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我喜歡看書,兒子放暑假回來的時候,帶給我一枚書簽。
書簽是銅質(zhì)的,很精致。正面頂端是一枚紫色的硬幣模樣,硬幣表面有“清華大學(xué)”中英文校名和“1911”字樣,還有清華大學(xué)校訓(xùn):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我有過很多書簽。我讀過多少書,就有過多少書簽。
我最早的書簽,——如果可以稱作“書簽”的話,其實只是很窄的一些白紙條兒。我把用過的作業(yè)本底部空白部分裁下來,夾在我所看的書頁處,就成了很簡易的書簽。
我自制的簡易書簽,陪著我走過了我的所有讀書時代,只是從很薄的作業(yè)本紙,變成了雜志封面硬質(zhì)的,再后來成了彩色的,寬度有現(xiàn)在的手機屏那么寬,就是一大頁書被裁成了二分之一。
這些所謂的“書簽”,其實肩負著另外一個任務(wù),就是我看到的好詞語、好句子,或者是心得體會,都順手記在上面。所以,等一本書看完之后,我就把所有的花花綠綠的“書簽”收集起來,把上面所記的內(nèi)容再一一摘抄到筆記本上。那些“書簽”呢,完成了光榮使命,也就隨之光榮下崗了。
如果細究起來,我用過的這樣的“書簽”,怕也跟一本漢語詞典差不多厚了吧。
——這里需要贅述一下,我做筆記的習(xí)慣,是要注名當天的日期的,年月日標注的很清楚的。所以,現(xiàn)在我翻開筆記本看的時候,腦海里就是我當年的情景。不管是去年,三年前,十年前,還是三十多年前,當時的情景都能歷歷在目,恍如昨日。
工作之后,我的“書簽”精致了許多,成了名片一樣大小的卡片,漂亮了許多,也實用了許多。但終究還是處于一次性使用的階段,用過之后就被丟棄了。
兒子送給我的書簽,我其實珍藏在一個盒子里,像裝牙刷一樣的盒子里。
這書簽剛開始用過一段時間,比較重,很氣派。缺點是沒有辦法記東西,如果需要做筆記的東西分布在不同的頁面,就用不過來,總感覺沒有原來的用起來方便。
所以,我就把它當做紀念品一樣珍藏了起來,隔一段時間就拿出來,細細地看看。
書簽,陪著我走進了書的世界,又記錄了書里世界的精彩。
如果說我看過的許多書,都堆砌在我的腦海里,書簽一定在某一個角落里默默的存在著,看著我,督促著我,還不時地告誡我:不許偷懶哦!
(作者簡介:陳啟,供職于西安惠安中學(xué)。文風(fēng)力求散淡,干凈。2016年6月開通個人微信公眾號“南山白丁”。2008年,歌曲《因為有你,因為有我》(詞曲)發(fā)表于《中國音樂報》;散文《酸湯掛面》、《一件棉襖》等發(fā)表于《教師報》。詩歌《船夫之歌》、《向往北方》等發(fā)表于文學(xué)陜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