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竹筍,似乎有許多有趣的話題。例如大家熟知的魏人邯鄲淳《笑林》里的“北人煮簀”:“漢人有適吳,吳人設筍。問是何物?語曰:‘竹也?!瘹w煮其床簀而不熟,乃謂其妻曰:‘吳人轣轆,欺我如此!’”這個“吳人”也實在太促狹,不說是竹子的嫩芽,叫筍,或者叫竹萌、竹篛、初篁,甚至說它的別名稚子、籜龍、龍孫也可以,卻偏說是竹子,害得那內(nèi)陸人大出洋相。
大概筍之味實在太美妙,故而人多思啖之,歷史上記有好多則孝子哭竹生筍的“美談”。如遂州蓬山一個叫程崇雅的,頗有孝譽,其母病,冬月思筍,他便焚香入竹林,哀哀哭泣,不知感動了上天還是感動了竹子,結果竹林里生出好幾株大筍。還有個叫丁固的,性敦孝,母嘗思筍,固遂泣竹,竹也遂生大筍。又有一個只有九歲的毛孩子劉殷,孝性自然,因為曾祖母冬日思筍,他便去竹園哭泣,一哭,果真就冒出了筍,便歡天喜地拿去烹煮給老祖母解饞。最有名的當然是那位曾在蘇州當過吳縣縣令的孟宗了,據(jù)說孟宗至孝,其母在世時性嗜食筍,死后,每逢冬至節(jié)日,他總要跑到竹林里哀泣,哭出筍來,拿去祭祀他母親。這位孟先生“哭竹生筍”,可是入了“二十四孝”的。



【筍干燜豬蹄】
食材:筍干、豬蹄、干紅辣椒、蒜瓣、生姜;香葉、桂皮、八角、草果等;
步驟:
1、筍干提前用溫水泡發(fā),洗刷干凈,切成小條;煮十五分鐘左右,撈出,瀝干水份備用;
2、豬蹄請店家斬塊,回家后浸泡一會,濾去血水,冷水下鍋,放料酒、香葉、桂皮、八角、草果等,水燒開后,再煮兩三分鐘,撈出豬蹄,在流動的溫水中沖去浮沫,瀝干水份備用;
3、蒜瓣、生姜拍碎,干紅辣椒5-6個;準備好一大碗溫水;
4、坐鍋熱油,爆香蒜瓣、生姜、干紅辣椒、香葉、桂皮、八角、草果等,炒出香辣味(時間不要太久),下入焯好水的豬蹄,翻炒片刻,中途加適量鹽、老抽提前入味上色;下入筍干,翻炒均勻,倒入事先準備好的溫水,水量至少要沒過食材;
5、將所有食材移入電飯煲,燜煮四十分鐘左右,即可關火,再加少量鹽調(diào)味,即可。


芝語:
1、筍干的清洗一定要盡心,必要時用刷子將縫隙間的灰塵刷干凈;切成小塊后,再煮半小時左右;
2、豬蹄先炒再燜燉,炒的時候先加少量鹽、老抽提前入味上色;燜燉好后,根據(jù)湯汁的味道,再酌情加鹽調(diào)味;
3、爆香蒜瓣、生姜、干紅辣椒、香葉、桂皮、八角、草果等的時間不要太久,有點香辣味就可以了;
4、加入的溫水不能太少,至少要沒過食材;有筍干燉出來的湯,相當?shù)暮煤龋冗^的都知道;更何況這碗湯里富含膠原蛋白;
5、干紅辣椒必不可少,湯里有淡淡的辣味。

筍干被切成細條狀,它是有靈性的,在湯水里幾度沉浮;
燉湯時,把火擰到最小,靜候著豬蹄與筍干的醇香。
這樣的湯,喝一碗,仿佛體內(nèi)按摩,舒坦滋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