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在寒冷的冬天,把兩只刺猬放到戶外。兩只困倦的刺猬因為冷而“擁抱”在了一起,但是無論如何它們都睡不舒服,由于它們各自身上都長滿了刺,緊挨在一起就會刺痛對方,反倒睡不安寧??墒牵x得遠點又凍得難受,這樣反復嘗試,兩只刺猬終于找到了適中的距離,既能感受彼此的溫暖,又不會刺到對方,這就是心理學有名的“刺猬法則”。
心理學家也做過這樣一個實驗,進入空曠的圖書館,拿一本書徑直走到一個獨自看書的人身邊坐下來,不一會兒這個人就會走開,去找其他的位子就坐。心理學家做了近百次這樣的實驗,被實驗者無一例外地走開或者換一處遠一點的座位,有的甚至憤懟心理學家。從而證實了刺猬法則定律的存在。
那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效應呢?社會心理學有一個叫做“人際距離”的概念,即人與人之間0-45厘米距離為“親密距離”,也就是說,當不是非常親密的人走到你身邊45厘米以內時,你就會產生警覺,從而會有本能性的防衛(wèi)心理。然而,刺猬法則并不僅限指人和人身體上的距離,也適用于心靈上的距離。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兩個人關系特別好,無話不談,可相處久了,彼此了解的越來越多,也就知道了許多彼此的秘密,慢慢地關系就變得疏遠了,不再像以前那么來往密切,也不再那么親密了。這就是由人的潛意識幫你做出的“決定”。
刺猬法則強調的就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運用到生活中就是,不論是多么要好的朋友,閨密也好,鐵哥們也罷,彼此都應該保持適當?shù)木嚯x,讓彼此感覺“安全”才是維持關系長久的重要方法。
文/郭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