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清代瓷器,收藏界有一流行語:“瓷器要玩清三代”,清三代瓷器的陶瓷工藝可謂達到了歷史之最。盡管與前朝相比,光緒瓷在工藝上較為粗率,但其產品中也有少數(shù)精美之作,光緒年間,陶瓷藝人不斷追求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水墨五彩、軟彩和鉆撥刻瓷等新品種。在官窯器中,尤以署“大雅齋”“天地一家春”及“長春同慶”“永慶長春”等款的官窯器最為精致,因此人們往往把光緒瓷器比作“回光返照”、“落日的輝煌”。
光緒為清朝倒數(shù)第二位皇帝。光緒皇帝從3歲登基,至34歲去世,在位30年中,慈禧太后一直掌握大權。為了滿足奢欲,慈禧曾經多次令景德鎮(zhèn)燒制成批瓷器。
據(jù)《清檔》記載,御窯廠在光緒時期的34年中,不僅燒造了很多宮廷用瓷,同時還為光緒帝大婚及慈禧五十、六十、七十大壽燒造了大批慶典和賞賜用瓷,大量的龍缸、青花、粉彩器開始,至慈禧七十大壽燒制的成套餐具、圓器類止,共耗費白銀30萬兩,其數(shù)量之巨,為晚清各朝之最。長期不景氣的景德鎮(zhèn)制瓷業(yè)也有所恢復,燒制大量官窯瓷器,不僅囊括前朝的各個品種,而且有所創(chuàng)新,獨具清雅精致之風,在晚清瓷器鶴立雞群。
于此同時,這一時期,洋人不斷進入國內,大量購買中國瓷器,把中國瓷器帶進帶出,造成瓷器需求量上升。這也是光緒瓷器得以繁榮的一個重要因素。光緒是有精品的,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清光緒時期,帝國主義不斷入侵,內亂頻繁,清政府的統(tǒng)治已日薄西山,此時景德鎮(zhèn)瓷業(yè)雖然明顯萎縮,但官窯、民窯的瓷器燒造并未中斷。
光緒時期出產的瓷器,多姿多彩。如龍的形象,清中期以后,龍即不斷出現(xiàn)在瓷器上,至光緒年間,則大量出現(xiàn)。這時期的龍,一改往日神圣不可侵犯,少了些威嚴、呆板,使龍仿佛從深宮走進平常生活,似乎還有些可愛。另外,瓷器中還不斷出現(xiàn)外國人生活的場景,且“洋味”十足。這時期仿古瓷器也大量出現(xiàn),如仿宋五大官窯瓷器,不少作品技法高超,幾可亂真。無論是青花、粉彩瓷器等,無不造型生動、胎體堅硬、釉色溫潤、韻味十足。還有一些仿竹雕的、仿漆器的,白釉珍珠地仿魚簍的,都很美妙。有些單色釉仿康熙的非常像,如豇豆紅、灑蘭描金等。
光緒瓷器賞析
光緒象耳青瓷瓶
高25.5cm 寬20cm 口徑13cm
光緒粉彩高足碗(一對)
高9cm 寬12.5cm 底部6cm
在2010年,嘉德拍賣一對清光緒御制黃地粉彩百鳥朝鳳大瓶,以246.4萬元,這是光緒瓷的記錄。同期還以109.76萬元拍出一組六扇屏清光緒仿琺瑯彩二十四孝瓷板。同年,上海翰海秋拍上,底書“儲秀宮制”篆書款的清光緒黃地彩云龍大盤以112萬元。
光緒瓷器不單可以收藏和研究,它的一些特征和條件也同時使它成為了投資工具。作為清代瓷器最后的輝煌,光緒瓷器也受到了廣大收藏家的熱捧,具有很高的收藏投資價值。
(文章來源于網絡,便于分享侵權聯(lián)系24小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