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XX,女,76歲,主因“突發(fā)意識障礙伴右側肢體無力12天”于2013年11月7日由急診以腦梗塞收入院。
患者12天前下午突發(fā)意識喪失伴右側肢體無力、小便失禁。在懷來縣醫(yī)院行頭顱MRI示:腦干及左側小腦新鮮腦梗塞、顱內多發(fā)陳舊腔隙性腦梗塞、腦白質慢性缺血性脫髓鞘改變、老年性腦改變,予甘露醇注射液、舒血寧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等靜脈點滴,對癥治療,病情未見明顯好轉,遂轉入我院急診后收入院?;颊呷朐簳r見深度嗜睡,呼之有反應。不能言語,飲水嗆咳。右側上下肢肌力均為0級。左眼瞼下垂,左眼裂減小,左眼向外下凝視??诮亲笃?,伸舌右偏。雙側巴氏征陽性。結合其頭顱MRI顯示左側大腦腳、左側小腦新發(fā)腦梗塞,相當于基底動脈尖綜合征?;颊呒韧惻f腦梗塞病史(左側枕葉),房顫病史,考慮為房顫附壁血栓脫落導致的腦栓塞可能性大。入院后予以改善循環(huán)、抗血小板聚集、對癥治療后,患者病情有所緩解,但仍屬疑難,遂請史老師會診。
2013年11月13日會診
患者處于嗜睡狀態(tài),不完全性構音障礙。飲水嗆咳遂留置鼻飼管鼻飼飲食,平素大便2日一行,便溏。近日因鼻飼瑞代后出現(xiàn)腹瀉,停止鼻飼瑞代后緩解。右上肢肌力II級,右下肢肌力III級。雙側巴氏征陽性??诮亲笃?,伸舌右偏。左眼瞼下垂。脈結代,雙側尺脈弱,左側寸關較右側弱,舌色紅偏暗,苔白膩少津根厚,舌下絡脈青紫迂曲。
考慮患者肝腎不足、氣陷血瘀,予以滋補肝腎,化痰開竅的地黃飲子合升陷祛瘀湯
生地黃30g巴戟天10g山萸肉30g石斛30g
麥冬15g五味子10g黑順片10g肉桂4g
肉蓯蓉10g茯苓15g菖蒲15g遠志10g
生黃芪30g三棱15g莪術20g升麻10g
桔梗10g柴胡10g
7付
患者服藥后,病情好轉。意識清楚,已無嗜睡。雖構音不清,但已可以少量詞匯交流。仍需鼻飼飲食。右側上下肢肌力逐漸恢復至VI級。
按:基底動脈尖綜合征(TOBS)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缺血性腦血管病,約占腦梗死的7.6%。其病因多為腦栓塞,約占61.5%,栓子主要為心源性,其次可能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所致。由于基底動脈尖區(qū)局部解剖的特點,此區(qū)血循環(huán)障礙常出現(xiàn)2個或2個以上梗死灶,且臨床表現(xiàn)多樣。本患者就是典型的腦干首端梗死類型,其癥狀表現(xiàn)為眼球運動障礙、假性Parinaud綜合征和意識障礙等等。
本案患者,病為中風,喑厥風痱,“喑”指舌強不能言;“痱”指足廢不能用。此患者舌紅苔膩根厚偏糙,大便不通。脈率叁伍不調,雙尺不足。故證屬陰陽兩虛,氣陷風動,痰瘀阻滯。需補腎舉陷,祛瘀化痰,選地黃飲子合升陷祛瘀湯。開竅化痰之地黃飲子。地黃飲子出自劉完素的《黃帝素問宣明論方》,由熟地黃、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蓯蓉(浸酒,,焙),附子(炮),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麥門冬(去心)、石菖蒲、遠志(去心)。上為粗末,每服三錢(9~15g),水一盞半,加生姜五片,大棗一枚,薄荷五七葉,同煎至八分,不計時候。方中以干地黃為主,用清水微煎為飲服,取其輕清之氣,易為升降,迅達經絡,流走四肢百骸,以交陰陽,故名“地黃飲子”。綜觀全方,標本兼顧,上下并治,而以治本治下為主。諸藥合用,使下元得以補養(yǎng),浮陽得以攝納,水火相濟,痰化竅開,則喑痱可愈。結合現(xiàn)代認識,TOBS之腦干首端梗死型表現(xiàn)與中醫(yī)“喑厥風痱”相近?;颊吒啐g有陳舊腦梗死、房顫病史,病因與原發(fā)病及栓塞脫落可能性大。血瘀氣陷病機合并存在無疑。故以地黃飲子合升陷祛瘀湯加強祛瘀抗凝、舉陷升清,以助促醒開竅,故收效頗捷。
(柳翼整理)
本文轉載自http://blog.sina.com.cn/huaxiangy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