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姜子牙的故事,歷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尤其是文王夢兆飛熊、姜子牙渭水垂釣、文王替姜子牙拉車、姜子牙封神等故事,無不帶有強烈的傳奇色彩。
而姜子牙這個人,也是充滿了神秘。
后世對其推崇備至,歷代皇帝和文史典籍都將其尊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師。
但是,姜子牙這個人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么牛呢?
我們從各種典籍里面,也許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史記·齊太公世家》里說,姜子牙姓呂名望,姜氏,“東海上人”。
其中,“子牙”或者“飛熊”是他的字。
姜太公
“其先祖嘗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姜子牙祖上其實也曾經(jīng)是大官四岳,曾跟著大禹治水有功,所以才被賜姓姜,封到呂地(今河南南陽西),后干脆以地為姓,就姓了呂。
司馬遷在敘述姜太公事跡的時候,經(jīng)常用“或曰”或“概”,是因為姜太公的時代到了戰(zhàn)國時期已經(jīng)算是比較久遠的事情了,戰(zhàn)國時期以及以后的各種著述里講了不少有關于他的故事,但是也多是真?zhèn)螕诫s。
司馬遷自己也搞不準哪個真哪個假,只好把這些說法都寫上,讓大家自己判定。
正如清代馬骕《繹史》所說:“太公出處,自史遷已不能定矣,宜諸說之紛紛也。”
不管大家承認不承認,就是這么個實際情況。
但是,有總比沒有好,所以我們對于姜子牙還是能知道個大概。
那么,文王和姜子牙這一對兒君臣,究竟是怎么遇上的呢?
姜子牙和文王
晉立《太公呂望表》石刻上說,很久很久以前,求賢若渴的文王就曾經(jīng)不止一次做一個相同的夢:夢見天帝身穿黑袍,站在令狐津的渡頭,跟他說:“昌,我賜給你一個好幫手,他的名字叫望?!?/span>
不僅文王夢到了這個夢,他的祖父古公也夢到了這個夢,并且多次和他談起這個夢。
根據(jù)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以下簡稱上博簡)《舉治王天下》里的記載,大概呂望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jīng)很有才學,當時周人的老大古公亶父正遭狄人的逼迫,“周室有難”,于是他來到呂遂這個地方來訪問呂望。
談論了一番,他覺得呂望是個大賢人,如果能用上他,將來可能會為周族的振興起大作用。
古公還教育自己的孫子昌,也就是后來的周文王姬昌,說:“將來你要是能得到呂望,我們周族就能得到天下;如果不能得到他,那么咱們周族就難混了?!?/span>
但是這又跟我們?nèi)粘5恼J知有所不同。在當時,只有貴族子弟才能受到教育,如果呂望窮得精光、日不聊生,給人打工,怎么還能這么博學多才呢?
那么,很可能是他出生在呂國的時候,雖然家人在公室里沒有什么職務了,可貴族身份還有,所以還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又或者說,他和曹雪芹一樣,早前家里非常富有,后來家道中落,才淪落到這個地步。
《舉治王天下》里的說法是“既言,而上(尚)父皆至”,就是說在古公告誡文王之后沒多久,呂望就自動來周了。
姜子牙
后來當文王親自見到呂望的時候,就問他是不是名字叫“望”,呂望說,那可不。
于是后來干脆就把呂望稱為“太公望”。
這真是不僅是文王“望”,文王的太公也“望”了。
但《史記·齊太公世家》里的記載可沒有這么富于神話色彩。
畢竟司馬遷首先是個史學家,其次才是文學家。他總是力求還原真相。
司馬遷說周文王被困羑里的時候,文王的手下散宜生等人實在想不出法子把老大弄出來,就想到了呂望。
那么很可能他們以前有交情,是比較熟識朋友,經(jīng)常在一起吃肉喝酒、閑聊,當然也談論談論天下大事,所以哥幾個知道呂望有本事,就請他來幫忙。
這時候呂望年歲老大,正在海濱隱居,這三人就寫信給他,讓他到周來給想辦法。
呂望也說:“我聽說西伯昌是個很賢明的人,善于奉養(yǎng)老人,何不去看看呢?”
于是就到了周,千方百計出謀劃策,終于把文王從羑里弄了出來。
周文王
上博簡《舉治王天下》里也說:“惟七年,(文)王訪于上(尚)父,曰:'我左串(患)右難,吾欲達中持道……’”,就是說文王從羑里出來不久,就來拜望呂望。
漢代的緯書《尚書中候·雒師謀》里也說是“望公七年”,說明漢代的時候仍然有這個說法。
大概是說文王早就從祖父古公那里知道了呂望,但是一直無緣相見。
關于文王和呂望相遇的佳話,《封神演義》里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
大概是說姜太公一直在渭水那里邊釣魚邊等文王,直到文王回來以后,才被文王聘請到周的。
姜太公
而很多先秦的文獻里,這類說法卻不多見。
只有《六韜》《呂氏春秋》和《韓非子》有這樣的說法。
《六韜》里說太公望釣魚是在渭陽。
《呂氏春秋·謹聽》里說“太公釣于滋泉,遭紂之世也,故文王得之而王”。
《韓非子·喻老》里說“文王舉太公於渭濱者,貴之也”。
《呂氏春秋》說的“茲泉” 一作“滋泉”,大概也不是個什么專門的地名,因為 “滋”就是水深黑的意思,就是說他在深淵邊釣魚。
而其他先秦典籍主要是說他在屠牛朝歌的時候被文王發(fā)現(xiàn)的。
《楚辭·天問》的說法比較詳細,說呂望在朝歌的肉鋪里賣肉,大概生意也不怎么樣,主顧不多,閑得無聊,坐在那里敲著殺牛刀伴奏,放聲高唱流行歌曲。
恰好文王到朝歌去朝見殷紂王從這里路過,側耳一聽:咦?歌詞里貌似還胸懷大志,肯定是個有本事的人,我得見見。
于是文王就來拜望,二人一聊,很投機,文王說您有本事,干啥還當屠夫?
呂望說:“下屠屠牛,上屠屠國?!?/span>
文王大喜,覺得呂望真的是個賢人,就給挖到周去了,這便是《淮南子·修務訓》里說的“呂望鼓刀而入周”的故事。
姜子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