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記作者/店員秋潔
第一次要去你最心儀的公司面試;
第一次要和朋友介紹的小哥哥、小姐姐見面;
第一次要和陌生的網(wǎng)友約飯;
...
這時候的你是怎樣的呢?
是不是站在衣櫥前挑了又挑,試圖找出最合身的那套衣服;
是不是站在鏡子前仔仔細細地觀察自己,不想有任何一點不滿意;
又或是走時裝秀一般讓好閨蜜好朋友們幫著挑選衣服,裝飾打扮?
第一印象的重要性眾所皆知,我們都想給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或是重要的人留下最最棒的第一印象,用心理學中的首因效應 (primacy effect)來解釋就是人們首先接受到的信息直接影響個體對他人的認識。
第一印象不僅會成為我們對他人認識中難以改變的一部分,同時也影響我們與他人未來關系的發(fā)展。都說這是個看臉的世界,那么除了顏值,還有什么會影響我們留給他人的第一印象呢?
Warm Vs. Cold 溫暖 Vs. 冷酷
心理學家Asch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分別給了兩組被試者一些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他們都不認識的人,A組被試者拿到的詞是“聰明的,堅決的,靈巧的,努力的,謹慎的,溫暖的”。而B組拿到的詞全部一樣,除了最后“溫暖的(warm)”被替換成了“冷酷的(cold)”。
而當Asch請被試者來描述他們對于這個未知的人的第一印象時,結果卻有了驚人的差距。B組中僅有8%的被試者認為這個人是慷慨大方善良的,而A組中91%的被試者都認為這個未知的人是慷慨大方善良的。Asch同時發(fā)現(xiàn)溫暖的人也更容易被他人評價為幽默的,積極的。
而后來,心理學家Harold H Kelley又進一步研究了這一現(xiàn)象,并將我們個人的性格特征歸類為核心品質(zhì)和邊緣品質(zhì)。
核心品質(zhì)是指那些能夠極大程度地影響他人對我們的第一印象的特征,最典型的就是“溫暖的”和“冷酷的”。
而邊緣品質(zhì),比如“禮貌的”和“魯莽的”,雖然也會影響他人對我們的性格認知,但是對他人印象形成的影響卻不如核心品質(zhì)強烈。
Kelley的實驗在麻省理工學院進行,他給一個班級的同學分發(fā)了兩張不同的卡片來描述一位即將為他們上課而學生之前不認識的教授,其中一部分同學收到的卡片寫著:
某某老師是麻省理工經(jīng)濟系與社會科學系的畢業(yè)生,他曾在一所大學有過三年的心理學教學經(jīng)驗,這時他第一次教授經(jīng)濟學70這門課。他今年26歲,素食主義者,已婚。人們都覺得他是一位冷酷的,認真的,批判的,務實的,堅定的人。
類似于Asch的實驗,另一半的同學收到的卡片上將“冷酷的”替換成了“溫暖的”。隨后一位教授出現(xiàn)在教室并帶領大家上完了一整節(jié)課。在課程結束后,實驗人員請同學們?yōu)榻淌谧龀鲈u價。
結果發(fā)現(xiàn),收到教授是“溫暖的”這張卡片的同學們更傾向于將教授評價為“貼心的,隨和的,友善的,受歡迎的,真性情的,幽默的,仁慈的”。而收到“冷酷的”卡片的同學們則更傾向于給出負面性的評價。Kelley也將這個現(xiàn)象定義為“溫暖—寒冷效應”(warm-cold effect)。
從這些實驗可以看出,“溫暖”和“寒冷”作為我們的核心品質(zhì),會大大的影響他人對我們的印象,評價,期待。當我們聽到“冷”或是“暖”時,受到刺激的不僅僅是我們的聽覺器官,還有我們的感覺器官,所以,給別人留下的印象也會格外深刻。
面試小竅門
那么,在生活中遇到面試的時候,不妨說一些與“溫暖”相關的詞語吧,展示給別人我們溫暖的一面,而避免一些“寒冷”、“冷酷”等詞,比如在冬天進入他人辦公室或者房間時,可以說“這里面真暖和”來代替“外面真冷啊”。
當別人問及你是一個怎樣的人,或是你會怎樣描述你自己,嘗試說說“我是一個溫暖的人”。當?shù)谝淮魏团笥岩黄鸪燥埢蚴菂⒓蛹s會時,也可以給對方倒上一杯熱茶或者熱咖啡,即使不通過語言交流,也可以傳達出“暖”的信息喔!
當然,實驗與生活實際也是有不同的。實驗中我們將性格特征用某幾個詞總結,而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用一段話進行描述,或是舉事例來說明某個人的性格特征,在這種有更多細節(jié)的情況下,我們對他人或是他人對我們的評判都會更加準確客觀。
所以在與面試官或是別人第一次交談時,如果時間足夠,也可以將你的性格特征從細節(jié)描述中展示給他人,從而使別人能夠?qū)ξ覀冇懈鼫蚀_的評價。比如說,在說完你覺得你是一個溫暖的人后,可以舉一些事例來具體說明你的優(yōu)點、特點。這樣對方的感受不僅會更具體,印象也會更深刻。
最后,希望大家面試、約會、結交新朋友都能一切順利喔!同時,也要好好享受四月初的陽光,即使沒有時間、沒有機會面朝大海,也要在心里為自己種下幾束花。
待到時間合適
你的小太陽足夠溫暖
便會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