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聽雨
作者:雨春
咋看題目,有點不合邏輯,雨后怎能聽雨?但好多事物有時就是不按人的正常想象去發(fā)展。本來剛擊鍵盤時,我就擬好題目,可隨著鍵盤的流淌出字句,內(nèi)容好像越來越偏離主題,甚至連我自己都不能容忍,幾易題目,皆顯不妥,索性就叫《雨后聽雨》。
我家老宅西邊,有一條七到八米寬的小河,它是保持水位和排泄雨水兩用的小河,彎彎曲曲,與其他小河縱橫交錯,分割著整個小村莊,與路交叉時往往留下小涵洞,從而形成給排水系統(tǒng)。
這些河一律長滿了蘆葦,春、夏、秋三季,承載著翠綠,從而形成一道道天然的的綠色圍墻,勿用其他任何奇花異草,蘆葦?shù)那逅臍庀ⅲ妥阋宰屓诵臅缟疋?,生活在這里,就如同進(jìn)入了陶潛筆下雞犬相聞的桃花源。
雨,一年四季都會下,雨的每次降臨,都會給小村莊就來一次沐浴,使小村莊美人般地展示在人們的眼前。倘若你有怡情,雨后散步到綠色的圍墻邊,雨水玲瓏剔透,象大小不一的珍珠粘在翠綠的葦葉上,有的戀人般依偎在葦葉的中間,纏綣悱惻;有的戀戀不舍地懸掛在葦葉的梢端,似晨露又似葦葉欣喜若狂的淚;有的劍走偏鋒般的點綴在葦葉的兩側(cè),微風(fēng)一動,一閃一閃地似點綴在房間的彩燈鏈。
側(cè)耳聆聽,“叮、咚,叮、咚”不停地演奏著,勿用編排的曼妙樂章,宛如曠谷小溪的歡暢,又若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琵琶的奏鳴。原生態(tài)的美妙,易于尋找,不妨凝視片刻眼前的葦葉,即使沒有一絲風(fēng),光憑地球的引力,也會使葦葉無法長時間地承載那份晶瑩,自動會瞬間即逝地形成一道流明,迅疾滑落葉梢,一次尚能懸綴,二次、三次……雖然戀情正濃,無奈最終還是極不情愿地松開維系的情鏈,勿容回顧的跌落半空,摔碎在水面,旋即綻開一朵晶瑩的金絲菊,焰花墮塵般地消失在水面,使水面又綻放一朵漣漪,散發(fā)著一圈圈碎銀般的光環(huán)。
倘若陣風(fēng)吹來,這時看,你是看不成了,所有的動作都是快鏡頭,再敏捷的肉眼,速度也趕不上,唯一辦法只能用耳朵聽,稍不留神,即會分辨不清:先是蘆葦移位的“唦、唦”聲,后是露珠般滴落的“滴、答”聲,再是綴珠先期滴落水面“叮、咚”聲,緊接著大批“叮、咚”形成的“嘩、嘩”聲,進(jìn)而風(fēng)退時“唰、唰”聲,期間還會融進(jìn)葦葉被風(fēng)吹動的“呼啦、呼啦”聲,最后又戛然而止的寂靜,其實此時無聲勝有聲,因為這時所有的一切參與演奏者,都在蘊力待發(fā),準(zhǔn)備著下一章節(jié)的隨時奏鳴,稍逝片刻,華美的樂章又將開始。
如果你是春天親臨,樂曲中會增添春天的情結(jié),那就是葦中鳥窩內(nèi)不諳世事的幼鳥的驚鳴,和其父母的撫愛聲,句句都是鳥的搖籃曲,讓人無法不想起父母的艱辛和博愛。
倘若你是盛夏駕到,樂章中定會出現(xiàn)魚兒的和弦,奈不住水下的清涼,也想感受下炎熱的滋味,下意識地翔上水面,不知是它嫌棄樂章的不夠完美,還是受新鮮空氣的刺激,不停地張大嘴在歡唱,但不懂魚語的人們只能領(lǐng)略到它們的“吧嗒、吧嗒”聲,我想魚兒的心里定然不是這些,篇章定然也是完美的,自感掃興的魚兒,準(zhǔn)會定時或不定時在樂章中插入“嘩啦、嘩啦”的協(xié)奏。
假如你秋天走去,樂章在融進(jìn)蟋蟀的“唧、唧”和鳴的同時,蘆花又添一錦,沾滿雨水的蘆花,默默的浸潤著自己。好多東西經(jīng)雨水浸潤是膨大的,而它是收縮的,它蓄積的雨水是順著葦桿漫漫向下流的,以求過緊葦褲給它松一松腰帶,讓人不能不贊嘆大自然的魅力。
這是我幼時的心靈盒帶,銘刻下來的記憶音符,缺失夜間的探尋,因為那時我太小,不敢獨自一人親身體驗。等到長大了,讀書、工作整天又忙得不亦樂乎,無暇補上。只是這幾天心海上的天空有點晴,趁興把它挪出來晾一晾,以圖甩掉時光侵蝕的斑駁,刷新一下。缺失部分,有興趣的你,可躬身親為,不妨去補全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