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茶 賦
于南國,無緣體味唐解元小景:“過橋南岸尋春去,踏遍梅花帶月歸”,除了石門公園那七株希貴的青梅,恐怕再也難覓姑射仙女,暗香浮動的芳蹤了。
然而,天意巧周全,芳菲各蟬聯(lián)。北國風(fēng)光,千里冰封,孕育出傲雪紅梅,悟道:“不經(jīng)一番寒成骨哪有梅花撲鼻香”,南國四季如春,一雨成秋,紅蓮綠柳南湖畔,朱瑾紅桃秀山坡,更有茶花顏如錦,豈無墨客賦詩歌?
今兒單表南國奇葩——山茶花(古代稱海榴)。先來欣賞【唐】溫庭筠的《海榴》
“海榴紅似火,先解報春風(fēng)。葉亂裁箋綠,花宜插鬢紅。蠟珠攢作蒂,緗彩剪成叢。鄭驛多歸思,相期一笑同?!?div style="height:15px;">
被稱為花間鼻祖的溫庭筠對山茶花的色香味形體察入微,對山茶花的描述周全惟妙惟肖,不同凡響!
走進(jìn)南寧茶花公園,于臘八節(jié)前后,各色的茶花就悄然綻開了,首先引人矚目的必然是那大紅似火的重瓣的大海榴,其曲卷花冠及色彩確如石榴花,正是佳人閨秀首選之簪花;葉卵形或橢圓形,邊緣有細(xì)鋸齒,革質(zhì),表面亮綠色;最為形象的是將花蕾比喻成“蠟珠”,其實金茶花的金色革質(zhì)帶光澤的花蕾更像蠟珠;車來人往的鄭驛賓客于立春之際,趕回故鄉(xiāng),同期而遇,相對嫣然一笑,皆因“先解報春風(fēng)”,彼此感同身受和煦的春風(fēng)即將來臨,嚴(yán)冬即將結(jié)束!
如果說梅花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山茶花又何嘗不是默默無語報春風(fēng)呢?可惜山茶花始終沒有被列為“君子”,也許是其花神白樂天因身世憂傷過于嚴(yán)肅?樂天又是如何寄情于山茶花:“樂天底事濕青衫,品若山茶花正酣。一曲《琵琶》千古恨,春風(fēng)野火斗江南”。香山居士除了淚滿青衫,就是“恨”,恨不斷地遭遇昏君奸臣的貶謫,老年體弱多病,不得不賣馬和放妓,舉杯澆愁。他恨不得那燦爛山茶花如春風(fēng)野火將一切不合理的制度燒滅殆盡。
其實白樂天被封為山茶花神是因為他有茶詩50多首,是我國大量將茶融入詩作的第一人, 是他嗜茶如命,成別茶人。“夜茶一兩杓,秋吟三數(shù)聲”,疏于對山茶花的“管理”。而正是這疏于管理,讓山茶花自由無羈開放,從臘八到翌年春末夏初。
爛漫的山茶,能在天寒地凍的臘八綻蕾吐蕊,給人們帶來了明年的春意,給生命帶來了無限的希望。梅花雖有高韻勁節(jié),但卻花容稍顯清瘦;桃李雖是爛漫芳菲,但它青春短暫;牡丹譽為國色天香,但冬天枯容蕭然;唯有山茶兼有三者之長,在人們的心目中,她是美的象征,所以人們冠玉花語:可愛、謙讓、理想的愛、了不起的魅力!。
陸明代著名的散文家歸有光在他的散文《山茶》中,對山茶花的鐘情,言之灼灼:“山茶孕奇質(zhì),綠葉凝深濃。往往開紅花,偏壓白雪中。雖具富貴姿,而非妖冶容。歲寒無后凋,亦自當(dāng)春風(fēng)。吾將定花品,以此擬三公。梅君特素潔,乃與夷叔同?!?將山茶與梅并舉同夸,洞察其秉性,比溫庭筠又勝一籌了。
“月有陰晴圓缺,花有盛放殘飛”。山茶花最怕連綿陰雨,而南國地屬亞熱帶,偏偏多有淫雨不斷地時日。倘若遭遇這些天氣,步入茶花公園,山茶花或含淚垂枝,或遍地落紅,一片狼藉,令人憐香惜玉之心油然。然而可貴的是當(dāng)陰雨過后,山茶花如饑似渴擁抱那有限光煦,再次頑強綻放如火如荼。因而榮獲陸游贊譽“似有濃妝出絳紗,行充一道映朝霞。飄香送艷春多少,猶見真紅耐久花。”
是??!生命的真諦不在于長短而在于是否發(fā)光,哪怕是生命之火點燃之時就將是熄滅之刻……
于是我寫下這首《題早開的金茶花》權(quán)作本賦結(jié)尾:
樂天未有令,海榴無羈開。蠟珠沿枝著,金鈴掛滿懷。
蕊芯知真諦,香瓣識天乖。把握在當(dāng)下,勸君莫徘徊。
格林老衲 20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