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以后,吳山漸漸冷落、沉寂,山林土地遭侵占、寺廟樓閣漸廢棄、民居蠶食茶館消失。但青山依舊,古木森森,巖山洞泉仍可覓,摩崖石刻依可尋,吳山大觀仍在,吳山文脈猶存。2000年在原城隍廟遺址高臺,建成以城隍閣為中心的城隍閣景區(qū),著力于發(fā)掘和展示吳山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如今,吳山天風又成為新西湖十景之一。



景區(qū)入口處,豎有大型花崗巖浮雕《吳山風情圖》,刻畫了栩栩如生的歷史場景和廟會人物。浮雕前的4根擎天柱,意在展現中國古代建筑中的力與美。城隍閣對面的照壁上,鐫刻著“吳山大觀”四個大字,為清康熙皇帝手書字而成。




吳山山巔的城隍閣建筑整體造型具有南宋和元代的建筑風格,共七層高41.6米,面積3789平方米。城隍閣優(yōu)美的造型、飛動的氣勢,成為杭州的標志性建筑。



城隍閣左側是城隍廟,又名周新祠,周新是明朝永樂年間的浙江按察使,為官剛正不阿,懲治貪官,撫慰百姓,被為萬民所稱道“冷面寒鐵”。因得罪貪官而被殺害。百姓憤憤不平,明成祖為了平息民憤,建城隍廟以示紀念。




城隍閣右側有天風碑亭,亭中碑上書“吳山天風”四字,字體遒勁有力、氣勢凌厲如鋒,清風穿亭而過,立柱飛檐,威儀莊重。亭柱對聯:“湖影長堤分內外,江流至浙劃東西”。


城隍閣一樓的南面,陳列了《南宋杭城風情圖》大型“硬木彩塑畫”,集雕、刻、塑、編、扎等多種傳統(tǒng)工藝表現手法與技藝,構圖上選取歷史上最輝煌的南宋為時代背景,集中描繪“一色樓臺三十里,不知何處覓孤山”的繁華景象。







杭州人家楹聯:“面面有情,五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傳地地傳人”。

吳山以其獨特的地貌位置,深厚文化積淀,盡占湖山之勝,鑒湖女俠秋瑾曾有一絕《登吳山》留作傳頌:“老樹扶疏夕陽紅, 石臺高聳近天風,茫茫浩氣連江海,一半青山是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