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開學了,娃爸娃媽們在慶祝解放的同時,是不是也開始頭疼,上學又得面對沒完沒了的作業(yè)和任務,還要煩惱自家娃拖沓、愛磨嘰等一大堆事兒。
其實,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根源上還是要從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開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關于時間管理的科學培養(yǎng)。
為什么父母需要從小幫助孩子學好時間管理呢?
在這里先跟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現象,學習效率低的同學,總是抱怨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太多,每天回家光是做作業(yè)就已經身心俱憊;
學習效率高的同學,往往除了完成作業(yè)之外,還可以有時間看看課外書,學點其他本領,以及擁有放松的時間。
這是不是和社會的「貧富差距」現象有些相似,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它有一個專業(yè)的術語叫馬太效應。
因為學習效率高的同學,他的目標很明確,很專注很高效地完成任務,所以他可以把時間用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或是深入學習讓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
相反,學習吃力的同學,越是學習效率低下,越容易走神,經常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就搞得很疲憊,更別說擠出時間來做其他事情,長此以往就會覺得學習是件很痛苦的事。
讀到這里,可能你會覺得,這是不是跟孩子的智力有關,其實孩子間智商的差距很小,主要還是跟學習效率有關。
之前浙大一位學霸因為一張密密麻麻的作息表走紅↓
作息表的安排,從每天早上6點開始,一直到晚上12點,一周每個時段的學習內容都精確到幾點幾分,學習狀態(tài)可以說是爭分奪秒。
這位浙大學霸名叫胡一捷,除了成績好,他還學會了開飛機,玩潛水,自創(chuàng)潮牌服裝品牌...
胡一捷在法蘭克福學開飛機
在浙大成為神級學霸,什么都做、什么都做得好。
其實時間是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東西,每個人擁有的一樣多,但是顯然結果不同,為什么胡同學可以做那么事?每件事都做得那么好? 學霸的時間表處處都流露出實打實的努力。
發(fā)現了么?我們從小到大身邊的學霸,往往都掌握著很好的學習和生活節(jié)奏。
孩子對時間的認識是一個非常模糊、不準確的概念,家長一定有體會:
3歲的孩子能在浴室磨蹭半小時然后形容「一下下而已」;
5歲的孩子沒辦法理解「最后五分鐘」到底是多久;
上了小學的孩子甚至很難體會自己上課大約過了多久。
他們一般體會不到時間的流逝,更別說理解時間的緊迫性,因此,需要我們引導孩子逐漸學會管理時間。
▌訂立目標需要詳細
很多人聽說過SMART GOAL,就是訂立的目標需要做到
S - specific, 明確的
M - measurable, 可衡量的
A - attainable, 可實現的
R - relevant, 相關的
T - timebound 有時間性的
對于學齡前及小學生階段來說,如果給孩子提出的新學期目標是「要抓緊時間」、「要快點完成作業(yè)」,這看起來更像是愿望,需要根據以上的SMART把目標細化。
一定是孩子跳一下就能夠得著的。例如:我們爭取在吃晚飯之前完成學校任務吧。并且是配合著獎勵的,獎勵不等于禮物,例如:如果做到,飯后爸爸陪你玩UNO牌!
對于小學生來說,開年制定一個全年計劃year plan是不合適的,會嚇壞他們,令他們畏難。
先來個一周計劃吧,逐步推進,配合著小獎勵,欣賞孩子的每一個小進步。SMART目標能使人(包括孩子和我們)更容易堅持下去并最終實現。
▌明確輕重緩急
有不少人都聽過著名的四象限管理法,你知道嗎?一樣可以應用在孩子身上。
別看他們不太理解抽象的時間概念,但是通過具體的生活案例,卻可以學習何為輕重緩解,并且非常有助于他們的大腦開發(fā),因為“排序”這是執(zhí)行功能的一個范疇。
?緊急重要:不要等,立刻去做!例如明早要交的作業(yè)
?重要不緊急:分解任務、按部就班去盡快完成,例如下周一要交的自然小報,考試的復習任務,鍛煉和運動等
?緊急不重要:如沒有時間就不做,例如老師推薦看一個不錯的電視節(jié)目,今晚播出
?不緊急不重要:盡量不要做,例如吃零食、看電視等
羅列起來挺簡單,操作起來并不簡單,在實際運用中,家長會發(fā)現我們對重要的定義和孩子很可能不同。
可以邀請孩子一起探討放入哪個區(qū)間,說出他們的理由,某個區(qū)間中事件很多時,再給他們排序,這可以幫助他們深入理解事情的輕重緩急。
熟練之后,今后就可以問孩子:what's your priority?你的排序如何?孩子就能告訴你:我現在必須馬上去做作業(yè)!
是不是很棒?
▌讓孩子為自己贏時間
每天孩子放學回家后到睡覺,至少有四個小時。對比每天都可以玩耍的寒假,孩子進入上學狀態(tài)肯定會覺得自由玩耍的時間不夠。
所以,此時能對孩子起到激勵作用的,就是為自己贏取更多的自由時間,「做得越快,玩得越久」
也就是說,如果晚上能一小時之內保質保量的完成學校任務,就可以徹徹底底痛快放松兩小時,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
比如聽故事、玩模型、做手工,只要不是電子屏,別的都可以,讓孩子深深體會到“快”對自己的好處,孩子才有提升效率的動力。
如果「快速完成作業(yè)」后繼續(xù)被臨時布置了一堆課外題,“快”一點兒好處都沒有,那為什么不磨洋工呢?懶洋洋多舒服啊。
“快”的最大好處就是為自己贏得時間。對家長來說,“快”的最大好處是孩子養(yǎng)成了高效率的好習慣,受益終身。
▌讓孩子享受到自主權
有的家長可能會有疑問:“制定了時間表孩子不遵守怎么辦呢?」
其實不遵守的情況非常普遍,可通過兩個方向考慮:
a.這個時間表是不是與孩子一同制定?
b.當時制定的時候,是否有商量過如果沒有遵守會有什么結果?
所以可以和孩子一起找時間商量,到底為何沒法執(zhí)行時間表,是否有任何制定不合理的地方。
這個有商有量的過程非常必要,它會讓孩子享受到自主權,感受到價值感和歸屬,因而更愿意配合執(zh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