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點解決團隊高級五期 講師第13期 賀變麗 堅持分享第1280天 2021—12—15
12月9日晚上,期盼已久的林祺堂老師的敘事課程開講了,在聽林老師的課之前,我在喜馬拉雅中搜到了林老師的焦點解決課程,并聽了林老師的有關課程,他語速適中,語言幽默風趣,講解非常細膩。
這次課程主要是講敘事療法,第一講是《敘說實踐(敘事療法)的哲學觀與治療思路》,敘事是一個有溫度的學派,我比較喜歡敘事。以下是這次課程的總結:
一、關于心靈魔法師的稱呼
敘事受后現(xiàn)代哲學思想的影響,后現(xiàn)代的療法是去病理化的。敘事療法能夠?qū)W好就是眼眶紅紅的,即敘事咨詢是有感動的。
聊愈的期許:在謙卑尊敬的聊天、訪問與學習中,讓來談者可以遇見自己生命的美好。訪問是跟他學習,讓他教我們。人是生命的主人,他的美好就藏在他的生命里,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協(xié)助他、催化他,讓他看見那些困難的背后,他怎么努力的,怎么堅持的。敘事更在乎在這個困境當中,生命中好在乎的價值是什么,重視的意義在哪里,去挖掘他生命中自帶的美好。
人生充滿了挑戰(zhàn),人有挑戰(zhàn)是正常的,敘事就是深入人的心靈領域的驚喜與自覺,找到讓人驚喜的一面,看到他值得尊敬的一面,聆聽在他生命中好在乎的是什么,好努力想讓生命有什么不一樣,意義是什么,他希望生命中有什么不一樣。
人是生命的主人,不經(jīng)一事,不長一智,敘事要引導一個人從他的經(jīng)歷中找到生命的智慧,體悟生命的經(jīng)驗,一個人親自去嘗試得到的智慧和經(jīng)驗是永遠忘不掉的,一個人要擁有面對生命困境的智慧和勇氣。
二、敘事療法
助人是一項探險的工作,每一個人都藏著獨特的寶藏,如何在對話中一起找到寶藏,需具備鑒賞寶藏的欣賞力,聆聽內(nèi)心的密碼功。
在一片黑暗中,聽懂他需要的希望,生命中他在乎的東西,聽到他抱怨背后的期待與渴望,聽懂他想要的希望和在乎的東西。
咨詢師在做助人之前先想一想:
1.我在家庭中的角色為何?對助人的影響是什么?
在家中是老幾,阿德勒說出生順序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
2.我為什么想要成為一個助人者(心理咨詢師)?(動機)
3.我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心理咨詢師?(價值)
4.我通常用什么方式解決煩惱?成效如何?(我們用的方法不見得適合來談者)
5.幫助別人有什么好處?助人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什么?
助人工作是有倫理的,要以來訪者的福祉為第一位。
心理咨詢:
1.?;垭p修的歷程(生命的禮物)
跟著來訪者去學習怎樣面對人生的困境。
2.生命影響生命的幸福工程(我們給不出我們沒有的東西)
我們了解自己多深,就可以帶領一個人了解自己多深。
人在逆境中才會用到智慧,不可祝一個人一帆風順。有人說這是很惡毒的祝福,因為一帆風順的人生是不太可能的,一帆風順不能激發(fā)他更多的智慧和勇氣。
咨詢師要不斷覺察自己,如果不是那么勇敢和智慧地碰觸自己,就不可能帶領別人走進他心靈的秘密花園。
我喜歡什么樣的來訪者?
A:聰明、善良、懂得感恩
B:愚笨、質(zhì)疑你、不懂自愛
A還需要你的幫忙嗎?可能你沒有太喜歡B,而正是B才會來心理咨詢,如果你不喜歡他們,就不會創(chuàng)造出幸福。用解構的眼光去看B被喜歡的地方,他們可能沒有被好好愛過,或者不知道怎么愛自己,他們需要學會怎么和自己在一起。
我喜歡什么樣的心理咨詢師?會談歷程與內(nèi)涵?
可以懂我的、和善的,有親和力的,能靠近我、聽懂我的咨詢師,可以真正幫到我的,能幫我解決問題的。
痛苦解決的越快越好。
三、關于人,關于人的心理
1.你怎么認識人?又怎么認識人的心理?
2.人的內(nèi)在心理——認知、情緒、行為、需要。
3.人與人的心理——關系(互動、溝通;愛與被愛)
4.歷史社會文化與人的心理
時空脈絡的變化,審美的標準不同,有喜歡胖的,有喜歡骨感的。
四、助人關鍵的身心準備
準備好聆聽:身、心的專注
傾聽:聽到、聽完、聽懂
敘事非常強調(diào)聽懂,敘事咨詢強調(diào)問出好問題,不要覺得自己那么快就聽懂了。
秘訣:身心專注、心靈的放空與接納
1. 聽對方內(nèi)心真正想要說的,而不是聽自己想要聽的
大部分人只想聽自己想聽的,所以聽不到對方想說的。
2.聽到對方可以源源不絕地敘說,且更能了解自己。
表達:善解人意、積極解讀、溫暖人心的話語。
比如:我一點用都沒有。
實際上表達的是“我渴望有價值”,聽懂從抱怨到在乎的渴望。
再比如:生活沒意思。他渴望的是找到一種有意義的生活。這里面藏著他在乎的價值,想活的樣子。
關于敘事治療
上課之前,聽聽大家對敘事治療的一些印象和理解。
1.請用一句話來說明你認識的敘事治療
2.對敘事治療最好奇的地方是?
3.對敘事治療最困惑的地方是?
關于敘事治療的一些印象
1.這是一個很需要會說故事的學派
2.后現(xiàn)代學派就是問一堆的問題
3.我不夠柔軟,不適合這么一個感性的學派
4.就是一直在說故事……好像沒有解決問題
5.沒有清楚的治療目標?沒有具體的步驟?很難運用?不容易運用?
你有沒有遇到過50分鐘只講5句話的來訪者?有沒有遇到過50分鐘用45分鐘在說?
敘事療法需要會聽故事的人,還要聽得懂。過年期間,最不受歡迎的問話:什么時候畢業(yè)?一個月工資多少?有沒有對象?什么時候結婚?什么時候生小孩?什么時候要二寶?(這些問題關你屁事)
你要教你的朋友怎么關心你,比如寫10個你希望別人問你的問題:這一年你最有收獲的一本書?一場電影?印象最深刻的一場對話?遇過最有意思的一個人?吃過最好吃的一道菜?去過最美的一個地方是哪里?……
問什么問題才能打開來訪者的內(nèi)心世界,才是來訪者最想回答的要有溫度。
焦點解決在理性上產(chǎn)生療效,有八字要訣:貼近、希望、能量、修行(修改與行動)。
敘事很重要的精髓在聽懂,能不能聽懂對方,先有溫度再有亮度。敘事感性多一些,但也有理性的部分,比如:這一番跟先生的爭執(zhí),幾乎要鬧離婚了,彼此發(fā)現(xiàn)是相愛的,你發(fā)現(xiàn)夫妻之間最重要的是什么?
來談者說出的新故事,比如支線故事和偏好故事,進一步豐厚之,他真正想要被如何對待,最在乎的是什么,這才是他最想要的。越清楚想活成什么樣子,往他想活的樣子邁近,這就是解決問題,朝他想要的目標前進。
問題故事接住即可,支線故事要進一步豐厚。
從生命故事到敘說實踐(治療)
1.想象這個世界突然沒有了故事,會如何?
你會怎么介紹中原焦點團隊?
2.你有屬于你的故事嗎?有故事的人跟沒有故事者最大的差別是?
有故事的人是快樂的,你覺得呢?
3.人如何對體驗賦予意義?故事是理解經(jīng)驗的最基本單位。
與朋友聊天時,你最常分享的經(jīng)驗故事是什么?
4.誰決定了你生命故事的內(nèi)涵?故事怎么說,人就怎么被定義。
一般來訪者覺得他生命劇本是誰寫的?寫的如何?
陷入災難中的來談者,他會認為他故事的編劇是別人,所以更多地是抱怨,是受害者,是給了他一個最爛的角色讓他演。怎么讓他找回編劇權,改寫成他要的版本,成為他要的自己,成為自己的導演,重新導過,要回生命的主宰權。
從問題充塞的故事。講到真正想活的版本,找到自己想要的美好。
故事是一段一段的印記。你常分享快樂,別人會感覺你是快樂的;如果你經(jīng)常吵小孩,人家會理解你是個憂心的人。
敘說的療愈力量(療愈力)
我們常常以為我們說出來的內(nèi)容,是我們已經(jīng)知道的事情……其實,在尊敬聆聽下的敘說,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我們是說了才知道。
前言:思考一下
1.我如何知道我是一個怎么樣的人?(關于自己的認同)
(樂觀的、樂天的,憂愁的、煩惱的>
什么是正常?什么要是不正常?(標準)
針對前來尋求咨詢的人,你通常會在哪一類?我能接納和欣賞我的獨特嗎?為了真實做自己,我可以多勇敢?
2.有哪些因素影響了我怎么看待自己?
3.當我認定和宣告我是怎樣的一個人時,又會如何影響我的生活與關系?
一、敘事是指?
文學上的敘事(記敘文、抒情文、論說文);(順序、倒敘)
心理治療上的敘事(每個學派都說有敘事,那敘事療法的敘事,與其他學派區(qū)別的最大關鍵到底是在哪里呢?)
來談者通常是怎么敘說故事的?
故事中有隱藏的時間軸?
想到什么說什么?
這個世界不是由原子組成的,而是由故事組成的。(你最想和朋友分享的是什么故事?)
我們是怎么讀故事的?
對于一個生命故事,好不好看?值不值得看?重視的是什么?在乎的又是什么?
《甄嬛傳》看了三四十遍,里面最在乎的是什么?
二、關于故事
1.故事需包含什么元素?(主角、主題、情節(jié)的發(fā)展與變化)
2.什么樣的故事才精彩?值得深入細讀,值得一讀再讀
一帆風順或坎坷不已……高潮迭起又有啟發(fā)
3.什么樣的故事情節(jié),容易變成電影劇本?
4.活成什么樣的人,容易成為電影主角?
5.電影(奧斯卡獎項)你最在乎哪個獎?
《肖申克的救贖》
三、再讀西游記
1.這是一個什么故事?
2.主角是誰?
3.故事的重點是什么?(你是怎么選取的?)
主角說這個故事給你聽,希望你聽懂什么?
4.主角從這個故事學到(會)了什么?(困境之所在,成長之所在)
5.兩個生命故軸線:
(1)個人內(nèi)在經(jīng)驗軸線;
一個人從出生到現(xiàn)在,經(jīng)歷這么多事情,在證明自己到底有什么價值。
(2)關系(與重要他人關系)軸線
很多咨詢都與關系有關,與愛與被愛有關。主角最想聽懂的是什么?好想被怎么對待和認可?
《西游記》在說一個什么樣的故事,你是否真的聽懂了?
主角是孫悟空,如果悟空來做咨詢,他會抱怨誰?會抱怨唐僧不理解他。最難的就是抱怨的地方,是需要被突破的地方。
敘事實踐的關鍵詞有哪些?
1.主干故事,支線故事,偏好故事
2.社會建構,解構,再建構
3.在地性知識(相對于專家知識)
孫悟空有斬妖除魔的在地性知識。
自己經(jīng)歷和知道的知識,專屬這個人獨有的。
4.偏好的自我認同
引導一個人活出他最想要活的樣子。
5.外化、獨特意義經(jīng)驗、改寫、重組會員……
人怎么解釋這個世界比起去分析他的行為模式還來的重要。
只有當事人有權利解釋自己的世界。
重視失落在主流故事之外的生命經(jīng)驗(稱為獨特經(jīng)驗),并協(xié)助案主把淺薄的故事變厚。
問題外化:問題怎么框住一個人,問題影響人的威力比較大,還是人影響問題的威力比較大?讓人成為問題的主人。我有情緒低落的現(xiàn)象(外化)與我是抑郁癥(內(nèi)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