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樓在惠州市區(qū)西湖畔,東江和西枝江的合流處,為廣東六大名樓之一,與廣州鎮(zhèn)海樓、肇慶閱江樓等齊名。蘇東坡抵惠后,前后在這里住了一年又一個多月,寫下了《寓居合江樓》等膾炙人口的詩篇。合江樓歷來是惠州府城的東城門,也稱小東門、合江門。宋代,合江樓原是三司行衙中皇華館內(nèi)的一座江樓?;嗜A館是朝廷官員的驛館。皇華之名蓋取于詩經(jīng)“皇皇者華”之意,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的高級干部招待所或高級賓館。合江樓 [hé jiāng lóu]是蘇東坡寓惠第一站,按理,蘇東坡作為一名貶官,是不能住進合江樓的。但惠州太守詹范對蘇東坡敬仰非常敬仰特意安排其入住。
光緒版《惠州府志》第三冊卷六記載,明洪武三年重建惠州府城池,“今城為門七,東曰東陽,西曰平湖,南曰橫岡,北曰朝京,小東門曰合江,小西門曰東升,水門曰會源?!?br>
張友仁編著《惠州西湖志》卷五記載:“合江樓,在府城東北,當(dāng)東西二江合流處。宋蘇軾嘗寓此。《府志》城上樓也。南宋時圮?!?br>
合江樓在清康熙年間重修,至于毀于何時,有報道稱,“民國初年拆城”時被毀,陳甫、梁大和、苗慶庚、林曉燕等人在《惠城文史》第二十輯上撰文寫道:“'民國初年拆城’當(dāng)指1925年10月,東征軍攻進惠州城后的拆城,但當(dāng)時多數(shù)城樓未拆,因此,'1935年12月,成立惠陽電報局,地址在府城小東門城樓,’(見1999年《惠州文史》第9輯、林寬《惠州郵電通信業(yè)發(fā)展簡史》)即合江樓上?!焙辖瓨窃诿駠跄瓴鸪菚r已毀,如今在舊址只能看到一爿爿沿江而建的簡陋民房和寧靜的街道,讓人難以想象當(dāng)年蘇東坡筆下“歌呼雜閭巷,鼓角鳴枕席”的盛況。據(jù)記載,過去惠州的讀書人進京趕考,都必須經(jīng)過合江樓畔的宋代碼頭上船;樓旁筑塔以勵志,起名“文筆塔”。花朝月夕,流年如飛,已有400年歷史的文筆塔,上下曾長滿荒草,如今已修整平復(fù)?,F(xiàn)在的合江樓為2006年起異址重建。新建合江樓坐落于東新橋東岸。樓體俊朗挺拔,造型為清代官式風(fēng)格、重檐攢尖頂造型。合江樓灰瓦白墻,紅柱青臺,彩畫斗拱梁枋,整體建筑逐步向上收窄,二層以上每層均有挑臺環(huán)繞。主體建筑8層加基座共9層,輔以古色古香的碼頭和廣場?,F(xiàn)在的合江樓為2006年起異址重建。新建合江樓坐落于東新橋東岸。樓體俊朗挺拔,造型為清代官式風(fēng)格、重檐攢尖頂造型。合江樓灰瓦白墻,紅柱青臺,彩畫斗拱梁枋,整體建筑逐步向上收窄,二層以上每層均有挑臺環(huán)繞。主體建筑8層加基座共9層,輔以古色古香的碼頭和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