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剛,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結(jié)果揭曉,不同于去年一舉被美國民謠藝術(shù)家鮑勃·迪倫摘得桂冠時,爭議與喝彩齊飛的盛況,這屆的文學獎去處并不那么具有戲劇性——讓我們先恭喜下日裔英國小說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
據(jù)悉,依照慣例,諾貝爾文學獎一般都是在10月10日左右揭曉,有時因為瑞典學院評委們難以就最終的結(jié)果達成統(tǒng)一意見,揭曉時間往往還要延期幾天,而這今年這一次,算得上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最早的一年。而石黑一雄將獲得高達900萬瑞典克朗(折合約74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比去年鮑勃·迪倫得的要多出100萬瑞典克朗。
在進一步介紹石黑一雄其人之前,還請允許我們心疼下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作為常年被看好,常年得不到的“陪跑王”,春樹今年呼聲依然頗高。據(jù)央廣網(wǎng)報道,每一年,英國博彩網(wǎng)站“立博”Ladbrokes都會發(fā)布諾獎得主下注賠率排行榜,今年在榜單上,位于前三名的作家分別有肯尼亞作家提安哥,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但是.....結(jié)果就是來的如此 “意外”。
所以,今年這位獲得各位評委青睞,此前又并未出現(xiàn)在大家預測名單里的石黑一雄,是誰呢?
石黑一雄,日裔英國籍的小說家,與魯西迪、奈保爾并稱英國 “移民文學三雄”(其中,維·蘇·奈保爾曾于2001年摘得諾貝爾文學獎),被英國皇室授勛為文學騎士,并獲授法國藝術(shù)文學騎士勛章。
石黑一雄,1954年出生于日本長崎,5歲時,他因父親申請到了英國國家海洋學研究所的工作,而同隨家人移民英國。
石黑一雄的初高中是在沃金語法學校里完成的,這是一所非常傳統(tǒng)的英國學校,有著濃厚的藝術(shù)、音樂氣氛,在這里,石黑一雄曾嘗試歌詞的創(chuàng)作,前任諾獎得主鮑勃·迪倫還是他非常喜愛的音樂偶像。
高中畢業(yè)后,石黑一雄進入英國肯特大學學習英語和哲學,也是在此期間,石黑一雄參與了許多社工工作,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有機會接觸了許多低下階層的人。
有人評價,這段經(jīng)歷對于人生順遂的石黑一雄而言,意義重大: “和魯西迪、奈保爾等在英國原殖民地長大的作家不同,石黑一雄的人生閱歷并不豐富,做社工因此成為他接觸現(xiàn)實的重要契機。這段經(jīng)歷不但形成了他的價值觀,對他以后的小說也頗有啟發(fā),特別是這些有心理疾病的人,顯然為他后來在小說中深入挖掘人物的心靈傷痛和缺陷提供了素材。”
之后,石黑一雄還曾在英國東英吉利大學學習創(chuàng)意寫作研究生課程,這個課程由英國著名小說家、批評家和學者馬爾科姆·布雷德伯里(Malcolm Bradbury)創(chuàng)建,在這里,石黑一雄結(jié)識了給了他很多啟發(fā)的導師、英國最具獨創(chuàng)性的女性主義小說家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
盡管被稱為“移民文學三雄”之一,石黑一雄還是更喜歡將自己描述為一位 “國際作家”—— “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讀者產(chǎn)生相似的感受和共鳴。”石黑一雄將自己這種特有的敘事方式表達為“如同在寫作前,丹麥、或者其他國家的記者問了我三天三夜,問我要寫什么內(nèi)容,怎么寫,于是,在寫作的同時,我就當他們站在我的身旁?!边@種疏離又交融的方式使得石黑一雄的文字 “表面平淡無奇,無聲之處見驚雷”。而村上春樹則贊揚其作品 “有一種特別坦誠和溫柔的品質(zhì),既親切又自然”。
若你想一覽這位諾獎得主的風采,這里推薦已有中文譯本的他的六部作品給你:
《長日留痕》,這本書曾獲1989年“布克獎”,講述的是一位追求完美的男管家史蒂文斯的經(jīng)歷,以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入木三分地表現(xiàn)了英格蘭的政治、歷史、文化、傳統(tǒng)與人的思想意識。據(jù)說,亞馬遜的CEO貝索斯非常喜歡這部小說,他曾推薦稱 : “如果你讀了《長日留痕》,會不自禁地去回想,原來自己剛剛用了10個小時生活在另外一種人生里面,并從中領(lǐng)悟到了有關(guān)人生和悔恨的一些東西。”
《別讓我走》 ,這本書被村上春樹評為自己 “近半世紀里的最愛”,作者本人希望通過此書能夠帶給讀者 “一小口袋誠實、厚道和幸?!薄?/span>
《遠山淡影》,石黑一雄得以技驚文壇的處女作,是一部描寫日本戰(zhàn)后民眾心靈創(chuàng)傷的小說。
《上海孤兒》,這本小說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20世紀30年代的英國,主人公班克斯·克利斯托夫已經(jīng)是聞名全國的大偵探,是倫敦上流社會人人稱道的探案高手。然而,他本人內(nèi)心卻始終有一件離奇懸案難以釋懷,那便是童年時代父母在舊上海撲朔迷離的失蹤案......不過這本書在豆瓣上評分并不高,僅有6.9分。
《浮世畫家》,石黑一雄的第二部長篇小說,獲Whitbread獎并進入布克獎短名單。 《浮世畫家》同樣以主人公的會議為基調(diào),以非凡的小說技巧生動地展現(xiàn)了主人公的回憶與思考,寫作筆法含蓄委婉,耐人尋味。主人公曾是位顯赫一時的浮世繪畫家,隨著二戰(zhàn)日本的戰(zhàn)敗,他才恍若大夢初醒:原來整個日本民族的過去竟是在為一種荒誕虛幻的理想獻身,他的藝術(shù)理想也真如其名稱一樣毫無根基,虛浮于世。
《小夜曲》,石黑一雄的第一部短篇集,全書以音樂為線索,由五個看似獨立卻又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故事組成。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大量出現(xiàn)的音樂家、歌手、歌名,絕大部分都是真實的,令人仿若置身于上世紀五十至八十年代的當紅歌手和經(jīng)典曲目之中;而音樂,恰是作者年輕時曾經(jīng)涉足,并浸淫于其中,乃至立志從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