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在線共讀《向死而生》-向開復老師致敬
本期書籍推薦:《向死而生》
分享嘉賓:李英吉
韓國大田大學經營學博士在讀
心理咨詢師、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師
關注學生與企業(yè)員工的個人成長
向死而生西野 - 向死而生
各位老師、同學、書友,大家晚上好,今晚和大家分享的是李開復老師的《向死而生》這本書。我是李英吉,現(xiàn)在韓國大田大學讀經營學的博士3年級,正在努力讓自己在這個學期畢業(yè)。
我是一名心理咨詢師,也是一名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師,從2009年開始到韓國讀書,期間碩士畢業(yè)回國在家鄉(xiāng)的一所大學教書工作了兩年,后辭職繼續(xù)到韓國讀博士學位。
在韓國留學期間,我和所有的留學生一樣感悟了很多不同的生活:做過物流公司的裝卸工、在學校的食堂刷碗、撿過瓶子去賣、還被人當過乞丐給過錢。我沒有覺得這些工作有什么卑微,但是這些體驗卻給我自己為了過上好的生活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我從高中開始就喜歡讀書,也愿意思考,算是一個非常喜歡獨處的人吧。從2006年開始為大學生進行心理咨詢,直到自己成為一名大學老師,也繼續(xù)幫助自己的學生心理上成長。通過長期的咨詢,我發(fā)現(xiàn)促使學生產生一定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對于自我認知的不足、對于職業(yè)認知的不足而造成的。
從那時開始,我從心理咨詢領域過渡到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領域,希望從本質上來幫助學生們調整對自己的認識,對職業(yè)的認識。我的學生們也都非常的信任我,即使已經畢業(yè)了三年、四年也會發(fā)郵件告訴我他們在工作和成長上的困惑。這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努力去幫助學生們做好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幫助他們設計好自己的生活。
今晚我將從三個方面來進行介紹,第一開復老師的成長與拼搏過程、第二開復老師修的死亡學分、第三增加一點對自我的認識。
開復老師的成長與拼搏過程
李開復
李開復(1961年12月3日-),祖籍四川,出生于中國臺灣
1988年 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博士(26歲)
2004年 “我學網”,幫助青年學生成長
2009年 創(chuàng)辦創(chuàng)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
2010年2月,創(chuàng)新工場幫助第一位大學生成功創(chuàng)業(yè)
2016年3月,以380萬元版稅收入在第十屆作家榜全新子榜單“企業(yè)家作家榜”上,排第6。
開復老師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工作崗位上,他都是一個非常敢拼的人,留學時期,他經常通過喝咖啡、吃咖啡因藥丸來保持自己的精神和動力,他可以為了考試連續(xù)兩天不睡覺,連夜復習。工作期間,開復老師也保持著滿電的工作狀態(tài),從來不在坐車時睡覺,而是寫電郵。
他夜里睡覺也要到凌晨2點3點之后。經常睡2個小時就起床工作2小時,給員工發(fā)郵件,處理工作事務。在開復老師的朋友圈子中,大家當時都處于一種變態(tài)的工作狀態(tài),很多大老板也經常是一夜不睡第二天繼續(xù)工作,而且這些成功人士也拿自己這種生活當做很MAN的生活。毫無節(jié)制的消耗自己的精力也為開復老師生命埋下了一顆炸彈。
雖然開復老師忙于工作的投入,但是在開復老師在國外工作期間,也一直關注著國內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多年來開復老師也寫了七封信給中國的學生,鼓勵學生們成長,為學生們打氣?,F(xiàn)在在開復老師的博客上依然可以看到這七封信。處于成長中的學生朋友可以關注看一看。開復老師2009年后也在自己的事業(yè)上成功填寫上了一筆,他創(chuàng)辦了創(chuàng)新工廠,專門為國內的年輕人創(chuàng)業(yè)提供支持,因為幫助人也是他夢想的所在。開復老師這種奮斗、奉獻、助人的精神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多年來開復老師憑借個人的學識和能力在微軟、谷歌等公司任職,長時期的高負荷工作也導致了開復老師健康上出現(xiàn)了變化。
開復老師修的死亡學分
2013年9月5日,晚上10點17分,李開復發(fā)布了這樣一條微博:“世事無常,生命有限。原來,在癌癥面前,人人平等?!?div style="height:15px;">
這個消息一出,也震驚了所有關注開復老師的同學和朋友。在高曉松的記錄片中,可以明顯的感受到開復老師憂慮的神情。他堅定的告訴自己要寫遺囑給自己的家人,一方面他擔心自己能不能很好的寫出遺囑,一方面他也擔心自己的病情到底如何。
我們每個人都有生命,但是我們很少思考我們什么時候離感悟生命最近。我們也很少思考我們想賦予自己生命何種意義。往往我們最距離思考生命最近的時刻,也是家里有老人離開、有小寶貝出生,或直接面對死亡的工作。開復老師一帆風順的走了這么多年,他習慣了成功,他習慣了命運對他一項的支持與眷顧。生病初期的開復老師產生了強烈的不公平感,他覺得自己是天之驕子,為什么腫瘤這種病會降落在他的身上,他質問上天為什么?
在經歷了17個月同病魔的斗爭,開復老師對于生命產生了更多的敬畏感。在《向死而生》書的封皮上,開復老師寫下了這樣的一段話:“這場大病把我推到生命的面前,一次次地質問,褪去這些虛名與成就,你的人生還剩下些什么?”開復老師在生死面前也做了一回學生,總結了下面7個學分:
學分1 健康無價
以往開復的生活中,他熱愛美食,不喜歡睡覺,認為睡眠是浪費時間,他喜歡用每天起來回E-mail來向自己的員工證明努力的自己,同時也提醒員工努力工作。但是開復老師生病以后,才深深體會到,其實健康失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生命最重要,健康和生命是一樣重要的。
學分2 一切的事情的發(fā)生都有它的理由
開復老師在極大的痛苦中度過著每一天,他每日向著神、菩薩禱告,祈求能夠再給他一次重生的機會。開復老師的朋友看見開復老師的痛苦,就推薦了星云大師開導他。
“發(fā)生一個災難,是不是不要把它當成一個果,而是把它當成因 ,如果把它當成因,任何的災難都是學習的機會。如果我們生病了,可以理解為是讓我們學會更健康的生活;我們無助的時候,是讓我們學會接受無法改變的事情;我們思考死亡才能教會我們分辨什么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div style="height:15px;">
每一件事情的發(fā)生都有它的理由,我們應該多思考當一件事發(fā)生以后,是不是有什么正面的啟示或者正面的力量。在星云大師的開導下,開復老師也產生了更多積極的信念,這為他后期的治療產生了積極的幫助。
學分3 珍惜緣分,學會感恩和愛
在早期的工作中,開復老師一年4周假中,他給自己的任務是拿出5天陪母親,而病后,他覺得自己的做法對家人非常的殘忍、不公平。對感恩與愛,開復老師也在成長,他認為最基本的是別人對你好,你感覺到了,這是感恩。再稍微好一點的是別人對你好你要回報他。第三個層次就是主動不要求回報付出關懷,這才是最高的境界。
病后,開復老師對感恩與愛有了更深的體會,他也更愿意拿出時間陪伴家人。
學分4 學會如何生活,活在當下
早期的工作狀態(tài),讓開復老師迷失了自己,他非常關注名利和自己的影響力,而在疾病的打擊下,他漸漸意識到,學會生活,享受生活才是自己的生活重點,而不是去關注自己做了多少講座,加了多少粉絲,發(fā)了多少條微博。
如果生命只剩100天,他會讓他的親人、朋友知道他真心愛他們,是他們讓自己的生命充滿了溫暖和光輝。他要跟親人、朋友一起度過難忘的時光,讓打擊彼此的生命都記住在那個時刻里。他要活著的每一個時刻都全心全意地活,不會再花心思去臆測、追想那些還沒來到或者已經遠去的事。這是他對生活在當下最好的體會。
學分5 經得住誘惑
之前開復老師告訴年輕人追求自己的夢想,最大化自己的影響力,做最好的自己。但是把最大化影響力這個詞發(fā)揮到極致,每天機械化衡量影響力有沒有提升,有沒有人聽演講,有多少人成為粉絲,這種關注影響力使自己進入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當人生回到生病前的5-10年,慢慢越來越越順,越來越有更多人喜歡把他當成他們的導師,一方面出于善心的幫助年輕人,但是不可避免的,他自己會希望有更大的影響力。
同時,機械化的追求效率,衡量每一天的結果,會讓我們變得更冷漠無情。追求最大化影響力,最后就會用影響力當借口,去追求名利。所以要經得住誘惑。
學分6:人人平等,善待每一個人
追求每一件事情影響力最大化的時候,就想認識更多聰明的人。早年的工作中,開復老師見創(chuàng)業(yè)者只見最頂尖的,見聰明人,成功人,他努力將自己的一圈都變成社會的頂尖人士。病后,他的心態(tài)也更為平衡,認真對待每一個接觸到的人,也開始學習善待自己。
一次,一個學生給開復老師寫信,表達了對開復老師的敬佩,也成功的到美國的大學讀書,后來在開復老師的推薦下成功得到一份國內的實習工作。用開復老師的話來說,這是樂助有緣人。
不僅如此,開復老師的創(chuàng)新工廠在開復老師生病期間也一直處于良好的運作,很多創(chuàng)新工廠的孵化項目也都得到了非常好的結果,讓我們學習開復老師的助人精神。
開復老師說“我們沒有權利,也沒有能力做評估的話,既然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時間允許,我會秉承這樣的理念,讓我花更多的時間在網上和一些包括所謂的普通網友交流,每一周見一些想要見我的人,哪怕我們從來不認識,哪怕他們并沒有特別光輝的履歷。我建議大家,不要吝嗇給別人愛的關懷。因為你對任何人,優(yōu)秀的人,普通的人,都是一樣的。你對任何人的微笑,一個行為,都可能幫助別人,幫助生命。”
學分7:我們的人生究竟是為什么?
在腫瘤的陰影下走出來,開復老師重新審視了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追求與夢。他從死亡線走這一遭,換來了人生的重要一課。
“我認為來到人間,我們有緣認識周圍的人,好好體驗人生,結交善緣,做事問心無愧,憑良心,做人真誠平等,讓自己的每一天都能有學習,成長,其實那就足夠了。如果世界上每一個人都這么做,世界就會變得更好。”
增加一點對自我的認識
我一直是開復老師的追隨者,我非常愿意模仿開復老師的人生去做一些對于社會有意義的事,早年的留學生活讓我意識到若要做心中的自己,必須要能夠充分的認識自己。
2009年,一名教師在3個月的課上幫助班級的幾名同學系統(tǒng)的梳理了各個同學的人生軌跡與最終目標。我在老師的輔導下,決定將自己的夢想定位在成為一名大學老師,并努力成為一名社會科學家。這個目標到2014年也沒有改變。
多年來好多人都質疑我辭職大學教師讀博士的行為,我知道,我的夢想是什么,這讓我增加了自己對自己的掌控感,我?guī)缀鯖]有任何糾結就選擇了放棄看似一路平坦的人生。反而我覺得這才是我追求的生活,這樣我才幸福,因為我知道我的夢就在那里,如果我讀博士,也許會后悔4年,但是不讀博士奮斗一次,我可能會后悔一輩子。
2014年讀博士后,也更加關注國內這些明星導師的夢想,明星導師們都已經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他們正在努力幫助其他人實現(xiàn)夢想,我也想通過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去幫助更多的人。我也很想像開復老師一樣。
多年來幫助很多學生做生涯規(guī)劃,我覺得學生要找到自己的夢,需要不斷的總結自己,尋找自己的內在的真實感受,也要不斷嘗試和體驗,多體驗生活里的一些磨難,在體驗和嘗試中成長,這樣才能更好的確立自己的夢想。夢想是不容易實現(xiàn)的,最好的方法是找個榜樣,模仿他、學習他。而我的夢想榜樣正是開復老師。我正在努力的準備畢業(yè),不久的將來,我也會像開復老師一樣幫助更多人。
向開復老師致敬!
1萬人在線共讀《向死而生》-向開復老師致敬
本期書籍推薦:《向死而生》
分享嘉賓:李英吉
韓國大田大學經營學博士在讀
心理咨詢師、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師關注學生與企業(yè)員工的個人成長
向死而生西野 - 向死而生
各位老師、同學、書友,大家晚上好,今晚和大家分享的是李開復老師的《向死而生》這本書。我是李英吉,現(xiàn)在韓國大田大學讀經營學的博士3年級,正在努力讓自己在這個學期畢業(yè)。
我是一名心理咨詢師,也是一名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師,從2009年開始到韓國讀書,期間碩士畢業(yè)回國在家鄉(xiāng)的一所大學教書工作了兩年,后辭職繼續(xù)到韓國讀博士學位。
在韓國留學期間,我和所有的留學生一樣感悟了很多不同的生活:做過物流公司的裝卸工、在學校的食堂刷碗、撿過瓶子去賣、還被人當過乞丐給過錢。我沒有覺得這些工作有什么卑微,但是這些體驗卻給我自己為了過上好的生活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我從高中開始就喜歡讀書,也愿意思考,算是一個非常喜歡獨處的人吧。從2006年開始為大學生進行心理咨詢,直到自己成為一名大學老師,也繼續(xù)幫助自己的學生心理上成長。通過長期的咨詢,我發(fā)現(xiàn)促使學生產生一定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對于自我認知的不足、對于職業(yè)認知的不足而造成的。
從那時開始,我從心理咨詢領域過渡到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領域,希望從本質上來幫助學生們調整對自己的認識,對職業(yè)的認識。我的學生們也都非常的信任我,即使已經畢業(yè)了三年、四年也會發(fā)郵件告訴我他們在工作和成長上的困惑。這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努力去幫助學生們做好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幫助他們設計好自己的生活。
今晚我將從三個方面來進行介紹,第一開復老師的成長與拼搏過程、第二開復老師修的死亡學分、第三增加一點對自我的認識。
開復老師的成長與拼搏過程李開復李開復(1961年12月3日-),祖籍四川,出生于中國臺灣1988年 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博士(26歲)2004年 “我學網”,幫助青年學生成長2009年 創(chuàng)辦創(chuàng)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2010年2月,創(chuàng)新工場幫助第一位大學生成功創(chuàng)業(yè)2016年3月,以380萬元版稅收入在第十屆作家榜全新子榜單“企業(yè)家作家榜”上,排第6。
開復老師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工作崗位上,他都是一個非常敢拼的人,留學時期,他經常通過喝咖啡、吃咖啡因藥丸來保持自己的精神和動力,他可以為了考試連續(xù)兩天不睡覺,連夜復習。工作期間,開復老師也保持著滿電的工作狀態(tài),從來不在坐車時睡覺,而是寫電郵。
他夜里睡覺也要到凌晨2點3點之后。經常睡2個小時就起床工作2小時,給員工發(fā)郵件,處理工作事務。在開復老師的朋友圈子中,大家當時都處于一種變態(tài)的工作狀態(tài),很多大老板也經常是一夜不睡第二天繼續(xù)工作,而且這些成功人士也拿自己這種生活當做很MAN的生活。毫無節(jié)制的消耗自己的精力也為開復老師生命埋下了一顆炸彈。
雖然開復老師忙于工作的投入,但是在開復老師在國外工作期間,也一直關注著國內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多年來開復老師也寫了七封信給中國的學生,鼓勵學生們成長,為學生們打氣?,F(xiàn)在在開復老師的博客上依然可以看到這七封信。處于成長中的學生朋友可以關注看一看。開復老師2009年后也在自己的事業(yè)上成功填寫上了一筆,他創(chuàng)辦了創(chuàng)新工廠,專門為國內的年輕人創(chuàng)業(yè)提供支持,因為幫助人也是他夢想的所在。開復老師這種奮斗、奉獻、助人的精神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多年來開復老師憑借個人的學識和能力在微軟、谷歌等公司任職,長時期的高負荷工作也導致了開復老師健康上出現(xiàn)了變化。
開復老師修的死亡學分2013年9月5日,晚上10點17分,李開復發(fā)布了這樣一條微博:“世事無常,生命有限。原來,在癌癥面前,人人平等?!?div style="height:15px;">
這個消息一出,也震驚了所有關注開復老師的同學和朋友。在高曉松的記錄片中,可以明顯的感受到開復老師憂慮的神情。他堅定的告訴自己要寫遺囑給自己的家人,一方面他擔心自己能不能很好的寫出遺囑,一方面他也擔心自己的病情到底如何。
我們每個人都有生命,但是我們很少思考我們什么時候離感悟生命最近。我們也很少思考我們想賦予自己生命何種意義。往往我們最距離思考生命最近的時刻,也是家里有老人離開、有小寶貝出生,或直接面對死亡的工作。開復老師一帆風順的走了這么多年,他習慣了成功,他習慣了命運對他一項的支持與眷顧。生病初期的開復老師產生了強烈的不公平感,他覺得自己是天之驕子,為什么腫瘤這種病會降落在他的身上,他質問上天為什么?
在經歷了17個月同病魔的斗爭,開復老師對于生命產生了更多的敬畏感。在《向死而生》書的封皮上,開復老師寫下了這樣的一段話:“這場大病把我推到生命的面前,一次次地質問,褪去這些虛名與成就,你的人生還剩下些什么?”開復老師在生死面前也做了一回學生,總結了下面7個學分:
學分1 健康無價以往開復的生活中,他熱愛美食,不喜歡睡覺,認為睡眠是浪費時間,他喜歡用每天起來回E-mail來向自己的員工證明努力的自己,同時也提醒員工努力工作。但是開復老師生病以后,才深深體會到,其實健康失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生命最重要,健康和生命是一樣重要的。
學分2 一切的事情的發(fā)生都有它的理由開復老師在極大的痛苦中度過著每一天,他每日向著神、菩薩禱告,祈求能夠再給他一次重生的機會。開復老師的朋友看見開復老師的痛苦,就推薦了星云大師開導他。
“發(fā)生一個災難,是不是不要把它當成一個果,而是把它當成因 ,如果把它當成因,任何的災難都是學習的機會。如果我們生病了,可以理解為是讓我們學會更健康的生活;我們無助的時候,是讓我們學會接受無法改變的事情;我們思考死亡才能教會我們分辨什么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每一件事情的發(fā)生都有它的理由,我們應該多思考當一件事發(fā)生以后,是不是有什么正面的啟示或者正面的力量。在星云大師的開導下,開復老師也產生了更多積極的信念,這為他后期的治療產生了積極的幫助。
學分3 珍惜緣分,學會感恩和愛在早期的工作中,開復老師一年4周假中,他給自己的任務是拿出5天陪母親,而病后,他覺得自己的做法對家人非常的殘忍、不公平。對感恩與愛,開復老師也在成長,他認為最基本的是別人對你好,你感覺到了,這是感恩。再稍微好一點的是別人對你好你要回報他。第三個層次就是主動不要求回報付出關懷,這才是最高的境界。
學分4 學會如何生活,活在當下早期的工作狀態(tài),讓開復老師迷失了自己,他非常關注名利和自己的影響力,而在疾病的打擊下,他漸漸意識到,學會生活,享受生活才是自己的生活重點,而不是去關注自己做了多少講座,加了多少粉絲,發(fā)了多少條微博。
如果生命只剩100天,他會讓他的親人、朋友知道他真心愛他們,是他們讓自己的生命充滿了溫暖和光輝。他要跟親人、朋友一起度過難忘的時光,讓打擊彼此的生命都記住在那個時刻里。他要活著的每一個時刻都全心全意地活,不會再花心思去臆測、追想那些還沒來到或者已經遠去的事。這是他對生活在當下最好的體會。
學分5 經得住誘惑之前開復老師告訴年輕人追求自己的夢想,最大化自己的影響力,做最好的自己。但是把最大化影響力這個詞發(fā)揮到極致,每天機械化衡量影響力有沒有提升,有沒有人聽演講,有多少人成為粉絲,這種關注影響力使自己進入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當人生回到生病前的5-10年,慢慢越來越越順,越來越有更多人喜歡把他當成他們的導師,一方面出于善心的幫助年輕人,但是不可避免的,他自己會希望有更大的影響力。
學分6:人人平等,善待每一個人追求每一件事情影響力最大化的時候,就想認識更多聰明的人。早年的工作中,開復老師見創(chuàng)業(yè)者只見最頂尖的,見聰明人,成功人,他努力將自己的一圈都變成社會的頂尖人士。病后,他的心態(tài)也更為平衡,認真對待每一個接觸到的人,也開始學習善待自己。
一次,一個學生給開復老師寫信,表達了對開復老師的敬佩,也成功的到美國的大學讀書,后來在開復老師的推薦下成功得到一份國內的實習工作。用開復老師的話來說,這是樂助有緣人。
不僅如此,開復老師的創(chuàng)新工廠在開復老師生病期間也一直處于良好的運作,很多創(chuàng)新工廠的孵化項目也都得到了非常好的結果,讓我們學習開復老師的助人精神。
開復老師說“我們沒有權利,也沒有能力做評估的話,既然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時間允許,我會秉承這樣的理念,讓我花更多的時間在網上和一些包括所謂的普通網友交流,每一周見一些想要見我的人,哪怕我們從來不認識,哪怕他們并沒有特別光輝的履歷。我建議大家,不要吝嗇給別人愛的關懷。因為你對任何人,優(yōu)秀的人,普通的人,都是一樣的。你對任何人的微笑,一個行為,都可能幫助別人,幫助生命?!?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