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
今天媽媽想與你分享的話題,更大一點,就是我們應該如何把握自己的做人原則,也是媽媽走進社會之后,跟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看了越來越多的故事之后的想法,也是讀了越來越多的書之后的想法,與你分享。
媽媽曾經被面試的時候被問過兩個問題:
1你是理想主義者嗎?
我說,我是。隨之就會被追問和質疑是否悲觀和如何處理情緒。
但是媽媽認為多數的理想主義者,在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常懷希望并且相信自己可以創(chuàng)造良性改變的,相信改變,相信努力和相信時間。理想主義是對心中原則的追求,并不代表不理智和不樂觀。
2你是否有道德潔癖?
我回答,我沒有。不僅對別人不是潔癖,對自己也沒有潔癖,我們要學著與過去和解,與自己和解,才能在將來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
但是當然我對法律和規(guī)則有敬畏之心。道德與法律的區(qū)別,其實很大程度就是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
以上兩次面試媽媽的回答是真實的媽媽一直以來的答案,沒有去臆測面試官想要什么答案,我認為,我們對時代、對自己、對社會應該有信心,應該對自己有標準,有要求,但是這并不會影響我們認識到人群是有復雜性的,社會是有陰險狡詐的,并不影響我們在嚴以律己的時候,不僅要寬以待人,更要了解世界的多樣性,每個人都是不同的。
我很希望把這些能夠全部的告訴你,因為如果我只教你前半部分,我會擔心你被傷害,擔心你四處碰壁,擔心你懷疑并放棄心中的光,而做出可能令自己后悔的決定。
而如果我只教你后半部分,我更擔心總有一天投機會失敗,善惡到頭終有報,世事無常,如果無法坦然回頭看自己走過的路,那會是一件比自己受到傷害和嘗試失敗更難過的事情。
所以,我們今天把這兩個方向放在一起介紹兩本書,第一本是《心 稻盛和夫一生的囑托》,第二本是梁冬講莊子的《人間世》。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我們要認知社會,探知人性,也要修行自身,克己復禮。
《心》是一本小小的書,媽媽認為雖然小但是確實字字珠璣,其中有著很古典和普世的智慧和平凡但是總能點醒自己的故事。
你能在書中讀到很多儒家思想和佛學思想的影子,也能看到一個“管理界的泰斗”,在回憶自己一生之時認為最記憶猶新和決定命運的時刻。卻發(fā)現(xiàn)那些時刻并沒有多么波瀾壯闊,而是在平平淡淡當中透露出真正的謙卑和智慧。
這本書介紹了稻盛和夫先生如何認識并且踐行“世界仍是這個世界,心態(tài)不同,世界也會因之不同”的道理。媽媽對先生一句話非常有感觸“自從決定全心工作,逆風就變成順風”。人生亦是如此,再輕松閑適也可以過得處處不順心,再不順心也可以過得斗志昂揚,只要調整好心態(tài),逆風亦可以順風千里。
《心》中所提及的多種心態(tài),媽媽重新組合一下,吾日三省吾身:感恩否?謙卑否?良善否?
第一問是感恩否?
常懷感恩之心,人生會看到更多美好,會注意到更多別人的付出,自然的饋贈。媽媽覺得這是三種心態(tài)的基石,因為你很難想象一個人如若每天會感謝和平,自己與家人可以安全,感謝食物,讓生命充滿力量,感謝陽光,帶來萬物與好心情,這樣的人會是一個自大的人。
正是因為把自己放小,將別人和事情的“能”放在心中,才會自然而然的感謝。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壓力都很大,其實最好的調整心態(tài)的方式就是每天讓自己寫下值得開心和感謝的事情,從第一件寫到第五件,笑容就會自然而然爬上嘴角眉梢,慢慢世界就會鳥語花香。
第二問是謙卑否?
少年人總是充滿能量的,也容易覺得自己力大無窮,總容易覺得老一輩嘮叨、謹慎、僵化。媽媽可能剛剛跨過這個階段不久,逐漸感受到不同年齡層次對不同氣質的理解,感受到謙卑、包容和圓潤的力量,那并不比熱情與鋒芒的力量差,就像我們讀過的伊索寓言《太陽與北風》。
所以媽媽現(xiàn)在并不準備嘮叨你太多,少年銳氣,不過人總會慢慢長大,總有一天,會讀懂水利萬物,卑下也是一種強大。
第三問是良善否?
也就是我們標題中的“正道成功”。成功是一個結果,達成這個結果可以有各種不同的道路,例如不同的職業(yè)選擇,不同的機遇的把握和放棄。媽媽希望你能記得反省并提醒自己,不要為了成功而忘記自己為什么出發(f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比做一個是否成功的人更重要,因為哪怕走的會慢一點,甚至可能達不到另一條路的高度,但是回首自己來時的路,可以不羞愧的接受所有的結果。
二、毒雞湯《人間世》
好了,雞湯結束,毒雞湯上線。我們接下來聊的書叫做《人間世》,這是主持人梁冬對《莊子》的體悟和解讀。
媽媽第一次聽到作者,是小時候和姥爺聽廣播,有一檔節(jié)目叫做《冬吳相對論》,之后又讀過他與徐文兵醫(yī)生的節(jié)目收錄成集的《黃帝內經說什么》,很喜歡,喜歡他們將自己的人生經歷與于都體驗相結合的感悟。最作者本人,感覺和很多主持人不一樣,更有棱角,更自我,看上去像是一個有能力,有想法的刺頭,這種特質很吸引人的。
正是這種刺頭的感覺讓我特別點開看他對《莊子》的點評,因為少數對莊子思想的接觸,總覺得那也是一位有智慧但是特立獨行的“刺頭”。
這本書中,梁冬講了很多莊子所講的故事,還有莊子借著孔子講的故事,例如,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壞人和小人,怎么辦?
當熱血赤誠的顏回問這個問題,孔子說,你太好了,壞人自慚形穢,更會去傷害你的,你不要太理想化,放慢節(jié)奏,冷靜下來,等別人求你再給建議。這適合每一代家國大任的年輕人,如果你想了解,可以了解一下王安石的生平。
當提問的人變成了狡詐善變的外交官,擔心腹背受敵,孔子給出的建議卻變成了,少用智慧和口舌之利,做一個復讀機,少誤導,或許能少被秋后算賬。
這應該也是最早的因材施教了吧,正是因為千人千面,我們的世界才精彩、豐富,卻也危機暗存,而保護自己,卻從來沒有一定之規(guī)。
梁冬在其中也增加了不少自己的理解,還有一些屬于我們的時代的例子,其中點化了很多沒有被坑過的人很難想到的角度和事情,所以其實這很像是一本中國古代版本的哈佛商業(yè)評論現(xiàn)代解讀。
媽媽不想跟你贅述“城市套路有多深”,只是希望你不只可以看到人的一面,社會的一面,能夠在不同面中更堅定的找到自己的原則和立場,也有機會理解和尊重別人的原則和立場,去學習,怎么樣才能不被或者少被傷害的,堅持更久自己的理想和使命,認清人事,正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