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首詩的畫面感極強,一位老母親為孩子縫衣服,“密密”與“遲遲”表達了母親對孩子難以言表的疼愛,這世上也只有母愛最無私了。前幾天看到一個視頻,一位老母親在撿豆子,畫面的字幕寫道:“豆值幾何,娘心數過。。。。。?!崩先税装l(fā)蒼蒼,坐在老屋前,瞇縫著眼睛用蒼老的手把壞豆子撿出來,把一顆顆飽滿的豆子給兒女留著??粗粗?,我竟無語凝噎。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懷,不論你身在何處,只要想起來都倍感溫暖。這就是母愛的力量吧!
我和忘年摯友——一位可親可敬的姐姐聊起了母親。當談到自己的母親時,姐姐感慨萬千。
前幾日她感冒了,可謂“涕淚橫流”,一發(fā)不可收拾,按照慣例每周六她是要去探望母親的,因為怕傳染給老人只好“請假”。80歲的老母親得知后,騎著三輪車帶著燒餅和蔬菜來看她。說著說著姐姐突然沉默了,我看到她眼角閃過淚花。過了一會兒她繼續(xù)說:“母親是個很苦命的人!”我有些吃驚,因為多年前我見過老人,她有著大家閨秀的氣質,腰桿筆直,這是很多老人所不具備的,更有一臉的從容和沉靜,在我看來這位老人是與眾不同的,老人總是愛笑,一臉的和藹可親,和命苦二字很難聯系起來。姐姐講了這樣的故事:
當年姥姥嫁給姥爺生下媽媽后不久,姥爺就去前線抬擔架了,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姥姥帶著媽媽為了活下去就改嫁了,又生了弟弟妹妹,日子艱難,改嫁后的的男人不愿意養(yǎng)這個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姥姥只好把媽媽送到從來沒有待過的奶奶家,姥姥哭著跑出去,媽媽緊緊追著,哭喊著要媽媽,姥姥為了讓媽媽不再追她,就拾起地下的土坷垃扔向她,想趕她回奶奶家,這一趕讓媽媽憤怒了,也撿起土坷垃扔姥姥。就這樣,母女兩個愛恨交加,在塵土中相互打著,卻因為愛而更加割舍不下。姥姥跑回來抱起媽媽哭啊哭啊,直至眼睛哭瞎。姥姥的弟弟也就是媽媽的舅舅看著實在可憐,就把媽媽收養(yǎng)來,告訴她說:“管打、管罵、管吃糠!”就這樣,母親在打罵和忍饑挨餓中慢慢成長著……
母親很聰明,她一有機會就學習。她知道讀書認字是能自救的。到了14歲那年,高小畢業(yè)后,遠房高干家庭的大姨得知她聰明伶俐而且讀書識字,因為家里孩子多,工作忙,大姨就把“財政”大權交給她,在大姨的耐心指導下,她把各項收支管理得井井有條,頗得大姨喜愛,自然成了名副其實的“小管家”。在大姨家的日子是她童年最幸福的時光??墒?,她父親知道這個女兒日子過得不錯,常暗地里找大姨來借錢,母親得知后,感覺這樣不好,毅然選擇離開大姨家。
后來,又輾轉到了她的親姨家,這個姨與前面的大姨可謂天壤之別,一有看不過眼的便打罵有加,母親的姥爺實在看不下去,就把她接回來,幾經周折,終于找了一份工作,寄人籬下的母親就業(yè)了,從此開啟了她更加艱難的人生之路。
此時,說者哽咽,聽者亦落淚。姐姐說:“母親的故事說不完??!如今她老了,該享福了,我要好好鍛煉,有個好身體,好好伺候她老人家……”
吃苦不言苦,母親兒時苦難的經歷塑造了她不向命運低頭的堅強人格,樂觀積極更是她的人生態(tài)度,她用自己的言行影響著自己的后輩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成為孩子們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之源。如今老人已是耄耋之年,每個月領著退休金,自給自足,從來不給兒女添麻煩,一個人生活得有滋有味。她樂善好施,常常把自己親手縫制的小坐墊贈與別人;她惜物惜福,十分節(jié)儉。母親常常說:“我這一輩子沒有做什么貢獻,節(jié)約用水,能給子孫后代多留下一口水就是我最大的功德!”
姐姐驕傲的說:“母親是偉大的,她吃過人世的苦,卻把最溫暖的愛留給自己的孩子!母親是優(yōu)雅的,她身上有歲月沉淀的光輝,更有值得我們后輩去踐行的品格?!?/p>
每一位母親都是值得尊重的,作為女兒的我們要孝敬母親,更應擔當好母親這個重要角色。這個世界因為有母親的愛我們就不會迷失方向,因為有母親的愛才處處充滿陽光......
作者簡介:程立(筆名),原名程曉,河北作家協(xié)會會員,河北民俗協(xié)會會員,用心發(fā)現生命之美,以生命之美滋養(yǎng)心靈,以文字與讀者共鳴。
曬丹鳳,你也可以秀
文學顧問:孫見喜 木南 東籬 丹竹
誦讀顧問:???/strong>
主編:丹鳳曬曬
副主編:墨海頑石
責編:方子蝶 張芬哲 白月光 曹萇茳
校對:鄰家小妹 七月未箋
自媒體支持:
力 薦 無言年華 雪舞梨花
溫暖相見 家在商洛 我是布衣
大乾州 新新文學 小麥的籽
陜西文譚 松風閣語 方子蝶
平臺往期文字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