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字打頭的成語
虎背熊腰——形容身體高大健壯?!剁R花緣》九十五回:“只見里面有兩個少年大漢迎了出來,一個面如重棗,一個面似黃金,都是虎背熊腰、相貌非凡。”《隋唐演義》十六回:“西邊坐著一個虎背熊腰,儀表不凡的大漢。”老舍《離婚》九:“吳太太的模樣的確難以為情:虎背熊腰”。
虎毒不食兒——兇狠的老虎尚且不吃自己的崽子。比喻人都疼愛自己的孩子。明·楊珽《龍膏記·藏春》:“我爹爹既往洛陽,一時未歸,待異日我自慢慢勸他,虎毒不食兒,孩兒切莫短見。”《封神演義》三十三回:“'虎毒不食兒’,你們都回來。”清·袁枚《續(xù)子不語》卷六:“趙友驚”:“一日捕役方帶趙成復(fù)訊,成自喜案結(jié)矣,策蹇高歌,其媳見而罵云:'虎毒不食兒,翁自己殺人,嫁禍于兒子,拖累鄉(xiāng)鄰,猶快活高歌曲耶!’”
虎父無犬子——父輩是虎將,兒子也不弱?!度龂萘x》十三回“二小將便取韓當(dāng)、周泰。韓、周二人,慌退入陣。先主視之,嘆曰:'虎父無犬子’也!”
虎虎有生氣——虎虎:勇猛威武。形容氣勢威猛,生氣勃勃。郭沫若《賈長沙痛哭:“他那篇有名的萬言的《陳政事疏》,在兩千年后的今日雖然都還虎虎有生氣,但在當(dāng)時的權(quán)貴者卻字字都是眼中釘。”
虎踞龍盤——《太平御覽》引晉·張勃《吳錄》記載:三國時,諸葛亮論金陵(南京)地勢時曾說:“鐘阜龍盤,石城虎踞。”踞:蹲。盤:盤繞。像猛虎一樣蹲伏著,像強龍一樣盤繞著。形容南京城地勢險峻而雄偉。北周·庾信《哀江南賦》:“昔之虎踞龍盤,加以黃旗紫氣。”毛澤東《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虎口拔牙——虎口:比喻危險的境地。比喻做極其危險的事。
虎口逃生——比喻經(jīng)歷了大災(zāi)大難,僥幸活下來。元·無名氏《朱砂擔(dān)》一折:“我如今在虎口逃生,急騰騰再不消停。”明·許自昌《水滸記·報變》:“虎口逃生,拯救求憐切人。”
虎口余生——比喻大難不死,僥幸活名?!剁R花緣》四十七回:“況我本是虎口余生,諸事久已看破。”《三俠五義》二十三回:“你是虎口余生,將來造化不小。”梁啟超《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xiàn)的情感》:“僅僅十個字,把那虎口余生,過去現(xiàn)在的甜酸苦辣,一齊迸出。”
虎落平陽被犬欺——平陽:平地。比喻失去了必要條件,強者反而受制于弱者。
虎門無犬種——比喻勇猛威武之家不會養(yǎng)育出無能之輩。矛盾《子夜》四:“他又呵呵大笑,拍著兒子的肩膀說:'這就出山了!我原說的,虎門無犬種!’”
虎入羊群——老虎沖進羊群。比喻以強凌弱,任意橫行?!度龂萘x》十一回:“孔融望見太史慈與關(guān)、張趕殺賊眾,如虎入羊群,縱橫莫當(dāng)。”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小老虎中最兇悍者。比喻幾個兒子之中,必有一個突出人才。清·翟灝《通俗編·癸辛雜志》引諺云:“'虎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獷惡,能食虎子也。余聞獵人云:凡虎將三子渡水,慮先將則子為彪所食,則必先負彪以往彼岸。”清·俞樾《茶香室叢抄》卷十:“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獷惡,能食其子。”
虎視眈眈——眈眈:注視的樣子。像老虎那樣凝目注視著。形容貪得無厭而兇狠地注視?!兑?span lang="EN-US">·頤》:“虎視眈眈,其欲逐逐。”《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三十一回:“多少讀書人,卻一口咬定是假的……然而幾人虎視眈眈的看著他,拿緞包時,總是卷著袖子,如果調(diào)包,豈沒有一個人看穿的道理。”《紅樓夢》四十五回:“你看這里這些人,因見老太太多疼了寶玉和鳳姐兩個,他們尚虎視眈眈,背地里言三語四的,何況于我?”
虎瘦雄心在——虎雖瘦弱而雄心尚存。比喻人雖年老體衰,或處在困境中,但志氣不減當(dāng)年。元·無名氏《小尉遲》二折:“我老則老殺場上有些氣概,豈不聞虎瘦雄心在。”元·無名氏《獨角?!范郏?span lang="EN-US">“常言道我虎瘦雄心在,你可便休笑我眼嵌縮腮。”
虎死留皮,人死留名——指人生在世應(yīng)該做好事,留下個好名聲?!秲号⑿蹅鳌啡兀?span lang="EN-US">“我也鬧了一輩子,虎死留皮,人死留名,算是這么件事,老弟,你瞧看行得行不得?”
虎頭虎腦——形容健壯憨厚的樣子(多指小孩)。老舍《趙子曰》三:“是個年壯力足虎頭虎腦的英雄。”
虎頭上搔癢——比喻觸犯惹不得的人?!队⑿蹅鳌肺迨换兀?span lang="EN-US">“你這賊,可不認得耿將軍,竟來虎頭上搔癢,船上軍人可把他捆了,解運營里去。”《紅樓夢》八十三回:“如今還有什么奶奶太太的,別人是惹不得的,有人庇護著,我不敢去'虎頭上搔癢’。”
虎頭蛇尾——比喻做事有始無終,開頭聲勢很大,后來勁頭極小。《官場現(xiàn)形記》五十七回:“湖南撫臺本想借著這回課吏振作一番,誰知鬧來鬧去,仍舊鬧到自己親戚頭上,做聲不得,只落得一個虎頭蛇尾。”李滿天《水向東流》十二:“我要一悲觀消極,準向人們說的,虎頭蛇尾,一事無成。”
虎頭鼠尾——比喻做事不能善始善終,起初聲勢大,后來勁頭小。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二:“律詩無好結(jié)句,謂之虎頭鼠尾。”孫中山《歷年政治宣言·布告全國同胞書》:“行事或虎頭鼠尾,而存心復(fù)狼顧狐疑?;蛏录芍剑韵圄~肉?;蛎韧丝s之志,坐失良機。則后禍之來,何堪設(shè)想。”
虎頭捉虱——比喻不知道厲害,觸犯了惹不起的人物或勢力。
虎心隔毛翼,人心隔肚皮——指人心難測。姚雪垠《李自成》一卷十九章:“常言說:'虎心隔毛翼,人心隔肚皮’。誰能說準張敬軒在谷誠投降后安的什么心?”
虎穴龍?zhí)?/span>——穴:山洞。潭:深水坑。比喻極兇險的境地。《水滸傳》四十一回:“感謝眾位豪杰不避兇險,來虎穴龍?zhí)叮葰埳?span lang="EN-US">”《水滸傳》六十一回:“休聽那算命的胡說,撇下海闊一個家業(yè),耽驚受怕,去虎穴龍?zhí)独镒鲑I賣。”
虎口之厄——比喻極其危險的地方。厄:險要的地勢。晉·潘岳《馬汧督誄》:“久之安西之救至,竟免虎口之厄,全數(shù)百萬之積,文契書于幕府。”
虎子狼孫——虎的兒子,狼的孫子。比喻極兇惡殘暴的勢力。《舊唐書·王廷湊傳贊》:“人君失政,為盜啟門,牙旗金鉞,虎子狼孫,茫茫黔首,于何叫昏。”
虎爪象牙——虎的爪,象的牙。比喻尖銳利器,足可傷人?!痘茨献?span lang="EN-US">·說林訓(xùn)》:“虎爪象牙,禽獸之利,而我之害。”
虎生文炳——老虎生來就有顯著的彩色斑紋。比喻其性不變,外表依然。文:花紋;炳:顯著?!度龂?span lang="EN-US">·蜀志·秦宓傳》:“虎生而文炳,鳳生而五色。”
虎體原斑——老虎身上生來就有斑紋。比喻出身將相富貴之家。元·王實甫《西廂記·崔鶯鶯夜聽琴·楔子》:“林下曬衣嫌日淡,池中濯足恨魚腥,花根本艷公卿子,虎體原斑將相孫。”
虎尾春冰——好像踩在老虎尾巴上,走在春天的冰上。比喻極其危險?!渡袝?span lang="EN-US">·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虎冠之吏——好像老虎戴禮帽一樣的官吏。指殘暴害人的官吏,即酷吏。《后漢書·酷吏傳記》:“溫舒有虎冠之吏,延年有屠伯之名。”
虎兕出柙——老虎和犀牛掏出了柵欄。比喻看守失職。兕:雄性犀牛。柙:圈猛獸的柵欄?!墩撜Z·季氏》:“且而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虎豹之文——虎和豹的外表有顯著的斑紋,而引狩獵者的捕獲。比喻才智流露于表面,而常有意外之災(zāi)禍。文:花紋?!肚f子·應(yīng)帝王》:“虎豹之文來田。”《三國志·蜀志·秦宓傳》:“固自昭明,如李仲元,不遭法言,令名必論,其無虎豹之文故也。”
虎狼之心——像老虎和狼的心一樣。形容兇殘、狠毒、貪婪。《史記·秦始皇紀》:“秦王為人,蜂準長目,鷙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漢·劉向《說苑·正諫》:“今秦四塞之國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漢書·王尊傳》:“五官掾張輔,懷虎狼之心,貪污不軌。”
虎狼之國——指野心勃勃,貪欲無厭的國家。《史記·蘇秦傳》:“夫秦虎狼之國也,有吞天下之心。”
虎狼之勢——形容氣勢兇猛。《淮南子·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勢而吞諸侯。”
虎嘯風(fēng)生——老虎吼叫而生風(fēng)。比喻人才得到機會而奮起。嘯:動物拉長聲吼叫?!侗笔?span lang="EN-US">·張定和傳論》:“虎嘯風(fēng)生,龍騰云起,英賢奮發(fā),亦各因時。”
虎嘯風(fēng)冽——與“虎嘯風(fēng)生”同。冽:寒冷。《漢書·王褒傳》:“虎嘯而風(fēng)冽,龍興而致云。”
虎符龍節(jié)——比喻重要憑據(jù)?;⒎恒~制虎形,古代的兵符,調(diào)兵所用。龍節(jié):金制,龍形,多位邦國的使臣用為憑據(jù)。唐·盧綸《送從叔牧永州》詩:“虎符龍節(jié)昭歧路,何苦愁為江海人。”宋·蘇軾《表忠觀碑銘》:“金卷玉冊,虎符龍節(jié)。”
虎擲龍挐——龍爭虎斗。比喻雙方勢均力敵,互相爭戰(zhàn)。挐:紛亂。金·李獻能《滎陽古城登覽寄裕之》詩:“虎擲龍挐王伯事,天荒地老古今情。”金·元好問《楚漢戰(zhàn)處》詩:“虎擲龍挐不兩存,當(dāng)年會此賭乾坤。一時豪杰皆行陣,萬古河山自壁門。”
虎圈嗇夫——古代掌管飼養(yǎng)老虎的小官?!妒酚?span lang="EN-US">·張釋之傳》:“釋之從行登虎圈上問上林尉諸禽獸薄,十余問,尉左右視,盡不能對?;⑷莘驈呐源荆瑢ι纤鶈柷莴F薄甚悉。”
虎豹不外其爪——老虎和豹不輕易露出利爪。比喻用兵時不可向?qū)Ψ捷p易泄露自己的實力?!痘茨献?span lang="EN-US">·兵略訓(xùn)》:“虎豹不外其爪,而噬不見齒。”
虎豹駒有食牛之氣——小虎小豹也有想吃掉牛的氣概。比喻人少年而有不平凡的才干?!短接[·獸·虎》:“尸子曰:虎豹駒,雖未成文,已有食牛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