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道到做到
——第三周給教師的一封信
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有人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從星期一上午到星期五下午的這段距離;我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星期一到星期五,而是從知道到做到的這段距離。
上周,我們已經(jīng)開始“每月一件事”的行動了,讓各位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想從最簡單的開始,慢慢地培養(yǎng)我們做事情的習(xí)慣。一周過去了,不知道大家是否能夠按照自己規(guī)劃的,一步步地去做呢?張麗娜老師二月份的其中一項就是學(xué)習(xí)整理,我關(guān)注到她收拾講臺桌、書柜等地方,整理得干凈又整齊。這是很好的開始,請已經(jīng)做到的老師,一定要繼續(xù)努力;沒有做到的老師,一定要加油,不能輕易放棄。
我們都是知識分子,許多事情都知道該怎么做,而如果不這么做會怎樣怎樣,但大多時候就是不去做,這真的是很奇怪。大家都熟知《史記》中記載的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紙上談兵的故事,其實這樣的人當今依然是大有人在。獨生子女一代尤為突出,想法很多、理念很多,可就是不會做。說一套,自己又做一套。作為老師的我們,這樣的做事方式更是要不得。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出生時,父親給他取名陶文濬,后來受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思想的影響,改名為陶行知;后來在實踐和改造杜威的教育理論時,又覺得“行才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又改名為陶行知。后來又改了一次,暫不理會。我想表達的是,陶行知先生對知行的理解,一定能給我們有所啟發(fā)。那就是,“行”的至關(guān)重要,沒有“行”,一切都是空談。
我們聽講座,最怕的是一些專家照本宣科,最喜歡的是來自一線老師講述自己在實踐中產(chǎn)生的故事。有故事,必有行動;不,應(yīng)該說,有行動,才有故事。有一首歌唱得好:“世間自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說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步步高?!蹦翘?,我在教研組長會議上說過,課題和論文都是做出來,而不是寫出來。只有下功夫真做,寫出來的東西才打動人,才讓評委看得上,才能獲獎。
寒假里,我寫了《我這樣當校長》的六篇文章,內(nèi)容就是“閱讀、寫信、持續(xù)做事”等幾個方面,想必大家都能猜得著我是怎么寫的??删褪沁@樣一個文稿,在博客上被一個國家級刊物《中華校園》的總編看到了,并且要在3月份的名校風(fēng)采里刊出。你說,我要是光說不做,能有六篇文章嗎?因此,“做到”是至關(guān)重要的。今天在班子成員讀書會上,大家提到了少說,多看,多聽。聽完大家的發(fā)言,我說,還要加上一個,那就是“多做?!?/span>
從“說到”到“做到”,只要你肯邁出那一步,它就不再是世界上最遠的距離,而是你走向優(yōu)秀的開始。
說到真不如做到。
祝大家心情愉快!
與大家同行 周國平
二〇一七年二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