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加載圖片
圖/源自網(wǎng)絡 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曾在網(wǎng)絡上看過一個博主,專門發(fā)布一些關于日本孤獨死現(xiàn)場清理打掃的視頻,據(jù)統(tǒng)計,日本每年孤獨死的老人約有三萬人,面臨著孤獨死威脅的人更是多達兩千萬。
因此,日本催生出這樣一種專門清掃現(xiàn)場的工作人員,他們負責將老人臨走前居住的房屋打掃干凈。
這其實是一項巨大的工程,這樣的房屋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垃圾幾乎堆滿整間房,屋內蟑螂遍地,氣味難聞到工作人員,需要戴專業(yè)的防毒面罩才能進入。
都說養(yǎng)兒防老,這些面臨孤獨死的老人,除了終身未婚未育,膝下無子的之外,剩下那些老人,為何無人照料?
為何還有這么多老人,甚至找不到人來幫忙料理后事?
這種社會現(xiàn)象,其實恰恰說明了養(yǎng)老這件事,和子女并無直接關系。不要指望孩子給自己養(yǎng)老,能讓自己老年活得有尊嚴的,還是自己手里的錢。
點擊加載圖片
有些時候,錢比人要靠譜得多。
尤其是如今社會,新一代的子女都趕上了好的年代出生,大部分年輕人沒有體會過,父母那一輩物質嚴重匱乏的感覺,很多人年輕人甚至是在兩代人的溺愛下長大。
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會催生出一部分真正孝順的孩子,也會滋生出一部分偽孝的孩子,甚至是冷漠和自私的孩子,完全不會考慮照顧父母。
而現(xiàn)代社會的父母一輩,也深諳其道理,畢竟子女長大之后,早已成為獨立的個體,我們無法將他們捆綁在自己身邊,只能學著將自己的生活過好。
這個世間,最靠得住的人只有自己,最聰明的做法就是愛自己。
點擊加載圖片
一:人到晚年時,有孩子孝敬是一種莫大的福分,但底氣只能自己給
最新的社會調查顯示,九五后儲蓄量達到歷史最高,理財意識也最高,遠遠超過八零后和九零后。因為現(xiàn)在的年輕人越來越意識到,一個人行走世間的底氣就是錢,手里的存款越多,底氣越大。
人到晚年也是一樣,倘若子女都在身邊,且十分孝順,這是一生修來的福氣,但并不是底氣,想要內心有十足的底氣,還是要看自己手里有多少存款。
我的鄰居李大爺就是如此,他在七十歲那年身患重疾,輾轉了幾個醫(yī)院,勞神又傷財。
在李大爺住院的時期,兒子、女兒和兒媳都會輪番前來探望,但是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事實果真如此。
點擊加載圖片
最開始,孩子們都帶著補品,態(tài)度非常柔和誠懇,想盡辦法希望李大爺盡快康復。時間一久,孩子們開始推脫,都不想經(jīng)常因為探望父親請假,因為每個人工作都很忙。
即便來到病床前,也是象征性問問近況,就急匆匆地離開。
李大爺很理解孩子,倒也不是不孝順,自己的病確實拖了太久,消磨人的意志和時間,尤其是年輕人正是奮斗事業(yè)的時候,不能要求大家都圍著他一個人轉。
后來,李大爺又做了一次手術,隨后進入康復期。
但是醫(yī)生建議,身邊必須要有一個人耐心陪伴照顧,老伴兒身體也不好,本身就需要人照顧,他也不想麻煩孩子,干脆自己掏錢請了一個專業(yè)的護工,每天把自己照顧得十分科學周到,李大爺?shù)纳眢w恢復速度,也變得越來越快。
隔壁病床上的病友感慨道:“果然孩子再多,都不如自己有錢好啊!”
李大爺附和道:“是啊,生場大病才知道,養(yǎng)老真的跟子女無關,關鍵還是要自己手里有錢?!?/p>
人到老年,自己能控制的事情愈發(fā)變少,唯一能攥在手中的,就是自己這一生的積蓄,它能發(fā)揮其用,變成自己心里的底氣。
點擊加載圖片
二:靠子女照顧和贍養(yǎng),不如自給自足
怎樣的女人最好命?當然就是經(jīng)濟和精神能夠雙重獨立的女人。同理,能自給自足的人,無論哪種性別,無論到了什么年紀,都不會過得太差。
依賴性太強的人,永遠都無法過得安心,畢竟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唯有自己最牢靠。社會上有很多人看起來成年了,實際卻像個巨嬰一般,處處需要依靠他人。
小時候靠自己父母養(yǎng),從學校出來之后就想立馬結婚,靠另一半養(yǎng),緊接著生孩子,過著啃老生活,等孩子長大,又希望孩子留在身邊贍養(yǎng)自己。
這樣的循環(huán)聽起來很簡單,其實當你的人生太快進入簡單模式,就會有無數(shù)復雜的問題在后面等著你。
那些早早就學著獨立生活的人,看上去是選擇了困難模式,等到闖通關之后,會發(fā)現(xiàn)一個個驚喜禮盒在等待自己拆解開來。
點擊加載圖片
我認識一個阿姨,從年輕的時候她就十分獨立,曾談過兩段戀愛,每段戀愛中,男友都對她很好,也很愿意給她花錢,但是阿姨說:
“他愿意給我花錢是他的事,我要掙錢是我的事,沒人愿意一直給別人花錢的?!?/p>
阿姨秉持著這樣的信念,從不被任何人影響,失戀分手對她造成不了大的傷害,因為生活中最核心的東西都是她自給自足,她沒想過依賴誰,所以任憑誰離開她,都帶不走她最重要的部分。
后來阿姨嫁給了一個很欣賞她的男人,兩個人婚后有了一兒一女,如今晚年生活也幸福美滿。
點擊加載圖片
人一定要自己掌握幸福密碼,讓自己走向幸福生活的鑰匙,也要握在自己手中,千萬不要覬覦和指望他人。
人到了晚年,也不要因為人生快走到終點而丟失自己,置自己的感受于不顧。有些人總是自我犧牲,為了孩子和家庭犧牲了自己的一輩子,從未有哪一天敢真正地做自己。
希望每一個人在自己的晚年時期,依然懂得如何愛自己,依舊擁有認真生活的能力和底氣。不要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沒有人愿意成為誰的附屬品,包括自己的父母。
倘若子女懂得感恩,已是莫大的福氣,如果不是,也不強求,只求自己有底氣過好余生。
點擊加載圖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