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最不屑的就是“平?!?,以為平常就是平庸、虛度和辜負。慢慢的生活告訴你,平常最是樸素的美好,最值得期待。愿你我都在平常里熱烈的生活著……
躺在床上,我很懊惱——為什么要請半天假?
打破常規(guī)是要付出代價的愚蠢行為。雖然請假不是我的任性行為,連著兩晚上沒睡好,頭重腳輕得厲害,想補個覺提個神。其結果是:晚上沒有睡好的覺,白天是根本補不回來的。躺在床上各種擔心,不時翻看工作QQ群、微信,就怕有人找。
真夠耗神的,不如上班!
我不由得琢磨起“平?!眱勺謥?。
平常就是正常,正常之下是無比強大的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是生命性的,是對生命最大的保護。
17年手術后,醫(yī)生們給了我這樣的建議:回家后正常飲食,適量運動,正常休息,能上班了就正常上班(工作量輕點)。
這說明什么?正?;瘜ι眢w恢復有著巨大作用。
平平常常的一天沒什么不好?平平常常的一生又有什么不好?這都是生活的恩賜。
只一個小小的“請假半天”就動蕩得我心神不寧。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無門關 平常是道》。
道在平常,歲月靜好。
說到“靜”,是種境界了,我遠沒有到這個境界。都說“冥想”可以靜,而我只要想到盤坐在那兒,沒有一絲外界干擾,就心生了恐懼。真坐定閉目了,腦子里各種念頭就翻江倒海而來,弄得我筋疲力盡。
刻意的靜真累人。
“靜”在靜里是做不出的,起碼對于我而言是這樣的。我需要在“動”中生出個“靜”來。我會在跑步中安靜下來,在打掃衛(wèi)生中靜下心來,在碼字中心無旁騖。
“靜”字中有個“爭”字,真正能靜下心來的都是抗爭過的人。他們從世間的絢爛與復雜中抗爭出來,求得個“靜”。否則終有不甘,心有起伏。
年輕人喊著口號——“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他們盡情地折騰,撒歡般地熱淚盈眶,火熱著他們的青春。他們需要這樣。
但生命終會歸于平靜,表現得稀疏平常。
人到中年最怕的是想平靜而不給你平靜,想平常而不給你平常。中年是很臭狗屎——上有老,老人越來越老老到不能自理;下有小,小孩越長越大卻遠沒有獨立;中間的那個自己精力越發(fā)得不濟而不得不撐著。
所以越發(fā)渴望起“平常”來,覺得平常得很珍貴。
每天早上六點鬧鐘準時鬧,起床給娃弄吃的,再開車送她上學。娃打開車門下車的瞬間,對她說:“寶貝,加油?!蹦莻€孩子不一定會回應你,你看著她走向人群,沒入人群。
然后我在小區(qū)的走走路,聽聽鳥叫,想想心思。
回家洗頭化個淡妝,跟貓們說聲再見,關上門上班去了。上班的路還是那條老路,不再刻意選一條新的路,除非另一條路上有花在開,有樹在絢爛……
到了學??纯凑n程表,準備上課內容,記下一天里要完成的工作。跟遇見的每一個同事打招呼,聊天,開懷大笑。上課還是會為調皮的學生生氣,然后自我安慰。中午休息時間就關起門來午睡,誰來打擾,我就跟誰生氣,有的還要吵上一架,讓他以后絕不敢再來打擾到我。
總要等到老公那句:好回來吃飯嘍。我才起身拎包關門回家。
到家進門就問:“老爸老媽我回來了,我老公呢?”然后一起吃飯聊天,我還是會勸公公少喝一點酒:可不可以一天三頓改為兩頓?當然是無果的,我也不求果了。
吃好飯就驅車回區(qū)里的家,喂貓,看書,給娃準備吃的,等娃放學。娃回來了,說會兒話,然后她做作業(yè),我窩在沙發(fā)上繼續(xù)看書,或者碼一些不是非碼不可的文字。
一天結束,平平常常。
平平常常的一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周而復始,踏實穩(wěn)定。歲月靜好的模樣。
只是疫情又吃緊了,每天我又要各種排查與上報,又開始關注疫情的每條信息。又有一群人為了大家的歲月靜好奔赴疫情前線。
愿疫情早日過去,恢復平常。人們在平常里熱烈的生活著……
系列回顧:
胖媽說她有個很大愿望
我問她是什么
她不說
我猜到她心思
決定給她驚喜
她快樂
我就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