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平時有沒有遇到過這種困擾:明明規(guī)劃好了要閱讀,卻常常被抖音、游戲占據時間而不能自拔。
事后又為自己的懶惰感到很自責;好不容易逼自己看了一些書,提起筆要寫一些感悟時,卻無從下筆,奇怪自己學到的東西為什么要用時卻沒有了蹤影。于是,就感到很迷茫很焦慮。
你可能也覺得自己之所以碌碌無為,是因為缺乏與生俱來的自制力,也不如別人聰明,再說,年齡大了,一切都晚了。
事實上這種宿命性思維是我們改變現狀的枷鎖。我們如果能了解自制力的真相,懂得學習的竅門,可能就不會這么悲觀了。
在很長一段時間,《認知覺醒》這本書的作者周嶺也是一個在混沌中打發(fā)日子的人。
在他36歲那年,他被自己的頹廢狀態(tài),以及身邊好朋友生活的巨變所形成的反差振震醒,于是開始反思和探索,廣泛涉獵知識,并寫出這本開啟我們認知驅動,讓我們走出低效勤奮的書。
在這本書里,作者告訴我們,人的懶惰其實是本性使然,只要我們學會正確的方法,我們就可以提升自己的行動力,讓自己真正得到成長。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人為什么會懶惰。
一、認識“三重”大腦,先與自己的懶惰和解
我們常常會為自己的懶惰感到自責,其實懶惰跟我們的大腦結構有很大的關系。
人類大腦是由“本能腦”、“情緒腦”、“理智腦”構成的。本能腦主要是應對危機,確保生存;情緒腦的主要功能是趨利避害;理智腦則主管語言、創(chuàng)造、思考等區(qū)別于其它動物的能力。
雖然理智腦比本能腦、情緒腦高級得多,但是它卻沒有這兩個強大。因為理智腦出現的時間遠遠比本能腦、情緒腦晚,而且在大腦中所占有的腦神經細胞也比本能腦、情緒腦少很多。
我們日常做的大多數決策都是本能的、趨利避害的,也是低耗能的。相反,理智腦的使用是最耗能的。我們平時總會被抖音、游戲所吸引也是因為我們的情緒腦太過強大,所以才會有了我們的懶惰。
這并不是某個人的缺點,而是人的天性使然。因此我們要和自己的懶惰和解,不必太過自責。了解了三重大腦,我們理解了人性。但我們要怎么做才能讓自己真正有所成長與提高呢?
下面我們來說一說怎樣才能提高我們的行動力。
二、“道理”是你成長的桎梏,“行動”才是改變的法寶
1、道理是用來“改變”,不是用來“知道”的
我們讀了很多書以后,剛開始會有種錯覺,以為明白了很多道理我們就變強了。但后來卻發(fā)現,我們同樣躲不開“懂得了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困局。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新“道理”要跟我們產生聯(lián)接,才是屬于我們的。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做的是,找到能觸動我們的知識點,然后將知識落實到我們的生活實踐中。
比如說,在《定投改變命運》這本書里,李笑來老師告訴我們“定投”的好處,但如果我們沒有實踐,定投對我們來說就是個冰冷的概念。
如果我們選擇一個好的投資標的,定期定量買入,那么我們的財富必然會有所增長。
對于寫作和鍛煉也是一樣,每天投入固定的時間寫作、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鍛煉,我們的寫作水平肯定可以得到提高,身體也會越來越好,這些改變能讓我們真正從道理中獲得成長。
所以對于“道理”,“知道”是前提,踐行是手段,讓你產生改變才是目的。當然從踐行到改變,是一條漫長的路,中間沒有捷徑,需要時間的積累和不斷重復。
2、提高“行動力”,我們容易低估重復的作用
在學習一項技能之前,我們花很多時間找最好的學習辦法,希望能走最準最短的的捷徑。但往往是在追尋效率的路上,蹉跎了歲月,降低了行動力。
笑來老師說:“重復,是從笨拙到熟練的唯一通路?!币簿褪钦f,世上并沒有捷徑,只有通過大量的重復動作,我們才能真正掌握一項技能。
就像小時候學騎自行車一樣,我們看別人騎的時候,覺得很簡單,但光看是學不會的。只有用笨辦法親自上陣,一遍一遍實踐,慢慢地,如何保持平衡,什么時候剎車,轉彎時身體如何配合,這些成了肌肉記憶,而我們的每個動作都只是下意識的反應,這時這項技你就再也忘不掉了。
我們學習寫作也是這樣,沒有誰掌握了寫作方法,一上來就是作家。好作品都是需要是投入大量時間,經歷無數次創(chuàng)作、修改,再創(chuàng)作、再修改而成的。
所以,凡事拋開走捷徑的幻想,擼起袖子加油干,重復干,那才是通往成功的最直最短的路。
3、明白“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的道理,能讓我們輕裝上陣
知道了踐行的重要性,重復做的必要性,我們的行動力就提高了嗎?恐怕還不行。人的欲望總是很多,但做成一件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
因為都想要,時間又不夠,各種想法在腦海中盤旋而無法落地,會導致人的行動力變弱。
學習也是一樣,我們想要學的內容太多,就沒有了重心和針對性,學習效率會很低的。
比如說,在一年的時間規(guī)劃中,我們想熟讀歷史、哲學、經濟方面的書籍,還希望能掌握一門樂器。最后的結果一般都是,書沒讀幾本,心得沒有幾分,樂器也學得半生不熟。
所以要提高行動力,我們首先要明白,時間是有排他性的,我們能做的事情很少,而做成一件事情需要很長時間的重復。
知道這些影響行動力的底層邏輯后,我們可以減少欲望,以“改變”為學習的主要目的,讓自己輕裝上陣,精進做好“一件事”,提高行動力。
作者說:“懂得百點不如改變一點,真正的成長并不在于自己懂得多少道理,而在于自己改變了多少?!?/p>
有了這個基調,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自制力并不比別人差,我們的資質也沒有問題,想要改變,專注,重復,長時間堅持就可以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