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居同題:端午
本期作者:
馬瑞新、秋千、劉葆華、張項學(xué)、趙瑞剛、嚴(yán)席文、汪瀅、孫澤羽、田園居士、譚淑珍、王超群、盧象賢、李建發(fā)、承潔、徐亮、鐘岸先、谷瑜、豐溪逸士、紫荷心語、李養(yǎng)環(huán)、金日、王蔭琴、玉兒、楊鐵平、問風(fēng)、王天明、馬建勛、李如意、陳發(fā)彬、宋玉秋、瀚海沙、匡輝、梅格、今剩嘆、丘尾菊、愛到深秋、桑舒、聶振山、趙秀敏、謝郎、空山瘦竹、徐中秋、陳坤玉、衛(wèi)兆元、婉清、采芹生、皓露、鐘曉紅、李海霞、謝陽春、莊少文、檀繼升、韓會莉
陶然居同題 其他鏈接:
陶然居同題:端午對聯(lián)
端午遐思
馬瑞新
艾葉掛千門,家報安康,世以清芳扶正氣;
粽香濃五月,人思軟糯,我于棱角見孤忠。
端午有懷
秋千
楚風(fēng)積健,湘水流深,仰先賢去國懷沙,垂史真成天下祭;
甫過清明,未消瘟疫,教我輩掞今吊古,問誰不是劫馀人。
汩羅江
劉葆華
千年粽角飄香,江畔每多傷悼客;
隨處滄浪洗濁,世間尚有未醒人。
端午節(jié)
張項學(xué)
酹酒祭忠魂,恨血化花,楚天榴色染霞色;
放懷歌盛時,熏風(fēng)催韻,禹甸艾香浮粽香。
端午
趙瑞剛
粽品安康,米香粒粒情包起;
舟行廣闊,波影層層夢劃來。
端午
嚴(yán)席文
或以身殉國,或投江尋父,往事如風(fēng),只剩龍舟爭勝負(fù);
宜睹粽思人,宜插艾避邪,今朝許愿,唯期虎歲得安康。
題端午
汪瀅
艾草高懸,香飄盛世添能量,端陽更覺九州美;
龍舟競渡,水擊中流響鼓聲,屈子當(dāng)驚萬象新。
端午感懷
孫澤羽
平生以況美人,任濯足濯纓,應(yīng)信濁清當(dāng)自見;
一蹈堪明亮節(jié),念道孤道遠(yuǎn),獨憂上下復(fù)誰求?
端午懷屈原
田園居士
汨羅水余千秋一嘆,看鍋蒸角黍,杯煮雄黃,沿江而酹堪垂吊;
瀟湘魂動五月端陽,猶慨發(fā)離騷,情呼天問,自古吟來幾斷腸。
題端午
譚淑珍
節(jié)啟朱明,艾馥千年思屈子;
舟飛綠水,黎悲五月唱離騷。
陶然居同題:端午絕句
端 陽
盧象賢
一縷騷魂一道門,年年桂槳補新痕。
莫道士心容易復(fù),千秋雪水下昆侖。
端午隨筆
李建發(fā)
粽葉飄香綠滿洲,眾人擊水賽龍舟。
鼓聲震落云中雨,破浪歡呼百舸游。
粽子情思
馬瑞新
包青裹白自玲瓏,縈魄何如五月風(fēng)。
人向清香思軟糯,我從棱角見孤忠。
贈鄔克男先生
王超群
問溪何故出山青?溪說前方是洞庭。
吐納風(fēng)波胸境里,納之無味吐之腥。
端午感思
張項學(xué)
幾團榴火照前村,一縷艾香輕入門。
但愿君王多納諫,后人不再祭怨魂。
端午節(jié)感懷
承潔
蒼天何故淚滂沱,分粽還須就九歌。
香草美人誰解得,此身只合葬清波。
梅林關(guān)端午初月
徐亮
霞染重樓碧映黃,流光恣肆掩行藏。
梅林關(guān)上先銜月,風(fēng)蕩浮云千仞崗。
蒲節(jié)包粽子有感
鐘岸先
一絲一葉同心結(jié),又是端陽粽子香。
包進幾多家國愛,化為汩水比天長。
端午感懷
谷瑜
汩水悲鳴角黍香,龍舟鼙鼓震穹蒼。
離騷一曲驚塵世,屈子英魂萬古揚。
屈 子
豐溪逸士
葉裹珠璣江雨傾,先生抱石與誰爭。
如何激起千年浪,任是龍舟撫不平。
端午節(jié)
紫荷心語
又嗅庭前艾草香,神州大地祭忠良。
離騷正氣千年在,橘頌高風(fēng)萬古揚。
端 午
李養(yǎng)環(huán)
經(jīng)久端陽意未休,承歡且復(fù)昔年游。
亭臺陌上擠看客,楊柳橋前正賽舟。
端午感懷
金日
汨羅江水浪濤急,似訴千年悲憤聲。
彩線牽絲求避疫,猶憐菖艾為君青。
香 粽
王蔭琴
清香素手兩相拈,碧葉妝成俊俏尖。
懷緬屈平迎夏節(jié),青青白白蘊甘甜。
端午節(jié)
玉 兒
今日書香夾粽香,情思遙寄至家鄉(xiāng)。
壯夫競渡龍舟賽,稚子爭先讀九章。
端陽雨
楊鐵平
遠(yuǎn)山云掉腳,細(xì)雨借風(fēng)輕。
屈子魂歸未,雷聲抱不平。
端 陽
問風(fēng)
屈子懷沙盡,千秋詠汨羅。
淚從江水遠(yuǎn),詩比浪花多。
陶然居同題:端午古風(fēng)
汨羅江歌
王天明
君不見,汨羅江水五百里,滌蕩千秋呈大美。
君不見,汨羅江岸夕照斜,參差十萬楚人家。
浩渺煙波向云伸,潮起聲聲喚靈均。
天地孤影何所覓,空留芳躅汨水濱。
憶昔大夫行遲遲,芷蘭左右乃相知。
瘦骨難撐楚天起,滿腔苦恨化長辭。
千秋興替已云煙,今朝不必再問天。
深情最是瀟湘月,恒照江邊毅魄眠。
粽葉采,紅棗尋。
素手包來江中擲,顆顆君子報國心。
代有豪杰續(xù)此脈,春復(fù)秋兮傳至今。
龍舟動,勢如虹。
滿載高情天際遠(yuǎn),一路奔雷卷大風(fēng)。
不盡汨羅滔滔水,淌入神州血脈中!
陶然居同題:端午詞作
馬建勛
萍浦蕭疏,汨水空流,悵望者誰?問蒼茫世界,飄零陌路,高華幾有,故國難歸。孤對芝蘭,奈何荊棘,忍看消磨吟者悲。哀心絕,遂懷沙抱石,遺恨寒湄。
詩魂仍燦芳菲,念屈子、千秋仰磊嵬。蘊楚辭風(fēng)骨,離騷素志,崇阿可寄,皓月猶輝。不屈初心,焉從濁貴,寧蹈滄浪做溯洄。欣端午,共先生佳節(jié),酹酒觴杯。
臨江仙 · 端午感懷
李如意
艾葉何堪露冷,鄉(xiāng)思那懼炎涼。離家十載九端陽。怕聽風(fēng)過往,怕看雨彷徨。
鑼鼓掀開舊幕,槳聲劃破長廊。年華如夢酒如常。一彎棕櫚月,猶帶柳花香。
念奴嬌 · 懷屈原
陳發(fā)彬
菖蒲角黍,自懷沙去后,年年端午。九畹幽叢清絕在,換了楚云湘浦。渺渺滄波,斑斑淚竹,多少斜陽暮。離騷重讀,獨醒人在何處。
擬醉且試高歌,翻飛鷗鳥,愜意隨仙侶。莫怪招魂山澤遠(yuǎn),相忘世情何許。但把浮槎,悠然南北。從此憑風(fēng)舉,水云間里,一庭芳芷煙雨。
摸魚兒
宋玉秋
問靈均、江湖飄蕩,幾曾攜劍來去。汀洲蘭芷當(dāng)年月,不是舊時湘浦。魂斷處,已忘卻、香生九畹誰為主。汨羅不語。恨逝水潮回,落霞云散,往事惜三楚。
端陽近,萬戶菖蒲角黍。松煙漫寫毫楮。而今怕讀離騷意,更覺閑愁偏苦。憐獨舞,人皆醉,浮名薄宦如塵土。風(fēng)吹夜雨。怕亂漲新潮,難逢老叟,不識望鄉(xiāng)路。
卜算子 · 端陽又得舅媽饋粽
瀚海沙
碧帶艾蒿清,黃浸熏風(fēng)醉。一段絲繩綰兩端,煙火紅塵系。
煮盡世間愁,漸漸流光沸。唇齒綿綿暖到心,都是親情味。
浣溪沙 · 端午吊屈原兩首
匡輝
魂去歸兮煙雨蒙,汨羅江上又悲風(fēng)。楚辭萬古震長空。
一曲離騷憐憤筆,千秋哀郢祭賢宗。引歌天問越云峰。
遙望瀟湘端午時,楚江浪涌楚天悲。年年苦雨祭騷辭。
自古冤魂忠節(jié)頌,而今遺俗粽香追。等閑生死殉名垂。
洞仙歌 · 端午
梅格
年年端午,天灑龍舟水。濕盡船頭與船尾。問魚龍、屈子消息何如,目斷處,但見楫聲頻起。
依然風(fēng)拂柳,縷縷垂絲,千載愁懷憑誰系。況值碧煙鎖、峰遠(yuǎn)山青,云黯黯,孤臣已矣。只天問、何處有聲回,料應(yīng)是,泠泠汨羅如洗。
蝶戀花
今剩嘆
饒舌鷯哥三兩語。餞別花神,園角生炎霧。蒲艾成叢簾影暮。暗香無色風(fēng)和雨。
癡望斑斑疑是虎。一抹霓裳,是竹搖青羽。帝子降兮蘭芷伍,龍舟難渡瀟湘處。
破陣子 · 祭汨羅
今剩嘆
雨汛三分龍潤,人家盈滿煙蘿。雀躍枝頭紅萼爛,風(fēng)到庭前綠鬢娑。韶華不耗磨。
斫木聲聲擊鼓,撐篙點點離歌。催甚么舟標(biāo)端午,提起來淚灑江河。倉皇祭汨羅。
一剪梅 · 端午題圖思屈原
丘尾菊
漠漠余暉碧水遙。孤鶴低吟,薄霧輕繚。依稀瘦影立江邊,兩鬢衰蓬,一襲青袍。
遺恨悠悠未可消。素愿難償,天理難昭。猶嗟屈子赴湘流,一代忠魂,千古離騷。
金縷曲 · 端午
愛到深秋
初歇黃梅雨,正薰風(fēng)、紅榴斗日,綠槐遮午。門掩虛庭閑花寂,繡戶空懸艾虎。適時節(jié)、忺隨微暑。角黍菖蒲趨習(xí)俗,鼓旗張、爭競龍舟渡。江上祭、吊湘浦。
長波浹渫吞荊楚。墮天風(fēng)、幾回清夢,三閭無所。夫亦澄然心如鏡,求索招魂何處?紉蘭佩、懷沙倏去。舊恨無因愁千載,慣登樓、吟唱離騷句。三舉酌,悵終古。
浣溪沙 · 吊屈原
徐中秋
濁世難容能奈何?懷沙一曲付清波。空將高潔托新荷。
便有離騷明志向,從無巧舌弄鶯歌。殷憂淚比汨羅多。
水龍吟 · 端陽神龍競渡
桑舒
雨催沉夢初陽綻,任碧宇煙云起。一蓑榕幔,東江麗水,山巒疊翠。鳥語花香,靈均魂動,神龍醒睿。遂熏香沐浴,抹金淡彩,欲驅(qū)水、弦歌試。
旗彩翻飛旖旎。鼓鑼聲、傳相千里。艾蒿遍嶺,云霄城外,端陽有寄。欲滿桃湯,狂歌當(dāng)飲,把樽沉醉??慈寺曮E劇。騷人逸客,風(fēng)流難止。
漢春宮 · 疫情聲里迎端午
聶振山
日照繽紛,看千山披綠,遍地花香。風(fēng)牽麥浪,恰似倩影飛揚。逢時布谷,料知情、啼破喉腸。飛翼里、重重叮矚,裁株艾草休忘。
有道久來從此,可驅(qū)邪納吉,自有文章。今觀歲來疫亂,不斷瘋狂。零星四起,問何時、莫讓人慌?惟是得、防心莫小,才能戶戶呈祥。
蘇幕遮 · 端午節(jié)
莊少文
粽球拋,蒲劍折。千里清江,竟為屈原咽。漆鼓咚咚聲不絕。莽莽乾坤,何處尋忠烈?
正陽天,端午節(jié)。到處鶯歌,誰解蟬悲切?歷史沉沉翻過頁。一部《離騷》,留待誰人閱?
滿江紅 · 歌詠汩羅
趙秀敏
江匯清流,塵煙凈、楚天遼闊。正佳節(jié)、龍舟競渡,長風(fēng)吹裂。卷雪流花多少事,詩心萬古人同熱。唱升平、正四海歸帆,歌聽徹。
斯文道,聲未歇。中華夢,天澄澈。喜千家富庶,金甌無缺。遠(yuǎn)望瀟湘開畫卷,從來家國多英杰。揮彩筆、傳屈子精神,浮云決。
陶然居同題:端午律詩
壬寅端午欣聞凌波雅韻如期舉辦時值滬上疫情正篤有作
謝郎
慣從雅集說蘭亭,每到端陽吊九靈。
哀郢情隨湘水碧,懷沙恨逐楚云青。
小康勞止嗟中國,大道為公憶典型。
最盼云間傳喜訊,南風(fēng)舉世共清零。
端陽懷屈子有思
空山瘦竹
端陽把酒未心安,欲祭靈均賒句難。
忠義千秋同曲直,蒹葭五月共芝蘭。
菖蒲劍向汨羅洗,艾葉香于戶牖殘。
此讀離騷宜解佩,柴門煙樹已無寒。
壬寅端午節(jié)
徐中秋
艾香沁肺粽香飄,梅子熟時風(fēng)雨瀟。
沅水龍舟難覓屈,貴州玉液不降妖。
新冠肆虐傳還烈,碩鼠潛行害未消。
懸戶菖蒲斜作劍,百邪逃遁凈塵囂。
端 午
陳坤玉
曾游楚國聽長歌,涕淚漣漣悼汨羅。
節(jié)近端陽尤悵惘,行馳古道更蹉跎。
龍湖何日龍舟泛,鳳邑誰人鳳管和?
我輩詩心應(yīng)不老,傾來濁酒酹煙波。
端午懷屈原
李如意
此身元是自由身,萬里江山羈逐臣。
楚塞云高牽客子,洞庭水闊鑒騷人。
千金易買文章貴,妙手難醫(yī)家國貧。
幸有端陽風(fēng)雨勁,年年洗盡世間塵。
端午吊屈原
婉清
一卷離騷不忍看,行文讀罷感千端。
沉冤未了史留影,塊壘難消夜拍欄。
幸我還能憂社稷。讀君或可振衣冠。
斯人已逐清波去,汨水而今猶滯寒。
端午感懷
采芹生
鎮(zhèn)日紛紛說陸沉,汨羅無語碧濤深。
居然發(fā)冢終浮水,未必投書即賞音。
去就北山誰有道,羞慚良木我非禽。
劫灰盡屬蒼黎事,不廢騷人恣意吟。
端午龍舟景
衛(wèi)兆元
云淡天高萬里晴,碧江綺練一波平。
乘風(fēng)棹起舟如燕,擊鼓鑼喧水弄旌。
香粽端來相敬客,彩舷飛去倍怡情。
今時又見童年景,兩岸搖旗吶喊聲。
五月汨羅
趙秀敏
瀟湘碧浪澤千家,五月歌飛映彩霞。
亙古長懷憂國事,天風(fēng)吹盡故園沙。
吟詩有韻傳江渚,寄夢無由到海涯。
如畫山川聞鼓角,龍舟折取一枝花。
懷屈子
豐溪逸士
離騷遠(yuǎn)上繞銀河,漁父無須扣汨羅。
喚醒楚兒今已矣,飄零囚老又如何。
同朝難得芝蘭氣,秉筆誰將雷電歌。
茍為龍王添一石,直教濁浪泛清波。
端午懷屈原
鐘曉紅
眾人皆醉唯君醒,逆耳忠言誰作真?
救國于危途渺遠(yuǎn),憂時存志士孤貧。
離騷浩蕩長鳴世,蘭芷芳馨隨去身。
今看汨羅無限水,滔天巨浪哭靈均。
端午懷屈原
李海霞
門懸艾草又端陽,小屋時時飄粽香。
棗粒深紅如瑪瑙,米團清白透熒光。
重吟屈子離騷句,更感靈均情意長。
杯酒三樽難表意,濯纓我自向滄浪。
步韻雨箭蛙端午
皓露
酹余留得粽香繁,哀郢當(dāng)時聲或吞。
獨醒飄零漁父淚,相憐銷盡賈生魂。
艾草一株悲楚些,湘累萬古恨秦幡。
江流尚帶不平氣,勢挾長風(fēng)拍夏蓀。
壬寅端午有概
謝陽春
年年端午記離騷,何處江流不涌潮。
糯米粽能安屈子,雄黃酒不壓蛇妖。
諍忠謫貶心懷苦,諂媚升遷氣勢驕。
老朽不諳官宦事,揚梅入口爽飄飄。
端 午
李養(yǎng)環(huán)
又讀情懷家國時,郢歌溢滿悼公詞。
重門插艾仍驅(qū)惡,雙槳飛舟正緬思。
史上離騷如漫說,花前天問有誰知。
美人香草成遙想,又話靈均塵外姿。
端 午
莊少文
梅雨姍姍北去時,駕舟競渡正相宜。
煙濤浩淼蛟龍舞,赤幟飄揚駿馬馳。
人影潭光紛映襯,鄉(xiāng)音民樂譜傳奇。
當(dāng)年屈子今何在?踏浪高吟是楚辭。
端午吟
檀繼升
十里賽舟天近午,柳亭設(shè)宴待君沽。
重逢鼓棹逐千浪,相憶憑欄看五湖。
晨插艾蒿懷舊檻,夜纏箬粽念鄉(xiāng)都。
惓惓詩札孤愁淚,手捧離騷作逸夫。
端午有懷
采芹生
未去胥山遠(yuǎn),斯人自詠哦。
鞭尸安磊落,補袞豈蹉跎。
瑜瑾長凝物,糟醨自逐波。
寸丹懷石日,江水可涼么?
壬寅端午感懷
韓會莉
艾草插門旁,鍋中粽溢香。
家家斟米酒,戶戶抹雄黃。
彩線驅(qū)邪氣,荷包益壽康。
詩人情未減,再祭屈魂長。
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