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討論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的第四篇,主要來講講劉姥姥“陪吃”。
她主要參加了兩次宴會,看看劉姥姥在宴席上的表現(xiàn)。
這里要先說一下,據(jù)有關資料,賈府應該是執(zhí)行“一日兩餐制”,早飯加晚飯,其中早飯時間是在九點到十一點,也接近我們現(xiàn)在的午飯時間了。像這次賈母帶著劉姥姥等一行人游賞大觀園,早飯就是游玩了一會后在園探春所居秋爽齋的曉翠堂吃的,晚飯則到老太太那里。
當然,本文的重點不是吃了幾餐、幾點吃的,而是吃的“狀態(tài)”——劉姥姥是怎樣懷著感恩的心,全力搞好配合的。
在開飯前,賈母身邊最得力的丫頭鴛鴦想了一個逗老太太開心的主意,說今天得了一個可以在酒席上拿來取笑的“女篾片”了,鳳姐一聽就懂,于是她們兩個就“如此這般地商議”停當,鴛鴦還提前“悄悄地囑咐了劉姥姥一席話”,內(nèi)容自然就是要她配合演戲,還說“這是我們家的規(guī)矩”,也就是把劉姥姥當了一個托,同時又兼做取笑對象。
而劉姥姥呢,也是一說就明,一聽就懂,毫不忸怩作態(tài),說了讓鴛鴦她們“放心”,效果卻實在是讓她們“驚喜”:
她用自己鄉(xiāng)下老嫗淳樸本色加上善于變通的生活智慧融合成一派天然的“鄉(xiāng)土幽默”,把出丑逗樂的局變成了展現(xiàn)如《天龍八部》中包不同所說的“英丑”(與英俊相對)的小品。
根本上就是因為劉姥姥本就是帶著開心——做客的開心, 以及能讓賈府人們開心的開心——配合“演出”的,所以這里面就帶著“健康的味道”。
回顧一下那些精彩瞬間吧。
吃早飯時,重點是“筷子”。
鳳姐給劉姥姥準備了一雙“老年四楞象牙鑲金的筷子”,一拿起來,“沉甸甸地不伏手”,劉姥姥就說:“這叉爬子比俺那里鐵锨還沉,哪里強得過他?!笨曜邮钦娴某粒瑒⒗牙咽共缓靡彩菍嵡?,不過她把這筷子叫做“叉爬子”,又說比鐵锨還沉,那就是故意夸張逗笑了。
這還只是暖場而已,劉姥姥奉獻了好多既在意料之中(搞笑),又在意料之外(竟然會如此搞笑)的經(jīng)典場面。
當時上了兩碗菜,其中一碗是鴿子蛋,鳳姐偏把它放在劉姥姥面前。賈母說了聲“請”,劉姥姥站起身來,高聲說了一句“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
不知她有沒有打過腹稿,不得不說,這可真是“山藥蛋派”的天才之作??!很粗礪,卻太有畫面感和沖擊力了。并且,在說了這句話后,她還“鼓著腮不語”,一派嚴肅。
這話里話外的夸張反差可把在座眾人給笑了個“七零八落”(原文描寫堪稱我國文學史上最精彩的片段之一,此處不引),只有“鳳姐、鴛鴦二人掌著,還只管讓劉姥姥”,畢竟她們尚有心理準備,還勉強撐得住。
這邊笑還沒完呢,劉姥姥又評價那鴿子蛋說:“這里的雞兒也俊,下的這蛋也小巧,怪俊的?!?/span>
要夾一個吃,因筷沉蛋小,加上鳳姐說要“一兩銀子一個”,一時夾不起來,“滿碗里鬧了一陣,好容易撮起一個來,才伸著脖子要吃,偏又滑下來滾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親自去揀,早有地下的人揀了出去了”,她感嘆說:“一兩銀子,也沒聽見個響聲兒就沒了?!?/span>
簡直就像前些年趙本山演小品。
怪不得賈母笑得眼淚都出來了,在座眾人“沒心吃飯,都看著他笑”了。
賈母看出鳳姐等人戲弄劉姥姥,吩咐換筷子,鳳姐給換了一雙烏木鑲銀的筷子,說這筷子能試毒,劉姥姥道:“這個菜里若有毒,俺們那些都成了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盡了?!?/span>
老太太聽了,就感覺這劉姥姥實在有趣。
只要她笑了,覺得有趣了,不就什么都值了嗎?
吃晚飯時,重點是“酒令”。
當時賈母提議要行酒令,劉姥姥是本能地不敢參與的,只叫“饒了我罷”。這是真的。行酒令本是吃酒通行的,“莊稼人閑了,也常會幾個人弄這個”,但是大戶人家的酒令當然與鄉(xiāng)下不一樣,未免叫人心里打鼓。但是一行起令來,最叫人印象深刻的卻又還是她。
中間“三四”綠配紅(鴛鴦)
大火燒了毛毛蟲(劉姥姥)
右邊“幺四”真好看(鴛鴦)
一個蘿卜一頭蒜(劉姥姥)
湊成便是一枝花(鴛鴦)
花兒落了結個大倭瓜(劉姥姥)
不能說鴛鴦所說的“雅”,但與劉姥姥所說相比,自然是“文氣”多了,但是劉姥姥的對句偏偏就是自然而成,且更加充滿勃勃生氣,給了賈府眾人以別樣的新趣。
此外,劉姥姥還有不少趣事,如把“黃楊根整摳的十個大套杯”認作是黃松做的,品嘗了得用“十來只雞來配”的“茄鲞”,感受了“看似尋常實不尋常”的物事;因喝多了酒,聽著賈府戲班子演奏的音樂,“喜得手舞足蹈起來”,被林黛玉諷刺為“?!保鹊?。
但最值得關注的,還是劉姥姥的態(tài)度。
在早飯結束后,劉姥姥看到李紈和鳳姐等大家吃完了才“對坐著吃飯”,感嘆這是“禮出大家”,卻被鳳姐誤解為她對剛才受捉弄有意見,解釋說“你可別多心,才剛不過大家取樂兒”,鴛鴦也說要給她“賠個不是”,而劉姥姥卻說:
“姑娘說哪里話,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可有什么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個笑兒。我要心里惱,也就不說了?!?/span>
這劉姥姥,可真通透。
我覺得這不必理解為她“境界高”,而是與莊稼人的生計相比,這些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賈府在她家過不了年的時候雪中送炭幫了忙,這份恩情遠超過她被“取個笑兒”的難堪(況且她化解了這難堪)。當然,劉姥姥應該還是知道,她來榮國府,是不會空手而歸的。
說到這里,劉姥姥在榮國府陪聊、陪玩、陪吃的“三陪”任務就都完成了,接下來就該辭別回家了,那就留到下回再說吧。
作者附白:本人喜歡閱讀和搜羅電子書,關注并私信書名,必盡力滿足。(網(wǎng)圖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