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分別搗篩已,合治之。白飲和服3克,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杯煎沸,納散6克,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方歌】半夏散及湯方并,桂草半夏等分用,桂枝甘草證咽痛,當知不是少陰病。
【方解】半夏辛溫,降逆化痰,《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認為,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合于桂枝甘草湯中,則可知是治療桂枝甘草湯證的咽喉腫痛,或痰涎多者。
【仲景原文解析】
《傷寒論》第313條: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
解析:咽痛指或左或右的一側(cè)痛,甘草湯或桔梗湯主治。咽中痛,指全咽俱痛,為比較重的證,多伴有外證,因外證呈現(xiàn)桂枝甘草湯方證,故用本方散邪消腫治之。
按:咽痛證不宜大發(fā)汗,故本條以少陰病冒之。但此并非真的少陰病,用少陰病提綱衡量自明。而本方亦并不是治療少陰病的方劑,應當明確。
【臨證思考】咽痛以急性發(fā)作常見,也有慢性發(fā)作者。多見于急慢性咽喉炎、扁桃體炎,當出現(xiàn)表虛證,更確切說呈現(xiàn)桂枝甘草湯證時,也用本方。臨證要注意,小柴胡湯證的咽痛也常見,應細審屬何方證。
【辨證要點】咽痛,有表證而口不渴者。
【驗案】張某,男,51歲,河北靈壽縣中學工友,1968年11月26日初診。咽痛3個多月,曾以清熱解毒、養(yǎng)陰清咽等法治療無效,醫(yī)院認為是喉癌。視其咽喉,雙扁桃體及咽后壁皆有多處膿點,常頭痛,汗出,惡寒,口中和,不思飲,舌苔白膩,脈沉細,兩寸浮。此為太陽表虛,邪久傷津,治以半夏散及湯加減:
清半夏12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桔梗6克,訶子肉6克。
結(jié)果:服藥當天即感咽痛減輕,原方服半月,諸癥消,咽及雙側(cè)扁桃體已無膿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