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yī)大師周信有治療紫癜驗方
育陰消斑飲與養(yǎng)正消斑飲
驗方1
育陰消斑飲
組成:生地黃 20~30g,玄參 20~30g,枸杞子15~20g,旱蓮草20g,當歸 9~15g, 紫丹參 20g,牡丹皮 9g,赤芍 20g,茜草 15g,益母草 20g,紫草 20g,三七粉4~6g(早晚沖服),板藍根 20g,槐花 20g。
功效:養(yǎng)陰清熱,涼血和營,止血化瘀。
主治:適用于證屬陰虛內(nèi)熱,絡損血溢的紫癜患者。癥見皮膚紫癜、黏膜出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劑。頭煎、二煎藥液相混,早、中、晚分3 次服。
方歌:育飲消斑杞地玄,四草丹歸牡丹全;
槐花赤芍板藍根,三七沖服紫斑蠲。
方藥淺析:方中生地黃、玄參滋陰清熱,枸杞與二藥配合,以增強滋陰之效;茜草、益母草、紫草、三七等合用,起到止血和化瘀作用;當歸、紫丹參、赤芍、牡丹皮共奏活血化瘀之功;板藍根清熱涼血;槐花涼血止血。諸藥“綜合運用” 標本兼治,達到養(yǎng)陰清熱,涼血和營,止血化瘀之功效。治療陰虛內(nèi)熱,絡損血溢型紫癜,起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止血不留斑的效果,使舊血除,新血生,邪去正復,陰平陽秘。
加減運用:若發(fā)熱重而迫血妄行者,加蒲公英20g,大青葉20g,連翹20g, 生石膏60g;若常有鼻出血,牙齒出血者,加白茅根20g,藕節(jié)20g,生地榆15g,大薊、小薊各10g;若月經(jīng)過多者,加棕櫚炭15g,仙鶴草20g。
臨證備要:
1.周信有教授認為對紫癜的治療,屬于陰虛內(nèi)熱者,當以滋陰涼血為主;屬于氣虛不攝者,當以調(diào)補脾腎,益氣攝血為主。但都須輔以活血化瘀之品,這是治療紫癜的關(guān)鍵。
2.臨證之時,活血化瘀之品亦可選用紅花、雞血藤等;止血作用的藥物,如地榆、側(cè)柏葉、大薊、小薊、白茅根、白及等,也可斟酌增減。該方為成人的一般用量,小兒應酌情按比例調(diào)整劑量。
3.對過敏性紫癜,在清熱涼血方中,加入具有抗過敏作用的祛風藥,如蟬蛻、防風、白蒺藜、白鮮皮、地膚子等,可提高療效。
驗方2
養(yǎng)正消斑飲
組成:黨參 20g,炒白術(shù) 9g,黃芪 20g,熟地黃20g,女貞子 20g,淫羊藿 20g, 五味子15g,山萸肉 20g,當歸 9g,丹參 20g,赤芍 20g,雞血藤 20g,茜草 20g, 益母草 20g,仙鶴草 20g,紫草 20g,白及 10g,阿膠 9g(烊化),甘草 9g。水煎服。
功效:調(diào)補脾腎,益氣攝血,活血化瘀。
主治: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肢倦乏力,氣短懶言,面色?白, 證屬脾腎兩虛,氣不攝血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劑。頭煎、二煎藥液相混,早、中、晚分3 次服。
方歌:四物去芎參術(shù)芪,紫茜丹坤鶴膠及;
貞味藿甘藤萸肉,養(yǎng)正消斑功效奇。
方藥淺析: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多屬虛證。中醫(yī)病機為勞倦傷脾,脾腎兩虛, 氣不攝血,此多屬虛。如清代醫(yī)家王清任《醫(yī)林改錯》指出:“元氣虛,經(jīng)絡自然空虛”“血無氣載則必瘀凝”“元氣即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滯而瘀……”脾腎雙虛之體,脾虛則生血不力,氣弱則無力統(tǒng)血;腎虛則氣化失職,血停而為瘀,發(fā)為紫癜?!捌㈥柛谀I陽”,脾之健運,有賴于腎陽的推動, 脾虛日久亦可牽及于腎,故在健脾同時,應兼顧益腎。方中參、術(shù)、芪、草健脾益氣;熟地、萸肉、女貞、淫羊藿益腎添精,顧護先天;仙鶴草、茜草、益母草、紫草止血化瘀;當歸、丹參、赤芍、雞血藤等活血化瘀;白及收斂止血;阿膠養(yǎng)血補血。諸藥合用,標本兼治,舊血除,新血生,邪去正復。
加減運用:若發(fā)熱重者,加蒲公英20g,大青葉20g;若常有鼻出血,牙齒出血者,加白茅根20g,藕節(jié)20g,生地榆15g;若月經(jīng)過多者,加棕櫚炭15g,仙鶴草20g;活血化瘀藥可選用紅花6~9g。
臨證備要:
1.無論過敏性紫癜還是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都應重視活血化瘀藥物的應用, 雖然紫癜一病在臨床上常見出血之證,但離經(jīng)之血不去,新血不生,會加重出血,導致惡性循環(huán)。
2.止血和化瘀藥物配伍應用,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對止血、消退紫斑及提高血小板有一定療效。
特別提示:
由于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文章分發(fā)機制,不按時間推送,而是按權(quán)重隨機推送,為了保證您能看到我們的推送,不錯過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動,請將我們的公眾號設為星標,讓我們每天與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與國醫(yī)大師攀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