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端午去惠東稔山看過沒有龍頭的龍舟賽,念念不忘,今年端午節(jié)下午再去稔山,目的也是這種沒有龍頭的龍舟。
收到的消息是稔山竹背村是端午節(jié)當天下午扒龍舟的,誰知去到竹背村,靜悄悄的,一問人,說今年不搞了!原來這邊的鄉(xiāng)間龍舟比較隨意,并不是年年都有舉行。又轉(zhuǎn)到三年前看過的石頭嶺村看什么情況,三年前石頭嶺是下午4點多才扒的,但今年去到村里一問,說中午12點就扒過了,原來同一個村每年的開始時間也不同。無奈之下,只好沿著鄉(xiāng)道繼續(xù)往里走,看能不能碰運氣看到哪個村有扒龍舟。這時,接到先來踩點的與文共舞他們的電話,說聯(lián)山村有扒龍舟。地圖上一搜,聯(lián)山村離我們不遠,于是趕緊過去。
很快就來到聯(lián)山村,只見村子上方飄著幾只大氣球,稻田的田埂里插著彩旗。這時是下午三時許,村民三三兩兩沿著田埂往村子對面的小河邊走去,我們停好車也趕緊跟上。原來聯(lián)山村的龍舟賽正是在村子對面的這條小河上進行,扒的正是那種沒有龍頭的龍舟。這種龍舟體積較小,適合這種狹窄的小河道進行。選手穿著統(tǒng)一的服裝,一隊淺藍色,一隊深藍色,據(jù)說是按照單數(shù)年齡和雙數(shù)年齡來分成兩隊。選手們先到小河邊一座小山下的北帝廟燒了下,燃放了一長串鞭炮,就開始上船準備比賽。由于隊員沒有到齊,等到下午四點多才正式開始。
兩隊選手各自上船,每艘龍舟上各有14人,包括12名劃手和掌舵、敲鑼各一人。他們在一段河道的中間和兩頭各插上一根綁著紅綢帶梢的竹子,作為起點和兩頭的折返點,中間的竹子最后也作為奪標的標旗。由于河道狹窄,無法兩艘龍舟向同一方向劃,而是同時向相反的方向劃,最后劃到中間的點。我問了村里人,說這段賽道有500米,要劃五個來回。但我覺得沒那么長,應該在300米左右吧。
盡管這只是村里自娛自樂的賽事,但兩隊選手都十分賣力。最后是淡藍色隊伍以較大優(yōu)勢取得了勝利。比賽結(jié)束后,村民們同心協(xié)力,一起把兩艘龍舟拉上岸,再抬進小河邊的一個鐵皮棚里放著,等待下一年的端午節(jié)。
當晚村里在莊氏宗祠對面的大廳里舉行宴會,夏至快到了,還燜了想噴噴的狗肉。經(jīng)了解,聯(lián)山村有莊、黃、楊等幾個姓氏,講客家話,是一個村民小組,有400多人,屬稔山鎮(zhèn)牛牯墩村委會。他們說每年都是端午當天下午扒龍舟的,但幾點開始,要到廟里問過神仙才能定,這就是每年開始時間不一樣的原因。村民熱情邀請我們吃完晚飯再走,但因為我們還有事,就婉謝了。不過我們還是討了塊狗肉來嘗嘗,香!
聯(lián)山村這種沒有龍頭的龍舟,盡管不像“龍”,但更有特色,除了稔山,我在其他地方還沒見過。但當?shù)卣坪鯇@種別具特色的龍舟沒有什么宣傳,我覺得是不應該的。由于這種鄉(xiāng)間龍舟賽時間的不確定性,有的村不是每年都舉行,有的村每年舉行的具體時間也不同,因此,對有興趣前往觀看的人,還是提前了解清楚為好。
在聯(lián)山村,我們看到對面的牛牯墩村也掛了很多氣球,據(jù)說牛牯墩村在初六也有龍舟賽,而且牛牯墩村更大,有1000多人,到時應該會更熱鬧??上У氖浅趿习?,無法再來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