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 名〕老翁花、白頭公、野丈人、胡王使者、奈何草、粉乳草、白頭草、老和尚頭。
〔來 源〕為毛茛科白頭翁屬植物白頭翁Pulsatilla chinensis Regel.的根。白頭翁屬植物較多,我國各地所產(chǎn)的同屬植物?;煊茫熜Т篌w相同。
〔成 分〕根含白頭翁素、皂甙、水解后生成三萜皂甙元、葡萄糖、鼠李糖和一未知的糖。白頭翁素又稱銀蓮花素,是一種強(qiáng)的心臟毒,但除去根的全草也有強(qiáng)心作用,其強(qiáng)心成分有翁靈、翁因。并含揮發(fā)油及一種中性物質(zhì)、白頭翁酸等。
〔作 用〕
一、歷代經(jīng)驗
1.清熱解毒: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主溫瘧狂易寒熱,……”。 《藥性論》: “止腹痛及赤毒痢,治齒痛,主項下瘰疬”。 《傷寒蘊要》: “熱毒下痢紫血鮮血者宜之”。
《本草綱目拾遺》: “去腸垢,消積滯”。2.涼血活血: 《名醫(yī)別錄》: “主鼻衄”。 《本草匯言》: “涼血,消瘀,解濕毒”。 《本草備要》: “治禿瘡,瘰疬,疝瘕,血痔,偏墜,明目,消疣”。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癥瘕積聚,癭氣, 逐血止痛,金瘡”。
二、近代研究
1.抑菌作用:白頭翁煎液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及大腸桿菌、枯草桿菌均有抑制作用〔1〕,對部分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2〕。
2.抗原蟲作用:白頭翁煎液在體外對阿米巴原蟲有殺滅作用〔3〕。有效成分為所含的皂甙。
3.抗滴蟲作用:白頭翁煎液可以殺滅陰道滴蟲,最低有效濃度為2毫克/毫升。〔4〕
4.抗病毒作用:白頭翁水浸液能延長患流感病毒PR8小白鼠的存活日期, 對其肺部損傷亦有輕度減輕,故有抗病毒作用〔5〕。
5.強(qiáng)心作用: 白頭翁的地上部分所含的強(qiáng)心成分有強(qiáng)心作用〔6〕。
〔性 味〕 苦,寒。歸大腸經(jīng)。
〔功 效〕 清熱解毒,涼血活血。
〔主 治〕痢疾腹痛,濕熱帶下, 目赤腫痛,關(guān)節(jié)疼痛,治瘡腫痛,頭癬。
〔臨床應(yīng)用〕 本品主要用治痢疾。
1.濕熱痢疾:癥見下痢膿血,腹痛,里急后重,發(fā)熱,頭痛等,類似于細(xì)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常配伍黃連、黃柏、秦皮、訶子、地榆、金銀花等,方例《白頭翁湯》、 《白頭翁散》、 《復(fù)方白頭翁糖漿》。
2.風(fēng)熱目赤: 目赤,多眵多淚,羞明,頭痛,心煩等,類似于傳染性結(jié)合膜炎、卡他性結(jié)合膜炎等,常配秦皮、黃連、 牡丹皮、赤芍、桃仁、紅花等清熱涼血解毒藥,方例《白頭翁湯》加味。
3.濕熱帶下:癥見帶下增多,色黃或腹痛等,類似于急性子宮肌炎、急性子宮內(nèi)膜炎、急性附件炎等,常配伍蒼術(shù)、黃柏、茯苓、金銀花、連翹、芍藥等清熱解毒,燥濕活血止痛藥,產(chǎn)后帶下多配伍艾葉,方例《白頭翁丸》。
4.痔瘡腫痛:古方單用治痔瘡腫痛及出血,可用鮮者搗敷,也可配伍黃連、黃柏、乳香、當(dāng)歸、芍藥等藥煎服。
5.胃火牙痛:癥見牙齦腫痛,頭痛, 口臭等,類似于齒齦炎、牙周炎等,常配伍石膏、知母、川連、梔子、升麻等。
此外,尚可用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肌肉疼痛,外治頭癬等。
〔用 量〕 6~12克,鮮者加倍。
〔用 法〕 生用。
〔禁 忌〕 無濕熱及泄瀉完谷不化者不宜應(yīng)用。
〔附 方〕
1.白頭翁湯(《傷寒論》):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
2.白頭翁散(驗方): 白頭翁、地榆、訶子、公丁香。
3.白頭翁糖漿(驗方):白頭翁、 秦皮、黃連。
4.白頭翁丸(《圣濟(jì)總錄》):白頭翁、艾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