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麻疹診斷標準(WS 296-2008)

麻疹診斷標準(WS 296-2008)

1
范圍

標準規(guī)定了麻疹的診斷依據(jù)、診斷原則、診斷和鑒別診斷。

本標準適用于全國各級各類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麻疹的診斷、報告。

2縮略語

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標準。

ELISA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

HA1血細胞凝集抑制實驗

IgM免疫球蛋白M

IgG免疫球蛋白G

PCR聚合酶鏈反應           

RT逆轉(zhuǎn)錄

3診斷依據(jù)

3.1流行病學史

在出疹前6d21d與麻疹患者有接觸史。

3.2臨床癥狀

3.2.1發(fā)熱體溫≥38。

3.2.2全身皮膚出現(xiàn)紅色斑丘疹。

3.2.3咳嗽,流涕、噴嚏等上呼吸道卡他癥狀,并有畏光、流淚、結膜炎癥狀。

3.2.4皮疹自耳后、面部開始,自上而下向全身擴展,3d5d內(nèi)波及全身。

3.2.5  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d3d)在口腔頰黏膜見到麻疹黏膜斑(Koplik)

3.3實驗室診斷

3.3.1 8d6周內(nèi)未接種過麻疹減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抗體(見附錄A)。

3.3.2恢復期患者血清中麻疹IgG抗體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體陰性而恢復期抗體陽轉(zhuǎn)(見附錄A)。

3.3.3從鼻咽標本或尿液中分離到麻疹病毒,或檢測到麻疹病毒核酸(參見附錄B)。

4診斷原則

典型麻疹病例可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結合流行病學做出診斷,輕型麻疹病例需根據(jù)血清麻疹抗體的檢測結果或麻疹病毒分離陽性或麻疹特異性基因檢測結果做出診斷。

5診斷

5.1疑似病例

具備3.2.1、3.2.2,同時伴有3.2.3者。

5.2臨床診斷病例

符合以下任何一項者:   

5.2.1疑似病例與實驗室確診病例沒有流行病聯(lián)系者。

5.2.2疑似病例未進行流行病學調(diào)查者。

5.2.3疑似病例在完成調(diào)查前失訪/死亡者。

5.2.4疑似病例無實驗室診斷結果且不能明確診斷為其他疾病者。

5.3流行病學診斷病例

疑似病例無標本或標本檢測結果為陰性,并同時具備3.1者。

5.4實驗室確診病例

疑似病例同時具備3.3.1、3.3.2、3.3.3中任何一項者。

5.5排除病例

符合以下任何一項者:

5.5.1麻疹疑似病例采集了合格血標本,經(jīng)合格實驗室檢測麻疹IgM陰性,并與實驗室確診病例無流行病學聯(lián)系。

5.5.2經(jīng)實驗室檢測證實為其他疾?。ㄈ顼L疹等)。

5.5.3能明確找出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發(fā)熱出疹的病例(如藥物性過敏性皮疹等)。

6鑒別診斷

本病應與風疹進行鑒別,參見附錄C。

附錄C?。ㄙY料性附錄)

麻疹的臨床表現(xiàn)及鑒別診斷

C麻疹I臨床表現(xiàn)的類型

C1.1典型麻疹

即普通型,臨床最為常見。潛伏期為6d21d,平均為8d12d,典型麻疹的臨床經(jīng)過可分以下幾期。

C1.1.1前驅(qū)期:發(fā)熱3d4d,體溫達3940。上呼吸道卡他癥狀,患兒流涕、噴嚏、咳嗽、流淚、畏光,結膜炎等。發(fā)熱2d3d后,口腔頰黏膜粗糙,上有數(shù)量不等周圍可見紅暈的0.5mmlmm灰白色小點,稱柯氏斑(Koplik),上下唇黏膜也可見到,是早期診斷麻疹的標志。黏膜斑2d3d內(nèi)消失。

C1.1.2出疹期:多在發(fā)熱3d4d后出現(xiàn),自耳后、發(fā)際、前額、面、頸部開始自上而下波及軀干和四肢手掌足底,疹間皮膚正常。皮疹初為淡紅色斑丘疹,以后部分融合成暗紅色。出疹時體溫達到高峰,全身癥狀加重。出疹持續(xù)3d5d

C1.1.3恢復期:若無并發(fā)癥,皮疹出齊后體溫開始下降,進入恢復期。皮疹出齊后,依出疹順序逐漸隱退,色變暗,有色素沉著及糠皮樣脫屑,1周~2周消退。疹退同時體溫也下降到正常,病情自愈。

C1.2重型麻疹

持續(xù)高熱在40以上,皮疹融合成片,深紅色,可見出血性皮疹,病情重且病程長,常伴肺炎、喉炎或有驚厥、昏迷等腦炎表現(xiàn)。

C1.3輕型麻疹

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相對輕,多低于39,熱程短于7d,輕度上呼吸道卡他癥狀,及少量皮疹,不留色素沉著或脫屑,口腔麻疹黏膜斑僅見12個或無,全身狀況良好。無并發(fā)癥,病程約1周。多見于6個月前嬰兒或4周內(nèi)經(jīng)過被動免疫的患兒,偶見于接種麻疹疫苗后。機理為機體內(nèi)的抗體不能完全抵御麻疹病毒的侵襲,但仍有一定的抗病能力,因此病毒在體內(nèi)只能有限繁殖。

C1.4異型麻疹

多為年長兒,典型癥狀是急起高熱,伴頭痛和全身肌肉疼痛;無麻疹黏膜斑;發(fā)熱2d3d后出疹,出疹順序為先四肢漸自下向上發(fā)展,波及全身,皮疹為多形性,有斑疹、丘疹、紫癜和蕁麻疹。常伴有手、足背水腫和肺炎。見于接種滅活麻疹疫苗后6個月至6年,再接種麻疹疫苗或再次感染麻疹野病毒后。不易分離到病毒,但恢復期麻疹特異性抗體強陽性。其主要發(fā)病機理為接種滅活疫苗后,不產(chǎn)生呼吸道局部免疫和抗F蛋白抗體,當再遇到野病毒時,HA為再次免疫反應,HI抗體產(chǎn)生早、滴度高,導致麻疹病毒經(jīng)細胞到細胞擴散,與體內(nèi)HI抗體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這種復合物在血管壁沉積后激活補體系統(tǒng),生成過敏毒素,造成一系列組織病理損害。

C2麻疹的并發(fā)癥

C2.1肺炎

是麻疹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發(fā)病率約10%左右,多見于出疹期;也是引起麻疹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見于5歲以下,原有佝僂病和營養(yǎng)不良的小兒。由麻疹病毒引起的肺炎多不嚴重}繼發(fā)性肺炎較為嚴重,常見的肺炎病原體為葡萄球菌、流感桿菌、肺炎鏈球菌;或病毒,如腺病毒。另外,麻疹病毒本身可以在有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如白血病、先天性無球蛋白血癥等)發(fā)生嚴重和致死性的巨細胞性肺炎,其臨床特征為缺乏皮疹和血清中不能形成麻疹病毒特異性抗體,其病理變化為間質(zhì)性肺炎。

C2.2喉炎

發(fā)生率為1%4%,可以是麻疹病毒本身感染所致,多見于2歲~3歲以下幼兒,程度輕者預后較好,若繼發(fā)細菌感染則病情加重,常呈聲音嘶啞,犬吠樣咳嗽,容易氣道梗阻,吸氣性呼吸困難,胸部三凹征明顯,若不及時處理可窒息。

C2.3中耳炎

多見于嬰幼兒,是繼發(fā)細菌感染所致,與麻疹病毒無關。

C2.4腦炎

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麻疹腦炎的發(fā)病率約為麻疹病人的千分之一。多見于2歲以上兒童,病死率約為15%,病程1周~2周,腦脊液和血中可查到麻疹IgM抗體。30%的存活者有輕重不等的后遺癥。在細胞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可發(fā)生麻疹病毒包涵體腦炎,疾病呈急性或亞急性的過程。

C2.5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

發(fā)病率一般在十萬至百萬分之一。是一種大腦慢性進行性病變的疾病。大多在患麻疹2年~17年后發(fā)病,患者多為少年兒童。臨床表現(xiàn)進行性腦功能障礙,智力低下,癡呆,肌陣攣,癲癇,晚期昏迷,患者于發(fā)病后1年~3年內(nèi)死亡。

C3麻疹的臨床鑒別診斷

C.3.1臨床鑒別診斷要點見表C 1
C麻疹與風疹的鑒別診斷

    比較指標

     

     

潛伏期

6d21d

14d—21d

前驅(qū)期及常見癥狀

通常3d

卡他癥狀嚴重,高熱、上呼吸道癥狀明顯,咳嗽較重,眼畏光及流淚

ld以內(nèi),或無前驅(qū)期卡他癥狀輕微、發(fā)熱甚輕或不發(fā)熱

麻疹黏膜斑

皮疹

暗紅色斑丘疹,形態(tài)不整齊,先于面部,自上而下逐步出現(xiàn),于第3天或第5天出透,通常于第4天開始隱退

淡紅色斑丘疹,較麻疹小,分散或融合,先見于面部,發(fā)展迅速,24h內(nèi)遍布全身,第3天到第4天或更早隱退

淋巴結

全身淋巴結腫脹

耳后部、頸部、枕部淋巴結腫脹

色素沉著

脫屑

糠屑

少數(shù)有細糠脫屑或無

楊梅舌

血象

 

白細胞減少,出疹期內(nèi)淋巴細胞相對增多

白細胞大多減少,出疹期內(nèi)淋巴細胞較多,可出現(xiàn)異型淋巴細胞

C3.2實驗室和流行病學鑒別診斷:

因為有時風疹和麻疹的臨床鑒別診斷比較困難,所以需要通過實驗室血清學方法和流行病學來證實(參見圖C 1)。

  

C實驗室和流行病學鑒別診斷流程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傳染病知識-每日學習(第11期)麻疹
【圖文詳解】2018版最新小兒麻疹診療指南【多圖/收藏】(1)
麻疹診療及防控
緊急!多國''爆發(fā)''麻疹!這種幾乎已經(jīng)絕種的病,為何會''卷土重來''?
十問麻疹
淺談18例麻疹患者的臨床治療分析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