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幾位文友在一起議論說:在廣場上跳舞的大媽大叔,在詩社里寫詩的退休老干,是當前活躍在城鄉(xiāng)群眾文化生活中的主力軍。他們一動一靜,交相輝映,正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
有人笑稱一些經(jīng)常有詩作發(fā)表的一些老干部,是“剛下演講臺,又上賽詩臺”。說今日黃梅縣“詩詞之鄉(xiāng)”,好似當年小靳莊,稱時下的古體詩詞為老干體詩。這些話有對詩壇“老干群體”的調侃之意,也流露出人們對詩壇上官氣的反感情緒。作為讀者,我是一個疏于律韻的外行,寫下自稱“自由體”詩評(九則),就教于諸君。
我不屬“老干”,但也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我認為吟詩填詞是“天賦人權”,不是高知的專利,不需持專利證書,也不要詩人資格證。一些有此愛好的老人退休后,含飴弄孫之余,以寫詩修身養(yǎng)性,是極正當且風雅的事情,他們中也不乏佳作。對此,理應得到尊重與鼓勵,大可不必冷嘲熱諷,或多方貶損。
一、
前生未卜此生癡,白發(fā)盈尺學作詩。
破帽年年吹不去,只緣風雅不逢時。
二、
從師學藝喜遨游,弄筆非為稻黍謀。
翰海泛舟尋樂趣,吟詩作對度春秋。
三、
一道清泉下翠微,小橋流水浪花飛。
吟詩作對會知己,勝過唐皇伴貴妃。
四、
良師益友貴相知,日日騷壇論作詩。
耳赤面紅無惡意,三天不見又相思。
代表著一種老百姓不喜歡的學風、詩風,甚至是“人風”。這些標語口號式的“詩”,多為應景之作,除了歌功頌德,就是說教連篇,不如去聽一次領導講話,更直接明了??此瀑N近了現(xiàn)實,實際遠離了詩詞本質。我之所以不喜歡,不愿與這些同齡詩人為伍,就在于這些。
五、
作詩貴在表真情,無病呻吟語不驚。
假使詩成無警句,雖然萬首也虛名。
六、
人生在世幾春秋,何必強為名利求。
飲酒賦詩山水樂,謫仙為伍幾風流。
七、
信手拈來不費功,移花接木有人同。
張冠李戴無痕跡,入典求名捷徑通。
八、
平仄揣摩扮斯文,為求立意黯傷神。
尋章摘句三更過,落筆才知亂舞琴。
九、
一夢方醒一夢酣,名疆利鎖美人關。
來生欲把神仙做,無奈今生少得閑。
我喜愛古詩詞的厚重,我喜歡自由詩的靈巧,我期待用心培植自己真情、委婉、雅致的詩詞新苗。
作者簡介
黃仲華,黃梅縣大河鎮(zhèn)黃橋村人,律師,現(xiàn)客居廣東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