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并非動物學專家,本文也非科普用,僅僅是因為喜歡做而做,部分觀點可能有紕漏和錯誤,還望大家指正,本人不勝感激。
第一部分:有關(guān)海豹
地球人都知道,海洋萌主的地位一直被企鵝類和海豹類的動物所“壟斷”,只要一提它二位,大家都會覺得......
漫畫作者為 Liz Climo,勇者斗惡狼瞎翻譯的......
但如果作為表情包來講的話,海豹君是穩(wěn)贏的!
作為高智商的海洋哺乳動物之一的海豹來講,其豐富的面部表情可以甩企鵝好幾條街......那么,今天我就簡單的說一下這種動物。
海豹 seal
目:食肉目 亞目:鰭足亞目
科:海豹科 亞科:海豹亞科
全球海豹共有18種,北極地區(qū)有7種,南極地區(qū)有4種,其他區(qū)域7種,遍布整個海域,南極沿岸數(shù)量最多 。
說到這里,朋友的問題自然就來了。
大家都知道,裝逼是我的老毛病了,我總愛玩一些自以為別人一眼能看出來的內(nèi)涵來搪塞,嗯,大概的區(qū)別就是......
小布什先生請原諒,你都退休這么多年了還要被我拿出來開涮,我沒轍啊,我拿“鍋導”做比較的話會有人打上門來的......
那我說些正經(jīng)的。首先,海豹、海獅、海象、海狗的亞目分類為鰭足亞目,什么是鰭足亞目呢?就是長著魚鰭一樣的腳,體型紡錘狀,可以上岸活動的海生食肉獸。
據(jù)推測,這四種動物的祖先最早都是生活在陸地上的,至于為什么下水討生活,估計是在陸地上混得不太好......
海豹和海象從外觀上很好辨認,雖然都是紡錘形的胖紙,但明顯的區(qū)別就是......
如果說光用看的還分辨不出來這兩者的區(qū)別只能說你眼睛那啥了......
難點在于海豹和海獅,兩者不但顏值差異不大,連行為都差不多。最明顯的區(qū)別是......
海獅的耳朵很不明顯,不離近了看很難識別,所以很多人經(jīng)常會把海豹和海獅搞混。
至于海狗,因為也有小耳朵,所以它比較難以和海獅區(qū)分,如果僅是和海豹區(qū)分的話,就是......
事實上,海狗也是海獅科的一種,長得像也是沒辦法的事,如果一定要加以區(qū)分的話......
之前強暴企鵝的那位就是海狗。
不過,大部分人對海豹最大的誤會就是......
海獅的鰭足非常發(fā)達,脖子靈活,腦袋聰明,經(jīng)過訓練可以很好的完成各種在陸地上的高難度表演,一般登臺表演的基本是海獅,海狗很難馴化,所以幾乎沒人用海狗表演。
海象雖然丑陋笨拙,但實際特別聰明,而且鰭足也比較發(fā)達,所以也可以上岸表演。
而且由于外表丑萌,海象表演的人氣很高......
而我們本期的主角海豹兄就有點悲劇了,由于海豹鰭足退化得太厲害,在陸地上它只能......
海豹的鰭足在陸地上幾乎毫無用處,因為它是用肚子前進的,要是不胖點還真“爬”不出這種效果。
怎么稱呼這種前進方式呢?雖然有點惡心,但我個人把這種前進方式成為“蛆行”,東北話叫“鼓涌”。(通常是用來形容大肉蟲子的前進方式)
由于脖子太短,它甚至不能像其它海獸那樣把頭抬的更高,所以在陸地上表演的觀賞性不高。
雖然海象、海獅、海狗都很胖,但胖成海豹這樣的還真是一種悲劇,最起碼它不能像其它三位在岸上那么靈活。
雖然在地上很笨拙,但海豹的可馴化度很高,在水中表演還是有模有樣的。
莫斯科紅場舉行盛大閱兵式慶祝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在俄羅斯的伊爾庫茨克水上公園里,海豹們也身著“軍裝”認真的在水中列隊接受訓練員的檢閱。注:這兩只是貝加爾海豹,是唯一的淡水海豹。
有人對圈養(yǎng)海洋哺乳動物頗有微詞,對于智商和情商更高的海豚、鯨類可能是這樣,但對于海豹這種性格有點像狗的動物來說......
這里指的是被馴化后經(jīng)過科學飼養(yǎng)的觀賞性海豹。
說海豹性格像狗其實一點也不夸張,作為海洋食肉目動物,海豹對別的動物很殘忍,唯獨部分海豹見到人類會主動討好人類......
加拿大一名野生動物攝影師在南極洲水下遇到一只體型巨大的海豹。該海豹如若張嘴,可將攝影師的相機及腦袋一起吞下。但令攝影師意想不到的是,這只海豹竟友好地送企鵝給攝影師,似乎想與他交朋友。
和虎鯨一樣,海豹對人類幾乎沒什么敵意。屬于只要你不坑我我就喜歡和你玩的動物。
由于某些國家對海豹保護的太好,導致當?shù)氐暮1姷饺司蜁芘d奮。
切,有啥啊,不就是長個狗臉靠賣萌討人喜歡嘛,我也會啊,怎么沒人喜歡我啊?
有很多類似的新聞都證明了海豹喜歡和人類玩,雖然不能絕對代表海豹的性格。
雖然海豹的外表和性格都萌萌噠,但實際生存能力很強,尤其是游泳技術(shù),最快時速可達每小時27公里,人類最強的游泳高手也不是對手。
岸上行動笨拙的海豹下了水就變得很靈活。
海豹的潛水技術(shù)很棒,輕易就可潛100多米左右,南極海域中的威德爾海豹則能潛到600多米深,持續(xù)43分鐘。
人類徒手的潛水極限只有可憐的113米,穿戴最最好的潛水裝備后的下潛極限也不過就是332米。
海豹的食量很大,主要捕食各種魚類和頭足類,有時也吃甲殼類。一頭60-70kg重的海豹,一天要吃7-8kg魚。
海豹雖然看起來是光溜溜的,但實際上是有毛的,而且皮毛的保暖性很棒,胖只是為了存儲能量,和保暖無關(guān)。
Q彈的肥肉也能起點“避震”的作用
海豹也捕捉企鵝,但實際上企鵝無論在水里還是在陸地上明顯都要比海豹要靈活,所以其實并不好抓......
企鵝的水下可測時速最快可達每小時30多公里,而且極靈活,別說海豹,任何海洋食肉動物抓到它都廢了牛勁兒,有這功夫還不如抓幾條魚省勁,所以大家不用擔心企鵝會被海豹團滅了。至于被海豹捕食到的企鵝只能說運氣不太好。
至于愛情方面,海豹就不那么專一了,所有海豹均屬于一夫多妻制,誰能打誰的老婆就多些。
雌海豹只從雄海豹中挑選最能打的一只,然后一起下水啪啪啪......
雄性雖然很能打,但對雌性還是很溫柔的......
海豹的繁殖特點是:產(chǎn)仔、哺乳、育兒必須到陸上或冰上來。海豹的發(fā)情期在12月,妊娠時間為9個月,幼崽出生在次年11月初,平均每次生產(chǎn)一只小海豹。小海豹生長到4-6周時斷奶。
說到小海豹,重點來了,小海豹的外表才是真正的萌萌噠!而且表情包更豐富呢!大家請看!
我承認終于有比我還萌的生物出現(xiàn)了!??!真的好想抱走養(yǎng)一只呢!
雖然海豹的馴化性很好,但需要的飼養(yǎng)條件極高,私人想養(yǎng)來當寵物的話......
也可以努力當個科學家或海豹飼養(yǎng)員啥的。
雖然大部分海豹對人類很友好,但純野生的還是相對粗暴一些,如果你有幸近距離接觸海豹,請盡量克制要抱它的沖動。
莫文蔚拍攝這組照片時,全程沒有觸摸近在眼前的小海豹。
至于海豹的天敵,主要有虎鯨、鯊魚、白熊這三種,白熊只在北極混,而且數(shù)量堪憂,鯊魚智商不夠,所以高智商的虎鯨就成海豹的主要天敵。
實際上虎鯨就是某種特大號的海豚,它們甚至會聰明到靠團隊配合捕獵海豹,群體戰(zhàn)斗力之強可謂海洋之最。
被虎鯨瞬間吃掉的海豹。
至于海豹海豹的最大天敵,自然是人類,諸位看看愛死寂寞的人就知道了......
在幾乎啥都種不出來的北極,因紐特人世世代代只能以海豹或者魚之類的動物的肉為主食,傳統(tǒng)的因紐特服裝就是海豹皮做成的,而且至今因紐特人男性的成年禮是以獵殺一頭海豹來作為標準。
因紐特人獵殺海豹是環(huán)境所迫的傳統(tǒng),而有些閑的蛋疼的國家開放獵殺海豹的理由就有點奇葩了——因為漁民抱怨魚被海豹吃的越來越少。
這是一只在漁場被救助的斑海豹幼崽,貌似對人類充滿恐懼,不知道它在和母親走散前經(jīng)歷過什么?
盡管這種行為受到全世界的動物組織抵制,但似乎屠殺至今都沒有停止......
獵殺者手持木棒或斧頭,走近海豹當頭一擊,它們就會立即喪命。但實際上獵殺者僅僅打昏海豹后就活剝海豹皮。還有一些獵人,直接搶過母海豹懷里的小海豹,敲死小海豹馬上剝皮,海豹皮是名貴的皮草原料,你說獵人們?nèi)绱睡偪竦墨C殺海豹是為了保護魚群,你問問大家信嗎?好吧,就算是為了保護魚群獵殺海豹,我且問一句......
不管獵殺的理由多么充分,我都認為人類應該能想出比單純的殘忍獵殺更有效的方法,而我更希望人類能從自身尋找問題并解決問題,并能與這些可愛的海洋生物和平共處......
南極自古沒有人類活動,海豹和魚類的數(shù)量很穩(wěn)定,北極魚少不是人的事還能是海豹的事?
或許海豹的數(shù)量多到不需要保護,但這并非是屠殺的借口,退一步講,如果是你面對這種動物的時候,你會一棍子打下去嗎......
說句很殘酷的現(xiàn)實,不怕人的大多數(shù)是南極海豹,而北極海豹由于有人類瘋狂獵殺,已經(jīng)見人躲了......
不,不對啊,比如我從來沒做過傷害漂亮姑娘的事,怎么她們見我都躲著我?。?/p>
第二部分:海豹的種類
海豹種類很多,雖然都叫海豹,外觀也非常接近,但幾乎每種海豹都是單獨成屬,也就是說它們之間會有生殖隔離,在本質(zhì)上并非是一種生物,我們通常把這種沒有小耳朵,胖到幾乎沒脖子,因為鰭足過于退化只能在陸地上蠕動前進的鰭足目統(tǒng)稱為海豹,下面是它們大概的種族劃分,內(nèi)容完基本貝百度,沒有半點技術(shù)含量,為了方便大家了解,不至于去翻百科,我搬運了而已,有錯誤的話請諒解......
斑海豹,體長1.5-2米,雄性最大體重150kg、雌性120kg。斑海豹分布很廣,主要是北半球的高緯度地區(qū),在中國主要分布于渤海和黃海。主要捕食魚類,也吃頭足類和甲殼類動物。
髯海豹,又叫胡子海豹,因其吻部密生長而粗硬的胡須而得名。最長的胡須長14厘米,上唇每側(cè)約有106根胡須。雄性體長2.8米,雌性體長2.6米,平均體重400kg。全身棕灰色或灰褐色、背部中央線顏色最深,向腹部漸淺,無斑紋。髯海豹主要分布于北冰洋、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不分布于南半球。1972年在中國浙江省平陽縣海域曾捕獲一頭體長176厘米,體重71kg的雄獸。髯海豹主要捕食底棲動物如:蝦、蟹、軟體動物以及鲬、鰈等底棲魚類,但也捕食烏賊。
灰海豹,雄性長約3米,重約300kg,雌體約2.3米,重250kg。雄性成獸的頸部很粗,并有3-4道皺紋,這是它和斑海豹的區(qū)別之一?;液1姆植己軓V,北冰洋和大西洋都有分布,僅存數(shù)量約有2.5-5萬頭?;液1氖承院軓V,但主要是魚類。
環(huán)斑海豹,本屬有環(huán)斑海豹、貝加爾湖環(huán)斑海豹(唯一可生活在淡水中的海豹)、里海環(huán)斑海豹。環(huán)斑海豹是所有海豹中,身體最小的一種。大的雄獸長1.4米,體重90kg,面部像貓。環(huán)斑海豹的食性相當廣泛,從無脊柱動物到魚類,總數(shù)超過75種。其主要天敵有白熊和極鯊。環(huán)斑海豹主要在整個北冰洋、鄂霍茨克海、白令海、波羅的海、拉多加湖和貝加爾湖、里海。
環(huán)海豹,屬海豹中的小型種。又稱帶紋海豹、綬帶海豹,體長1.6-1.7米,體重70-148kg。雄性為暗灰藍紫色或暗灰紅紫色,圍繞頸部有一條很寬的環(huán)狀白帶。雌獸全身淡色,基本呈深灰褐色或深棕灰色。帶紋海豹僅棲息于北半球,主要分布于白令海及鄂霍茨克海,喜棲于浮冰上或遠離人煙的海島上,不成大群,食物主要是狹鱈和頭足類。
鞍紋海豹,又叫格陵蘭海豹。體長1.8米左右,體重180kg。全身白色或棕灰色,從背部兩肩處斜向尾部有一“∧”型黑色帶,形狀頗似鞍故名鞍紋海豹。僅分布于北極海域的俄羅斯北側(cè)、格陵蘭周圍、及加拿大和紐芬蘭北側(cè)。
僧海豹,體長2.6-2.8 m,體重平均可達400 kg,頭部很圓,且被細密的短毛,看上去宛如和尚頭,故名僧海豹。該種海豹已成為一種極稀少的動物只限于分布在北緯20°至30°的夏威夷群島的下風鏈島、加勒比海、黑海。但遺憾的是,加勒比海僧海豹被證實已經(jīng)滅絕,最后一次見到的時間是1958年。
威德爾海豹,體長3米左右,體重300多kg,喜棲于與南極大陸相聯(lián)的固定冰上,是哺乳動物中分布最南的種,也是南極比較常見的海豹。 它的潛水能力很強,可潛入600多米的深處,持續(xù)43分鐘,潛水能力居鰭腳類動物之冠。以捕食魚類和烏賊為生。
羅斯海豹,體長約2.3m,體重約150-215kg是南極海豹中數(shù)量最少的一種。其頸部很粗,收縮時頸部皮膚可以形成很大的皺褶,頭能縮進去,幾乎完全藏在頸褶中,它還能發(fā)出似鳥叫的聲音。其主要分布于南極大陸周圍的浮冰帶附近。
豹海豹,體長為4.5-5m,體重300-350kg,不僅具有豹一樣的斑點而且性情上也像豹,是海豹中最兇殘的一種。(但搞笑的是,第一部分中抓企鵝討好人類的海豹正是它)它除捕食魚類和烏賊外,還專吃恒溫動物,也吃企鵝等鳥類,甚至鯨、其它海豹。從南極洲的浮冰線到澳大利亞、新西蘭、南美、非洲最南部及附近島嶼都有分布。
冠海豹,雄獸平均體長2.5m,重192-352kg;雌性2m,145-300kg。當遇到恐嚇或興奮時,鼻子吻部前面可以膨脹成囊狀突起,所以人們又其為囊鼻海豹。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和北極海域,主要食物為魚類。
象海豹,是海豹科中最大的類型,其突出特點是雄獸鼻子,在興奮或發(fā)怒時可膨脹。本屬包括:南象海豹和北象海豹。最大體長可達6.5米,體重3600kg,是整個鰭腳目中個體最大的動物。
食蟹海豹,雌性體長多在2.16-2.41m,最長3.00m;雄獸2.03-2.41m,最長2.57m,重200-300kg,主要以磷蝦為食,食性與須鯨相似。喜群居,在冰上活動靈巧而迅速,主要分布于南極大陸周圍,亦屬南極沿岸的特有動物。
以上就是所有海豹的種族分類,其同屬之下的亞種就不多說了。不過,最后要注意的是,有兩種外形和海豹很像的生物,第一個是海牛。
這種動物和鰭足目完全沒有任何關(guān)系,它是單獨的海牛目、海??啤⒑E賱游?,性格憨厚,和我們常說的儒艮很接近,請大家不要把海牛誤認為是和海豹一樣的生物了,它是吃素的,種群數(shù)量岌岌可危。
儒艮[rú gèn],海牛目,儒艮科,儒艮屬動物,草食性,因雌性儒艮偶有懷抱幼崽于水面哺乳之習慣,故儒艮常被誤認為“美人魚”。(其實一點都不美)自四千年前起,人類便開始對儒艮的捕殺,食肉榨油,骨可雕物,皮可制革,迄今在亞洲儒艮數(shù)量已極為稀少。
今天就到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