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naceur 和 Delacour于 1988 年報道了一種非獎賞性的、簡單的認知記憶實驗模型——新物體識別實驗(Novel Object Recognition, NOR),用于評估嚙齒動物記憶能力。根據(jù)動物對熟悉物體和新物體的探索時間長短來評價被測試動物的記憶能力。該方法沒有一些外在的刺激,實驗周期也比較短,相較水迷宮這種行為學對小動物的消耗較少。
小鼠對新舊物體的探索的次數(shù)、時間和距離,即小鼠在新舊物體周圍活動的次數(shù)、時間和距離,檢測小鼠的認知情況:若小鼠認知能力差,則在新舊物體的探索無差異;若小鼠認知能力正常,則對新事物的探索較舊事物長。認知指數(shù)(recognition index ,RI) 計算公式為:RI = 新物體 / (新物體 + 舊物體) ×100 % 。
礦場實驗的一套裝備:包括正方形的盒子和攝像裝備;
A,B,C三種物體,其中A,B物體完全一樣,C物體與A,B兩物體大不相同;一般小鼠需要直徑3cm左右的物體(大鼠需要直徑5cm左右的物體);示例圖片如下:
準備階段:在進行測試前,要和小鼠消除陌生感,每天撫摸小鼠,以免操作時對小鼠產(chǎn)生刺激。
第1階段,適應期,小鼠在實驗裝置內(nèi)(無物體)自由運動10分鐘。------這個也相當于做礦場實驗
第2階段,熟悉期,在裝置中放入2個相同的物體(AB,確保物體沒有氣味,不被推動),物體距離兩側(cè)壁10cm,將小鼠背朝物體從距物體等距離處放入裝置中,用攝像頭及軟件來紀錄小鼠在每個物體上的探索時間(以嘴或者鼻子接觸到物體和湊近物體約2-3cm范圍都算對物體的探索),在5min內(nèi)(許多實驗已經(jīng)證實熟悉期2min,動物已經(jīng)對新奇事物有很好的偏好,當然熟悉3min則偏好更加明顯)測定動物探索每個物體的次數(shù)、時間和距離。
第3階段,測試期,一般選擇第2階段完成后的1h作為檢測記憶的時間間隔(更長的時間間隔可用來評價改善記憶的效果)。將兩個相同物體中的一個物體替換成一個不同的物體放入裝置中(AC或BC),同樣將小鼠背朝物體從距物體等距離處放入裝置中5min。
所有行為學實驗都要求周圍安靜,實驗應在隔音,光強度和溫、濕度適宜且保持一致的行為實驗室內(nèi)進行。
實驗前需要對實驗動物每天撫摸1-2min以減少非特異性應激刺激對實驗動物的影響;實驗前需要提前至少3小時將動物帶入實驗室,降低動物對新環(huán)境的不安情緒。
實驗過程盡量是同一個人在每天的同一個時段來做;若多個人多批動物重復一個實驗更有說服力。
進行曠場檢測時,需要對實驗動物進行篩選,有些實驗動物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的活動情況顯著低于同批動物平均水平,則需要將這些動物預先剔除。
每次小鼠的放置位置盡量統(tǒng)一,背朝物體,且距兩物體距離相等。
做下一只小鼠之前必須用酒精除去氣味清洗實驗設備,用衛(wèi)生紙擦干凈,保證不要留下排泄物和味道。
物體盡量為圓形較好,正方形或者長方形有四個角,動物可能會產(chǎn)生偏好。
NOR實驗對動物各方面影響較小,而其他行為學實驗(如強迫游泳、水迷宮、懸尾實驗)對小動物影響較大,因此同一批動物進行不同行為學測試時,應先進行NOR實驗。
如果你關注了我,希望你與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