至性的師生戀與大俠由偏入正的成長過程;
連城訣》(原名《素心劍》)寫盡人性之丑惡與貪婪之害;
倚天屠龍記》寫名實之辨與正邪錯亂;
天龍八部》寫蕓蕓眾生無人不冤,有情皆孽與民族仇恨所造成的悲??;
笑傲江湖》寫權(quán)力令人腐化與政治斗爭之殘酷無情,等等。
這些作品縱或在某一方面超越了《射雕》的文學成就,但因刻意描寫人性極限情境的種種變態(tài)行逕,遂不自覺地失去了《射雕》那種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親和力;而太多情理之外的特例,亦難免流于為變而變,令人匪夷所思;以致顯得不真實、不自然。直到《鹿鼎記》(一九六九年)問世,以一個僅識武功皮毛而不學有術(shù)的小雜種,竟將天下英雄、歷史人物玩弄于股掌之上;乃開中國武俠小說前所未有無劍勝有劍的新境界。金庸《鹿鼎記》之反武俠與塞萬提斯魔俠傳》之反騎士最大的不同,在于兩者創(chuàng)作動機:塞萬提斯因痛憤當時西班牙人沉迷于騎士文學的浪漫故事,遂用反諷現(xiàn)實的手法寫小人物狂想曲,教吉訶德到處碰壁,夢幻成空。而金庸卻是出于向自我挑戰(zhàn)心理,乃一反武俠傳統(tǒng),打破世俗觀念,徹底解放人性;教韋小寶斗智不斗力,為了爭取生存機會,無所不用其極!其實這正合孫子兵法所謂上兵伐謀之道,因而武功在此盡成虛妄;韋小寶機詐百出,到處招搖撞騙,竟無往而不利!
也許有人認為這是武俠無用論的明證,實則不然!正由于《鹿鼎記》寫韋小寶運氣太好、際遇太奇,萬事繞不過一個“巧”字;加以又充滿笑料,逸趣橫生,遂自然而然淡化了反諷現(xiàn)實或反諷武俠的冷雋意味。它所表現(xiàn)的是浪漫文學之極致,“無”為“有”之用,在這部書里得到了最大的發(fā)揮。
迄至一九七二年九月《鹿鼎記》在《明報》上連載完畢,金庸宣告封筆(實則展開另一波全面修改舊作大工程)為止,他一共創(chuàng)作了十五種長、短篇武俠小說;但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仍無過于《射雕英雄傳》。該書博采還珠、白羽、王度廬、朱貞木各家之長,取精用宏,推陳出新,乃造就了金庸一代武俠宗師地位。其影響于當世者,大致有以下數(shù)端:
(一)《射雕》融合歷史、俠情、武功、文藝、趣味于一書,建立了新一代武俠小說綜藝”風格與典型。
(二)《射雕》統(tǒng)一用四字文句分章回;促使六十年代以后臺灣武俠作家群起效尤,蔚為風氣。
(三)《射雕》虛構(gòu)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等奇特人物及提法,悉為臺、港武俠作家所宗,后更衍演成歌訣式江湖順口溜。
(四)《射雕》在各地版本之多與偽續(xù)書之亂,亦令人嘆為觀止。
總而言之,金庸所建構(gòu)的入世武俠神完氣足,剛?cè)岵?;與早年還珠幻設(shè)的出世武俠前后輝映,亦同臻雄奇壯美之境。特別是金庸靈活運用還珠小說中的奇妙素材,含英咀華,所過皆化;再采取西洋文學技巧及電影手法予以捏合,乃使武俠小說脫胎換骨,煥發(fā)新姿,普遍獲得世人肯定與重視。凡此絕異成就,當然是跟金庸本身兼具深厚的文史素養(yǎng)與卓犖才華息息相關(guān)。正因如此,其同輩及后起武俠作家或以主觀條件不足,便難乎為繼;泰半只能遵循既往“幫會技擊派”的路數(shù),在江湖仇殺中討生活了。
古龍
古龍
古龍祖籍江西,原名熊耀華,幼年遷居臺灣,生長于破碎的家庭,1952年父母離異,古龍獨自住在臺北縣瑞芳鎮(zhèn),造成他的浪子個性。
少年時期嗜讀古今武俠小說及西洋文學作品,古龍說“我喜歡從近代日本及西洋小說偷招”,師大附中初中部、成功中學畢業(yè),淡江英專(即淡江大學前身)畢業(yè)后開始從事小說創(chuàng)作。
1949年發(fā)表第一篇短篇小說。
1960年始嘗試寫武俠小說《蒼穹神劍》。當時,臺灣俠壇臥龍生、諸葛青云司馬翎三人名噪一時。
1964年出版《浣花洗劍錄》,是古龍武俠小說的一個里程碑,代表著他武俠創(chuàng)作的成熟期。
1967年所寫的《鐵血傳奇》(首三部楚留香傳奇),集武俠、文藝、偵探、推理于一身,閱讀起來有如“福爾摩斯探案”。
一生創(chuàng)作大量武俠小說,其中《大旗英雄傳》《楚留香傳奇》《陸小鳳傳奇》《多情劍客無情劍》《絕代雙驕》《英雄無淚》《蕭十一郎》《七種武器》《流星蝴蝶劍》《三少爺?shù)膭?/span>》《歡樂英雄》《白玉老虎》《邊城浪子》等作品,廣受讀者歡迎。到了創(chuàng)作后期,他依然不斷求變,多次說“武俠小說到了要變的時候”;曾在小說中滲入散文的句法,寫出《天涯明月刀》等小說。然而,這類作品并不為讀者與批評家所欣賞。
古龍嗜酒,常牛飲,1970年代末年染上肝病,健康逐漸走下坡路。
1980年代初在北投吟松閣飲宴時遭人砍傷,失血2000cc。
1982年5月,古龍與華視簽了兩年的制作人合約。
1985年9月21日因肝硬化引起食道瘤大出血,撒手人寰,享年49歲。出殯時,友人林清玄在他的棺材里放了48瓶XO酒(威士忌)陪葬。其中一副挽聯(lián)是:“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
古龍生前情歸多處,學生時代即與舞女鄭莉莉同居,后來又迷上舞女葉雪,不久又跟高中生梅寶珠結(jié)婚,最后以離婚收場,第二位夫人是于秀玲,長伴至古龍病逝。古龍的大弟子丁情說:“因為古大俠寂寞,所以他便追求新奇,所以他的婚姻不能長久。古大俠生性是浪子?!惫琵埮c49瓶XO共葬于臺北極北之地北海明山墓園。
古龍去世后,小說的版權(quán)糾紛開始由法院審理。
2005年,臺灣淡江大學舉辦第九屆文學與美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主題為武俠小說,集中討論古龍
的作品。之后林保淳編了一部論文集,由學生書局出版《傲世奇才一古龍:古龍與武俠小說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影視改編方面,古龍多部小說極受導演青睞,不斷改編成電視、電影,當中包括《英雄無淚》《多情劍客無情劍》《絕代雙驕》《楚留香》等。在邵氏年代,楚原拍攝的古龍電影最多。
其他
“清宮派”武俠名家--蹄風及其他
蹄風本名周叔華,上海人,生卒年不詳;原為“廣派”武俠老作家之一,但地域色彩并不甚濃,曾寫過《血戰(zhàn)古兜山》《勇闖十三關(guān)》及《海南俠隱記》等短篇武俠小說。在所謂“新派”武俠崛起之際,蹄風亦別走偏鋒,以邊疆民族傳說為題材而撰《猿女孟麗絲》《天山猿女傳》等書,由是聲名漸著。嗣后,從一九五六年起,蹄風陸續(xù)推出《游俠英雄傳》(即臺版《四海英雄傳》)《游俠英雄新傳》《龍虎恩仇記》《清宮劍影錄》及《武林十三劍》等系列作品,緊緊扣住“反清復明”的故事主題;演敘青龍會聯(lián)合天下劍客、奇人,與江南八俠共同對付“魔王”雍正之始末,以及清宮諸皇子為奪帝位、爾虞我詐之內(nèi)斗,長達百余萬言。由于故事情節(jié)曲折離奇,武打緊張熱鬧,乃轟動一時。蹄風挾此“清宮派武俠”和金庸、梁羽生早期作品互爭雄長,幾有鼎足而立之勢?!队蝹b英雄傳》顯然深受鄭證因“幫會技擊派”小說影響,故一開場就大談中國武術(shù)源流,兼論內(nèi)外家功夫之長短;書中對于清初秘密幫會活動情形,縷述甚詳。此一系列小說旁參野史、傳說,原本格局甚大;惜因作者缺乏新文學技巧,從頭到尾都以舊氏說書人的口吻“說書”;故個別情節(jié)雖波瀾起伏,引人入勝;然整體看來,不無枝蔓雜生之感。其未能獲得較高評價,癥結(jié)在此。
此外,又有金鋒、張夢還、牟松庭、高峰等以武俠小說鳴世,亦值得一提。
金鋒本名張本仁,一九二七年生,原籍廣東。初以毛聊生為筆名,雜抄北派五大家作品撰廣派武俠小說,成書不計其數(shù),但俱無可觀。后改筆名為金鋒,自出機杼,寫下《虎俠擒龍》等十五種長、短篇武俠小說,多半具有歷史背景;其中尤以《西域飛龍傳》《天山雷電劍》《冰原碧血錄》《子母離魂劍》四部曲為代表作。然此一系列穿插清宮秘辛與香妃故事,乃至描寫邊疆風情等等,或多或少都曾受到金庸、梁羽生及蹄風同類作品之影響,殆無可疑。而作者以“抄書”成名,實為異事。
張夢還本名張擴強,一九二九年生,原籍四川;系中央軍校二十二期炮科畢業(yè),因故留港而以寫作為生,曾任《明報》編輯。一九五七年張氏在《武俠小說周報》發(fā)表《沉劍飛龍記》,以明初學士方孝孺后人方龍竹復仇故事為經(jīng),武林門戶之爭為緯;文情跌宕有致,狀聲狀物均極見精神。此書分為二十三回,都四十萬言,堪稱杰作;可惜結(jié)尾還珠化,令人突兀,未免美中不足。在香港眾多武俠作家中,張夢還的文字功力直追金庸,而與梁羽生在伯仲之間。同時他也是最迷還珠(夢還),并善于提煉《蜀山》奇妙素材之佼佼者。惟其所受影響太深,故繼作《青靈八女俠》、《十二女金剛》等書,便明顯有《蜀山》峨眉派諸女的影子在內(nèi),此亦無可諱言。張氏迄今已結(jié)集成書的武俠小說共有十二部,水平殊不一致;然以爭奪武學秘笈而導致各大門派對立的寫法,則別開生面,領(lǐng)先潮流,當與金庸首創(chuàng)爭奪“天下第一”的寫法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此后這種“花招”被人一用再用,已流于公式化之濫套矣。
牟松庭生平不詳,文筆古茂洗練,博聞廣識,仿佛平江不肖生。一九五七年左右,寫下《關(guān)西刀客傳》、《紅花亭豪俠傳》《張文祥刺馬》等書。其中尤以《紅花亭豪俠傳》(臺版改名為《洪門英烈傳》)之演武敘事、重情尚義、行軍布陣、反諷世態(tài),無不精彩紛呈!作者兼有《水滸》與《三國》筆法之長,行文不測,豪氣迫人!惜其作品不多,否則成就當在梁羽生之上,而可與金庸比肩。
高峰(非高小峰)生平亦不詳。觀其《高原奇?zhèn)b傳》《蟠龍劍客傳》《五岳豪俠傳》諸作,文情不俗,略似蹄風清宮派小說。至于香港其他武俠作家如專寫女俠傳奇的江一明,以及風雨樓主、避秦樓主、石沖等,俱乏善可陳。而謂新派竟出現(xiàn)將古人詩賦意譯為白話文者,則其荒唐程度不言而喻,也就無深論了。
之后又出現(xiàn)了玄幻武俠時代。創(chuàng)始人黃易。
代表作家-黃易、莫仁。代表作品《大唐雙龍傳》《星戰(zhàn)英雄》。
新武俠時代的熱潮漸漸冷卻,古龍去世,金庸封筆之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武俠文化進入低谷。玄幻時代悄悄的來臨了。
玄幻的武俠作品開始廣泛的應(yīng)用氣勢、預(yù)測、環(huán)境襯托等手段將武功的能力再次放大。尤其是莫仁的作品《星戰(zhàn)英雄》系列中描寫的對內(nèi)力(能量)進行壓縮以及對人體經(jīng)脈的擴張等創(chuàng)新被廣泛應(yīng)用。
當代
孫曉
說到近代武俠,怎能不提到孫曉.
現(xiàn)年三十七歲,出生于臺北市,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yè),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公共政策碩士,現(xiàn)于企業(yè)界任職,2000年與以人合資創(chuàng)辦“講武堂”,旨在出版最好的武俠小說和教授人們寫武俠小說,并發(fā)表第一部長篇作品《英雄志》,現(xiàn)仍持續(xù)于武俠小說的創(chuàng)作與發(fā)表。
網(wǎng)上盛傳: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惟有英雄志
孫曉的《英雄志》讓武俠世界的色彩更加繽紛,帶有一種深紅近血的悲色,灑落在金庸的圓滿與古龍的簡白之外,為讀者們帶來一種完全不同的新體觸--古典的性格,后現(xiàn)代的結(jié)構(gòu),充滿蕩氣回腸的悲涼,堪稱一部“男人的武俠”。
“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惟有英雄志”,造成新文學網(wǎng)站中的爭辯沖突。本書一度不被歸類為武俠小說,盡管武功打斗、兩軍對戰(zhàn)的傳統(tǒng)情節(jié)仍可時時窺見,但整部書的視野離開了武俠小說的標準傳統(tǒng),作者道出了一個既真實、又現(xiàn)實的江湖。門戶之爭、小男小田的戀情并非是作者關(guān)注的主題,人與大時代的沖突、感情的真摯與背叛、道德的反思與辯證才是《英雄志》的主旨。
鄭豐
鄭豐,生于臺灣、現(xiàn)居香港的鄭豐,原名陳宇慧,祖父是蔣介石時代的“副總統(tǒng)”陳誠,父親是臺灣監(jiān)察院前院長陳履安。鄭豐介紹說,自己寫武俠小說主要是受父親的影響。“父親雖然做過臺灣前監(jiān)察院院長,卻是個活潑的人,極愛看武俠小說。我剛開始識字時,他就介紹我看金庸小說。”在父親的熏陶下,鄭豐自小就愛讀歷史。明朝“青幫”的資料,更成為她日后撰寫武俠小說的基本素材。十多歲時,父親就送她金庸小說全集做生日禮物。“平時他甚少追問我功課進度,但一開口就是關(guān)心我讀完武俠小說沒有?!毙W未畢業(yè),鄭豐就讀完了金庸全集,也燃起了自己創(chuàng)作武俠小說的欲望。不過,在臺灣高中畢業(yè)后,鄭豐就考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后來,由于讀書工作壓力大,寫武俠的念頭一直無法實行,但她的夢想一直沒有斷過。1997年新婚不久,丈夫被派往英國,鄭豐也跟隨丈夫來到倫敦。在沒有工作的日子,鄭豐一個人窩在小公寓里,構(gòu)思出了《多情浪子癡情俠》的故事輪廓。一年后,鄭豐回到香港,加入荷蘭銀行,成為荷銀董事,負責可換股債券。數(shù)十萬字的作品也就被遺忘在電腦里了。一天,在家休產(chǎn)假的鄭豐無意中重讀自己的作品,才開始重新改寫。
2000年至2004年間,鄭豐生下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三個產(chǎn)假,她一邊照顧小孩,一邊完成80萬字的小說。隨后,鄭豐帶著書稿去過幾家出版社自薦,但出版商多不理睬新人,所以她很快打消了出版的念頭。直到有一天,鄭豐從朋友處得知,國內(nèi)的文學網(wǎng)站紅袖添香和中華書局(香港)正在聯(lián)合舉辦一個網(wǎng)上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比賽。于是,她以“鄭豐”的筆名,把全書三百多回,一回一回地放上網(wǎng)站。她的作品很快得到了300萬的點擊率,在逾千部作品中脫穎而出,得到最高獎和“最受歡迎作品獎”。許多讀者最初是從網(wǎng)上讀她的武俠小說的,男性化的署名“鄭豐”誤讓讀者一位她是一位男作者,知道獲獎揭曉,網(wǎng)上刊出她的照片,才知道這是一位“女版金庸”。
鄭豐說,“我知道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已經(jīng)是個不大合潮流的夢想了,但我仍愿做此一夢,為武俠創(chuàng)作付出時間心血,只盼能為世間多寫出一部可讀性高的傳統(tǒng)武俠小說!”而她也身體力行,盡管有四個小孩要照顧,但仍以“鄭豐”的筆名“行走江湖”。
馬舸
馬舸,吉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1969年2月8日生于吉林省長春市。自幼酷愛讀書??既爰止I(yè)大學機械系,93年學業(yè)期滿,就職于中檢公司。一年后,自覺年華虛擲,遂棄職還家,開始武俠創(chuàng)作。悠悠五載,壯心在懷,不言利、不成家,殫思竭慮,筆耕不輟。幸有友人慧眼識珠,閱其文稿,許為“自金庸封筆之后,大陸之最得武俠精髓者”,力薦至作家出版社出版發(fā)行。數(shù)載純功,終為人識。
代表作品:《以待天傾》《幻真緣》《傲君刀》《望月樓》
馬舸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我們卻能從他的作品中讀出一種大家風范來。也許是他對人性的刻畫太過真實直白,也許是媒體對他的宣傳遠遠不夠,我總覺得的才氣遠遠超出他的聲名,但是現(xiàn)在仍有很多讀者不知道他,這實在是武俠界的悲哀!他的文字古樸渾厚,意境悠遠,就如一碗濃湯,令人回味無窮。此外,他對人性的刻畫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結(jié)構(gòu)布局也綿密有序,每部作品都堪稱佳作。馬舸其人則更像一位隱士,稱他“俠隱”也不為過。武俠界確實太需要他這樣的人才了,試問金古之后,還有幾人能撐起武俠這片天地?馬大俠真是任重道遠?。?/span>
注:
史載:'赤馬:又稱“赤馬舟”。《釋名》曰:“輕疾者曰赤馬舟,其體正赤,疾如馬也?!?/span>王先謙曰:“吳校刪'舟’字。”赤馬,如馬之在陸地上奔馳,行速很快,是一種高速戰(zhàn)艙。東漢末年,“孫權(quán)名為【馬舸】,言飛馳如馬之走陸地也”。由此看來,似乎“舸”與“赤馬”,名異實同?!榜R舸”其名大約源此。
步非煙
步非煙
步非煙,原名辛曉娟,出生于四川成都,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2006年獲得北京大學古代文學碩士學位。2004年起,在《今古傳奇》《武俠故事》、《新武俠》《武俠小說》上發(fā)表作品數(shù)十篇上百萬字。2005年中進入出版市場,現(xiàn)已出版作品10余部。其寫作風格以武俠和魔幻色彩交相輝映為長,故事性與文學性兼重的寫作特色以及學歷背景,擁有以期刊讀者為基礎(chǔ),但又廣泛于期刊讀者,因此在以初中~大學的青少年為主的讀者群基礎(chǔ)上,更受到大學以上的高學歷人群追捧,是近年來最具實力和號召力的新銳青春偶像派實力作家。
2004年獲溫瑞安神州奇?zhèn)b獎,全國大學生武俠小說征文比賽二等獎。2005、06年獲黃易武俠文學獎。2005嵩山杯武俠征文一等獎。2004年任北大中文系詩社主編。2005年成為鳳凰衛(wèi)視《戈輝夢工廠》首期專訪明星。國內(nèi)一線網(wǎng)游《劍俠情緣2》新武俠代言人。06年大型武俠網(wǎng)游功夫online文化大使。
2004年起,在武俠刊物《今古傳奇武俠版》《今古傳奇奇幻版》《武俠故事》《新武俠》上發(fā)表作品。短短一年間已總共發(fā)表作品上百萬字,05年進入出版市場,至今已出版作品8部。受到讀者的廣泛認同和追捧,是進來最具實力和號召力的新銳青春偶像作家。2005年鳳凰衛(wèi)視《戈輝夢工廠》首期專訪明星。超人氣網(wǎng)游《劍俠情緣》新武俠代言人。06年網(wǎng)游功夫online文化大使。
第一部作品《青天寨》在武俠版刊登,被前今古傳奇武俠版主編鄭保純譽為大陸唯一得古龍神髓作者。北大教授孔慶東稱步非煙為:“大陸武俠作家中最具希望的新星?!?/span>
周枝羽教授和鄭保純先生都認為,簡單的說步非煙是金庸的繼承者已經(jīng)不能涵蓋她的價值,步非煙的作品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傳統(tǒng)武俠的范疇,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人性價值。周枝羽甚至認為,步非煙的小說已經(jīng)革掉了金庸們創(chuàng)造的傳統(tǒng)武俠的命,是這個時代自己的武俠,是真正的新武俠。
讀者中,步非煙以其作品大氣磅礴,汪洋恣肆,想象力神奇詭譎,筆風變化萬端,極大突破了女性寫作的局限,開啟武俠界中性主張的風氣,得到了“百變天后”的美譽,人稱新武俠宗師。
浴紅衣
浴紅衣,80后女子,曾任紅袖添香網(wǎng)站責任編輯、出版公司專職編輯,現(xiàn)在國內(nèi)知名游戲設(shè)計公司從事游戲設(shè)計。
熱愛武俠,筆名來源于《射雕英雄傳》中“九張機”。
2005年活躍于網(wǎng)絡(luò)從事玄幻小說創(chuàng)作,作品《綰青絲》獲得業(yè)內(nèi)一致好評,部分章節(jié)被國內(nèi)知名期刊收錄。
同時開始武俠創(chuàng)作,任紅袖添香論壇武俠版塊“揮劍問情”斑竹,作為知名武俠網(wǎng)絡(luò)社團“妖天下”創(chuàng)始人之一,其武俠作品受到大量作者以及讀者追捧。
2007年《綰青絲》出版,其古典凄美的敘述風格,奠定了浴紅衣大陸柔情女子武俠掌門人的地位。
2008年出版的《逍遙扇》是浴紅衣真正意義上的長篇武俠作品,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其實,我從來沒寫過武俠的長篇,這次算是一個嘗試。這個故事是寫一個為江湖正派視為邪門歪道的門派,在腥風血雨的江湖中,每一步都堅持著自己的性情和使命,不低頭,不絕望,不后退,同時這個故事還表現(xiàn)了一種團結(jié)向上的精神,是寫一個集體的沉浮,不像當下的武俠小說那樣,往往是宣揚一種個人英雄主義。這部武俠小說我想表達的所有思想和感情都在文章開始那一句話里了?!?/span>
如今,從事網(wǎng)絡(luò)游戲設(shè)計的她,正努力將武俠與游戲結(jié)合,讓每一件兵器都如同小說一般優(yōu)雅。
浴紅衣更習慣把自己定為玄幻寫手,而非武俠寫手。在訪談中。她表示,大多數(shù)人將她的文章定義為新武俠,而她心目中的新武俠要有深刻的寓意為核心、漂亮的文字做包裝、曲折而扣人心的情節(jié)是支撐、而貫穿始終的要有一份讓人牽掛的情感。當然最好的是能夠有現(xiàn)實意義的那種,與當前社會的發(fā)展和變遷能夠有巧妙聯(lián)系的。
賈羽
賈羽,1961年出生,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共計一千余篇(部)。曾為人代筆撰寫長篇武俠小說二十六部,正式出版十七部。2008年由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江湖”三部曲(《入世龍蛇》《碧血天涯》《仙功奇緣》)。
賈羽的武俠小說,屬于玄幻、魔幻加神話范圍,甚至可以說屬于神魔作品,往往情節(jié)離奇得令人無法相信,主人公往往武功高深莫測、死而復生。唯一的不足是結(jié)構(gòu)不夠嚴謹。
滄月
滄月,女,原名王洋,79年生,浙江臺州人。偶爾看見一套《七劍下天山》的連環(huán)畫,開始了對武俠十幾年的迷戀。于是在成長中有選擇的看書和積累,為了將來能寫出自己的武俠。后來,由于父母勸告和學業(yè)壓力,一度放棄武俠寫作。
2001年開始混跡于榕樹下、清韻書院等各大武俠BBS,灌水,發(fā)文章,一年多來漸漸有了不少網(wǎng)絡(luò)讀者。2001年在《大俠與名探》雜志舉辦的網(wǎng)絡(luò)新武俠征文中,以《血薇》一篇獲得優(yōu)勝獎,并陸續(xù)在《今古傳奇》《大俠與名探》《熱風武俠故事》等雜志上發(fā)表武俠中短篇。
2002年末,連續(xù)在臺灣和大陸出版武俠作品《幻世》《滄?!贰堆M天山》《聽雪樓系列》等等,同時順利通過了入學考試,在浙大開始建筑設(shè)計專業(yè)的研究生深造。
先以武俠成名,后轉(zhuǎn)涉奇幻寫作,均取得好成績,多本各個出版社編的2002、2003年度網(wǎng)絡(luò)佳作選編均收入所寫的文章。2003年入駐榕樹下狀元閣,文章在網(wǎng)上流傳廣泛,擁有大量讀者。
以此為平臺聯(lián)系上了傳統(tǒng)媒體,開始給《今古傳奇·武俠》《今古傳奇·奇幻》《科幻世界·奇幻》《大俠與名探》、《白樺林》等雜志寫文。從武俠板創(chuàng)刊時期就與其合作,三年后武俠板發(fā)行量到了一個月40多萬冊,是目前武俠奇幻期刊市場中最受歡迎的寫手之一,受到百萬讀者的喜愛。
2004年,獲得今古傳奇主辦的全國大學生武俠小說比賽第一名,同時獲得溫瑞安設(shè)立的首屆“神州奇?zhèn)b”獎。
2004年5月,在大嶼山與黃易座談。
國內(nèi)多家媒體采訪報道過,包括湖北電視臺,天津人民廣播電臺、浙江人民廣播電臺,錢江晚報、青年時報等。
在大陸臺灣出版多本武俠,包括:
大陸的有《幻世》-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年底出版《聽雪樓·血薇》-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出版《鏡·雙城》和《花鏡》。
在臺灣出版:《滄月武俠作品集》-臺灣獅鷲出版社?!剁R》系列最終卷“神寂”在《古今傳奇·奇幻版》連載中。
2007年加入浙江作協(xié)。2007年《鏡·神寂》出版,百萬字巨著終結(jié)。因之前出版商為暴利將《辟天》《歸墟》拆分,此次更換為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水蝎佳人
水蝎佳人,女,原名黃芳。出生于煙雨江南,被讀者親切稱為蝎殿。大學學習的是國際經(jīng)濟與貿(mào)易、應(yīng)用心理學兩個專業(yè)。因為對金庸的崇拜,癡迷武俠。學生時代作品多以手本在學校流傳,大學畢業(yè)后方正式踏足文壇,開始在各類網(wǎng)站、雜志發(fā)表作品,畢業(yè)一年后開始出版長篇作品。作為大陸新派少女武俠寫手的她,目前在一家省級媒體從事新聞?wù)勗掝惞?jié)目策劃、新聞專題節(jié)目采編和時政新聞采訪。癡迷于創(chuàng)作的她,利用業(yè)余時間寫小說,目前已在《今古傳奇》言情版、《火花》玄幻版、《淺愛》等武幻、青春類刊物發(fā)表作品十余萬字,著有近百萬字長篇小說。作為80年代中期出生的寫手,受80后文學影響,水蝎佳人以清澈澄明的文風、幽默輕松的語言、華麗清爽的描寫、簡潔明快的情節(jié)而大受青少年讀者喜愛,成為07年以來迅速崛起的新派少女武俠寫手。
水蝎佳人的作品多以架空、歷史為背景,從俠客到王爺,故事架構(gòu)恢弘大氣,但文字卻時刻透出少年的純真。她的作品少有明確的類別界限,融入歷史、言情、懸疑、玄幻和武俠多種元素,集百家之言,成一家之說。2007年中國三峽出版社出版的《清夢奇緣》將臺灣言情作家席娟式的輕松文風,配合金庸武俠中的市井語言,融入二月河式虛實結(jié)合的歷史小說技巧,加入時下流行的穿越情節(jié),給讀者清新獨特的全新閱讀體驗。作品還未出版前,就已橫掃晉江、紅袖、四月天、91、騰訊、SINA等網(wǎng)站排行榜,點擊率過千萬,留言過萬條,網(wǎng)絡(luò)亦出現(xiàn)不少模仿其文風者。水蝎佳人亦憑借此書,入闈2006年紅袖添香7周年十大人氣作家評選。
2007年,水蝎佳人憑借《江山劫·落梅引》一文,被紅袖添香文學網(wǎng)評為“十二女俠”?!堵涿芬芬詫m廷秘史展開,引出大氣恢弘的江湖紛爭。古典華麗的文風,堂皇大氣的描寫,被讀者譽為:集合楚辭般婉轉(zhuǎn)的文字、水墨畫般的意境、嫡系皇家般的大氣、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為一體的武俠作品?!稓W若拉·魔幻》雜志評價其為大陸最具潛力的新派武俠代表寫手。
2008年,水蝎佳人繼《江山劫》系列后,再度以架空朝代為背景,出版懸疑武俠言情小說《時空錯·錦鳳成凰》。該書將懸疑小說推理技巧、言情小說的浪漫故事、歷史小說的嚴謹架構(gòu)、架空小說的自由想象、玄幻小說的奇詭傳說綜合一體,寫江湖故事,文中處處體現(xiàn)出主角的俠義風格。此書不寫武俠而處處大俠,突破了傳統(tǒng)武俠作品的寫作方式。全書打斗場面極少,江湖爭斗也多以謀略為主,是部寫意派的武俠作品。此書一推出受到各界好評,《今古傳奇》編輯側(cè)側(cè)輕寒形容其為“有著不一樣角度的宮廷武俠,讓人掩卷后意猶未盡”,而國內(nèi)著名懸疑論壇--天涯社區(qū)蓮蓬鬼話版版主蓮蓬也評價其為“用懸念迭起的情節(jié)、華麗磅礴的架構(gòu)、清澈又不失古樸雍容的文風,幽默的語言構(gòu)建出的史詩畫卷?!贝藭惨揽科湓谕愖髌分泄谲娙藲?,依靠絕對優(yōu)勢進入九界文學網(wǎng)文學大賽十強,最終獲獎。此書亦同時推出12萬字雜志珍藏版本,和25萬字豪華實體版。
隨后,水蝎佳人再次以架空為背景,撰寫《時空錯·錦鳳成凰》后傳--浪漫少女玄幻小說《神偷乞丐俏王妃》。這是一部小人物成長史,唯美精致的文字結(jié)合市井故事,作品一在網(wǎng)絡(luò)發(fā)表就擁有無數(shù)讀者。僅在騰訊讀書頻道一家,收藏就過萬,更創(chuàng)造了日點擊十萬的超人氣,此書定于奧運之后全國上市。
“寫作就和做菜一樣,很難滿足所有人的口味。你心中要有一個針對性的定位,這樣你才知道自己要做中國菜還是西餐。”水蝎佳人在接受紅袖添香網(wǎng)站采訪時如是說,她認為一個作者最重要的是自己獨特的語境風格。堅持寫自己風格的小說,哪怕大家已經(jīng)分辨不出那本書是武俠還是言情或者是懸疑都可,文字是沒有界限的。在接受《歐若拉》關(guān)于新武俠的采訪時,她定義新武俠,就是沒有武俠,卻處處武俠。
小椴
原名李氘,1973年生。代表作《杯雪》(即《亂世英雄傳》)、《青絲井的傳說》等。出生于黑龍江齊齊哈爾,常居湖北隨州,偶居深圳,有時浪跡四方。職業(yè)寫手
代表作品:《長安古意》系列、《亂世英雄傳》(又名《杯雪》)《洛陽女兒行》《青絲井的傳說》《隙中駒》《借紅燈》
詩詞化的文字,人性化的寫作,小說中貫穿著終極人文關(guān)懷。行文頗有大家之風,脈絡(luò)清晰,文筆流暢,妙筆生花古文功底深厚。
創(chuàng)作簡史:
2001年:首度寫作小說,完成《杯雪》前三部《夜雨打金荷》《停云》《宗室雙歧》,發(fā)表于《今古傳奇·武俠版》創(chuàng)刊號。
2002年:創(chuàng)作短篇小說《青絲井的傳說》《刺》《隙中駒》;創(chuàng)作《長安古意》系列之《余果老》《屠刀》《商裳兒》;以上作品均發(fā)表于《今古傳奇·武俠版》;完成長篇小說《脂劍奇僧錄》,發(fā)表于《武俠故事》;完成《杯雪》后兩部《傳杯》與《秣陵冬》,發(fā)表于《今古傳奇·武俠版》。
2003年:完成《長安古意》后兩部《肝膽》與《登壇》,發(fā)表于《今古傳奇·武俠版》;創(chuàng)作中篇《弓蕭緣》;完成長篇小說《洛陽女兒行》,2004年于《今古傳奇·武俠版》連載。
2004年:創(chuàng)作中篇小說《石榴記》《瞳》《星砂箋》。
2005年: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說集《刺》長篇小說《杯雪》。創(chuàng)作中篇小說《塵鏡蛛奩》《龍城》《懺》等。
2006年: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長安古意》《魔瞳》《洛陽女兒行》。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杯雪》后傳之《絡(luò)繹》。
最近(5月)在隨州創(chuàng)作,已有《華年輪》,《京娘》和《雋永刀》脫稿。
方白羽
本名:卓平
工作:自由職業(yè)
方白羽自述:慶幸兒時有個博聞強記的祖母,三國、西游、封神的故事從小就耳染目濡,再加生性好表現(xiàn),在同齡孩子中是愛講故事的好手。稍大,開始癡迷于各種小說,尤其是武俠小說。談不上愛好文學,只不過喜歡那些虛無縹緲的故事,一直沉溺其中。九十年代初山東大學電子系畢業(yè)后,聽從祖國召喚去了遙遠的邊疆。大西北遼闊的戈壁沙漠開闊了我的心胸,跳出城市的喧囂,第一次體驗?zāi)翘焐n蒼、野茫茫的感覺,極目四顧,前不見人影,后不見獸蹤,這時才知道:人,其實很渺小。幾年后回到家鄉(xiāng),繼續(xù)為祖國服務(wù),再沒有少年的輕狂,多了份無奈的成熟,藏起真實的自我,像鐘表一樣,按固有的節(jié)律滴答著生活,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遙望茫茫蒼穹,心中總有暗潮涌動。半年前開始碼字,用指頭堆砌對生活的感悟,都說武俠是成人的童話,就用童話來述說人的悲歡離合,其實無論是童話還是現(xiàn)實生活,人性的光輝丑陋都有共通。從來沒有學過寫作,更不會用文字粉飾生活,相信只有來自心靈的聲音才能引起共鳴,真情鑄就的文字才能得到讀者的認可。我寫作,為自己,也為大眾。
文壇外的武俠黑客,N維幻想終極探索者。2001年開始混跡于網(wǎng)絡(luò)江湖之內(nèi),游走在武俠、玄幻之間,以超過百萬字的作品稱霸武林。因為《大賭坊》《鐵血密捕》等系列,重新建構(gòu)金古梁溫后的亂世江湖,被《武俠故事》評為“四大武生”之一;因為《游戲時代》系列首開網(wǎng)游幻想小說先河,當仁不讓地成為今古傳奇《奇幻》雜志的首席碼字客,奇幻界的魔武雙修師。
方氏出生于巴蜀,畢業(yè)于山大電子系,平時喜做想象極限運動,作品融合了川人的激越和魯人的豪邁,既有微電子工程師的嚴密邏輯,又不乏魔法師式的超凡想象。除《游戲時代》系列之外,《獵頭者》系列和武俠長篇《白蓮英雄傳》,《千門》系列,近期也將分別在《武俠故事》和《佛山文藝》隆重推出。
方白羽作為武俠、玄幻作家,代表作“奇門兵刃”系列(刊載于《武俠故事》雜志)、《折疊弩》《影子傳說》《江湖路》《湘西趕尸》等。
鳳歌
鳳歌,本名向麒鋼,重慶奉節(jié)人氏,大陸武俠著名作家,雜志編輯,今古傳奇暨黃易武俠文學一等獎得主。代表作品《昆侖前傳》《昆侖》《滄?!?。1977年8月出生于夔州古城,游學天府之國,而今寄居江城武漢,編稿為生,常自恨才拙,筆耕五載,未敢疏懶,然僅得《昆侖》一部,《曼育王朝》半部,科幻短篇若干。負登天之志,乏蘭臺之才,雖信大道酬勤,惜乎知易行難,聊以自解而已。
清韻書院鳳歌專欄中鳳歌寫到: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
《莊周·逍遙游》
這段話出自楚狂接輿之口,時人驚怖其言,認為“大而無當,往而不返”,“猶河漢之無極。大有徑庭,不近人情。”
但我崇拜,崇拜“大而無當,往而不反”的想象,也渴望自己的思想突破一切的藩籬,“乘運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盡管與現(xiàn)實有所背離,“大有徑庭,不近人情”?!?~
坦率地說,現(xiàn)實讓我“驚怖”,現(xiàn)實之韁讓思想的駿馬失去了自由。我寧愿停留在歷史,或者躍遷到未來,當然,僅僅是思想。武俠“驚塵濺血流千古”,它是對歷史的想象;科幻是對未來的想象,它總是在和科學的巨人賽跑。所以,當我尋求思想寄托時,除了武俠,便是科幻了。
以上觀點或許對了,也或許錯了,但無論對錯,我都只是一個普通的朝圣者,通過思想的原野,向姑射之山進發(fā),這是想象力的旅程,每一次的舉步,后腳融進了歷史,前足則邁向未來。也許,我永遠不會到達,但對地球上某個傻瓜來說,這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旅行,愉悅的荷爾蒙,構(gòu)成了他前進的原動力。
2006年12月,鳳歌憑借《昆侖》一書榮獲武俠圖書界最高獎項--今古傳奇武俠文學獎一等獎。多家媒體評論,這基本確立了他作為大陸新武俠小說領(lǐng)軍人物的地位。但是對于這一點,他自己卻有點不以為然,“我不覺得有新武俠小說這個文學派別,可以說大陸這幫寫武俠的年輕人,沒有哪一個不是受前輩大師的影響,拿我本人來說,我也是從模仿金庸開始的。而且因為年齡的原因,到現(xiàn)在沒有哪個作者寫作的年齡超過了5年,在這樣短的時間內(nèi),想成為獨立的派別是不可能的。只有15部作品的金庸都寫了近20年的武俠,更不用說古龍、梁羽生這些有著數(shù)十部作品的作家了。因為我們沒有有分量的作品出來,文學派別的存在是要靠作品來說話的?!?/span>
時未寒
時未寒,四川人,原名王帆。生于70年代,大陸新武俠代表作家之一。
2000年底開始寫作,至今已在各類雜志上發(fā)表作品近兩百萬字,出版有長篇小說《碎空刀》《偷天弓》《換日箭》等。
時未寒文風璀璨華麗,故事凄麗感人,結(jié)構(gòu)綿密大氣,從精彩而富創(chuàng)意的武打、靈活生動的性格描繪、曲折多變的情節(jié)布局中,可見其擁有不凡的功力。其代表作“明將軍系列”以金戈鐵馬、英雄氣概和技擊的陽剛之氣,在大陸新武俠作品中獨樹一幟,被譽為“大陸新武俠扛鼎之作”。
代表作品:
明將軍系列:
《偷天弓》《換日箭》(又稱《偷天換日》)
《絕頂》
《山河》(即將連載)
外傳:
《碎空刀》
《竊魂影》
《破浪錐》
其它作品:
在《今古傳奇·武俠版》上發(fā)表:
《避雪傳奇》
《游俠舒眉》系列:《九龍杯》《紫玉盒》等
神封英雄壇》(連載中)
在《武俠故事》上發(fā)表:《劍氣俠虹》《驚殺局》《釵頭鳳》等。
目前以出單行本的是:《偷天弓》《換日箭》《絕頂》(即將發(fā)售)。
時未寒
時未寒是一個武俠天才,他最突出的成就是設(shè)置了一個武俠世界,他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都是依靠這個背景來寫的,更為難得的是,他的作品大多都有聯(lián)系。這在新一代的武俠寫手中頗為少見的,因此更為難得。
平平凡凡
平平凡凡,藝名李名揚,廣東汕頭人,武俠新星、喜劇編劇、翻譯員。
多部劇本被影視界改編拍攝。武俠小說代表作有《武林大會》《多情的時代》《洛陽梨花看劍》。
《武林大會》一書引起轟動,受到讀者贊賞。書中加入大量現(xiàn)代元素,清新自然。武俠專家們評:“《武林大會》,武俠與現(xiàn)代元素結(jié)合,文風清新自然,想象豐富,情節(jié)跌宕起伏,中西結(jié)合,構(gòu)思深具創(chuàng)意。”作者被稱為是復興武俠的希望之星。
【鷹揚城主】長篇小說少年狂系列《都市檔案里的武林事件》,目前仍在創(chuàng)作發(fā)表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總結(jié)】古龍先生閱讀過哪些作品?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