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判斷正誤(對的打“√”,錯的打“×”)
3、王灣《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b> B)
A、“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對偶,寫“客路”、“行舟”,字里行間已有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飄泊之感,與尾聯(lián)之“鄉(xiāng)書”、“歸雁”遙相呼應。
B、“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兩岸闊”與“潮平”,“一帆懸”與“風正”均有因果關(guān)系。“風正”是風大之意。
C、“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表明詩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詩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陽來得早,好像春天也來得早。“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歷來膾灸人口。
D、“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與首聯(lián)呼應,表達了詩人觸景生情,懷有無法抑制的思鄉(xiāng)之情。
4.下列對詩句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詩題“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覽”的意思,表明詩人寫詩的地點。
B. 首聯(lián)先寫“客路”后寫“行舟” ,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流露與字里行間。
C.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詩的頷聯(lián)頸聯(lián)對仗非常工整,這時候律詩的一個重要特征。
D. 尾聯(lián)的“鄉(xiāng)書”“歸雁”讓人感受到一種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
5對這首詩語句的解說,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b>D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鎮(zhèn)江北邊,三面臨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來的情況。
C.“潮平”指潮水上漲,水與岸平。“風正”指風向既順,風力又不猛。
D.“歸雁洛陽邊”意即我想學北歸的大雁,回到故鄉(xiāng)洛陽。
6、關(guān)于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b>
A.這首詩以對偶句開頭,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麗,“青山”、“綠水”給人眼明心亮的感覺。
B.三、四兩句進一步把人帶到一種和平寧謐的環(huán)境里,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顯得天地寬闊,更使人胸襟開朗。
C.五、六兩句寫海上紅日沖破黎明前的黑暗,江邊春意趕走垂盡的舊臘殘冬,不僅意象美妙,還蘊含一種生活哲理,突現(xiàn)了新生事物的強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聯(lián)抒發(fā)了作客他鄉(xiāng)的深深愁緒,可知前面六句所寫明麗的江南景色,都是為最后一聯(lián)作反襯的。
7、品讀本詩,找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
A.首聯(lián)先寫“客路”,后寫“行舟”,寫出了人在他鄉(xiāng)、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
B.誦讀頷聯(lián)時應該使用上揚的語調(diào),體現(xiàn)詩句平野開闊、大江直流的宏天氣勢。
C.頸聯(lián)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通過擬人手法,在描寫景物和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
D.尾聯(lián)緊承頸聯(lián),抒發(fā)了詩人即將回到家鄉(xiāng)的喜悅、激動的心情。
8對《錢塘湖春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b>
9.對《錢塘湖春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b>
10..下列對《錢塘湖春行》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b> C )
11.對《天凈沙·秋思》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12.對《天凈沙·秋思》這首曲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b> ( A)
A.這首曲的題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樹”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給人以蕭條、寂寞、悲涼的感覺。
C.“小橋”一句讀來令人親切,可仔細想去,卻更增添了“斷腸人”的愁緒。
D.“斷腸人”句中的“斷腸人”是一位“離人”,“天涯”即“極遠的地方”。
13.對《天凈沙·秋思》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b> ( B)
A.前三句十八個字,寫了九種景物,有靜有動、有聲有色,而加在名詞前的定語則體現(xiàn)了詩人對那些景物的獨特感受。
B.這首小令,寫景由近到遠,感情抒發(fā)由淺入深,開頭一句“枯藤老樹昏鴉”是詩眼。
C.這是一幅秋景圖,又是一幅絕妙的秋思圖。圖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經(jīng)過作者精心選擇的,最能表現(xiàn)“秋思”。
D.這首小令用極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極豐富的意象;人與物結(jié)合,情與景交融,有一種動人心魄的力量。
14對《春望》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A )
A、“岱宗夫如何”一句運用擬人手法,把泰山比作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B、“造化鐘神秀”一句是說泰山是天地間一切神奇秀麗的結(jié)晶。鐘是聚集的意思,一個鐘字將大自然寫的十分有情。
C、“齊魯青未了”是說在齊魯大地上都能看到泰山的青色,以距離之遠來烘托泰山之高,別出心裁的寫出了自己的體驗。
D、“會當凌絕頂”中,會當是唐人的口語,意思是“一定要”,從中可以看出詩人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絕頂?shù)男坌暮蜌飧拧! ?/b>
15. 以下對詩歌《春望》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
A。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是寫望中所見:國都殘破不堪,山河并沒有被破壞;春天降臨到長安城,因長久無人料理導致亂草叢生。這一聯(lián)在寫景中表達了詩人對眼前美景遭到破壞以后的失望之情。
B。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一聯(lián)以“感時”一語承上,以“恨別”一語啟下,表達了詩人感時傷世的感情。
C。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兩句的意思是說:自開春以來戰(zhàn)火愈燒愈熾,因而跟家人難通音信。詩人用“抵萬金”來形容家書的珍貴,表達了他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
D。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b>“白頭”是寫實,“白頭”而又稀疏到“不勝簪”的地步,其蒼老之態(tài)可以想見,這是憂國、傷時、思家所致。
16對《望岳》分析不確切的一項是( C?。?/b>
17下面對杜甫詩歌《望岳》解讀有誤的一項是(
18對陶淵明《歸園田居》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痪洌?/b>C )
A、“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勞動的地點、內(nèi)容和豆苗的生長情況。“種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是幽美的,兩者相互襯托,完美而又和諧。
B、“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二句,寫早出晚歸,辛勤勞動?;姆x,指各種野草。
C、“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承“荷鋤歸”,寫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濕。“種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語雖平淡自然,卻將歸隱的艱難寫得極為具體。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無違”二句,抒發(fā)感情。表明避開官場的志趣,抒發(fā)作者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19對下面這首詩解說或賞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b>
A 這首詩寫的是田園勞作之樂,表現(xiàn)的是歸隱田園的遁世思想。作者陶淵明,又名陶潛,字元亮,西晉著名詩人?!笆劳馓以础本统鲎云渥髌贰短一ㄔ从洝?。
B “種豆南山下”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幽美之句。前句實,后句虛。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柔如完美。
C “帶月荷鋤歸”,勞作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身,卻有一輪明月陪伴,月下的詩人,肩扛一把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里,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歸耕圖最!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的歸隱的自豪。
D “但使愿無違”中“愿”蘊含著詩人不想在那污濁的現(xiàn)實世界里失去自我,要隱居歸耕,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志愿。
2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b>
A、首聯(lián)寫作者出使,已經(jīng)過了屬國的居延這一地方。一個“單”字,寫出了他出使的孤單與無奈。
B、頷聯(lián)借用比喻,寫自己像飄飛的蓬草一樣出了漢塞,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進入胡天,顯得形象而生動。
C、頸聯(lián)中,“孤煙”、“長河”、“落日”,寫出了大漠景色的單調(diào)與荒。“直”“圓”寫出了邊塞人民不懼生活艱苦,奮勇向前以圓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
D、尾聯(lián)意思是說在蕭關(guān)遇到巡邏偵察的騎兵,才知道都護還在很遠的燕然山。至此,并未交待“出使”結(jié)束,給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
E、全詩敘事與寫景相結(jié)合,而重點在于寫景,為讀者展現(xiàn)了一幅畫面宏大,意境開闊,景色壯麗的塞外風光圖。
21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b> B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達地點和作詩緣由,“欲問邊”,是出使的目的。
B.頷聯(lián)是詩人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古詩中說到蓬草,大多是自嘆身世。由“歸雁”一詞知道,這次出使邊塞的時間是秋天。
C.頸聯(lián)中,詩人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被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的名句。
D.本詩通過寫詩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表達了詩人由于被排擠而孤獨、寂寞、悲傷、飄零的孤寂心情。詩中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對都護的贊嘆?!?/b>
2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以大漠、秋天為背景,以征蓬、歸燕、孤煙、長河、落日為對象,組成一幅塞外風光圖,意境奇特,氣勢博大。
B頷聯(lián)寫途中所見,既是敘事,也是寫景,更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詩人孤獨惆悵的內(nèi)心情感。
C頸聯(lián)描寫邊塞奇特壯麗的風光。誦讀時應該使用急促的節(jié)奏,低沉、悲涼的語調(diào),表現(xiàn)勁拔、堅毅之美和蒼茫之感。
D尾聯(lián)寫行至蕭關(guān),探馬來報,都護逐殺敵軍,已到了最前線。語透雄豪,既見軍情緊急,又見詩人對戰(zhàn)事的關(guān)心
23 對《渡荊門送別》這首詩賞析不正確的項是( C
A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中間兩聯(lián)不僅對仗工整,而且寫得逼真如畫,有如一幅長江出峽渡荊門長軸山水圖。
B 頷聯(lián)兩句,寫出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景中也蘊藏著詩人喜悅開朗的心表和青春的蓬勃朝氣。
C 尾聯(lián)寫故鄉(xiāng)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李白遠行,既點明了題目,又暗示了故鄉(xiāng)人的深情厚誼。
D 全詩情景交融,想象奇特,顯露了詩人豪邁的氣概和浪漫的情懷。
24、杜牧《赤壁》分析不當?shù)囊豁棧?/b>B )
A、作者并不從正面寫赤壁之戰(zhàn)的過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說其事,并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zhàn)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
B、“折戟沉沙鐵未銷”,是說折斷的兵器埋沒在沙土中還沒有銹蝕。因為該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時間不長。
C、“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是用假設(shè)的口氣說的。假如當時的天氣、風向不給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戰(zhàn)就有可能被曹操取勝,那么“二喬”就可能被關(guān)在銅雀臺了。
D、赤壁是東漢末年周瑜大敗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長江南岸,但詩人所詠之赤壁并非此處,而是湖北黃岡的赤鼻磯,故說此詩雖為詠史詩,其實也是借題發(fā)揮。
25、文天祥《過零丁洋》分析不當?shù)囊豁棧?/b>C )
A、 首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兩件事:一是在他21歲時,明經(jīng)入仕,因科舉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guān)頭,起兵勤王抗元。
B、 頷聯(lián)把個人命運與山河命運緊密相連,個人浮沉緊系著祖國的安危。
C、 頸聯(lián)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詩歌很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抒發(fā)陷入絕境的沉痛心情。
D、尾聯(lián)直抒胸臆,表明自已以死明志的決心,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26 對《水調(diào)歌頭》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這首詞上闋寫詞人對天下宮闕的向往對人間生活的熱愛,下闋寫詞人在月下對親人的懷念和祝福,自始至終洋溢著樂觀向中上、積極奮進的情緒。
B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這一句,抒發(fā)思念親人的感情,表面看來,好像是對月有怨恨之意,其實是寫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
C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句話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對自然和社會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詞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闊大,描寫虛實結(jié)合,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27選出對陶淵明《飲酒》賞析有誤的一項是(B )
A、開頭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諦。其中“心遠”二字是這首詩的思想內(nèi)容之關(guān)鍵,它表明一切自然樂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靈超脫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實際上是說,由于詩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麗,因此讓人只顧得上去細細觀賞,卻忘記了用語言表達出來。
C、“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寫出了作者那種恬淡、閑適。對生活無所求的心情。而“望”字則很好地體現(xiàn)出詩人看到山不是有為之,而是在采菊之間無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簾。
D、《飲酒》是一首五言律詩,共二十首,本詩是其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寫出了詩人在欣賞自然景物中所體會到的一種特有的生活情趣與美的享受。
28對下面詩歌理解不當?shù)囊豁検牵?/b>
A 詩歌通過對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了“心遠地自偏”的道理。
B 詩歌的前四句從哲理的高度表達了詩人的人生態(tài)度,后六句寫詩人從自然的欣賞中得到美的享受的哲理的啟迪。
C 晉宋隱逸之風萬千,作者陶淵明便是晉寧隱士的代表之一。詩中反映了詩人超脫塵世,隱居山野的隱士生活,突出了其“境”與“心”皆“靜”的特點。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遠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29對下面這首詩歌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寫詩人雖身居鬧市,但門庭冷落,表現(xiàn)出詩人的孤獨與寂寞。
B.“心遠地自偏”意思是指心遠離官場和世俗,自然覺得住的地方僻靜了。
C.“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寫出了詩人看到南山美景時的隨意與自然,表現(xiàn)出了詩人悠然恬靜的心境。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與《歸園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諦。
30選出對《行路難》賞析有誤的一項是(A )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中“停、投、拔、顧”四個連續(xù)動作,形象地表現(xiàn)出了詩人在酒宴時,即將離開朋友而產(chǎn)生的無限依戀之情,連平時號稱“酒仙”的他難以豪飲而醉。
B、“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詩人巧用典故“呂尚垂釣”“伊尹乘舟日邊”表明自己雖然有著決意和無奈,但并沒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盡坎坷的呂尚和伊尹,他們的經(jīng)歷又增強了詩人的信心和信念。
C、“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詩人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總有一天會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彼岸,實現(xiàn)自己的遠大抱負。
D、李白這首詩跳蕩縱橫,一波三折,強烈地表達了詩人苦悶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變化的思想歷程,讓人們強烈地感受到詩人的倔強、自信,執(zhí)著地追求理想的強大精神力量。
32對下面這首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 “行路難”是樂府古題,多詠嘆世路艱難及貧困孤苦的處境。
B 李白寫了一組《行路難》,本詩選自該組詩的第一首,抒發(fā)了詩人在悲憤中不乏豪邁氣概,在失意中仍懷希望的情懷。
C詩的一二句以夸張的筆法,營造出歡樂的宴飲氣氛;三四句寫出了詩人的精神苦悶時,美味佳釀也難以下咽,與第一二句形成強烈反差,襯托出詩人內(nèi)心的悲苦。
D全詩構(gòu)思巧妙,詩人將自己的希望和失望、奮發(fā)和抑郁,急遽地迭相交替、變換,恰到好處地反映了自己由希望到失望的心路歷程。
33下列對《行路難》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于對李白的深厚友情,設(shè)宴為之餞行。
B.詩的前四句中“停、投、拔、顧”四個動作,形象地顯示了作者內(nèi)心的苦悶,感情的激蕩變化,反映作者積極處世。
C.詩中反映了封建統(tǒng)治者對人才的壓抑,作者的苦悶,反映作者消極處世。
D.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
34對《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詩句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理解:這句話說明南村的兒童思想素質(zhì)不高。
B 布衾多年準似鐵,妖兒惡臥踏里裂。
理解:布衾多年未換,以致被子冰冷似鐵,說明家境貧寒,嬌兒睡相不好,多少也與“布衾冷似鐵”有關(guān)
C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理解:前一句寫作者自“安史之亂”以來,因為心系家國,早已不能熟睡。后一句一語雙關(guān)?!伴L夜”既是實指當天的情景,又暗指處在風雨飄搖中的國家?!昂斡蓮亍保馕渡铋L,寫出了詩人深深地嘆息:深重的空難啊,什么時候才是盡頭?
D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理解:這兩句表達了詩人甘愿為了天下窮苦人犧牲自己的愿望。
35對《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B )
A、這首詩從表達方式上看是記敘、描寫、抒情相結(jié)合。
B、“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寫出我對群童的厭惡之情。
C、“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中的“喪亂”的意思是“戰(zhàn)亂”指安史之亂。
D、“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一個抒情句,抒發(fā)作者雖身處漏雨屋舍仍關(guān)心天下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36下面對《望江南》賞析有誤的一項是(A )
A、“梳洗罷”才“獨倚望江樓”,表明她精心打扮,是為了時刻準備心上人的歸來,“女為悅已者容”,一個“獨”字,寫出了婦女只希望一個人靜靜等待思念的人歸來的心態(tài)。
B、“斜暉脈脈水悠悠”表面上是寫水,實際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
C、這首詞寫一女子登樓遠眺,盼望歸人的情景,表現(xiàn)了她失望和悵惘的情懷。
D、溫庭筠的這首小詞一洗常見的濃艷風格,寫得清新淡雅,空靈秀麗,而又樸實自然。后人評價說:“絕不著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盡”。
37對下面詩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這首詞表現(xiàn)了一位因心愛的人遠行而獨處深閨的女子的生活狀況和內(nèi)心情感。
B 這是一首風格清新、明快的詞,全詞多用白描、直敘的手法,情感表達含蓄、細膩。
C 本詞就時間而言,從清晨寫到黃昏;就人物內(nèi)心情感而言,從失望寫到了希望以至最后的“腸斷”。
D 最后一句“腸斷白蘋洲”說明她把視線從“千帆”“斜暉”和“江水”那里收回來,集中在“白蘋洲”,那是她當初同愛人分手的地方,更是她因相思而愁腸寸斷的地方。
38.對《漁家傲 ·秋思》這首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D
D寫夜深霜重之時傳來的悲涼哀怨的羌笛之聲,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A.詞的上片描寫邊塞秋色,以一“異”字統(tǒng)領(lǐng)全部景物特點,突出了塞下秋景與中原的不同。
B.“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一方面描寫迥異域內(nèi)陸的獨特景色,表現(xiàn)邊塞的悲涼,同時也反映了戰(zhàn)事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背景。
C.“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是全詞的核心,下面提示了戍邊將士思念家鄉(xiāng)卻又不甘無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D.“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出了將士們苦中作樂,夜深霜重之時仍在軍營中奏樂歡鬧的場面。
39對《漁家傲 ·秋思》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b>
40對這首詞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b>
A.詞的上闕寫的是“落日孤城”的邊塞景象。
B.詞的下聞表現(xiàn)了將士們在艱苦抗敵的同時懷念家鄉(xiāng)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當時孤城危急的戰(zhàn)況。
D.這首詞基調(diào)悲壯,意境開闊,風格和“蘇辛”相似。
41下面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b> D
A.“塞下秋來風景異”中的“異”字,寫出了邊塞秋天的景物與江南一帶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樣并列的山峰。
C.“濁酒一杯家萬里”形象地寫出了戍守邊關(guān)的將士們的思鄉(xiāng)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出了邊關(guān)雖寒冷,但有羌管鳴奏,生活并不艱苦。
41江城子
(1).下面對該詞的理解品味有誤的一項是:(2分)C
A. 此詞是蘇軾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風格的作品,表現(xiàn)他決心抗擊遼、夏侵略的愛國壯志。自此,他樹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幟,提高了詞品,擴大了詞的界境。
B. 開篇著一“聊”一“狂”兩字,更見作者的瀟灑豪放,也隱約透露出怨憤之情;再用一個“卷”字,寫出眾多人馬像疾風一樣馳騁山岡的壯觀的出獵場面。
C. 用典故是古詩詞創(chuàng)作常用藝術(shù)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達意。詞中下闋采用馮唐持節(jié)赦免魏尚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希望朝廷憫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結(jié)尾三句卒章顯志,表明作者想要馳騁沙場、為國殺敵、一展宏圖的強烈愿望和遠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顯了剛強威武的英雄氣概。
(2)、對《江城子·密州出獵》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B
B.“親射虎,看孫郎”表明詞人已功成名就,對孫權(quán)有蔑視之意。
C.“酒酣胸膽尚開張”是說詞人飲酒到盡興之時,更覺心胸開闊、壯志滿懷。
D.這首詞表面寫的是一次出獵,實則表達了詞人報效國家的志向和豪邁氣概。
(3).對這首詞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上片“老夫……擎蒼”三句,不僅寫出了打獵時威武的陣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詞的上片“卷平岡”一語,極言行走之快,可見出獵者情緒高昂,精神抖擻。
C.詞的下片作者以馮唐自喻,表達了自己企望為國御敵立功的壯志。
D.詞的上片以記敘為主,語言風格粗獷、豪放;詞的下片以抒情為主,語言格調(diào)婉約、纖柔。
(4). 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b>2分)(
A. 起句“老夫聊發(fā)少年狂”的“狂”字貫穿全篇,統(tǒng)攝全詞,寫出了作者的豪情壯志。
B. 結(jié)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是寫作者為抵抗西北的敵人,要把弓拉得如圓月一樣去參加戰(zhàn)斗。
C.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是寫為回報人們傾城而出觀看太守狩獵的盛情,作者要像當年的孫權(quán)那樣,親自挽弓射虎。
D.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是寫作者非常在意自己的衰老,慨嘆報國無門。
42 (1) 對《武陵春》理解和欣賞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C
A.首句“塵香”二字寫落花已化為塵土,流露出詞人對美好事物遭受摧殘的惋惜之情。
B.“欲語”而淚先奪眶而出,寫出詞人有難以抑制的滿腹憂愁和傷痛,具有感人心弦的藝術(shù)魅力。
C.“春尚好”“泛輕舟”用詞輕松,節(jié)奏明快,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了詞人隨遇而安的喜悅之情。
D.詞作最后兩句將哀愁比作可承載可觸摸的實體,來寫“愁”之濃之重,既形象生動又自然妥帖。
(2)下面對李清照《武陵春》的賞析,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B )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A 上闋由景引入,再寫為事,表現(xiàn)詞人無限的苦悶。
B 下闋看到詞人如此悲傷,親近的人也深感憂慮,一“聞說雙溪春尚好”馬上告訴她,總想讓她高興??稍~人心中的悲愁揮之不去,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豈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釋?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又已經(jīng)預料到愁重舟輕,不能承載了。與李后主《虞美人》的“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有異曲同工之妙。
C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愁本是無形之物,只可意會,難以捉摸。詞人把它寫活了,可以用“舴艋”來載,而且還怕愁太重,小船載不動,則愁又顯得更有重量了;再聯(lián)系前句的“輕”字,似乎還可看到這小船在重愁堆擠下被慢慢壓向水面之狀,讓讀者讀了無不為之擔心。
D 本詞是詞人避亂金華時所作。她歷盡亂離之苦,加上心愛的丈夫已病故,所以詞情極為悲戚。整首詞構(gòu)思新穎,想象豐富,境界極高,通過暮春景物描寫,勾畫出詞人內(nèi)心的無限悲苦?!拜d不動,許多愁”成為中國歷史上最重的愁緒。這愁苦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絕唱。
43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1).對這首詞內(nèi)容理解不當?shù)囊豁検牵?/b> C
A.上闋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繪了將士們飽餐烤牛肉的熱鬧場面。
B.下闋中“馬作的盧飛快”一句表現(xiàn)了將士們勇往直前、勢不可擋的銳氣。
C.全詞刻畫了一個雖人近暮年,仍雄姿英發(fā),親自領(lǐng)兵上陣殺敵的英雄形象。
D.全詞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業(yè)卻壯志難酬的現(xiàn)實。
(2).對這首詞賞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b> A
A.“沙場秋點兵”一句寫閱兵場景,“秋”字為閱兵場景增添了悲涼之氣。
B.“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應題目,是作者與陳同甫的共勉之詞。
C.詞的上下闋一般會“換意”,但這首詞卻突破傳統(tǒng),詞意上下貫通,展現(xiàn)了一幅戰(zhàn)爭場景,甚為獨特。
D.“可憐”兩字凸顯詞中人物的情感變化,從前九句的壯懷激烈陡然變?yōu)槟┚涞镊鋈粋?,波瀾起伏,言近意遠,實為大家手筆。
(3)下邊對本首詞理解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D )
A.這首詞描寫了看劍、聞角、分炙、奏樂、點兵、殺敵等多種軍營生活。
B.這首詞展現(xiàn)了醉態(tài)、夢境、往事、理想和現(xiàn)實等多層面的人生境界。
C.這首詞前九句追憶往事,豪情滿懷;結(jié)尾一句,詞意陡轉(zhuǎn),點出理想與現(xiàn)實、希望與失望等多重矛盾。
D.這首詞成功地運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場”、“的盧”、“霹靂”等多個歷史典故。
44.對《蒹葭》這首詩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B)
45.對《蒹葭》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46.對《蒹葭》賞析錯誤的一項是( A
47. 對下列詩句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B.“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兩句反復使用,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以行動來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戀,十分生動形象。
D. “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別指醒來和睡著,可見君子思戀之苦。
48 對《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 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關(guān)懷古”是曲的標題。
B “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一句勾畫出潼關(guān)外有黃河,內(nèi)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的特點。
C 曲中的“聚”字賦予靜止的峰巒以動感,“怒”字則生動地表現(xiàn)了波濤洶涌澎湃的氣勢。
D作者在曲中表現(xiàn)了深深的傷感悲憤之情,他傷感悲憤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宮闕萬間都做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