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京劇界的三次空難
來源:中國京劇教育網(wǎng)【梨園逸事】
1946年至1956年十年中,京劇演員因乘坐飛機蒙遭空難的事件,曾有三起震驚劇壇:一為1946年12月25日,武丑名家張春華,由武漢飛往上海,航機于滬郊王家渡墜毀,春華福大死里逃生;二為1947年1月5日,四小名旦李世芳,由上海返回北平,途中于青島嶗山附近撞山機毀人亡,世芳命薄空中罹難;三為1956年11月,赴南美洲作訪問演出的中國藝術(shù)團,在歸國途中,因飛機失事吳鳴申等十位團員不幸犧牲。
張春華,1924年出生于天津市,原名張世明。9歲即從郭少安、韓富信習(xí)藝,1936年入“稽古社”科班,取名張春華,先工武生后改武丑。由于他勤學(xué)苦練很快出人頭地,1943年即有“小葉盛章”之美譽,葉盛章聞知專程蒞津,僅看了張的三出戲,即從心底里愛上了這個19歲的后起之秀,隨即收其為弟子。名師出高徒,張春華技藝突飛猛進。翁偶虹曾贊譽他是葉盛章的“小拷貝”。
1946年12月25日,張春華按訂好的機票,來到漢口機場乘坐由重慶飛來的飛機,飛往上海。這架飛機原是美國的一架運輸機改制的客機,駕駛員也是美國人。此班機應(yīng)于下午兩點起飛,忽接上海通知霧大,望暫緩飛行。但這名美國駕駛員卻自恃技術(shù)高超,確保萬無一失。另因當(dāng)日正逢圣誕節(jié),他急于趕到上海欲圖玩?zhèn)€痛快故力主起飛,并與機場爭論不休,最后這架飛機于下午四點還是起飛了。
晚六時許,飛機即抵上海上空,此時冬天夜幕早已降臨。突然機上通訊設(shè)備又發(fā)生故障,與機場失去聯(lián)系,無法降落,只得在夜幕中盤旋。伺機降落。
此架改制的飛機,機艙設(shè)施極其簡陋,并非每人一個面朝前方的舒適座席,只是在機艙兩側(cè)面對面地設(shè)置兩排類似兜兜的座椅而已,張春華是坐在接近機尾的位置。飛機始終降落不下,張春華一些察覺沒有,可乘務(wù)員早已心中有數(shù),但又不便對乘客說明。為防萬一,便要求乘客系好安全帶,當(dāng)檢查到張沒系安全帶時,見他個小就誤為是個小孩,這個廣東乘務(wù)員語言又欠文明,以命令的口吻說:“小孩,快把安全帶系好!"張春華由于連日勞累,正在犯困,當(dāng)時對這個不禮貌的作法十分反感,便與乘務(wù)員發(fā)生口角,“我就是不系你豈奈我何?”竟自吃起桔子來,乘務(wù)員心中正暗自著急,無心爭辯只好作罷。張春華確實困倦,不一會兒竟然朦朧入睡。飛機無法降落,只能在黑暗中忽上忽下來回兜圈。燃料即將耗盡,駕駛員被迫下降低空飛行。燃料用盡仍不能著落,駕駛員見事不妙,便破窗而出,雖逃得性命,但雙腿被螺旋槳打斷,鼻梁摔碎。這無人駕駛的飛機,便一頭沖向郊區(qū)的王家渡地面,使三間民房瞬間變?yōu)槠降?,房?nèi)九口無一活命。機頭扎進地面,機身斷裂,熊熊大火立刻燃起,一個6歲孩童被甩在柴禾垛上,僥幸活命。正在夢鄉(xiāng)的張春華因坐在機尾,又沒系安全帶,真是福大命大造化大,才得以死里逃生,被拋在機尾艙面上。此時天降濛濛雨,迷迷糊糊的張春華被澆醒后,還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待清醒后,看到周圍的慘景方才明白,暗道:“不好,準是飛機出事了!”待欲起身,已身不由己,動彈不得,上身疼痛,兩耳轟鳴,右耳剮傷耷拉下來,左腳踝骨斷裂。此時他暗自感謝張云溪在漢口攛掇他買的這雙高筒厚皮靴,不然這條腿就不好說了,他只得在死人堆里慢慢爬行,弄得深身是血,當(dāng)時后怕得直打哆嗦,時年僅23歲。
此次空難,機上44人,除上述三人外,全部罹難。張春華被送進上海中山醫(yī)院治療,就在他住院后的第三天,李世芳代表梅蘭芳夫婦前來看望他,他深為感動,面對世芳就想起了他倆合演《酒丐》的精彩場面,今遭此大難頗為感慨,低聲道:“今后再不能合演了!”世芳勸春華要安心養(yǎng)傷,好好休息,便告辭了。誰知兩人此次分手沒幾天,李世芳便遇難與世長辭了。
張春華經(jīng)過半年的積極治療,又重返舞臺,新中國剛剛成立,他便與張云溪等人加入了國家劇團,開始了新的藝術(shù)里程碑。今雖已74歲高齡,仍然矯健敏捷地活躍在紅氍毹上,祝愿他藝術(shù)青春永駐。
李世芳,1921年出生于太原市一個山西梆子演員家庭,父李子健工花旦,母李翠芬原工老生后改青衣。自幼受家庭藝術(shù)熏陶,酷愛旦角藝術(shù)。1931年隨父母遷居北平后,即人富連成社習(xí)藝,工青衣、花旦。受藝于蕭長華、蕭連芳、李連貞、蘇雨卿等名師。在科班之時即已享名,尤其與葉盛章合演之《酒丐》紅極一時。
1934年拜尚小云為師,尚氏親傳其《金瓶女》、《昆侖劍俠傳》《娟娟》等戲。后從張彩林習(xí)梅派戲。其扮相、唱念及戲路均酷似梅蘭芳,故有“小梅蘭芳"美譽;
1936年,梅蘭芳由滬到京,慕名專程到富社面見這“小梅蘭芳”,并觀看了世芳的演出,見其臺上臺下果真與己相似,遂喜收為徒。李世芳如魚得水,頗得梅師真?zhèn)鳌?div style="height:15px;">
1937年,《立言報》舉辦“童伶選舉”,李世芳以18414票絕對優(yōu)勢位居榜首,榮膺“童伶主席”。1938年出科后,專心向姚玉芙、王少卿研習(xí)梅派唱腔和身段。1940年,社會輿論已公認李世芳與宋德珠、毛世來、張君秋為“四小名旦”。四人曾聯(lián)合演出了《白蛇傳》,分飾各折戲的白素貞,宋德珠演《金山寺》,毛世來演《斷橋》,李世芳演《產(chǎn)子·合缽》,張君秋演《祭塔》。并有合影留念。
1940年,李世芳組班“承芳社”,演出于京、津、滬及青島等地,頗獲好評。1943年夏,與姚玉芙之女寶璉結(jié)為伉儷。李世芳在臺上看不出是男性,在私底下也看不出他是唱旦角的,生活中沒有一點扭捏習(xí)氣。
1946年,李世芳應(yīng)邀赴滬演出,師徒重逢,梅師再次面授真?zhèn)?。在滬之時,一家美國影片公司欲邀他赴美拍攝舞臺藝術(shù)片,但時隔許久仍杳無音信,使他心中很是急燥。春節(jié)臨近,其父接二連三發(fā)來電報,寶璉夫人又為他生下小女三春,盼他速回共度春節(jié)。
1947年1月5日天剛蒙蒙亮,李世芳于上海龍華機場登上了民航“霸王號”121號班機。當(dāng)時梅葆琛、葆碉、葆玖一同乘梅先生的汽車,把他送到機場,張盛利也到機場為他送行,師兄弟真是難舍難分,流露出離愁別緒,李世芳面帶郁悶的低落情緒登機了。本來正點起飛應(yīng)是七點,九點飛抵青島加油,一美國人帶了許多金條,要求提前于5點起飛,當(dāng)局無奈只得事先通知乘客提前乘機。誰知當(dāng)飛機航行到青島上空時,遇上天降大霧,駕駛員辨不清方向,于嶗山附近撞在山頭,隨著一聲巨響一團火光過后當(dāng)即機毀人亡,機上51人無一幸免全部罹難。當(dāng)時撒落在地的黃金數(shù)額相當(dāng)可觀,足見機上確有不少富豪乘客。
下午4時許,由青島梨園公會周林昆出面,攜同正在青島的王春柏、毛劍秋、陳富瑞、周金蓮、詹世輔、郭少衡、董玉苓等眾多演員同往出事地點。噩耗很快傳遍全國,此次空難事件各報均有刊載。世芳岳父姚玉芙聞知痛不欲生、哭得兩眼紅腫,但誰也不敢把這不幸的消息告訴梅蘭芳,怕他受不了這打擊,大家一直隱瞞著,但紙里包不住火,正當(dāng)梅蘭芳在后臺扮戲,無意中聽到了這不幸的風(fēng)聲,當(dāng)時猶如晴天霹靂,便極力克制自己的情緒,強打精神把戲唱完。張盛利受托專程前往認尸。但所有尸體被燒得幾乎成為焦炭,簡直無法辨認。幸在一具尸體下面找出一塊李世芳登機時所穿的藍緞面羊皮襖的衣角,和夫人寶璉給他親手織的帶花毛衣的殘塊,這才確認這具殘骸便是世芳。當(dāng)時李子健也專程趕來,見子殘骸悲痛欲絕,哭得跟淚人似的。全體遇難者的殘骸均被撿入蒲包內(nèi)收殮,當(dāng)時梨園界的在場人員,于李世芳的“靈柩”前還拍照了紀念像。青島市文藝界紛紛捐款,并組織義務(wù)戲演出,將款項一并轉(zhuǎn)交家屬以表心意。
北京的梨園界,于中山公園來今雨軒舉行了隆重的公祭儀式。富連成社、榮春社、鳴春社的師生以及在京的京劇名家,懷著沉痛的心情參加了追悼大會,與會人員淚流滿面泣不成聲。梅蘭芳由滬拍來唁電,對自己十年苦心培育的繼承人,表示沉痛的哀悼。李世芳英年夭折,享年僅26歲,實在令人痛惜!
追悼會后李世芳的棺木被安葬于陶然亭松柏庵的“安蘇湖義地”,1952年初“藝培戲?!睌U建場地該義地墳?zāi)贡贿w往南苑“集賢村”。梨園公會與富社曾發(fā)起兩次義演,以解李家危難之需。尚小云、荀慧生率先演出拿手好戲。梅蘭芳于上海中國大戲院舉行六場義演,有程硯秋、俞振飛的《弓硯緣》,言慧珠、李玉茹、梅葆碉等人的《五花洞》等戲,隨即將演出的六千元和梅先生私人援助的款額一并寄往李家。在這以后相當(dāng)長的時期內(nèi),梅先生都按月匯款,以表師徒之情。
李世芳為“四小名旦”之首,其父“小牡丹花”李子健與“五月鮮”劉明山、“水上漂”:王玉山、“筱吉仙”張寶魁,早在三十年代即為“山西梆子四大名旦”。父子同為四名旦之首,可謂算是梨園佳話。李子健文武皆能,《雄黃陣》、《盜仙草》等戲為其拿手杰作。惜年僅50歲出頭,因痛子心傷,于次年(1948年)歿于北京。
十位英烈 不幸犧牲
1956年8月,由李少春、袁世海、張云溪、張春華、云燕銘、杜近芳、李宗義、王鳴仲、吳鳴申等藝術(shù)家組成100多人的中國藝術(shù)團,在團長楚圖南、副團長趙諷、王力的率領(lǐng)下,赴智利、巴西、阿根廷、烏拉圭、瑞士、瑞典、希臘、南斯拉夫等南美洲各國進行友好訪問,演出了《鬧天宮》、 《三岔口》、《雁蕩山》、《霸王別姬》、《除三害》等優(yōu)秀劇目,受到國外觀眾極其熱烈的歡迎。
當(dāng)時,由于國際形勢關(guān)系,致使原定的訪問演出計劃未能完成,有的國家不便前往,便于11月底提前回國。藝術(shù)團大隊人馬乘機先行飛往莫斯科。因藝術(shù)團所須戲箱、道具等物,從海上運抵香港,部分團員另乘飛機前往接取,誰知遲走一步,在返航途中飛機突然爆炸,致使機上團員遇難犧牲,這十位死難烈士,有中國京劇院五位同志,其中三位武生演員:
吳鳴申 江蘇省無錫人,享年30歲。
劉又春 河北省三河縣人,享年26歲。
張春來 北京人,享年23歲
兩位服裝管理人員:
蔣文林 北京人,享年37歲。
王文林 北京人,享年23歲。
另五位為藝術(shù)團行政管理人員:
李德椿 江蘇省吳江縣人,藝術(shù)團副秘書長,享年34歲。
俞 良 浙江省鄞縣人,藝術(shù)團翻譯組組長,享年34歲。
鄧子若 廣東省南??h人,藝術(shù)團總務(wù)組組長兼翻譯,享年48歲。
饒其豐 廣東省大埔縣人,藝術(shù)團秘書組組長,享年31歲。
張槐根 江蘇省江寧縣人,藝術(shù)團翻譯兼會計,享年30歲。
抵達莫斯科的中國藝術(shù)團,得此沉痛的惡耗,全體成員極為悲痛。為確保安全起見,原定飛回北京,故臨時變更改乘火車返回。抵京后,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十位烈士英名永垂不朽!
本文曾得葉盛長、王世續(xù)、王吟秋、董玉苓、張春華、張云溪、王鳴仲等提供寶貴資料,在此一并致謝。
轉(zhuǎn)載:千龍網(wǎng) 編輯:子杰
木柳書屋歡迎您