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你孤獨
就像很久以前
長星照耀十三個州府
的那種孤獨
年輕時很愛誦讀海子的詩歌,就那樣大聲地讀著,清淚也就像他詩句中說的那樣“鉛水一樣滴落”。他最讓我動情的詩句有很多,這幾句無疑就是其中之一。
現(xiàn)在老了,看看快四張的人了,被老婆孩子熱坑頭煨著,像露珠一樣清凈的孤獨感很少有了,常是為了能多掙百十塊錢,或者是多花了百十塊錢而愉悅。但有時,也會想起躁動又安靜、熱鬧又孤獨的年輕時光,會不由得探究那時候為什么孤獨?
還是海子的詩歌給我了答案。那一種孤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廣場恐懼。長星照耀十三個州府,無邊空曠的天空,孤獨閃耀的星光;無邊空曠的大地,孤獨寂寥的州府。這正是典型的廣場恐懼。在那樣年輕的時候,青春隱秘的思緒是不能對任何人講的,只有自己一個人排譴;年輕活躍的思維常達到思想家也難以達到的極端,也是不能對任何人講的,也只有自己一個人琢磨。就是這樣的情況下,就醉入孤獨和沉默了。
這是我以前的理解,但到了有小孩之后,我才更深一層次地理解到,孤獨其實并非青春所獨有,那是與生俱來的一條河流,貫穿了生命的始終。
孩子是在哭聲中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為什么會哭,她孤獨,離開熟悉的母腹,感受到的是十分陌生的環(huán)境,她就哭了;到孩子熟悉了環(huán)境,特別是熟悉了父母的懷抱之后,她開始哭得少了,但是當她一覺醒來,一旦發(fā)現(xiàn)不是在父母的懷抱中,周圍沒有父母的氣息,她就又會大哭了??蘧褪菫榱艘鹑说淖⒁狻㈥P懷。這樣的孤獨,其實并非孩子所獨有,即使成年了,走到空曠的野地里,人們還是會唱起歌來,那歌聲其實也是自己和假想的人說話;走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里,即使有再多的人,哪怕是一個社交家,也會顯出他的局促來。這也是那種孤獨在作怪。
孤獨的人,總是渴望排譴孤獨。“簾外風吹竹,疑是故人來”,朋友成為排譴孤獨最好的藥。
所以,讀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作家劉震云說,這是因為孔子近處沒有朋友,朋友都在遠方,他很孤獨,他也在抱怨,在罵人,罵身邊沒有朋友。
此言得之也。
然而,這話卻是借別人之酒杯澆自家之塊壘。只能說明劉震云自己很孤獨?!案袝r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那心情只是自己的,并非鳥的、花的。
從孔子這句話來看,這里的朋并不是指朋友,歷來的注釋家都注釋得明白:“同門曰朋”。并且孔子這句話也是對弟子說的,并不是自己心情的表達,他是在為弟子們高興,遠處的人都來和你們一塊學習,你們怎么能不高興呢?這里的高興原因至少應該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你們跟著我值吧,看,遠處的人都慕名來,向我學習;二是,你們伙伴更多了,不會太孤單了。
并且,“遠方”也不是現(xiàn)在意義的“遠方”。古代漢語,特別是孔子那個時候,很少有這樣的雙音節(jié)詞,一般都是一個字一個意思。這里的“遠方”也是兩個詞,“遠”指遠方;而“方”的意思是“并”,注家也注得明白,“方,并也”。如《尚書》中“兄弟方來”,就是兄弟兩人一起來。
然而,孔子說這話時,其實也是很孤獨的。孔子辦學,據(jù)《史記》上說是:“定公五年,魯自大夫以下皆僭離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yè)焉?!睆倪@里看,孔子和魯迅早期的情緒是一樣的,同輩里找不到知音,只好寄希望于青年,希望通過教育青年可以給自己一點希望。這樣的情緒,不是孤獨又是什么呢?
所以,劉震云說孔子沒有朋友也是正確的,不過,他把論據(jù)用錯了??鬃右彩呛蛣⒄鹪埔粯?,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家之塊壘??吹竭h處的人結伴來學習,他為弟子們高興,其實也是為自己高興,那種孤獨感畢竟少了一點呀。
可是,問題又來了,“有朋自遠方來”,本是極熱鬧的事情,怎么古人和今人都從中感受到了孤獨了呢?唉,其實,孤獨是根子,熱鬧不過是葉子,葉子組成的樹冠有多大,樹下面的根就有多大。賈寶玉愛熱鬧,正是他心境孤獨的寫照。這從心理學上來說,就是補償心理在起作用了。
(這是十多年前的筆記了。今天冷,穿了冬衣還覺得冷氣往脖子里鉆,手也冷,搓搓手想打字,卻不知說什么。想起古代一個詩人的詩: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年輕時一個人租房住城中村一農(nóng)戶家頂樓一間小房子內(nèi),喝酒看書。一個同事到我那兒看了之后,向領導匯報說,一地酒瓶子。雖顯夸張,卻是極傳神的描繪。看書常讀《聊齋》,常意亂神迷,期待真有鬼狐突然到來。那時候真盼著有一個人說話呀。十多年過去了,從而立到不惑,到過了知天命之年,天命是啥?至今不了然。但那種孤獨感似乎少了,或者說是麻木了,或者說是真正理解了矛盾無處不在,不再為遇到一些事情而長時間被一種情緒左右了。天冷了,該呼朋引伴,弄兩杯喝喝了。--2021年11月8日)
這是俺的公眾號,請親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