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四十一年,穰侯魏冉被收歸相印,秦王拜客卿范雎為相。魏冉怏怏不快地前往其封地陶,從此徹底與秦國廟堂絕緣。
至此,秦國才真正迎來了秦昭襄王時代。一個做了四十一年的王,從母親、弟弟、舅舅手中奪回了屬于自己的權(quán)利。
當魏冉提出要越過韓、魏,攻取齊國之綱壽時,已經(jīng)在秦國蟄伏一年的魏人范雎立刻上書秦昭王。
范雎如愿見到秦昭王。大王,穰侯之舉完全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一己私利而置國家利益于不顧。秦國越過韓、魏攻齊,穰侯的封地擴大了,而秦國卻并沒有得到多少實惠。
如今天下人只知道,秦國有太后、有穰侯,而不知有秦王。
一語驚醒夢中人,魏冉的最終失勢成為必然。
▲宣太后 【劇照】
魏冉之敗,首先在其私心太重。越過韓、魏而攻齊,完全是為了擴大其封地。魏冉罷相離開秦國時,秦王指示,用公車給其搬家,魏冉的家私竟然裝了有數(shù)千車之余。魏冉的寶器珍怪竟然比王室還要多。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載:“穰侯相......私家富重于王室。”
可見魏冉同志借職務(wù)之便可沒少給自己撈取實惠,盡然到了比王室還要富裕的地步。
而秦王本來就對他這個舅舅相當大方,在將穰地封給魏冉后還將陶地一并封給了他。
其次,魏冉完全搞錯了自己的位置。在魏冉眼中,外甥秦王永遠是個長不大的孩子。魏冉出使,從來不向秦王報告。秦國的所有決策,魏冉只是知會秦王一聲,走個程序,秦國人都知道,大秦的實際當家人是太后和穰侯魏冉。
魏冉自己不僅牢牢抓住權(quán)利,而且堅決屏蔽六國之人才入秦。當王稽出使魏國歸來時,他可是對其隨行車馬進行了仔細的搜檢。魏冉很怕六國來的人才會分享他在秦國的權(quán)利(很遺憾,跟隨王稽入秦的范雎成功躲過了魏冉的搜索,魏冉最終之敗,正是范雎給了他致命一擊)。
當范雎說出天下只聞太后、穰侯時,雄心壯志的秦昭王豈能無動于衷。秦昭王果斷出擊,母親、舅舅皆成了路人。
▲范雎 【劇照】
再者,魏冉雖然于秦有功,但始終沒有提出一整套兼并六國的方案。當范雎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時,秦昭王眼前一亮,似乎天下手到擒來。按照常理,秦昭王肯定會重用技高一籌的范雎。
但,不肯否認,魏冉于秦昭王、于秦國,確實是有大功的。
當秦武王舉鼎絕臏而死時,權(quán)利真空,秦國廟堂一時慌亂,各方勢力都有自己心中的繼任秦王之人選。
秦武王之母意在公子嬴壯,而魏冉卻一錘定音,立了遠在燕國為質(zhì)的公子嬴稷,沒別的,嬴稷是他的外甥。
魏冉之所以有如此力度,只是因為他在秦惠文王、秦武王兩朝用事,已經(jīng)形成了舉足輕重之勢力。
▲秦武王 【劇照】
昭王即位,以魏冉為將軍,衛(wèi)咸陽,一舉掃除了公子嬴壯的勢力。魏冉威震秦國。
昭王年少,魏冉輔政,秦國成了宣太后和魏冉的天下。
秦昭襄王十四年,魏冉舉薦了白起,白起首戰(zhàn),即斬首魏、韓聯(lián)軍二十四萬,虜魏將公孫喜。明年,又取楚之宛、葉。
史書中,魏冉親自為將立功的記載也比比皆是。
穰侯封四歲,為秦將攻魏,魏獻河?xùn)|方四百里。拔魏之河內(nèi),取城大小六十馀。
秦使穰侯伐魏,斬首四萬,走魏將暴鳶,得魏三縣。
明年,穰侯與白起客卿胡陽復(fù)攻趙、韓、魏,破芒卯于華陽下,斬首十萬,取魏之卷、蔡陽、長社,趙氏觀津。
可以這么說,秦昭襄王四十一年之前白起的戰(zhàn)功也有魏冉的一份,因為是魏冉舉薦了白起,而白起每次之攻伐自然是魏冉授意。兩人不僅是同事,更是好友。
魏冉秉政時期,對山東六國是連連出拳,楚國國都都成了秦國的南郡。
秦昭王和齊愍王并稱東西帝也是在魏冉輔政時期。
▲齊愍王 【劇照】
太史公司馬遷對魏冉也是做出了公正的評價。
《史記.穰侯列傳》載:“太史公曰:穰侯,昭王親舅也。而秦所以東益地,弱諸侯,嘗稱帝于天下,天下皆西鄉(xiāng)稽首者,穰侯之功也。”
秦昭王時期的開疆拓土,稱霸天下,魏冉居功至偉。
魏冉最終終老于封地,其封地陶也歸為秦國之郡縣。
/
往期精彩:
/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關(guān)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