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包含檢驗公式、檢驗單位換算、常用統(tǒng)計學公式、生活常用公式等,不收藏就可惜了喲。。。。
文末附下載方式!
一、臨床檢驗基礎部分
1.紅細胞平均指數(shù):紅細胞平均指數(shù)包括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MCH)以及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
MCV:指全部紅細胞體積的平均值,其公式為:
MCV=Hct/RBC數(shù)量
MCH:指全部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的平均值,其公式為:
MCH=Hb含量/RBC數(shù)量
MCHC:指全部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的平均值,其公式為:
MCHC=Hb含量/Hct 單位(g/L)
2.網織紅細胞(Ret)的計數(shù)方法:常用Miller法計數(shù):
大方格內的網織紅細胞數(shù)/(小方格內的紅細胞數(shù)X9)
得出的Ret百分比是評估紅系造血簡單有效的方法。
另有Ret絕對數(shù),是評估紅系造血更準確的方法:
Ret%×紅細胞數(shù)/L
3.嗜堿性點彩紅細胞的計數(shù)方法:
嗜堿性點彩紅細胞數(shù)=[50個視野內的點彩紅細胞數(shù)/(5個視野內的紅細胞數(shù)×10)]×100%
4.白細胞計數(shù)的公式及校正公式:使用牛鮑氏計數(shù)板計數(shù)白細胞,公式為:
[四個大方格內白細胞數(shù)(N)/4]×10×20×106=(N/20)×109/L
由于白細胞稀釋液不能破壞有核紅細胞,若外周血出現(xiàn)有核紅細胞,可能使得白細胞計數(shù)結果增高,因此應該使用校正公式進行校正:
校正后的白細胞數(shù)/L=[100/(100+有核紅細胞數(shù))]×校正前的白細胞數(shù)
5.口服抗凝藥患者的凝血指標INR:
INR=(患者PT值/正常人平均PT值)ISI
二、免疫學部分
1、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分離的實驗中,為分離單個核細胞,常常要利用一種比重在1.075-1.090之間的介質,使得單個核細胞與其他血細胞分離。為了加快沉浮速度,一般還要做離心分離,這時細胞在介質中的沉降速度用以下公式表示:
沉降速度=2r2(Q-Q0)g/gθη
其中r為細胞半徑,Q為細胞比重,Q0為介質比重,g為離心力,θ為細胞與等體積標準顆粒的摩擦系數(shù)的比值,η為介質的黏度。
2、淋巴細胞的功能檢測中,需要檢測轉化為淋巴母細胞的淋巴細胞比例,即淋巴細胞的增殖實驗。轉化后的淋巴細胞,可表現(xiàn)為細胞變大,胞質空泡,核仁明顯等,即成為淋巴母細胞。該實驗中,轉化率可以這樣表示:
轉化率=轉化的淋巴細胞數(shù)/未轉化的淋巴細胞數(shù)×100%
3、在檢測中性粒細胞的殺菌實驗中,我們需要檢測殺菌率。殺菌率的檢測方法常用顯微鏡法和溶菌法。前者將白細胞與葡萄球菌混合,堿性美蘭染色后在油鏡下觀察吞噬細菌的白細胞數(shù):
殺菌率=胞內含有染菌體的細胞數(shù)/吞噬細菌的白細胞數(shù)×100%
后者將白細胞懸液和經人血調理過后的細菌混合后,隔一段時間取定量培養(yǎng)物,接種固體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37℃培養(yǎng)18小時后計算生長菌落數(shù)。
殺菌率=[1-(作用30min或60min后的菌落數(shù)/0min菌落數(shù))]×100%
4、巨噬細胞的功能檢測中,常用吞噬雞紅細胞實驗來衡量其吞噬功能,有此公式:
吞噬率=吞噬CRBC的巨噬細胞數(shù)/200×100%
三、生物化學部分
1.酶的生物化學
米曼氏方程是用來解釋酶促反應速率和底物濃度關系的數(shù)學方程式
V=Vmax[S]/(Km+[S])
其中Vmax指該酶促反應的最大速度,[S]為底物濃度,Km是米氏常數(shù),V是在某一底物濃度時相應的反應速度。當?shù)孜餄舛群艿蜁r,[S]<<Km,則V≌Vmax/Km[S],反應速度與底物濃度呈正比;當?shù)孜餄舛群芨邥r,[S]>>Km,此時V≌Vmax,反應速度達最大速度,底物濃度再增高也不影響反應速度。
當反應速率為最大速率一半時,方程式可變?yōu)椋?/span>
Vmax/2=Vmax[S]/(Km+[S]),
進一步整理得Km=[S]
2.腎臟生物化學的主要概念:
①腎小球濾過率(GFR):指在單位時間內兩腎生成的濾液量。
②腎清除率:腎清除率是指兩腎在單位時間內能將某種物質從一定量的血漿中完全清除并由尿排出時被處理的血漿量,此即腎清除率。依據某物質單位時間內從血漿中被清除的總量=某物質單位時間從尿排出的總量,可得到公式:
CX=(UX×V)/PX
其中CX為某物質清除率,V為每分鐘尿量,UX為尿中某物質濃度,PX為血漿中某物質濃度。
③濾過分數(shù)(filtration fraction,FF):是指GFR與腎血漿流量的比值。
④內生肌酐清除率(CCr):腎臟在單位時間內將肌酐從一定量血漿中全部清除并由尿排出時被處理的血漿量。其計算公式為:
CCr=[尿肌酐濃度(μmol/L)×每分鐘尿量(ml/min)]/血肌酐濃度(μmol/L)
標準化CCr=CCr×1.73/體表面積(m2)
此外,還常用Cockcroft-Gault公式估算內生肌酐清除率,該公式如下:
CCr=(140-年齡)×體重(kg)×72-1×Scr-1(mg/dl)
其中Scr為血肌酐濃度。(女性:上述數(shù)據結果×0.85)
四、實驗室管理部分
1.診斷敏感性:是指將實際患者正確地判斷為陽性(真陽性)的百分率。計算公式為:
TP/(TP+FN)×100%
TP為真陽性,F(xiàn)N為假陰性。
2.診斷特異性:是指將實際無病者正確地判斷為陰性(真陰性)的百分率。計算公式為:
TN/(TN+FP)×100%
TN為真陰性, FP為假陽性。
3.診斷效率:是指能準確區(qū)分患者和非患者的能力。計算公式為:
(TP+TN)/(TP+FP+TN+FN)×100%
4.陽性預期值:是指特定試驗方法測定得到的陽性結果中真陽性的比率。計算公式為:
PPV=TP/(TP+FP)×100%
5.陰性預期值:是指特定試驗方法測定得到的陰性結果中真陰性的比率。計算公式為:
NPV=TN/(TN+FN)×100%
五、統(tǒng)計學類部分
1.均數(shù):
2.標準差:也被稱為標準偏差,或者實驗標準差,中文環(huán)境中又常稱均方差,方差的平方根即為標準差,公式為:
3.方差:
4.變異系數(shù)(離散系數(shù)或標準差系數(shù)):它是一組數(shù)據的標準差與其相應的均值之比,是測度數(shù)據離散程度的相對指標。
5.極差:也稱全距,是一組數(shù)據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即
R=max Xi-min Xi
6.相關系數(shù)r:
相關系數(shù)r的取值范圍是[-1,1],當|r|=1,表示完全相關,其中r =-1此時表示完全負相關,r =1,表示完全正相關 。r = 0時不存在線性相關關系。當-1£r<0時,表示負相關,0<r£1時表示正相關。當|r|越趨于1表示相關關系越密切,|r|越趨于0表示相關關系越不密切。一般來說,當|r|在大于0.8時,即可認為存在高度相關關系,|r|在0.5到0.8之間時,可認為相關關系程度一般,|r|小于0.5時,可認為相關關系程度較弱。
六、常用單位換算
1.血壓: 1KPa=7.5mmHg
2. g/dL×10→g/L g/L×0.1→g/dL
3. g/L×100→mg/dL mg/dL×0.01→g/L
4 . mg/dL×10→mg/L mg/L×0.1→mg/dL
5.血糖:1mmol/L=18mg/dL
mg/dL×0.055551→mmol/L
mmol/L×18.02→mg/dL
6.甘油三酯:1mmol/L=88.5mg/dL
mg/dL×0.01129→mmol/L
mmol/L×88.545→mg/dL
7.膽固醇:1mmol/L=38.6mg/dL
mg/dL×0.02586→mmol/L
mmol/L×38.67→mg/dL
9.甲胎蛋白(AFP):ng/mL×1=ug/L
10.葡萄糖(GLU):1mmol/L=18mg/dL
mg/dL×0.055551→mmol/L
mmol/L×18.02→mg/dL
11.氨:1umol/L=1.703ug/dL
ug/dL×0.5872→umol/L
umol/L×1.703→ug/dL
12.尿素:1mmol/L=6.01mg/dL
mg/dL×0.1664→mmol/L
mmol/L×6.01→mg/dL
13.尿酸:1umol/L=0.01681mg/dL
mg/dL×59.48→umol/L
umol/L×0.01681→mg/dL
14.肌酐:1umol/L=0.01131mg/dL
mg/dL×88.40→umol/L
umol/L×0.01131→mg/dL
15.膽紅素:1umol/L=0.05847mg/dL
mg/dL×17.10→umol/L
umol/L×0.05847→mg/dL
16.甲狀腺素:1nmol/L=0.07769ug/dL
ug/dL×12.87→nmol/L
nmol/L×0.07769→ug/dL
17.雌二醇:1nmol=0.2724ug
ug×3.671→nmol
nmol×0.2724→ug
18雌三醇:nmol=0.2884ug
ug×3.468→nmol
nmol×0.2884→ug
19.標準或實際碳酸氫鹽:mmol/L×1=mEq/L
20.O2或CO2分壓:mmHg×0.1333→kPa
21.鉀:1mmol/L=3.91mg/dL
mg/dL×0.2557→mmol/L
mmol/L×3.91→mg/dL
mEq/L×1→mmol/L
22.鈉:1mmol/L=2.299mg/dL
mg/dL×0.435→mmol/L 、
mmol/L×2.299→mg/dL
mEq/L×1→mmol/L
23.氯:1mmol/L=3.545mg/dL
mg/dL×0.2821→mmol/L
mmol/L×3.545→mg/dL
mEq/L×1→mmol/L
24.鈣:1mmol/L=4.008mg/dL
mg/dL×0.2495→mmol/L
mmol/L×4.008→mg/dL
mEq/L×0.5→mmol/L
25.鎂:1mmol/L=2.431mg/dL
mg/dL×0.4114→mmol/L
mmol/L×2.431→mg/dL
mEq/L×0.5→mmol/L
26.磷:1mmol/L=3.097mg/dL
mg/dL×0.3229→mmol/L
mg/dL×0.3229→mmol/L
mEq/L×0.5556→mmol/L
mmol/L×1.8→mEq/L
27.鐵:1umol/L=5.585ug/dL
g/dL×0.1791→umol/L
umol/L×5.585→ug/dL
28銅:1ug/dL=0.1574umol/L
ug/dL×0.1574→umol/L
umol/L×6.355→ug/dL
29乳酸:1mmol/L=9.608mg/dL
mg/dL×0.111→mmol/L
mmol/L×9.608→mg/dL
30丙酮:1umol/L=0.005808mg/dL
mg/dL×172.2→umol/L
umol/L×0.005808→mg/dL
七、生活常用公式、標準
1.體重指數(shù)=體重(Kg)/身高2(m)
<18.5 過輕
18.5~22.9 正常 中等
23~24.9 過重 增高
25~39.9 肥胖 高
>30 癡肥 嚴重
2.預產期=末次月經起始日的年+1;月-3;日+7 (改方法僅適用于尚未做B超時的孕早期)
3.孕周=(280-(預產期-當前日期))/7
4.女人性感身材標準:
上、下身比例:以肚臍為界,上下身比例應為5:8,符合“黃金分割”定律。
“8圍”尺寸比例:“8圍”指的是胸圍、腰圍、髖圍、大腿圍、小腿圍、足頸圍、上臂圍、頸圍。
①胸圍應為身高的一半;
②腰圍比胸圍小20厘米;
③髖圍較胸圍大4厘米;
④大腿圍較腰圍小10厘米;
⑤小腿圍較大腿圍小20厘米;
⑥足頸圍較小腿圍小10厘米;
⑦上臂圍等于大腿圍的一半;
⑧頸圍與小腿圍相等。
骨骼勻稱:站立時頭頸、軀干和腳最好是處于同一垂直線上。兩肩峰之間的距離等于胸圍的一半減4厘米。
5.虛歲=今年-出生年+1
周歲=今年-出生年(已過生日)(未過生日還要減1)
6.鞋碼:(舊碼+10)÷2×10=現(xiàn)行碼
例】尺寸為38碼的鞋子,換算成新鞋號是:(38+10)÷2×10=240mm
7.預測身高的計算公式:
兒子身高(厘米)=(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08)÷2
女兒身高(厘米)=(父親身高×0.923+母親身高)÷2
8.成年人標準體重的計算公式:
男性:身高(cm)-105=標準體重(kg)
女性:身高(cm)-100=標準體重(kg)
9.排卵期的推算方法和公式
排卵期第一天=最短一次月經周期天數(shù)-18(天)
排卵期最后一天=最長一次月經周期天數(shù)-1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