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不惑之年,許多男性會經常感到困惑:“最近為何變得如此健忘、易怒?性能力也出現(xiàn)了問題,精神和體力都大不如從前了,是不是提早衰老了? ”其實,這些未必是衰老的癥狀,而有可能是雄激素缺乏惹的禍。
在日前舉行的“雄激素缺乏的普遍性、癥狀和防治方法”研討會上,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yī)院副院長、泌尿外科主任夏術階教授指出,從40歲開始,雄激素缺乏的發(fā)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專家呼吁中年男性應正視這一疾病,切勿諱疾忌醫(yī)、迷信偏方。
家庭美滿,事業(yè)有成。年到不惑的李先生可謂是“八面玲瓏”。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李先生總有這樣那樣的困惑。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他總是忘東忘西,總會出門忘帶鑰匙,有時還會搞錯工作的時間表。總以為自己身體強健,如今即使是想通宵忙工作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更困擾他的是,有時累了想睡覺,但躺下卻又睡不著了。李先生想:可能是年齡到了,身體沒有以前那么好了,多休息兩天應該就沒事了。然而,這樣的日子周而復始,李先生為此一籌莫展。
四成40歲以上男性睪酮低于正常值
據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yī)院副院長、泌尿外科主任夏術階教授介紹,睪酮是雄激素的主要成分,約占雄激素的95%,是決定男性特征的最重要因素,對男性生活質量有重大影響,被稱為“打造男人的激素”。睪酮缺乏,會造成血管、神經、性生活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問題。
睪酮缺乏已經嚴重影響了中老年男性的健康和生活質量,成為全球性的醫(yī)學熱點問題,在中國也不例外。夏術階教授在“雄激素缺乏的普遍性、癥狀和防治方法”研討會上指出,男人體內的睪酮從40歲開始平均以每年1%-2%的速度下降。我國約30%-40%的40歲以上男性體內,睪酮都已低于正常值,開始出現(xiàn)一種或數(shù)種“更年期”癥狀。
40歲以上男性一旦出現(xiàn)雄激素缺乏,易出現(xiàn)四大類的癥狀。
■神經和血管方面:易出現(xiàn)潮熱、陣汗和心悸等。
■精神和情緒方面:焦慮、急躁、易怒、疲憊、記憶力下降、工作能力下降等。
■性功能方面:性欲減退、勃起不堅,或有射精障礙等。
■體格方面:體能和精力下降、腹型肥胖、失眠、不明原因疼痛等。
上述癥狀不僅會嚴重影響男性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有損生活質量,甚至還可能影響壽命。
雄激素缺乏治療和用藥有三大誤區(qū)
盡管雄激素缺乏患者眾多,但大多數(shù)人對此疾病缺乏認識和重視,沒有樹立正確的就醫(yī)觀,夏術階教授總結了以下三點關于雄激素缺乏治療和用藥的誤區(qū)。
■諱疾忌醫(yī):大多數(shù)中國男性對雄激素缺乏的癥狀沒有正確認識,誤以為雄激素缺乏就是勃起障礙,或者是正常衰老現(xiàn)象,羞于開口就醫(yī)。專家建議,如果出現(xiàn)疑似雄激素缺乏的癥狀,一定要破除心理障礙,及時到醫(yī)院檢查并接受科學治療。
■過分依賴食補:牛鞭、西紅柿素、大補丸……一些患者過分依賴食補,迷信民間偏方,甚至當身體明顯出現(xiàn)不適的癥狀時,還不去醫(yī)院就醫(yī)。專家建議,患者應及時去醫(yī)院檢查,了解自身雄激素缺乏的實際狀況,遵醫(yī)囑服藥,視具體情況可輔以食補及中藥療法。
■對激素類藥物治療的偏見:許多患者普遍擔心激素會給身體帶來負面影響,對激素類藥物心存抵觸。事實上,只要正確選擇激素類藥物并遵醫(yī)囑服藥,便可充分發(fā)揮其療效,醫(yī)治疾病,對身體是利大于弊的。
[自檢自查]
男性40歲后應定期檢查雄激素水平
夏術階教授強調,雄激素缺乏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xiàn)的常見現(xiàn)象,只要治療得當,其癥狀完全可以得到緩解。40歲以后,男性應該定期檢查雄激素水平。ADAM量表(即中老年男性雄激素缺乏調查表)自測是個既簡單又方便的途徑,一旦問卷呈陽性,就應該去醫(yī)院檢測體內雄激素水平,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采取積極、專業(yè)的治療措施,如以十一酸睪酮膠丸為代表的雄激素補充治療方案。
中老年男性雄激素缺乏調查(ADAM)表
1、是否有性欲減退?
2、是否有體能下降?
3、是否有體力和(或)耐力下降?
4、是否有身高降低?
5、是否有生活樂趣降低?
6、是否有憂傷和(或)脾氣不好?
7、是否有勃起不堅?
8、體育運動能力最近是否下降?
9、餐后是否愛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