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老照片,如何被藝術家的靈感點亮,突破固有的定義,迸發(fā)出更璀璨奪目的光芒,創(chuàng)造出未曾意料的美感與共鳴?
藝術家張容瑋作品拍賣專場來襲,讓我們一起感受藝術作品帶給我們的美好、思考與感動。
預展時間:2022.1.20-2022.1.22
開拍時間:2022.1.22-2022.1.25
張容瑋,男,漢族,1989年6月24日生,廣東珠海人。
學 歷
·2017.01-2020.12 英國格拉斯哥藝術學院 美術學博士
·2012.09-2013.09 英國格拉斯哥藝術學院 美術學碩士(油畫專業(yè))
·2009.09-2012.06 英國格拉斯哥藝術學院 美術學學士(油畫專業(yè))
·2008.09-2009.06 中央美術學院與格拉斯哥藝術學院合作項目
工作經(jīng)歷
·2021.10 - 今 中國美術學院 博士后研究員;研究方向:藝術哲學與當代藝術研究
·2014.08-2016.12 珠海藝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英國 BTEC Level 5 HND 藝術設計課程主任
圖:藝術家張容瑋
藝術拍品 搶先一覽
無意義的追憶系列
這一系列是以照片為底的綜合材料繪畫作品。這些照片都是作者收集而來而非親自拍攝的,對它們的選擇和排列因而也就是對某個陌生人曾經(jīng)的視角和關注的選擇和組合。通過在這些照片上畫出我記憶中的某個場景,得到融合的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懷舊情緒與照片所記錄的那個集體回憶。
完成的作品還暗示著,不相關的個體(畫者與不認識的攝影師)、個體與群體(作者與那個集體回憶的持有者)、繪畫與攝影、主觀與客觀、當下與過去等等元素之間都被建立起了某種聯(lián)系。他并沒有試圖通過這些作品去“表達”什么或者“說明”什么,相反,作者期待的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模糊性,觀眾如何切入作品、又能從中獲得何種體驗要取決于觀者的記憶以及其作為個體的獨立性。
吹到大漠的南粵海風/2002
【尺寸】長66厘米,寬57厘米
【材質】丙烯、相片
沒有戲劇化、不完美、也沒有為什么/2018
【尺寸】長66厘米,寬57厘米
【材質】丙烯、相片
不合邏輯的聯(lián)系、不合邏輯的癡迷/1997
【尺寸】長66厘米,寬57厘米
【材質】丙烯、相片
那種淺藍從此無可取代/2002
【尺寸】長66厘米,寬57厘米
【材質】丙烯、相片
深綠還在、變也不變/1994
【尺寸】長66厘米,寬57厘米
【材質】丙烯、相片
那里就是黃昏/1993
【尺寸】長66厘米,寬57厘米
【材質】丙烯、相片
小提琴的暑假/2002
【尺寸】長66厘米,寬57厘米
【材質】丙烯、相片
北方宿舍里的畫和香氣/1993
【尺寸】長66厘米,寬57厘米
【材質】丙烯、相片
一樓堆滿了花、香得過分/1994
【尺寸】長66厘米,寬57厘米
【材質】丙烯、相片
奇怪的浪漫/2002
【尺寸】長66厘米,寬57厘米
【材質】丙烯、相片
遭遇式延續(xù)系列
照片是某個人在過去的某個瞬間通過一個小孔所看到并記錄下的場景,其中究竟有幾分“真實”可言呢?人無法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即便是對于攝影師本人而言,回到那個拍攝的瞬間也是不可能的。因此,無論面對的照片是不是自己親手拍下的,我們對它的解讀都并非是“還原”而是基于觀看照片的那個當下的記憶和想象的“構建”。
這種構建連通了繪畫的當下與拍攝的過去,也連通了畫者被照片觸發(fā)的記憶和吸引了攝影者的不可復制的場景,更模糊了繪畫和攝影在主觀性和客觀性之間的界線。這系列作品并不“表達”什么,而是試圖制造一些理解圖像和記憶之間的關系的新角度。
遭遇式延續(xù) 1
【尺寸】長30厘米,寬21厘米
【材質】彩墨、相片、相紙
遭遇式延續(xù) 2
【尺寸】長30厘米,寬21厘米
【材質】彩墨、相片、相紙
遭遇式延續(xù) 3
【尺寸】長30厘米,寬21厘米
【材質】彩墨、相片、相紙
遭遇式延續(xù) 4
【尺寸】長30厘米,寬21厘米
【材質】彩墨、相片、相紙
遭遇式延續(xù) 5
【尺寸】長30厘米,寬21厘米
【材質】彩墨、相片、相紙
遭遇式延續(xù) 6
【尺寸】長30厘米,寬21厘米
【材質】彩墨、相片、相紙
遭遇式延續(xù) 7
【尺寸】長30厘米,寬21厘米
【材質】彩墨、相片、相紙
遭遇式延續(xù) 8
【尺寸】長30厘米,寬21厘米
【材質】彩墨、相片、相紙
遭遇式延續(xù) 9
【尺寸】長30厘米,寬21厘米
【材質】彩墨、相片、相紙
遭遇式延續(xù) 10
【尺寸】長30厘米,寬21厘米
【材質】彩墨、相片、相紙
遭遇式延續(xù) 11
【尺寸】長30厘米,寬21厘米
【材質】彩墨、相片、相紙
遭遇式延續(xù) 12
【尺寸】長30厘米,寬21厘米
【材質】彩墨、相片、相紙
遭遇式延續(xù) 13
【尺寸】長30厘米,寬21厘米
【材質】彩墨、相片、相紙
三重并置系列
這四件作品都以“畫照片”的方式開始。它們誕生于蘇格蘭格拉斯哥,參照的是拍攝于晚清的中國的照片。晚清的中國和2017年的格拉斯哥形成了一組有趣的時空對立。
作者對150年前的中國的了解極其有限,與之相對的,他對于格拉斯哥雖然始終是外人,可身處其中多年,他這外人卻對它生出了很深的熟悉和習慣。于是作者試圖將這二者融合,在畫晚清中國的照片時將2017的格拉斯哥的照片隨意貼在畫面上。為了保持畫面的連貫和完整,對晚清中國的描繪就必須為了遷就這個來自百年后的不列顛的不速之客而偏離原定的軌道。
這樣一來,原本對150年前的中國的那種興趣就被“入侵”的2017的格拉斯哥所淡化,而因習慣而被漠視的2017的格拉斯哥則借由150年前的中國的圖像而重新獲得了某種新意。畫完時作者忽然明白,對過去的興趣總是基于當下,過去的理解其實是當下的一些新想法。這么說來,所謂“過去”居然是“當下”生出來的。所以,時間真的是一條不可逆的線嗎?
三重并置 1
【尺寸】長65厘米,寬55厘米
【材質】丙烯、拼貼
三重并置 2
【尺寸】長65厘米,寬55厘米
【材質】丙烯、拼貼
三重并置 3
【尺寸】長65厘米,寬55厘米
【材質】丙烯、拼貼
三重并置 4
【尺寸】長65厘米,寬55厘米
【材質】丙烯、拼貼
與藝術同行的日子里,瑣碎的庸常被藝術之美覆蓋,不斷喚醒我們的認知與體驗,打開生命的另一重愉悅。關注【百解驚拍】,相約藝術家張容瑋拍賣專場,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